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北省苦咸水和高氟水处理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是全国氟中毒重病区之一,饮用高氟水人数约869万人,其中沧州市占24%。用于饮用水除氟的水处理技术有多种,常规除氟技术的有混凝沉淀法、活性氧化铝吸附法、骨炭吸附法,常规除氟技术由于受技术操作、管理、运行等要求影响,不宜在农村使用,膜法除氟技术,如电渗析、反渗透等应用方便,操作简单,适宜性强。苦咸水淡化,主要集中在蒸馏法、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等系统技术方面,纳滤技术在苦咸水淡化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活跃起来。一些新技术也在实践中,如火山岩分子筛吸附降氟设备、碎石吸附降氟技术等。河北省沧州市的多年改水经验说明了膜法处理技术在苦咸水、高氟水处理中的广泛性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村民饮用水质量,寻求适宜村镇经济管理水平的除氟方法。本文分析比较了混凝沉淀法、吸附法、电渗析法以及反渗透法等除氟技术在经济上、处理效率上、实用上的不同。结果表明:吸附法具有成本低、投资小、效果稳定等优点。提出了吸附法处理技术在村镇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河北省高氟饮用水分布广、受影响人群范围大的现状,以及长期饮用高氟水对群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问题,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探讨了各种降氟技术的优、缺点和适宜条件,为实现河北省农村地区饮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对衡水市高氟地下水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高氟地下水分布区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进行了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高氟水区供水规划.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水质良好,且供水区覆盖了我省65%以上的氟病区,是解决我省地方性氟中毒的最佳途径,认清高氟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是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配套规划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研究区高氟、高砷地下水化学指标统计数据为基础,选取25组数据,分析了氟、砷浓度的水化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HCO3-浓度高的碱性环境中氟、砷浓度较高;随着Na/(Cl+SO4)比值的增加,氟离子浓度也呈增加趋势;地下水中氟、砷浓度高的区域TDS含量也较高,反映出地质环境背景为苏打化地区。对比As3+与As5+的含量分布,分析As3+与∑As散点图,得到含水层中As3+与As5+的分布规律,即高砷水集中在承压含水层,含水层中超标砷离子主要为As5+。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从输配电工程、供水站、除砷除氟站等的设计出发,浅谈了供水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8.
地处长秋山脚下的元觉村、董山村和插旗山村虽属平坝区,但同样遭受缺水、饮用不卫生水、高氟砷水等困扰。村民们吃过长秋山的山涧水、沟塘里的泥凼水、发黄起泡的泉水、未经处理的井水。自蒲江县水务局实施了氟砷防治改水工程,使村民们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以来,打破了我县无村级卫生自来水供水历史,实现了该地区祖辈几代人的梦想。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了在宁夏高氟水地区利用碱式氯化铝降氟时的影响因素,并确立了不同水源条件下采用相应的降氟对策。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找出了合适的技术指标,为西北地区的高氟水及苦水、咸水的开发利用寻求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沸石处理高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原水含氟浓度、p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沸石除氟的影响,采用静态和动态两种方法进行沸石处理高氟水实验。结果表明:沸石吸附氟离子适宜的pH值为6~8,溶液的氟离子浓度越高,沸石的平衡吸附量越大,25℃时按Langmuir吸附等温式拟合为qe=0.0078Ce/(1+0.0767Ce),按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拟合为qe=0.0114Ce0.4897;沸石吸附柱越高,穿透时间越长,处理水量也越大;进水流速越低,吸附柱有效运行周期就越长。沸石柱经再生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1.
陈建  王冰  金洪钧 《给水排水》2006,32(Z1):104-109
我国城镇供水正面临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严峻挑战.评述了高藻类现存量干扰水处理过程导致的供水问题,以及高藻类生物量控制对策和供水处理除藻工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就国内外现有藻类生物量控制对策和供水处理除藻工艺提出若干结论,并对我国今后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充分关注水质科学保障饮水安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刘宁 《中国水利》2006,(3):5-8,18
从我国饮水安全的现状入手,分析城乡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强调保障饮水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水利工作的切实要务。从加强监测、科学规划,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保护水源地、修复水环境,建立合理的体制与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做好保障饮水安全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安全供水水质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农村供水现状和问题的分析,从保障饮水安全角度阐明农村供水水质检验的重要性,提出建立农村供水水质检验的总体思路。针对目前农村水厂控制水质的关键点,开展适用于农村各类供水水质检验技术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ing rural water supply programs that can meet multiple sustainability criteria (including social, technical/administrative and environmental criteria) and can be replicated beyond individual communities. It draws lessons from a water supply development project in Northeast Brazil, identifying how environmental and community assessments, community engagement in planning, as well as training, capacity building and monitoring can help meet sustainability criteria. The article further explores how an institutionalized planning process and partnerships with public agencies and donor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project design to support replicability.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使用原子荧光光度计对地表水中砷、硒2种元素进行同时测定的方法。测定结果表明: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9995和0.9993,线性关系良好;砷检测限为0.122 ug/L,硒检测限为0.133 ug/L,检测限较低;砷相对标准偏差0.80%,硒相对标准偏差1.52%,精密度较好;砷、硒加标回收率为90.0%-110%之间,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吸附法去除饮用水中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砷的分布以及饮用水中砷超标的危害,综述当前国内外用不同吸附方法去除饮用水中砷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吸附性能和特点。结果表明,在归纳的6种吸附除砷方法中,复合材料与改性材料除砷效率高,处理费用低,目前最具有市场应用前景;活性材料的吸附效果受pH值控制;含铁矿物材料在除砷过程中易导致二次污染;纳米材料除砷效率最高,应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给水发展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农村给水现状中饮用水水质、供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开展的组织管理,行业能力建设,供水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引入农村给水、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三位一体"同步实施的经验,研发净水技术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农村供水作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水量、水质问题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要更加重视水质问题,增加饮水安全意识,解困与提高相结合。农村供水发展具有阶段性、渐进性,在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条件下,根据山东省农村供水发展的实际,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山东农村供水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在推行农村供水城市化的实践中,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在审批项目可研报告、上报年度计划、审批实施方案、筹措配套资金、执行工程建设规划和检查验收等方面密切协作,紧密依靠广大受益群众和全省人民的力量,形成全社会动员、全民共建的巨大合力。将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设施建设统筹考虑,在距县城、集镇自来水厂较近的农村居民点,依托已有自来水厂,积极进行扩建、改建,辐射延伸供水管线发展自来水。“十一五”期间,河北省农村供水要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力争解决757万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