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丹参多酚酸盐对其影响.方法 90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治疗14d后检测两组凝血4项及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同时选择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30例).结果 治疗前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Fbg和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14d后,常规治疗组血浆Fbg和D-dimer水平稍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治疗14d后血浆Fbg和D-dimer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与常规治疗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APTT、TT水平在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4.76±1.35) mPa.S]、全血低切黏度[(8.69±2.36) mPa.S]、血浆黏度[(1.83±0.34) mPa.S]、红细胞压积[(40.3±2.38)%]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5.50.3±1.34)mPa.S、(12.30±2.30) mPa.S、(2.32±0.26) mPa.S、(47.89±3.13)%](P<0.05).结论 AECOPD患者体内处于高凝状态,丹参多酚酸盐可改善AECOPD患者体内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缺血心肌保护作用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血清c Tn I、CK-MB和hs-CRP水平分别为(1.82±0.16)μg/L、(274.51±44.51)U/L、(10.16±1.76)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5±0.30)μg/L、(309.25±54.43)U/L、(22.43±1.9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分别为(22.21±7.40)mm/h、(43.05±3.02)%、(3.02±0.22)g/L、(4.72±1.22)、(8.03±2.72)、(1.43±0.17)m P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24±6.63)mm/h、(48.98±3.36)%、(3.96±0.43)g/L、(5.96±1.80)、(11.76±0.51)、(1.95±0.32)m P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心肌缺血情况,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4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美托洛尔治疗的52例为普通组,行美托洛尔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的52例为综合组,对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综合组超敏C-反应蛋白(3.98±1.07)mg/L、TG(1.31±0.62)mmol/L、TC(3.98±0.57)mmol/L、LDL-C水平(2.47±0.38)mmol/L低于普通组,HDL-C水平(1.27±0.43)mmol/L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美托洛尔联合丹参多酚酸盐疗效显著,可对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进行改善,促进心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治疗组西医治疗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d治疗,对照组单纯常规西医治疗,10d为1个疗程,进行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能改善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癖阻型)的临床症状,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用量,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00%,显著小于观察组(92.00%)(P0.05);(2)两组治疗前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且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病例发生。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00%,显著小于观察组(92.00%)(P0.05);(2)两组治疗前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且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病例发生。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I M 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 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治疗前后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经治疗,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 5);(2)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 M A水平分别为(0.6 7±0.1 7)U/m l与(0.5 3±0.1 3)U/m l,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 M A水平分别为(0.6 6±0.1 9)U/m l与(0.4 2±0.0 8)U/m l,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 M A水平变化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疗效更为显著,血清I M A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丹参多酚酸盐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0例开展研究,双盲法分为乙组同甲组,各55例。乙组以常规治疗为主,甲组以常规治疗+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为主,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氧化应激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心绞痛情况等。结果:甲组的治疗情况都优于乙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可提高疗效,并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氧化应激水平以及心绞痛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4.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01,P0.05)。观察组患者硝酸甘油使用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25,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阻止冠心病心绞痛病情进一步发展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对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5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A组,5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设为对照B组,观察3组单纯疱疹病毒阳性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HSV-1 IgG阳性34例,阳性率为73.91%,HSV-1 IgM阳性32例,阳性率为69.57%,HSV-1 DNA阳性33例,阳性率为71.74%,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B组,略高于对照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阳性患者HSV-1 IgG为(108.40±44.20) KU/L、低切全血黏度为(9.23±1.56) mPas、高切全血黏度为(4.61±0.52)mPas、血浆黏度(1.81±0.23)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2.25±0.17)、红细胞积压(48.39±6.74)%;各指标均高于对照A、B组阳性病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疱疹感染对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有明显的影响,与血液流变特性指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并与20例虽有类似心绞痛症状,但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冠状动脉病变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血清瘦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瘦素水平[(10.39±8.09)μ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7.65±4.46)μgL]及对照组[(3.93±2.66)μg/L](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TIMI分级越低,血清瘦素水平越高,但TIMI分级同一水平时,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瘦素水平与Gensini积分及TIMI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4、0.542,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瘦素水平与Gensini积分及TIMI分级也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6、0.518,P<0.05).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且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血清瘦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范围、病变支数、冠状动脉末稍血流情况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e)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对42例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和50例合并HHe的脑梗死患者(HHe组)血液流变学9项指标(血液黏度、低切黏度、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系数)进行测定,并对照比较。结果HHe组患者血液黏度、血浆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系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e导致血液流变学异常是脑梗死的病理机制之一,HHe致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是造成脑梗死患者血液黏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片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片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复方丹参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液指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G、TC、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TG(1.67±0.31)mmol/L、TC(4.46±0.52)mmol/L、LDL-C(2.72±0.53)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丹参片与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显著改善血液黏稠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脂血症患者临床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普伐他汀口服,20mg,每晚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及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酪(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全血低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伐他汀能有效调整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脂血症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高玉洁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6):1026-1028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抗氧化能力及血液流变学两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5月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的3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组,然后选取同期的33例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5天的血清MDA、GSH-Px、TAC、SOD及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血清MDA、GSH-Px、TAC、SOD及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比较,P值均>0.05,而治疗后5天研究组的血清MDA及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均低于对照组,血清GSH-Px、TAC及SOD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抗氧化能力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胞二磷胆碱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胞二磷胆碱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脑钠肽(BN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8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BNP和HCY浓度,比较观察组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血BNP与HCY浓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BNP与HCY浓度分别为(360.5±100.4) ng/L和(18.7±5.6)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8±14.6) ng/L和(10.1±4.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BNP与HCY浓度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BNP与HCY检测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B)和胆红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住院冠心病患者234例(冠心病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8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70例;另选取同期住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77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PAB和胆红素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分别为(11.8±6.1)、(4.8±1.0)和(7.7±2.7)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6±5.6)、(6.2±1.3)和(9.5±6.1)μmol/L](P<0.05).在冠心病组中,TBIL、DBIL、IBIL水平从SAP、UAP到AMI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血清PA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05.55±5.68)mg/L比(229.78±9.62)mg/L](P<0.05),在冠心病组中,SAP、UAP、AMI患者血清PAB水平分别为(215.73±7.98)、(214.12±3.79)和(195.75±7.07)mg/L,随病情逐渐加重,血清PAB水平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AB和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临床监测冠心病发病及严重程度的重要生化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prealbumin (PAB) and bilirubi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Methods The levels of serum PAB and bilirubin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in 234 patients with CHD (CHD group) and 77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SVT, control group), and the former group was divided into 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 group with 80 patients,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 group with 84 patients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group with 70 patients,according to the chnical manifestation. Results The levels of total bilirubin (TBIL),direct bilirubin (DBIL) and indirect bilirubin (IBIL) in CHD group [ (11.8 ± 6.1 ), (4.8 ± 1.0) and (7.7 ± 2.7) μ mol/L]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14.6 ±5.6), (6.2 ±1.3) and (9.5 ±6.1)μmol/L] (P <0.05). The levels of TBIL, DBIL and IBIL decreased gradually from SAP group, UAP group to AMI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ree groups (P > 0.05 ). The levels of serum PAB in CHD group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205.55 ±5.68) mg/L vs.(229.78 ± 9.62) mg/L] (P < 0.05),and decreased gradually from SAP group,UAP group to AMI group [(215.73 ± 7.98), (214.12 ± 3.79) and (195.75 ± 7.07) mg/L],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ree groups (P > 0.05 ). Conclusion The levels of serum PAB and bilirubin are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CHD, and can be used as important biochemical indicators in monitoring the attack and severity in patients with CHD.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格列齐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老年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74)及对照组(n=74)。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格列齐特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血管内皮指标、血脂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素-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齐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能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指标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二甲双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