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尹滔  张伟  尹显科  裴亚伦 《地球科学》2020,45(11):4128-4142
目前对班公湖-怒江蛇绿混杂岩带的中酸性侵入岩的报道相对较少,对其成因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构造带的岩浆作用过程和动力学背景.对西藏班公湖-怒江蛇绿混杂岩带江玛地区的闪长玢岩进行了年龄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闪长玢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1±1 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闪长玢岩具高Al2O3含量(18.2%~19.3%),属高铝玄武岩,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属典型的岛弧玄武岩.综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江玛地区闪长玢岩可能形成于俯冲带前缘增生的岛弧环境,是早白垩世期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岩石圈南向俯冲消减背景下,板片脱水形成的流体与地幔楔橄榄岩发生交代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的次旺勒闪长玢岩出露于中北冈底斯带,呈脉体侵位于狮泉河蛇绿岩之中.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54.4±2.4Ma,表明次旺勒闪长玢岩形成于晚侏罗世.闪长玢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具有镁安山岩/镁闪长岩类(Ma)地球化学特征.全岩SiO2含量为61.94%~65.37%,MgO含量为1.74%~5.08%...  相似文献   

3.
花岗质岩浆作用是大陆地壳演化、爆发式火山活动、稀有金属成矿等的关键过程。位于拉萨地块北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的盐湖复式岩基,是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岩浆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藏革吉县盐湖复式岩基中的花岗斑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相学、锆石U-Pb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盐湖复式岩基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03.8±0.8 Ma(MSWD=3.0,n=25),侵位于早白垩世晚期。盐湖复式岩基花岗斑岩铝饱和指数(A/CNK)为1.05~1.08,显示弱过铝质特征,具有高K2O、Na2O含量,低Mg#值(12.43~22.36)的特征,为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盐湖复式岩基花岗斑岩富集K,亏损Ba、Nb、P、Zr、Ti,具有强的负Eu异常(δEu=0.20~0.48),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元素较陡、重稀土元素较平坦的右倾型,ΣREE=81.33×10-6~121.61×10-6,LREE/HREE=5.75~6.74,具有较高的Y(20.14×10-6~24.38×10-6,>18×10-6)和Yb(2.11×10-6~2.62×10-6,>1.9×10-6)、较低的Sr/Y值(4.05~6.54,<20),La/Yb=6.79~8.94,Rb/Sr=0.50~1.12。锆石饱和温度计算结果为812~823℃,估算岩浆熔体形成深度为34~40 km,揭示盐湖复式岩基中花岗斑岩是玄武质下地壳于北拉萨地块与南羌塘地块碰撞阶段高温背景下部分熔融的产物,属于板片断离事件引起基性下地壳重熔,形成的高分异I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4.
西藏青草山Cu-Au矿床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新发现的具有大型远景的斑岩型矿床,但该矿床含矿斑岩的年龄、成因及源区一直未得到有效的约束.对青草山花岗闪长岩以及含矿花岗岩闪长斑岩进行了锆石年代学、Hf同位素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与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的侵入时代分别为131.2±0.3 Ma与117.9±0.8 Ma,代表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早期的成岩作用以及斑岩Cu-Au成矿作用.二者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二者可能具有相同的岩浆源区,是不同时期同源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含矿花岗闪长斑岩锆石Hf同位素组成,认为青草山含矿斑岩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北俯冲过程中,是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受到了少量地幔物质的混合.   相似文献   

5.
对徐州贾汪地区暗色岩进行锆石U-Pb年龄测定,结合该区地质构造背景和华北板块金伯利岩岩浆活动期次特征,探讨暗色岩中的金刚石成因及成矿前景.研究表明:该区暗色岩分布时代跨度较大,从新元古代至中生代甚至新生代,几乎每个重要的岩浆活动期均有暗色岩.北许阳辉绿岩中的金刚石应来源于幔源岩浆结晶,但不具备金刚石找矿前景;西村金伯利岩具有一定的金刚石找矿前景,但其含矿性比山东金伯利岩差;从物质成分上看,燕山晚期—喜山期玄武玢岩具有一定的金刚石找矿前景.结合该区深部地质条件,认为该区具有基性岩上升过程中携带金刚石矿层的条件及新生代金伯利岩产出的可能性,但较高的大地热流值对金刚石保存不利.  相似文献   

6.
对出露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聂尔错和拉果错地区的火山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旨在查明该区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聂尔错地区流纹岩及拉果错地区英安岩分别形成于112.5Ma和112.3Ma,与区域上大规模展布的早白垩世岩浆作用时代一致。全岩主量、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英安岩与流纹岩样品均属于钙碱性系列,且明显富集Th、U,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英安岩起源于增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而流纹岩是下地壳熔体经历广泛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研究认为,西藏中部早白垩世晚期大规模岩浆作用形成于碰撞后伸展背景,其深部动力学机制可能与北向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洋壳的板片断离有关。  相似文献   

7.
对南措铜金矿区与成矿相关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体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年龄为153.40±0.67 Ma,属晚侏罗世。岩石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属钙碱性系列。LaN/YbN=9.31~12.65,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δEu=1.21~1.66,Eu表现为正异常;样品微量元素表现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与高场强元素(HFSE)Sr、Zr,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U、Nb、Ce、Nd、P的特征。岩体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样品Zr/Hf值为42.23~45.82,平均值为44.2;Rb/Sr比值为0.07~0.19,平均值为0.13;Nd/Th值为1.65~2.18,平均为1.99,具壳源岩浆的特征,并有地幔物质混入。样品的Mg#值为49.80~57.22,Sr值为443.3~874.9,Yb值为0.80~1.39,Y值为8.96~16.60,Na2O/K2O2(2.18~2.97),为洋壳型埃达克岩,并在上升过程中可能有少量地幔楔物质混入。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该花岗闪长岩形成于晚侏罗世班公湖—怒江洋盆向北俯冲的火山弧环境。  相似文献   

8.
笔者调查发现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狮泉河-改则-洞错蛇绿岩带北侧和拉果错蛇绿岩带南侧都有岛弧型花岗岩岩基产出。这些岩体岩性上以中粒花岗闪长岩为主,岩石化学上明显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LILE) Rb、Th、U、K、Pb,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具有岛弧型岩浆岩的本质特征,指示着班公湖中特提斯洋盆存在双向俯冲。锆石U-Pb LAICPMS定年结果显示岩体在不同构造位置年龄并不一致,位于狮泉河-改则-洞错蛇绿岩带北侧的嘎拉勒和改则北两个岩体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55.6±1.1Ma(MSWD=1.7)和142.15±0.35Ma(MSWD=2.9),位于拉果错蛇绿岩带南侧的扎布耶北岩体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4.07±0.77Ma(MSWD=1.8),表明班公湖中特提斯洋盆向北俯冲发生在晚侏罗世,而向南的俯冲发生在早白垩世,两者相差约8Ma。岛弧花岗岩浆都是由地幔楔部分熔融而成,岩浆源区经历过来自俯冲板片的沉积物熔体的交代。不同岩体的源区沉积物熔体的交代比例不同:扎布耶北岩体最多,大体在12%~16%之间;嘎拉勒岩体次之,在9%~13%之间;改则北岩体最少,为5%~10%。  相似文献   

9.
彭智敏  耿全如  张璋  丛峰 《地质通报》2011,30(07):1050-1059
对西藏那曲地区的中—晚侏罗世拉贡塘组流纹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出该流纹岩的时代为116.6Ma±0.81Ma,属早白垩世,与区域上多尼组和则弄群的时代一致,属同一地质事件的产物,说明该火山岩不属拉贡塘组,应不整合于拉贡塘组之上。流纹岩SiO2含量均值为71.01%,富集Rb、 Th元素,亏损P、Eu、Ti元素,εHf(t)值集中在-0.030~2.277之间,平均值为0.75,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682~782Ma和1015~1175Ma,大于流纹岩的形成时代。流纹岩具同碰撞型火山岩的特征,不具传统岛弧环境的特征,构造环境可能存在两种可能: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俯冲已经结束,进入陆-陆碰撞阶段,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开始碰撞;班公湖-怒江洋还未完全关闭,残留洋与拉萨地块发生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下地壳不断加厚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酸性流纹岩。  相似文献   

10.
北冈底斯带东部那曲地区存在中三叠世、中—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岩浆活动,却鲜有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报道。对北冈底斯带东部那曲地区的罗马区闪长玢岩进行了系统的采样研究,并对其中2件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16.1Ma±0.4Ma和115.9Ma±0.5Ma,在误差范围内几乎一致,应该代表了其形成的时代。表明北冈底斯带东部地区亦存在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这对探讨北冈底斯带早白垩世的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藏那曲地区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 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彭智敏  耿全如  张璋  丛峰 《地质通报》2011,30(7):1050-1059
对西藏那曲地区的中—晚侏罗世拉贡塘组流纹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出该流纹岩的时代为116.6Ma±0.81Ma,属早白垩世,与区域上多尼组和则弄群的时代一致,属同一地质事件的产物,说明该火山岩不属拉贡塘组,应不整合于拉贡塘组之上。流纹岩SiO2含量均值为71.01%,富集Rb、 Th元素,亏损P、Eu、Ti元素,εHf(t)值集中在-0.030~2.277之间,平均值为0.75,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682~782Ma和1015~1175Ma,大于流纹岩的形成时代。流纹岩具同碰撞型火山岩的特征,不具传统岛弧环境的特征,构造环境可能存在两种可能: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俯冲已经结束,进入陆-陆碰撞阶段,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开始碰撞;班公湖-怒江洋还未完全关闭,残留洋与拉萨地块发生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下地壳不断加厚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酸性流纹岩。  相似文献   

12.
对西藏那曲地区的中—晚侏罗世拉贡塘组流纹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出该流纹岩的时代为116.6Ma±0.81Ma,属早白垩世,与区域上多尼组和则弄群的时代一致,属同一地质事件的产物,说明该火山岩不属拉贡塘组,应不整合于拉贡塘组之上。流纹岩SiO2含量均值为71.01%,富集Rb、Th元素,亏损P、Eu、Ti元素,εHf(t)值集中在-0.030~2.277之间,平均值为0.75,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682~782Ma和1015~1175Ma,大于流纹岩的形成时代。流纹岩具同碰撞型火山岩的特征,不具传统岛弧环境的特征,构造环境可能存在两种可能: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俯冲已经结束,进入陆-陆碰撞阶段,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开始碰撞;班公湖-怒江洋还未完全关闭,残留洋与拉萨地块发生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下地壳不断加厚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酸性流纹岩。  相似文献   

13.
民久玛淡色花岗岩大地构造属于喜马拉造山带中东部的喜马拉雅地块,呈不规则状侵位于侏罗系普普嘎组碳酸盐岩中,其主要岩性为(含电气石)白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对白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年龄为:23±0.7Ma(MSWD=1.4),时代为中新世。属于新喜马拉雅阶段(Neo-Himalayan:26~13Ma),与藏南拆离系(STDS)活动时代相吻合。反映了STDS的活动促使了高喜马拉雅地区的快速隆起,产生淡色花岗岩,使喜马拉雅地区从挤压背景过渡到了伸展垮塌背景这一造山过程。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年代证据。  相似文献   

14.
锆石LA-ICP-MS原位微区U-Pb定年及微量元素的同时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配有的 New Wave 213 nm 激光和 ThermoFisher X Series 2四极杆等离子体质谱,对年龄在158~1065 Ma之间的5个标准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同时测定.测定结果显示,在激光频率为10 Hz,斑束直径为30μm 下,91500、GJ-1、TEMORA-1、Ple?ovice 和 Qinghu 标准锆石所获得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059±11) Ma (2σ, n=21),(604.4±4.7) Ma (2σ, n=25),(419.3±3.4) Ma (2σ, n=14),(338.7±2.4) Ma (2σ, n=23)和(158.9±1.7) Ma (2σ, n=18),年龄分析测定的单点相对偏差(2σ)均小于5.6%,加权平均年龄的相对偏差(2σ)均小于1.08%.5个标准锆石定年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与前人报道的年龄值完全一致.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以 NIST610为外标,对上述标准锆石的微量元素进行了同时测定, Ple?ovice 除了 Nb比文献给定的值偏高外,其余微量元素和91500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都落在文献报道的范围之内, GJ-1中的Pb、Th和U落在TIMS测定值的范围之内, TEMORA-1中的Th和U落在SHRIMP测定的值之内, Qinghu中的Th和U落在SIMS测定的值之内.从5个标准锆石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可看出,所获得的稀土元素的相对含量也准确.  相似文献   

15.
西藏那曲南部早白垩世闪长玢岩LA-ICP-MS 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冈底斯带东部那曲地区存在中三叠世、中—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岩浆活动,却鲜有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报道。对北冈底斯带东部那曲地区的罗马区闪长玢岩进行了系统的采样研究,并对其中2件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16.1Ma±0.4Ma和115.9Ma±0.5Ma,在误差范围内几乎一致,应该代表了其形成的时代。表明北冈底斯带东部地区亦存在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这对探讨北冈底斯带早白垩世的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伟  李奋其  袁四化    张万平    王保弟  卓皆文  陈璐  陈莉 《地质通报》2011,30(07):1043-1049
北冈底斯带东部那曲地区存在中三叠世、中—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岩浆活动,却鲜有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报道。对北冈底斯带东部那曲地区的罗马区闪长玢岩进行了系统的采样研究,并对其中2件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16.1Ma±0.4Ma和115.9Ma±0.5Ma,在误差范围内几乎一致,应该代表了其形成的时代。表明北冈底斯带东部地区亦存在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这对探讨北冈底斯带早白垩世的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璋  耿全如  彭智敏  丛峰  关俊雷 《地质通报》2015,34(203):262-273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日土—多龙地区为一条燕山期岩浆弧,已相续发现多处大、中型矿产,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弗野岩体位于该岩浆弧西侧,岩性以闪长岩和闪长玢岩为主,蚀变较强;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后亏损Ba、Nb、Ta、Sr和Ti,富集 Th、U和Pb;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后表现出整体向右缓倾,显示负Eu异常;D1046和D1049两件样品的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显示,εHf(t)主要集中在-5.2~-12.2区间,TDM1模式年龄介于0.98~1.28Ga之间;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19.06±0.48Ma和120.03±0.68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期。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判断其属于I型花岗岩类,源区物质来源于幔源物质和下地壳物质。根据该岩浆弧带的岩体特征判断,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至少在中侏罗世已经开始了向北的俯冲作用,且在早白垩世这种向北的俯冲作用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18.
西藏邦铺斑岩型钼(铜)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地理位置上与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驱龙斑岩铜矿床毗邻.矿区岩浆活动频繁,发育不同类型、不同期次的侵入岩体,辉绿玢岩出露于矿区北部,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低.为了精确限制其成岩时代,文章通过对辉绿玢岩脉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精确测试,获得了19颗锆石206Pb/2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