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冷泠  周铁军  王雪松 《新建筑》2011,(4):130-133
通过对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实地调研。在对村镇保护规划与破坏现状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保护预警的基本要素,并结合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基本构成要素和村镇外部空间的成因,确定构成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保护预警的要素体系,为保护预警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路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已有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案例进行分析与调研,吸收前人在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明确了保护规划的定位;梳理出一条能够真实反映历史文化村镇规律和特点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技术路线,用以指导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西南地区历史文化名镇(村)申报现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村镇的实地调研和特征总结,找出评价指标在地域化实施中的问题,对现行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和补充,确定了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指标,再通过相关数理计算确定指标权重,最终建立了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在分析天津市历史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对天津市的历史文化村镇进行分类,并参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价要素,结合天津市自身特色,建立天津市历史文化村镇评价标准,提出相应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范围划定原则和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制定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并据此评选公布了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这为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类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时代催生方法变革,公众关注的"历史文化村镇"问题值得专业人士加以重视。中国历史文化村镇数量众多,而保护规划模式单一,故类型研究是数据化研究和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方法差异化研究的需要。通过对75个村镇保护规划文本和第一批105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的景观特色进行分析、归纳,从基础数据、形态特点、景观特色、保护方法4个方面对形态各异的历史文化村镇进行单因素细化分类,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数据库建立和保护方法量化研究提供分析因子框架。  相似文献   

7.
建立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勇 《城乡建设》2004,(7):43-45
2003年10月,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命名公布了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以下简称名镇(村)),并于同年12月进行了名镇(村)的授牌仪式,这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保护制度的正式建立,是我国遗产保护工作中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20世纪以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已逐渐引起各国政府及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而我国相关的理论研究和保护实践较国外略晚,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展开,经过20多年的努力逐渐建立起了符合自己国情的遗产保护体系,历史文化村镇就是这个体系中的新成员.历史文化村镇同其它遗产如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一样,具有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而我国目前又正值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因此积极抢救和保护众多历史小城镇、古村落,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赵勇  崔建甫 《城市规划》2004,28(8):54-59
介绍了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内容包括名镇(村)价值特色的确认、划定保护范围、建筑保护整治规划、街巷空间保护规划、重点地段保护规划、环境综合调整规划、旅游发展规划、近期保护规划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建设及过分追求城乡一体化业绩,忽视了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使部分古镇、古村受到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今以鸣鹤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为例,在对鸣鹤历史文化名镇现状评价基础上,着重探析了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整治模式、展示利用和实施对策,使之有利于实现鸣鹤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村镇目前正遭受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逐渐失去生机,而历史文化村镇的活力来源于人的各种行为,为了更好地对历史文化村镇进行保护与发展,必须关注历史文化村镇主体——居民的重要性.本文提出“激活”概念,希望从社区营造层面对历史文化村镇进行人员的调动和汇集,并运用建筑手段对场所进行利用,创造社区交流和活动空间,最后达到刺激并带动周边地区的目的,使整个区域乃至整个历史文化村镇产生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孙晨蕾 《住宅科技》2014,(11):31-34
从草堰古镇的历史沿革与现状着手,分析了古镇现状存在的问题,对草堰古镇提出了相应的规划与实施策略,旨在营造一个具有当地历史风貌的苏北古镇。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名镇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一般小城镇的基本属性,又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本文在剖析历史文化名镇及其规划的特点基础上,以河北省蔚县代王城镇为例,探讨了历史文化名镇总体规划和保护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以期为我国历史文化名镇规划编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结合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选,从价值特色和保护措施两方面进一步构建了历史文化村镇评价指标体系。为公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提供了技术和方法依据,在文化遗产定量评价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文化投资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宇丹 《建筑学报》2006,(12):52-53
立足于市场运作机制下,历史文化遗产面临保护与开发的两难境地,如何把对历史文化遗产中文化价值的利用转化为有利益回报的投资工具,借鉴欧洲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文化投资的成功经验,以期对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以四川省平武县南坝镇灾后重建规划为例,指出了场镇园林绿地系统的文化意义,分析了南坝镇的地形地貌,提炼了南坝镇的历史人文要素,在场镇园林绿地营建的整体思路、点线面系统的构建等方面做了探讨.结合场镇的山水格局,尝试从当地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创造有地域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场镇园林绿地体系,试图探寻一条适宜于传统场镇园林绿地系统建设的文化途径.  相似文献   

16.
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保护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环节,历史街区作为一种动态型的城市遗产,它的永续发展就是在街区保护的过程中,实现街区繁荣、环境舒适与社区和谐的目标.笔者以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及实践为例,阐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探索历史街区保护在编制和实施中的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温泉  杨奇 《新建筑》2014,(2):86-89
在城市片区整体更新的背景下,基于重庆市江北城历史遗产保护与开发,对文物建筑原真性修护、历史文物异地重建、历史建筑集景式保护开发等多元模式进行了探索.多元的保护开发模式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要求,应根据历史遗产的文化价值,从环境整合、功能调整、文脉延续等角度采取灵活而谨慎的策略,使城市历史遗产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18.
通过美国建筑历史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事件与项目的梳理,归纳美国建筑历史遗产保护运动充满矛盾冲突与多样性的发展轨迹,分析公众参与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探讨目前美国社会广泛认同的建筑历史遗产保护观念.指出历史建筑可以为民众提高生活内在品质,这些建筑与其建造工艺不仅代表了历史的工艺水平,蕴含了历史遗产宝贵的品质,也是对今天技术品质的见证.  相似文献   

19.
贺嵘 《山西建筑》2005,31(16):35-36
探讨了对待历史遗产的态度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焦点,通过对文物建筑与历史地段保护问题的分析,指出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误区,以给我国的历史遗产保护工作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风景名胜区遗产资源利用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国泰 《中国园林》2007,23(4):9-12
风景名胜遗产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但它却面临着破坏性开发建设的威胁。根据遗产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立风景名胜区遗产资源利用系统,设立遗产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科学体系,规范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分区控制性详规和景点修建性详规的规划系统并建立遗产资源管理规划体系,通过战略管理、技术管理以及管理过程的反馈控制达到预警目的,确保风景名胜区遗产资源利用无误,达到风景名胜区遗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