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上采用放射联合手术治疗恶性肿瘤,以及在核事故或核战争条件下均可能造成放射复合创伤。放射可引起创伤愈合延迟、不愈合、甚至癌变。目前尚缺乏简便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其规律和机制的研究也主要限于宏观观察和测量伤口撕裂张力〔1〕。胶原纤维的合成是创伤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2.
放射可引起一系列皮肤组织的损伤效应,放射复合创伤后其伤口愈合有与普通创伤愈合不同的特点和规律,主要表现为伤口愈合过程的延迟甚至长期不愈合或癌变。对难愈合创面治疗措施的探索方兴未艾,多种生长因子的应用为促进放射复合创伤伤口愈合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开展此项研究对平时,战时均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3.
外源性rhEGF对放射复合创伤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宏观、光镜、免疫组化(显示Ⅲ型胶原)和原位杂交(检测1、3型胶原MRNA)等方法,动态观察外用rhEGF对大鼠放射复合创伤口愈合病变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rhEGF可促进放射复合伤口内肉芽组织的形成。伤后7天见rhEGF用药创面肉芽组织含量较对照创面明显增多。(2)rhEGF可促进血管生成。伤后7天见EGF用药创面肉芽组织中有较对照创面明显增多的新生毛细血管网。(3)应用rhEGF可间  相似文献   

4.
大鼠放射复合伤口愈合特点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研究辐射对伤口愈合影响的规律和机制。方法 :采用宏观、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显示Ⅲ型胶原 )和原位杂交 (检测Ⅰ、Ⅲ型胶原mRNA)等方法 ,动态观察了大鼠放射复合伤口愈合的病理变化过程。结果与结论 :结果显示 ,伤后即刻予以 15Gy局部照射对伤口愈合有明显的延迟作用 ,具体表现为 :①伤口愈合早期炎症反应明显受到抑制 ,特别是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渗出减少 ,坏死组织增多 ,出血广泛 ;②肉芽组织生长成熟缓慢 ,成纤维细胞受到严重损害 ,出现畸形的“放射性成纤维细胞” ,胶原蛋白合成和分泌受到抑制 ;③上皮覆盖过程滞后 ,伤口愈合过程延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外源性血小板源伤口愈合因子(platelet-derived wound healing factors,PDWHF)对糖尿病困难愈性伤口愈合的改善作用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四氧嘧啶诱导SD大鼠血糖值〉1.8mg/L后,采用大鼠背部成对切口伤模型,一侧伤口局部应用PDWHF(100μg/切口),手术当日及术后连续6日每日1次,另一侧作为自身对照。体外培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融合后  相似文献   

6.
外源性bFGF对放射复合创伤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宏观、光镜、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方法,动态观察外用bFGF对大鼠放射复合创伤伤口愈合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外用rhbFGF对放射复合创伤伤口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表现为:(1)bFGF何促进放射复合伤口内肉芽组织的形成,伤后7天见bFGF用药创面内芽组织含量较对照创面明显增多;(2)bFGF可促进血管生成,伤后7天见bFGF用药创面肉芽组织中较对照创面有明显增多的新生毛细血管网;(3)应用bF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在放射复合伤口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对伤口愈合和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 利用本实验室已建立的放射复合伤口动物模型,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等方法,动态观察伤口愈合过程中MMP1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25Gy(γ射线)局部照射对伤口愈合有明显的损害作用。照射组伤口较对照组伤口延迟6d愈合,(1)在伤口愈合的炎症期和肉芽组织生长期,照射组新生表皮细胞中MMP1表达强度与对照组相近,在愈合后期随着照射组伤口愈合的延迟其表达相对增高。(2)MMP1在照射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在愈合后期因辐射所致伤口愈合的延迟同样表现为表达时相拖后。结论 MMP1在放射复合伤口肉芽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直接影响细胞迁移,血管形成和基质改建等病理过程,是伤口愈合延迟的重要机理之一;愈合早,中期MMP1在表皮细胞中的表达有利于重上皮化,后期在放射伤口中的高表达可能影响表皮基底膜和肉芽组织的重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研究放射复合伤口难愈合的机制。观察单纯伤口及放射复合伤口愈合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本实验室已建立的放射复合伤口动物模型,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等方法,动态观察伤口愈合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25Gy (γ射线)局部照射对伤口愈合有明显的损害作用,照射组伤口较对照组伤口延迟6d愈合。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照射组肌成纤维细胞出现晚、高峰期数量少。结论:辐射引起伤口愈合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时相延迟,从而影响伤口收缩,可能是辐射影响伤口愈合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放射复合伤口愈合过程中表达的变化及对伤口愈合和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利用放射复合伤口动物模型,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等方法,动态观察伤口愈合有明显的损害作用,照射组织口较对照组伤口延迟6d愈合,在伤口愈合的炎症期和肉芽组织生长期,照射组新生表皮细胞中MMP1表达与对照组相近,在后期随着照射组伤口愈合的延迟其表达相对较高,在伤后3-14d,TIMP1在对照组新生表皮细胞中呈弱阳性,表皮覆盖皮呈阴性,而在照射组表皮覆盖前呈阴性或弱阳性。MMP1,TIMP1在照射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在愈合后期因辐射所致伤口愈合的延迟同样表现为表达时相拖后,结论:MMP1,TIMP1在放射复合伤口肉芽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直接影响细胞纤维、血形成和基质改建等病理过程,是辐射影响伤口合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SP70在正常和放射复合伤口愈合过程中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72只Wistar二级大鼠背部皮肤制作圆形伤口后以25Gy^60Coγ射线局部照射,于伤后2、5、10、15、21、和28d活杀取材,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HSP70基因表达及意义。结果:单纯创伤组于伤后2d见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浆内15d后,HSP70逐渐减少。创伤+照射组伤后5d始见血管内皮细胞浆内弱阳性,10-15d时阳性,21天阴性。结论:HSP70参与伤口愈合血管再生的过程,可能对血管再生起促进作用,辐射使血管内皮细胞表达HSP70减少可能是辐射延迟伤口愈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辐射可导致伤口愈合延迟 ,对其规律和机理的深入研究 ,是提高促愈措施的突破口之一 ,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宏观观察和测量伤口撕裂张力 ,其导致创伤愈合延迟的分子机理是什么 ,尤其是细胞周期和凋亡在伤口愈合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实验以大鼠局部皮肤软X射线辐射后合并创伤 (放创复合伤 )为模型 ,动态观察细胞周期和凋亡在伤口愈合中的变化规律 ,为临床干预性治疗放射性创伤难愈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 实验动物分组和模型 :Wistar大鼠 ,雌雄不限 ,体重(2 0 0± 2 0 )g,以创伤后 3、6、9、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3种皮瓣游离法对乳腺癌根治术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267例,分为观察组87例,采用电凝法游离皮瓣;对照1组111例,采用电切法游离皮瓣;对照2组69例,采用手术刀游离皮瓣。比较3组游离皮瓣坏死率。结果:观察组游离皮瓣坏死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1);对照1组和对照2组游离皮瓣坏死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电凝法游离皮瓣的效果优于电切法和手术刀游离皮瓣。  相似文献   

13.
医疗照射、职业性暴露、应急照射均可引起放射性皮肤损伤, 相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面, 但相关分子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 辐射诱导的细胞早衰在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放射性皮肤损伤机制及细胞早衰促进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发展, 电离辐射诱导的细胞早衰信号通路, 及细胞早衰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3个方面进行综述, 探讨辐射诱导的细胞早衰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对深二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胶元合成的影响.方法小鼠深二度烫伤创面愈合中,采用Gordeladze法分别检测摘除和不摘除颌下腺小鼠创面羟脯氨酸(Hpr)含量.[HT5”H结果伤后1d,创面组织Hpr含量分别为A组(24.43±0.95)μg*mg-1和B组(20.67±0.29)μg*mg-1,均较对照组(正常皮肤)A组(27.93±0.54)μg*mg-1和B组(26.87±0.65)μg*mg-1明显减少(P<0.05);自伤后3d,其含量开始增加,至伤后7d均达到最高值[A组(61.37±2.54)μg*mg-1,B组(50.52±1.25)μg*mg-1];尔后逐渐减少,至伤后21d,其含量分别为(35.43±1.42)μg*mg-1及(35.94±1.05)μg*mg-1,仍高于对照组(P<0.05).A组1~10d各时间点所测数值均高于B组(P<0.05).结论内源性EGF对小鼠深二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胶原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组织细胞的影响及W11-a12促愈作用。方法:小鼠6Gy照射后,于背部造成两个皮肤切口伤,观察伤后伤口截面愈合速度,伤口炎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数量及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单纯创伤组相比,照射后伤口截面愈合速度降低,伤口不同细胞数量均有抑制效应,但效应程度不同,由重到轻依次为炎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显著减少,W11-a12使伤口截中速度加快,细胞数量增加,并使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增加。结论:伤后伤口局部细胞数量减少和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下降是合并放射损伤后创面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W11-a12对伤口的细胞游走,增殖及表皮细胞分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局部照射对创伤愈合过程中伤口成纤维细胞PDGF-APDGFR-α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132只Wisar大鼠分为单纯创伤组(对照组)和照射复合创伤组(照射组),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RT-PCR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两组伤口伤后1-60d各时间点PDGF-A,PDGFR-α蛋白及PDGF-A mRNA的表达规律。结果 局部照射使伤口愈合各阶段滞后,延长。对照组伤口成纤维细胞PDGF-A和PDGFR-α表达有明显的时相性,PDGF-A在伤后2-21d可见表达,5d为表达高峰;照射组在伤后各时间点其表达均减弱,且表达时相延长,伤后28d仍有表达;PDGFR-α在对照组于伤后2-15d在表达,5d时达高峰,照射组PDGFR-α表达减弱,但共表达时相与对照组一致。结论 照射抑制伤口成纤维细胞内源性PDGF-A及PDGFR-α的表达,表明照射使成纤维细胞自分泌PDGF-A功能减弱并对外源性PDGF-A反应性减弱,进而导致伤口愈合延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ski在创伤和放创复合伤愈合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创伤愈合和辐射伤组织修复延迟的关系。方法在大鼠创伤和放创复合伤后3,6,9,15d和愈合时,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肉芽组织c-ski表达.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检测组织增殖,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际记(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创伤后3d c—ski开始表达,9d达到峰值,愈合后显著下降;多种细胞均有高峰度表达.并以成纤维细胞最为显著;辐射侧伤后3~9d的表达显著低于创伤对照侧、辐射导致细胞增殖下降(3~9d)和高峰滞后(15d),与c—ski变化类似。辐射后3~9d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侧结论c-ski可能是一新的组织修复相关基因,它可能通过凋节增殖和凋亡的平衡促进创伤愈合辐射导致c-ski表达下降可能是其延缓愈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伤口难愈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顽症。电离辐射、局部营养障碍、局部感染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 ,均可导致伤口难以愈合。其中 ,电离辐射引起伤口难愈 ,至今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报告。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 ,大鼠受 6Gy全身照射后 ,伤口的肉芽组织内毛细血管数量于伤后 3d即明显低于单纯创伤组 ,说明放创复合伤的伤口修复起始过程就有障碍[1 ] 。本研究仍采用大鼠 6Gy全身照射复合背部切割伤的模型 ,从伤口液刺激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变化方面来探讨放创复合伤的伤口修复启动受抑的机理。一、材料和方法1 动物分组 :Wistar健康成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多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生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溃疡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雌性Wistar大鼠,以手术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以^60Co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55d,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单纯伤口及皮肤溃疡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极其受体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结果:照后14d照射野内开始出现皮肤溃疡,之后逐渐扩大、融合、加深。皮肤受照射区多种细胞,特别是溃疡床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EGF,bFGF,PDGF-B,VEGF等因子及其受体的转录及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皮肤组织有所增强,但与单纯伤口组比较,溃疡组织上述因子及其受体的转录及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GF-β1及TGF-βR1在受照射皮肤中表达增强,溃疡床的阳性细胞数量较单纯口中减少,强度未见减弱。结论: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多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及难愈合(不能形成有效肉芽组织)的分子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