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入手,强调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精神特征是其形式表达的必然性所在,它与中国的哲学文化、社会体制以及其他一些文化现象是密不可分的,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在心态层面的特征,认为其在精神表达与诉求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即"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礼和天"的礼制文化以及归隐、求安的隐逸观.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形式对精神文化的具体表达,指出其在自然观的形式表达方面崇尚自然、万物有道,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摹写自然、仿造山水;在分析对隐逸观的形式表达方面,着重于园林题名匾额对隐逸文化的表达、园林中含蓄的形体表达方式对"隐"的体现;从宅园的布局与宅的营造上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礼制与秩序:在此基础上细致并深入地感悟古人的精神世界,认为中国人的精神模式是古典园林造型的源泉,山水、植物、建筑及其组合形态所表达的正是人的精神追求境界.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延续五千多年间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古典文化,孕育出中国古典园林这样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它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英,显示出华夏民族的"灵气"。它以起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水平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被学界公认为风景园林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中国现代城市广场的研究现状,指出其因缺乏理论指导而出现的盲目模仿、千篇一律的现象,强调应加强关于中国特色的城市广场的研究.在分析西方传统城市广场和中国古典园林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城市广场的功能,指出中国现代城市广场应该在最大限度满足公众需求的前提下,承载中国人固有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特征.重点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城市广场建设的启示,突出了古典园林的园林美学、构成要素、造景手法在现代城市广场中的应用,指出中国古典园林所蕴涵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将给城市广场带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是造园的四大因素之一.本文按水景构成形式分类,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主要用于造湖、造池、造河、造泉、造瀑,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起着核心作用.通过探讨古典园林理水原则,揭示了中国园林理水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于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逻辑学的概念谈起,认为中国的逻辑思想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制、哲学等思想,也对尤其对传统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次取中国传统经典文献《论语》与《梦溪笔谈》中章节作为案例分析,分别讨论了中国逻辑思想观念下的设计与教育问题,从而重新认识和理解了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6.
造园艺术自古有之,而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造园旨趣和审美趣味的差异,中国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以及对意境的追求与西方古典园林通过理性的思维进行人工改造自然的设计理念以及追求几何式布局形成了鲜明对比,本文正是浅析一下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以及阐述两种风格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园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讲究天人合一和意境的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文化走出传统的庭院,并走进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它与城市的住宅区的环境、与城市的形象都有着重要的关联.目前,我国城市住宅区景观园林还存在着设计上的重复性、功能性和协调性比较差等问题.要实现中国现代城市住宅景观设计中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园林文化的深刻了解,在设计中还要注意结合不同城市的不同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及追求其自然和意境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谢鲁山庄为例,探讨了广西古典园林的地域特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谢鲁山庄的山水格局、建筑形式、植物种类、排水系统、地方材料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地域特色方面的调查分析,总结该园地域特色形成的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9.
宋静秋 《甘肃冶金》2004,26(3):74-75
建筑是科学与技术的结晶 ,构成建筑的要素主要有 3个方面 :⑴社会行为要素 ;⑵技术经济要素 ;⑶文化艺术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建筑文化理念是一种人与自然亲和的“有机建筑”论;中国建筑伦理文化影响下的建筑空间强调“礼”制,等级分明,重规矩;中国传统建筑装饰通过图画、象形、表意、表音的形式表达文化内涵。在建筑创作中,既要照顾到传统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发展人文精神,创造出有民族特色的、符合当地人群生活习惯的、并具有多种文化特征的建筑风格与建筑环境,还要考虑到中国建筑文化的走向:信息化、全球化与地域文化共生;地域性、民族性与世界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常州传统园林的调查和研究,阐述了常州传统园林的历史以及现今保存较好的近园的布局,突出了其自身的特点,并强调常州传统园林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期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取象比类"是一种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该研究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取象比类思想的应用,然后推及到现代,解释了取象比类的概念,并将其思想运用于园林中,理解为一种仿生学的造园思想.认为取象比类可分为取"有形"比类和取"无形"比类,"有形"是指事物外在的形貌、结构、色彩等客观特征;"无形"是指情感、内涵、文化、精神等特征以"鸟龟型城"和"一池三山"的造园思想为例说明了"有形"的比类;以扬州个园为例说明对竹精神的意境仿生,以苏州拙政园为例说明对声景观的仿生,以苏州狮子林为例说明对诗画意境的内涵仿生.最后从理念、建设方法、文化3个角度总结出取象比类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三大流派之一,它取得的艺术成就对世界园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私家园林空间布局的研究,对分景、曲折之致和借景3种布局理景手法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典型实例论证了3种手法的深刻内涵和应用技巧,以期对传统园林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基本属性和重要特点,其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而汉语的模糊性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更为突出,模糊性并不是缺点,相反却是优点.因此这就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将语言置身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解读,充分发挥主观形象思维去实现译文和原文内涵情感的深层对等.本文就是基于此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一个重新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技术和环境的快速变化加快了对商业模式及其创新的研究,然而大量商业模式研究成果对其基本概念仍未达成共识。针对商业模式这一抽象复杂概念,运用经典扎根理论这一质化研究方法对大量商业模式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同时对商业模式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商业模式的变革与创新类型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出了具有价值主张核心逻辑的商业模式定义,并构建了商业模式体系,为进一步理论研究、商业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结合对"全球化"及"地域性"的新认识,对现今两者间日渐突出的矛盾加以阐述,并提出对待两者矛盾的正确态度及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的方法,以此了解地域性建筑文化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及各国之间文化交流不断加快,翻译界对文化翻译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研究更加深入.音译作为一种并不新颖的翻译方法,却在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汉译英翻译过程中,对于极具中国特色的几类文化词汇采用音译翻译,能够避免文化误读,增进中国文化在异域文化中的认知和认同,最终达到最佳效果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引起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全新考量.  相似文献   

18.
身势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了解这些知识对于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是十分重要的.以此对中国人与日本人身势语的异同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求中日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地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