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民俗体育,畲族民俗体育民族风情浓郁,客家民俗体育宗 族性特征明显,庙会阵头体育充满仪式的神秘感。新常态下,福建特色民俗体育面临多重困境,很多福建特色民俗体育项目不 断消亡和异化。福建特色民俗体育可持续发展路径主要有:唤醒民众文化自觉;扩大群众参与基础;建立民俗体育保护区等。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有着丰富的民俗体育资源,但民俗体育面临着传承断层、受现代文化冲击以及劣性变异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要从加强理论研究、有组织地挖掘整理入手,以当地的人文资源为载体,打造民俗体育产业,鼓励和引导民俗体育向良性发展,从而使得安徽省的民俗体育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口述史等方法,对舟山群岛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生成机制与资源分类进行了全面、系统、扎实、有序的研究,提出了舟山群岛海洋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方式,以及传承与保护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研究徐州地区民俗体育文化,进一步发挥民俗体育文化在促进地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文章对徐州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特点、分类、依存方式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徐州地区蕴涵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由于存在挖掘、保护、认识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徐州地区民俗体育发展。应做好民俗体育文化挖掘、整理、鼓励良性变异、挖掘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走产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试论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民俗体育研究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而随着群众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学校中开展民俗体育成了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对此,在阐述民俗体育丰富内涵的基础上,就我国学校体育和民俗体育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并针对民俗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现状和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学校体育中发展民俗体育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民俗体育研究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而随着群众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学校中开展民俗体育成了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对此,在阐述民俗体育丰富内涵的基础上,就我国学校体育和民俗体育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并针对民俗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现状和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学校体育中发展民俗体育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陕北民俗体育活动的社会性功能和价值意义的研究认为,陕北民俗体育活动具有独特的健身娱乐、教育启发、表演丰富等社会功能。将陕北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引入普通高校公体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优势的分析,其具有提高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与道德渗透,丰富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原始宗教下荔波水族民俗体育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等,从原始宗教的视角对居住在荔波县境内的水族民俗体育文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信仰原始宗教的荔波水族,民俗文化、民俗体育文化与原始宗教密切联系,这原始纯朴的信仰使其观念、思想、民俗文化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对新农村发展生态体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实地调查、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思考新农村生态体育人文资源开发,认为在农村生态、经济、生活、体育环境落后的现实条件下,加强农村生态体育资源的整合与创新,构架农村民俗性、本土性、技能性生态体育资源,是推进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就我国当前学校体育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我国学校体育"更快、更高、更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海洋民俗体育文化融入旅游,无论是对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还是对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以舟山市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证法分析了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特点,认为主题公园是海洋民俗体育文化融入旅游的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建立海洋民俗主题公园的思路,并从经济、社会、就业、旅游和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等方面分析了海洋民俗体育文化融入旅游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区具有丰富的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如何进一步利用湖区独特的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克服湖区民俗体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具有湖区特色的旅游业发展道路,对促进环洞庭湖经济圈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对皖北民俗体育发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皖北民俗体育存在自然孕育环境受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现代社会文明异化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急需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传承发展主体对传承使命的逐步背离、项目传承创新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等问题,认为应从优化政府管理职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凝聚民间力量加强项目传承创新、建立学校研发平台提供技术智力支持、突出非遗文化价值弘扬民俗体育文化、构建评价交流机制促进区域比较发展等方面,对皖北民俗体育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华北地区12所“211工程”高校与29所普通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内容为研究对象,对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构建并实施了青少年体质健康综合干预方案。结果表明:1.现行大学课程内容存在课程内容设置较为丰富,覆盖面较宽,但有些内容未能很好的体现体育课程目标;过度关注大学生兴趣爱好,致使课程内容游离于锻炼效果;过分强调课程内容的娱乐性。2.青少年体质健康综合干预方案实施效果显著,加深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体育兴趣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也反映了方案的不足自处与未来努力方向,为高校体育改革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反思学校体育生命本质的迷失困境及根源,梳理学校体育生命本质的内涵,并以此为基础探求其复归路径.研究认为:学校体育的历史起源决定其生命本质的根本性,而非外界事物对学校体育本质的依附,生命的三个维度赋予学校体育生命本质以丰富内涵.应试教育问题生成对学校体育生命本质的遮蔽,生命教育滞后阻碍学校体育生命本质的复归,体育课程内容的"去生活化"束缚学校体育生命发展价值的实现.以生命完整性为取向整合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以生命为目的实施学校体育改革,以生命教育为手段融入学校体育,以体育生活化为学校体育生命本质的实践主张是学校体育生命本质复归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对民俗体育的概念、特征及功能进行界定,探索了在小城镇开展民俗体育的优势与作用,分析并提出在小城镇中开展民俗体育的途径与措施:(1)地方政府应重视民俗体育的发展,使之逐步走向科学化发展道路;(2)加强对农村民俗体育人才的挖掘和培养;(3)继承和开发各具特色的民俗体育运动项目;(4)小城镇文化建设与民俗体育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综合分析新时期学校体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使学校体育逐步实现现代化,成为终身体育的基础,为全民健身的实施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揭示民俗体育的哲学本质,探讨体育教学目标改革的方向。结果认为,民俗体育以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依据,向着由自己构筑出来的某种信仰文化,不断地超越并建构着个人以及人群的身体存在和生命价值。其哲学本质就是建构身体的和谐。当下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应当是让学生学会体验生命的和谐之美,并掌握建构身体的方法。评判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标准应当是运动参与程度。实现该目标的途径应当是建立以兴趣为中心、以生理条件为基础、以技能构成为逻辑的目标实现体系。  相似文献   

19.
广州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与城区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大学城的体育资源和校内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体育资源利用不太合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从而提出"共享体育资源建设城区体育文化"的设想,并对其必要性、可行性及实现途径进行了阐述,结果认为共享体育资源来建设城区体育文化存在必要性、可能性和方便操作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社区居民对体育价值认识不够,对体育活动需求不足;社区居民体育消费偏低;参与社区体育组织、指导工作的专业人才匮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面临困境等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和不足,分析了休闲时间的增多、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现象是当前我国社区体育必将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条件.同时提出进一步发展社区体育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