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CT及X线在股骨头坏死分期中的诊断准确性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6例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及X线检查,行CT检查的为CT组,行X线检查的为X线组。比较两组患者股骨头坏死的阳性检出率及0期、I期、II期、III期、IV期分期诊断检出率。结果:CT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82.6%)显著高于X线组(63.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9,P0.05);且CT组患者在0期、I期、II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高于X线组(均P0.05),而在III期、IV期的检出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T对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较X线高,且在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中较占优势。  相似文献   

2.
姚道德  杨文兵 《影像技术》2014,(1):22-23,14
目的:对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以及螺旋CT检查,观察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效果。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CT在I级以及II级病变的检出率上,明显高于X线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T在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软组织肿胀以及腰5骶1关节突病变的检出率上明显高于X线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行MRI、CT、X线影像学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62例(65髋),分别行MRI、CT、X线影像学检查,比较不同影像学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结果:MRI检查、CT检查阳性检测率均高于X线片检查,且MRI检查阳性检测率高于CT检查,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Ⅰ期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高于CT、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CT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准确率优于X线检查,且MRI检查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讨论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肠梗阻患者,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43.5±11.5岁。通过与手术病理的对照,分析腹部CT和X线平片检查在判断有无肠梗阻及其类型、部位及病因的准确性。结果:在50例肠梗阻病例中,判断肠梗阻是否存在:CT检查诊断49例(98%),X线平片诊断41例(91.1%)(P0.05)。诊断肠梗阻部位:CT正确诊断45例(90%),X线平片正确诊断34例(68%)(P0.05)。判断肠梗阻类型:其中单纯机械性肠梗阻有36例,CT正确诊断33例(91.6%),X线平片正确诊断32例(88.8%)(P0.05);绞窄性肠梗阻有8例:CT正确诊断7例(87.5%),X线平片正确诊断诊断(12.5%)(P0.05);动力性肠梗阻有6例,CT正确诊断5例(83.3%),X线平片正确诊断4例(66.7%)(P0.05)。判断肠梗阻的病因:CT正确诊断45例(90%),X线平片正确诊断26例(52%)(P0.05)。结论:CT检查和腹部X线平片均能对肠梗阻是否存在做出准确判断,但是,相较于腹部X线平片,CT诊断肠梗阻部位、类型、病因方面准确率和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56例幼儿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学特征,进一步探讨CT应用于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56例感染支原体的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结果:在56例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胸部X线检查确诊30例,胸部X线检查幼儿支原体肺炎确诊率为53.57%;胸部CT检查确诊54例,确诊率为96.42%,两者相比CT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比胸部X线高,其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比胸部X线高,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变多累及右侧,多为散在斑片状阴影,其次为大片实性变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股骨颈骨折X线与CT影像的对比效果。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5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检测与CT检测,对两种检测的影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52例患者经X线检测确诊为股骨颈骨折的共有41例,检出率为78.8%;经CT检测确诊为股骨颈骨折的共有52例,检出率为100%;CT检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测,两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患者的X线影像图中发现明显碎骨片的共有8例,占总数的15.4%;CT影像图中发现明显碎骨片的共有25例,占总数的48.1%;CT影像图中发现明显碎骨片的数量明显多于X线影像图,两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检测与CT检测均是股骨颈骨折的有效诊断方式,但总体来说,CT检测的结果更加准确,临床上可以将X线检测作为股骨颈骨折的初步诊断方式,而当X线检测结果不明确时,可进一步采用CT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X线与CT诊断鼻骨骨折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鼻骨骨折96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CT线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阳性率及各类型骨折阳性率。结果:经X线检查确诊为鼻骨骨折45(46.88%)例,疑似鼻骨骨折有20(20.83%)例,非鼻骨骨折有29(30.21%)例,CT检查确诊为鼻骨骨折96(100.00%)例,X线诊断为单纯型鼻骨骨折10(43.48%)例,鼻中隔型骨折26(27.08%)例,复合型鼻骨骨折15(100.00)例,CT诊断结果分别为23(100.00%)例、58(100.00%)例、15(100.00%)例,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阳性率均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X线比较,CT诊断鼻骨骨折的阳性率及准确率较高,可以作为鼻骨骨折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中胸部CT与X线高仟伏胸片在尘肺病患者中诊断效果的比较结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经常接触粉尘工作并且已经确诊为尘肺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普通的X线检查,实验组患者行CT扫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后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行X线检查后的诊断结果中,优片率为73.5%。实验组患者行CT扫描检查后的诊断结果中,优片率为85.3%。CT扫描检查较X线检查更能够观察大阴影的分布范围,在小阴影前后检出率方面更能够有所提升。CT扫描检查对不规则小阴影的敏感程度要明显高于X线检查。CT扫描检查的整体诊断效果要优于X线检查的整体诊断效果。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检查在临床中,对于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扩张、胸膜腔积液等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为临床中诊断尘肺病提供了更高准确性,具有临床使用和推广的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X线及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0例确诊为食管癌患者,对其实施CT检查以及X线钡餐检查。结果:早期患者20例,X线钡餐诊断阳性率65%,CT诊断阳性率10%。中期和晚期40例,X线钡餐阳性率97.5%,CT诊断阳性率100%。结论 :X线钡餐对食管癌患者各个时期均能够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但在中晚期诊断方面CT诊断更有优势。在对早期食管癌诊断中可以结合其他检查以提升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螺旋CT技术应用在诊断肠梗阻中的效果以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需以我院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5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观察对象,并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进行X线检查)与实验组(75例,进行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度以及检查情况。结果:①就患者满意度而言,实验组患者不满意、一般满意与非常满意的例数分别是5例、27例、43例,所以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3.33%,而对照组患者不满意、一般满意与非常满意的例数分别是15例、29例、31例,所以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80.0%,P0.05。②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相应检查后,实验组患者的检出例数是73例,所以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为97.33%,而对照组患者的检出例数是67例,所以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为89.33%,P0.05。结论:在诊断肠梗阻的过程中采用螺旋CT技术,既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也可以增加检出率,使患者尽早明确病情、尽早治疗,所以可以推广此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X线与CT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中央型肺癌患者82例,分别使用X线胸片、CT扫描方法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在准确率、检出率方面,两种检查方法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T扫描在诊断准确率、肿块位置显示等方面明显优于X线胸片,且操作简单、分别率高、层次清晰,临床上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X线、CT及MR诊断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选为研究对象,采用X线、CT及MR予以检查诊断,总结分析各检查手段的诊断结果。结果:80例患儿中,35例患儿选用X线检查,诊断呈阳性者11例,占有比率为31.4%;55例患儿选用CT检查,诊断呈阳性者22例,占有比率为40.0%;45例患儿选用MR检查,诊断呈阳性者32例,占有比率为71.1%。MR检查阳性率高于X线、CT检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X线、CT及MR诊断效果均较高,其中MR检查诊断准确率更高,但成本比较高,在临床诊断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CT三维重建成像分型诊断的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诊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X线平片检查,观察组采用螺旋CT合并三维成像技术诊断,比较分析两项检查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Ⅰ、Ⅱ、Ⅲ型骨折检出率(75%)、(83.33%)、(80%)明显高于对照组(25%)、(50%)、(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踝间隆突骨折及并腓骨小头骨折检出率(91.67%)、(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5%)、(7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X线平片检查胫骨平台骨折,螺旋CT合并三维成像技术诊断能够有效提升分型诊断准确率,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MRI、CT、X线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01-2018.12间我院接收的早期AS患者共100例,根据检查方式分成X线组41例、CT组30例及MRI组29例,对三组检查结果进行观察。结果:MRI组检出率明显较X线组和CT组高,MRI在骶髂关节各方面的诊断结果均优于X线组和CT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CT、X线均可应用于诊断早期AS,但MRI较CT、X线检出率更高,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记录两种不同方法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患者的吻合性,比较肠梗阻原因的检查率。结果:多层螺旋CT的梗阻诊断率为97.6%,高于腹部X线平片的85.4%(P0.05);在梗阻部位的确定方面,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的吻合性最高(P0.05)。在肿瘤、炎症感染、肠粘连方面,多层螺旋CT检查梗阻原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P0.05)。结论:在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较腹部X线平片检查更具优势,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钼靶X线与螺旋CT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9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和钼靶X线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评价检查价值。结果:单一螺旋CT和钼靶X线检查的阳性率均低于病理诊断(P0.05);钼靶X线+螺旋CT检查的阳性率与病理检查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螺旋CT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和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出现病变的螺旋CT影像学特征,为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61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在入院以后3天内,给予螺旋CT和X线片检查,然后对比不同检查方法对不同病变的检出率。结果:经螺旋CT检查显示,关节面侵蚀、骨质增生硬化和关节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分别为83.14%、67.05%、21.84%,明显高于X线片检出率(分别为60.5%、54.41%和3.83%),上述指标检出率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着统计学意义;在对于患者关节间隙增宽、间隙狭窄和关节强直等检出率对比,螺旋CT和X线片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具有较高的密度和空间分辨率,在提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出现病变的影像评价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肺部真菌感染采用C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首先均给予X线检查,然后进行CT诊断,对CT扫描影像学特点进行观察,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X线:检出4例,检出率为10.0%;CT:检出27例,检出率为67.5%;CT阳性检出率高于X线检出率(p0.05);CT曲线下面积为0.758,X线曲线下面积为0.667。结论:采用CT诊断肺部真菌感染,具有较高的CT诊断检出率,但如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则要和影像学动态观察相结合后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9.
孙登峰 《影像技术》2014,26(4):33-35
目的:比较X线胸片与CT、HRCT对矽肺及其合并症的诊断作用,并对不同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矽肺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X线胸片、CT、HRCT检查,对三种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RCT对于小阴影、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特征明显优于CT与X线胸片;而X线胸片对于大阴影的显示、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胸膜改变的影像特征表现略差于CT、HRCT。结论:CT对于矽肺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特别是HRCT,而结合X线胸片能进一步对矽肺病变部位进行准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颈椎病CT检查及临床诊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颈椎病患者140例,将患者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T机对头颈部进行扫描,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检查,比较观察两组应用不同方法诊断的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异常、颈椎小关节骨质增生、颈椎间隙狭窄、颈椎钩突增生、颈椎骨性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颈椎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颈椎椎间孔狭窄结果准确率。结果:与采用X线检查的对照组结果比较,应用CT检查的观察组患者诊断颈椎曲度异常、黄韧带肥厚、颈椎间隙狭窄的准确率更高,组间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采用CT扫描检查的观察组比较,应用X线检查的对照组患者诊断颈椎小关节骨质增生、颈椎钩突增生、颈椎骨性椎管狭窄、颈椎椎间孔狭窄、颈椎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的准确率较高,组间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检查诊断颈椎病临床效果较好,可根据患者情况应用CT进行检查确诊颈椎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