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制改革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造的方向,而公司制的核心就是要建立能有效制约经营者的公司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市场体系。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在公司改革中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 《法制与社会》2010,(11):279-279
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企业决策制定、资源组织配置、成本及效率等有决定性影响。我国的公司治理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的推进,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研究在近十年得到发展,但是由授权投资机构代行国有资产所有者权能而引发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关注与解决,国有企业股权特殊性造成的公司内部权利配置失衡状况依然比较严重。本文围绕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上述两个问题进行剖析,以期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周昱汝 《法制与社会》2011,(35):201-202
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当代企业运转的生命,也是分析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程度的依据,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决定企业运作和发展的关键。中国正是出于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对于企业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国外公司治理结构出发,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探出适合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4.
乔新生 《法人》2013,(8):29-29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监督的各项措施都只能治标不治本,只有制定专门的《国有企业法》,彻底改革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建国以后,国有企业监管体制多次改革,但始终无法解决"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腐败问题,国务院建立了大型国有企业稽察特派员制度,试图通过向国有大型企业派出稽察特派员,解决国有企业内部乱发福利等  相似文献   

5.
姜影 《法学》2014,(6):61-71
自20世纪60年代始,法国开启了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与实践,法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实现了从以"行政管理"为主到"合同化管理"为主,再到以"国家股东管理"为主的转变。实行国家股东管理不仅实现了国家作为资本所有者的职能与其作为行政监管者和公共服务提供者等职能的分离,也提高了国家对国有资本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再加之国有企业内部董事会运作机制的完善,新型管理体制不仅在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成效显著,更在优化国有资本投资、实现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作用积极。法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对于我国深化国企改革中国资委职能的重新定位、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以及国有资本布局的整体规划等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而治理有效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治理秩序基础之上.建构基于法治的乡村治理秩序,是从善秩到善治的关键,其取决于村内部治理秩序和村外部治理秩序的良性运转、协调与平衡.逻辑框架在于:村内部层面,村民依法自治、依法用权维权;村外部层面,政府依法行政,推进治理法治化;协调与平衡层面,良法善治、缘法而治...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事业单位法人,兼具事业单位和法人双重性质,其治理结构能否满足高校自治的需求关系着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也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前景,因而完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对高校而言,有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两个方面因素,内部结构应当充分尊重学术自由、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外部结构应当重在协调社会、政府与高校的关系,给予高校充分的自治权。  相似文献   

8.
1978年,我国开始了国有企业改革,距今已逾30年,围绕着"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的改革目标,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当前理论及实务界仍然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在这些理论上的认识误区指导下,我国大部分改制后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仍然缺乏制衡、效率低下。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理论上存在的若干认识误区,只有纠正这些认识上的误区,才能真正突破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瓶颈",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公司治理模式之比较及我国的应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世界主要的四种公司治理模式,即以美英为代表的外部控制模式、以德日为代表的内部控制模式、东南亚的家族治理模式和东欧的经济转轨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我国目前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上应以内部治理结构为主,逐步完善外部治理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透视企业经营者职位的获得方式,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企业内部权源结构形成的真正原因。建立国有资产代表人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改政府和执政党组织直接任命制为推荐提名制。建立全新的企业治理结构模式,应是解决目前国有企业改革进退维艰较为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