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在高原慢性肺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0例(A组)、缓解期患者47例(B组),健康对照组40例(C组),分别测血清和诱导痰中IL-6、肺功能和血气。结果:A、B组血清和诱导痰中IL-6、PaCO2水平显著高于C组(P均〈0.01),FEV,%、FEV1/FVC、PaO2水平显著低于C组(P均〈0.01);A、B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A、B组诱导痰中IL-6水平均显著高于血清(P均〈0.01)。A、B组血清和诱导痰中IL-6与FEVl%、FEVl/FVC、PaO2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IL-6参与了高原慢性肺心病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 ROC 曲线评价胱抑素 C(Cys C)诊断2型糖尿病肾损害的价值。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尿素氮(BUN)、肌酐(SCr)、Cys C 水平及尿微量蛋白肌酐比值(ACR),利用 CKD-EPI 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 Cys C 与 eGFR 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 ROC 曲线评估 Cys C 诊断2型糖尿病肾损害的价值,根据 Youden 指数确定诊断切点。对 eGFR 与 Cys C 诊断慢性肾损害的一致性进行 Kappa 检验。结果(1)eGFR ﹤60 ml/(min·1.73 m2)组患者的年龄、BUN、SCr、Cys C 和 ACR 水平均明显高于 eGFR≥60 ml/(min·1.73 m2)组;(2)Cys C 与 eGFR 之间呈负相关( r =-0.808);(3)CysC诊断慢性肾损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4(P=0.000),诊断切点为CysC〉1.18mg/L,灵敏度为82.6%,特异度为93.8%;(4)CysC与eGFR诊断慢性肾损害一致性的Kappa值为0.709,二者一致性较好。结论CysC水平升高能够反映糖尿病患者GFR的下降,CysC〉1.18mg/L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慢性肾损害的切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病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将2型糖尿病339例按照尿微量清蛋白排泄是否≥20μg/min分为糖尿病早期肾病组(观察组)164例,无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对照组)175例。比较两组血清胱抑素C(Cys C)、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血清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和尿α微球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Cys C、尿β2微球蛋白和尿α微球蛋白水平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及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 C、尿β2微球蛋白和尿α微球蛋白与糖尿病早期肾病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CysC、尿β2微球蛋白及尿α微球蛋白水平升高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指标,有利于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单用或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3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口服厄贝沙坦150mg/d;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d;C组联合应用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钙,剂量同前。3组疗程均为16周。结果:3组的尿蛋白量和血脂均降低(P〈0.01),C组尿蛋白降低幅度大于A组和B组(P〈0.01,P〈0.05),且C组的血脂改变程度优于A组和B组(P〈0.01,P〈0.05);3组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均下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可获得良好作用,但两药合用较两药单用的肾保护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NF-κB及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4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10 mg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10 mg/d+常规用药)和20 mg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20 mg/d+常规用药)。分别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NF-κB及IL-6的浓度。同期选取4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NF-κB及IL-6水平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NF-κB及IL-6的测定值均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20 mg辛伐他汀组与10 mg辛伐他汀组相比,降低外周血NF-κB及IL-6水平效果更加明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NF-κB及IL-6水平,且随着剂量加大,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瘦素与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瘦素在肝源性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肝源性糖尿病(A组)、2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B组)、20例2型糖尿病患青(C组)及20例健康对照(D组)进行血清瘦素(leptin)、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测定,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leptin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A组的leptin水平高于B组及D组(P〈0.05),FPG水平低于C组(P〈0.05),FINS水平高于C组及D组(P〈0.05),ISI低于D组(P〈0.05),HOMA—IR高于B组及D组(P〈0.05);A组的leptin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与ISI负相关(P〈0.05)。结论:肝源悱糖碌病患者leptin水平升高,其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提示瘦素可能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的临床意义。方法 8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根据Child分级分为A(35例)、B(30例)、C(20例)3组,并与正常组(56例)相对照。结果肝炎后肝硬化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A、B、C三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是反映肝炎后肝硬化肝功损害程度及判断病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并与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评价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206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并同时测量血清肌酐、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24小时尿量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肌酐(UCr)并计算出内生肌酐清除值(Cer)。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ys—C(1.49±0.92)、β2-MG(2.58±1.16)、Cer(85.1±34.3)、SCr(75.1±33、7),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Cys—C(2.15±1.12)、β2-MG(3.15±1.49)、Cer(68.7±20.6)、SCr(139.1±91.3)均较单纯糖尿病组Cys—C(1.13±0.46)、β2-MG(2.05±1.03)、Cer(95±31.5)、SCr(68.4±27.7)的检测结果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P〈0.01);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中,CysC、β2-MG和肌酐清除值(Cer)、SCr阳性率分别为49.8%(32/69)、71.0%(49/69)、36.3%(5/69)、4.3%(3/69),在临床糖尿病肾病组中.CysC、β2-MG和肌酐清除值(Cer)、SCr阳性率分别为84.9%(45/53)、92.4%(49/53)、69.8%(37/53)、39.(21/53),Cys—C与β-MG的相关系数r=0.8362,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胱抑素C用于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其特异性好于β2微球蛋白,灵敏度高于Ccr、SCr的肾小球滤过率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脉冲电磁场对去势大鼠腰椎局部细胞因子及骨组织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对去势大鼠腰椎局部细胞因子及骨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Wistar雌性大白鼠共18只,随机分为A组(双侧卵巢切除+脉冲电磁场治疗组),B组(双侧卵巢切除组),C组(伪去势组),每组6只。A组于术后3d置脉冲电磁场治疗,每天1次,1h/次,共治疗3个月,电磁场频率为2Hz。3个月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大鼠的全部腰椎和股骨,腰椎匀浆后取上清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股骨固定,脱钙,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骨组织学变化。结果:B组大鼠腰椎TNF—α含量显著高于A、C组(P〈0.01)。B组IL-6含量与A、C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A组同C组比较TNF-α和IL-6含量无统计学差异。骨组织学观察:B组股骨与A、C组比较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大,骨小梁分布稀疏,骨小梁粗细不均,见断裂现象。A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去势大鼠腰椎TNF-α和IL-6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去势后股骨骨小梁明显变细,数量减少,分布稀疏。脉冲电磁场能明显降低去势大鼠腰椎TNF—α和IL-6的含量和抑制骨吸收。  相似文献   

10.
HVHF治疗时机对SAP并发急性肾损伤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强  汪涛  张渝华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0):1049-1052
目的探讨以RIFLE标准衡量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时机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年1月~2010年12月行HVHF治疗的45例SAP患者,采用RIFLE标准分成A组(AKIⅠ期)、B组(AKIⅡ期)、C组(AKIⅢ期)。以AKI分期作为HVHF治疗的时机,对比分析各组的病死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连续血液滤过治疗时间,并将HVHF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的APACHEⅡ和SOFA评分、血浆IL-6、氧合指数、血浆肌酐(Cr)、平均动脉压(MAP)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C组HVHF治疗前APACHEⅡ和SOFA评分、血浆IL-6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A、B两组(P〈0.01);(2)A、B两组HVHF治疗前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病死率没有差别(P〉0.05),但B组HVHF治疗前IL-6浓度以及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连续血液滤过治疗时间明显高于或长于A组(P〈0.05或P〈0.01);(3)3组HVHF治疗24 h后血浆IL-6、氧合指数、Cr、MAP均明显改善,但C组IL-6仍高于A、B两组(P〈0.01),B组IL-6仍高于A组(P〈0.01);A、B两组HVHF治疗24 h后APACHEⅡ和SOFA评分显著降低(P〈0.01),C组变化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HVHF能有效辅助治疗SAP;RIFLE标准及IL-6对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早期(AKIⅠ、Ⅱ期)行HVHF可明显改善SAP的预后,而AKIⅠ期行HVHF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心脏骤停(CA)复苏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67例无糖尿病史的C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B组,n=34)和强化胰岛素治疗组(A组,n=33),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组(C组,n=34).B组复苏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胰岛素,将血糖维持在4.3~6.1 mmol/L.分别于复苏即刻和治疗24 h后时测定两组患者的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C组进行比较.结果 A、B组治疗前后TNF-α、IL-6、CRP均较C组升高(P<0.05);A组治疗24 h后,血糖、TNF-α、IL-6、CRP减低,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心肺复苏再灌注早期,TNF-α、IL-6、CRP均不同程度增高,说明炎症反应明显;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抑制TNF-α、IL-6、CRP水平的升高,减轻复苏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122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大血管病变组)、60例无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3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hsCRP水平的差异,分析hsCRP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大血管病变组hsCRP水平高于2型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2型糖尿病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与糖尿病病程、高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HbA1c、hsCRP、糖尿病病程有关。结论 hsCRP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相关因素,hsCRP可能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慢性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鼻咽癌患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浓度。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43例鼻咽癌患者血清IL-10及IL—12浓度,并用22例健康成年人血清作为对照。结果鼻咽癌组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鼻咽癌组IL—1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浓度在晚期T分期组(T3/T4)明显高于早期T分期组(Ⅰ/Ⅱ)W〈0.01)、晚期临床分期组(Ⅲ/Ⅳ)明显高于早期临床分期组(Ⅰ/Ⅱ),但在不同性别、年龄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2在晚期T分期组(T3/T4)N显低于早期T分期组(Ⅰ/Ⅱ)(P〈0.01)、晚期临床分期组(Ⅲ/Ⅳ)明显低于早期临床分期组(Ⅰ/Ⅱ),但在不同性别、年龄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IL-10及IL-12浓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鼻咽癌中高浓度的IL-10可能抑制IL-12的产生,帮助肿瘤细胞免疫逃避,损害机体肿瘤免疫,从而促进肿瘤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隐匿性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隐匿性糖尿病肾病72例(观察组)、临床蛋白尿组63例、肾衰组47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与正常对照组30例对比双肾主动脉、叶间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期流速(Vmin)、阻力指数(RI)及双肾大小。结果:观察组、临床蛋白尿组及肾衰组的肾主动脉、叶间动脉的阻力指数均较对照组有较大差异(P<0.05,P<0.01),观察组的肾主动脉及叶间动脉的舒张期流速明显降低(P<0.01),临床蛋白尿组的肾主动脉舒张期流速、叶间动脉的收缩期及舒张期流速均降低(P<0.01),肾衰组的肾主动脉、叶间动脉的收缩期及舒张期流速均降低(P<0.01);观察组、临床蛋白尿组双肾大小较对照组测值略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衰组与各组之间比较均有较大差异(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肾血管血流参数的变化对早期诊断隐匿性糖尿病肾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DN0组、DN组、DN1组、DN2组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①DN组患者女性的比例、SBP和HOMA-IR较DN0组高,DN2组患者中糖尿病病程、HbA1c、SBP、DBP和HOMA-IR等指标均高于DN0和DN1组(P〈0.05);②TG和LDL-C与DN正相关(P〈0.05);③女性、TC、HOMA-IR、UA与DN正相关(P〈0.01),HDL-C与DN负相关(P〈0.01)。结论5年以上糖尿病病程、血糖、血脂、尿酸等代谢紊乱、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及女性可能是T2DM患者D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FIB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微血管病变组及无微血管病变组;同时选取50名健康对照者,分别检测各组人群的D-二聚体、FIB,分析它们在各组人群之间有何不同。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合并微血管病变组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O.05)。结论D-二聚体、FIB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诊疗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是否有超前镇痛的作用,同时监测其对围术期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骨科下肢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安慰剂术前1h口服)、术前镇痛组(B组,塞来昔布200mg术前1h口服)、术后镇痛组I(C组,塞来昔布200mg术后即刻口服)、术后镇痛组Ⅱ(D组,塞来昔布200mg术后1h口服)。分别于术后2h、4h、6h、12h、24h、48h进行可视痛觉评分(VAS)测定和观察术后应用曲马多镇痛总量。术前、术毕即刻、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细胞因子IL-1β、IL-2的水平。结果A组VAS在术后各个时点均最高(P〈0.05),B组的VAS最低(P〈0.05)。术后12h、24h曲马多用量A组用量最大(P〈0.01),B组最低(P〈0.01)。A组IL-1β水平术后升高的程度最高(P〈0.05),余三组没有显著区别(P〉0.05)。A组IL-2术后水平下降的程度最高(P〈0.01),C、D组次之.B组下降程度最低(P〈0.05)。结论下肢手术中塞来昔布(200mg,术前1h)有明显地超前镇痛效果,同时影响围术期机体血清IL-1β和IL-2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李德忠  陈清  李小健 《武警医学》2010,21(9):773-774,777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患者血浆中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检测137例肝纤维化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白细胞介素-10(IL-10)及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C)水平,并进行Child-Pugh分级和分析.结果 肝纤维化患者血浆TNF-α、IL-6、HA、LN、PⅢNP、Ⅳ-C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IL-10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并随Child-Pugh评分增加而递增或递减(P<0.05或P<0.01).TNF-α、IL-6与HA、LN、PⅢNP、Ⅳ-C水平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IL-10与HA、LN、PⅢNP、Ⅳ-C水平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TNF-α、IL-6、IL-10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在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抑制TNF-α、IL-6的活性,加强IL-10的作用,可能是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糖尿病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A组加厄贝沙坦片;治疗B组加厄贝沙坦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疗程3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U-β2 MG)等.结果 治疗3个月后,各组FPG、2 hPG、HbA1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A组、治疗B组U-mAlb、U-β2MG、Scr、TC、TG较治疗前下降,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比较,治疗B组U-mAlb、U-β2MG、Scr、TC、TG较对照组、治疗A组下降,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糖尿病肾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明显减少U-mAlb、U-β2MG,保护肾脏、减缓糖尿病肾病进程,同时对脂代谢紊乱也起到了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