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构建与政策性垄断的合理界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反垄断法是规范市场行为、维护竞争秩序的“经济宪法”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政策性垄断豁免适用反垄断法是各国法律的传统安排 ,这与各国基于社会经济总体和长远利益及政治、外贸、国防等方面的政策性考虑密切相关。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我国政策性垄断的合理界定是科学构建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关键所在 ;当前尤其要注意区分政策性垄断与反垄断法重点规制的对象———行政 (性 )垄断。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本身是合法的垄断权,尽管存在一定的消极后果,但那是国家为实施知识产权制度以推动创新的必要代价。反垄断法是现代国家为弥补民商法调整之不足而自觉地干预市场,以维护自由、公平的竞争秩序和经济活力而制定的。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在促进竞争、推动创新和保护消费者上具有一致性,但二者也存在冲突的可能性和协调的必要性:当知识产权的行使行为超出法律的界限,排除、限制竞争时,反垄断法就应当介入这种行为,并在反垄断审查中将知识产权与其他财产权同等对待。  相似文献   

3.
各国反垄断立法对于规制垄断协议普遍采用一般条款的立法模式,这对执法机关、司法机关还是经营者而言,均具有积极意义。我国《反垄断法》并未采用概括禁止功能的一般条款,而是在列举典型垄断协议的基础上,将其他垄断协议的认定权交由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在对《反垄断法》与"征求意见稿"、"一审稿"和"二审稿"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运用竞争自由与经济效率、行政执法与司法审查、干预幅度与干预负担这三对范畴进行分析,可找到我国不真正兜底条款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希梁 《北方法学》2024,(3):144-160
反垄断法遵循着为自由而干预自由的法哲学基础,不单向保护竞争者的消极自由或者限制垄断者的积极自由,这从根本上划定了反垄断法的基本限度。“过度反垄断”是我国当前经济治理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是反垄断立法和执法活动不遵守反垄断法与其他法律或社会规范的外部界限,超出反垄断法的内部制度预设,最终导致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经济的结果。其反映为立法层面的价值目标象征化、法益保护前置化、兜底条款扩张化、并购审查扩大化、平台条款广泛化、罚则配置严厉化,以及执法层面竞争效果评估的形式化。“过度反垄断”将改变政府权力与市场自由的结构,阻碍创新和经济增长,导致反垄断法与其他规范体系的龃龉。防止经济治理“过度反垄断”,必须确立反垄断法参与经济治理最小化的整体理念,通过比例原则对反垄断法益予以实质性限缩,实现外部法律体系对反垄断法的约束,同时从内部实体制度层面强化市场力量标准与竞争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反垄断法的政策性特点为基点,从垄断的定义、垄断的构成和垄断的适用三个方面,就如何确立垄断行为,建立竞争政策,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6.
关于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反垄断法角度分析低于成水价销售行为 一、立法现状 一般地说,反垄断法以维护竞争自由为主要目的,以狭义的竞争关系,即商品之间具有替代关系的经营者之间的相互争夺交易机会的关系为调整对象。①各国大都在《反垄断法》中规制限制竞争的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从反垄断法考察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是否合法.正是在狭义的竞争关系中识别经营者的降价行为,是合法的行使自己的自主经营定价权、还是将低于成本销售作为排挤竞争对手的手段,而成为破坏相关市场的自由竞争秩序的限制竞争行为。我国现行规制限制市场竞争的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的法…  相似文献   

7.
反垄断法宽免政策是执法机关为查缉联合限制竞争行为,以减免法律责任为诱因,鼓励违法者主动告密的政策或制度。中国新颁布的《反垄断法》也引进了这一先进制度,但其条文规定过于原则,且缺乏辅助措施,不利于操作执行。本文建议要完善中国的反垄断法宽免政策体系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三年多,但是有多少案件是根据竞争政策而决定的呢?竞争政策又是什么呢?我国需要什么样的竞争政策?围绕着这些问题,可从立法原意、经济学理论变化、国外竞争政策的变化等方面提出以下三个基本观点:一是竞争政策是变化发展的;二是各国竞争政策是不同的;三是我国亟需研究建立自己的竞争政策。同时结合我国《反垄断法》中最具争议的三个条文,对我国竞争政策可能应该蕴含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网络型公用企业竞争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阳 《现代法学》2007,29(3):105-111
规制法治化是网络型公用企业竞争的必要前提,以事业法和反垄断法规制为其主要内容。事业法规制包括市场准入与退出规制、价格规制、互联互通与接入费规制、禁止交叉补贴与普遍服务规制、不对称规制等,其价值取向为涵盖在位生产者、潜在竞争者、交易者和消费者的福利在内的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均衡;反垄断法规制包括滥用网络优势行为规制、合并与拆分规制、联合限制竞争规制、行政垄断规制等,其价值取向为“有限竞争自由→适度竞争自由→充分竞争自由”的发展。就法律位阶体系而言,反垄断法应为“基本法律”,而事业法为“非基本法律”,反垄断法应优于事业法。  相似文献   

10.
反垄断法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先林 《法学杂志》2002,23(1):16-18
反垄断法是反对限制竞争、维护自由公平竞争和经济活力的一类法律的通称。与此相关的称谓还有反限制竞争法、反托拉斯法、公平竞争法、反对限制性贸易行为法等。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为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所不可缺少。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我国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反垄断法》。对反垄断法的性质和特征等基本理论问题应着力研究。  相似文献   

11.
《反垄断法》中的基础设施条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设施条款为竞争执法机构提供了一种强迫企业允许竞争对手利用其设施的手段,能够防止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发生,促进市场竞争的发展。基础设施条款是对契约自由的限制,为企业设定不得拒绝其他企业以适当的条件进入自己的网络或其他基础设施的义务,科学界定其适用条件,这是正确适用反垄断法的重要条件。我国已颁布《反垄断法》,科学地引入这一制度可以推动企业的改革以及竞争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一项有连续性并目趋体系化的公共政策,是产业政策的核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实施以后,过于扩张性的产业结构调整措施必然在理念和制度层面与更为倡导市场理性的反垄断法发生诸多碰撞。考虑到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制度背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反垄断法实施之间的协调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确立竞争政策的优先地位,实现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型和有效实施《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13.
2008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颁布实施,其立法目的定位于保护竞争,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最终维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反垄断法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由宪章",是经济法的灵魂。经济法是对人们追求法律的社会本位的回应,而社会本位的重要体现便是法律要维护公共利益,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使得整个社会能够正常、稳妥、和谐的发展前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反垄断法政策以新制度经济学派为主导思想:提高经济效率为主,以市场结构方案为辅。提高社会福利和维护公共利益应当是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竞争标准是反垄断法立法和执法的基础,应当根据交易费用学派和可竞争理论确定竞争标准。中国反垄断法体现的竞争政策有成功也有不足。产权制度改革应当是河北省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高子程 《中国律师》2009,(10):58-60
《反垄断法》是维护经济民主和经济自由的基本法,有“经济宪法”之称。我国《反垄断法》旨在保护公平竞争,其规定涵盖了市场经济中几类主要的垄断行为,是我国立法史上第一次系统的反垄断立法。标志着我国竞争法律制度基本框架的形成,但其立法也存在一定的缺失,有待立法机关调整完善,以实现其鼓励创新、促进自由竞争、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赵珏 《法制与社会》2011,(22):106-107
有效竞争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反垄断法旨在保护和促进竞争,我们通常以有效竞争来理解反垄断法上的竞争,所以反垄断法要保护的并非完全放任自由的竞争,而是有限制和规范的有效竞争。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本文论证了通过反垄断法建立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以规制行政性垄断,避免过度无序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李剑  王茜 《当代法学》2012,(5):118-123
我国于2008年实施的反垄断法对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反垄断法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率、社会公平和竞争自由的社会价值。这三个社会价值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其中经济效率是基础价值,而社会公平和竞争自由在价值体系中则属于核心价值,作为经济效率的上位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俣璇 《法学论坛》2020,(2):108-118
传统的逆向选择模型将低质量格式条款的生成归因于需求端的认知缺陷;共谋模型将低质量维持原因解释为供给端的共谋,为反垄断法介入提供依据。格式条款标准化的横向垄断协议认定应满足《反垄断法》第13条规定的形式要件与效果要件,采用一般举证规则作为分析模式,由原告证明其"协议、决定或协同行为"形式及反竞争效果。形式要件以"形式与反竞争效果的尽可能耦合"为逻辑起点,应基于市场力的持久性与显著性标准加以重构。反竞争效果要件以对竞争的实质限制为标准,参照美国法实践,可通过质量或交易自由限制路径证成。  相似文献   

19.
黄建初 《中国法律》2007,(5):22-24,79-82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审议通过了《反垄断法》,《反垄断法》将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垄断是指生产经营者单独或者与他人结合、合谋或者以其他形式,排斥、支配或者限制其他生产经营者.在一定的生产经营领域限制或者排除竞争的行为。《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调整经营者垄断行为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总称,  相似文献   

20.
薄冰 《江淮法治》2008,(15):3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已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作为成熟市场经济中竞争政策的核心部分,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内在和本质的需要,是维护自由市场机制的基础性法律,以至有“经济宪法”之称。《反垄断法》的诞生堪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配套法规更加成熟,市场经济体制更趋完善。解读《反垄断法》,有8大亮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