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2012年12月28日,《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被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将于2015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2008年《劳动合同法》施行后,这一原本旨在从严规制劳务派遣制度的法律,因为制定法律时的先天缺陷并未尊重市场规律,以及现今日益错综复杂变化的劳务市场两大原因,最终使得《劳动合同法》面临规制失灵,劳务派遣被日益滥用。而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将肩负起重整劳务派遣市场的重任,对劳务派遣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进一步完善,以规范劳动用工实践,提高劳务派遣经营的准入门槛,同时进一步落实解决被派遣者所面临的同工不同酬问题,达到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的效果。可见,此次《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的根本目的是将劳务派遣回归至其作为劳动用工补充形式的本位,使得乱象丛生的的劳务派遣市场得以健康有序的存在运行。  相似文献   

2.
权威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派遣工与正式工同工同酬本刊讯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7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法最大的亮点,就是明确规定了劳务派遣工享有与用工单位"正式工"同工同酬的权利。新《劳动合同法》首先严格限制劳务派遣用工岗位范围。明确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1)
自从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当下作为我国一种新的劳动用工方式——劳务派遣,是越发的受到各用人单位的支持。因其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人工成本较低以及管理难度较小等等优势,也更因劳务派遣这种较为简捷的用工方式,更是使各用人单位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限度。但是,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方式也是存在着一定风险的。基于此,本文就劳务派遣中用人单位面临的用工风险进行了研究,并就这些风险,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旨在为用人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筑》2013,(11):4
本刊讯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将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它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劳务派遣制度作了进步一调整:修改了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条件;强调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规定劳务派遣用工不能取代劳动合同用工;确立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原则;针对劳务派遣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7)
由于历史原因,电力企业形成了包括直接用工、劳务派遣和外务外包等用工模式。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电力企业用工面临"同工同酬"、"岗位三性"及"派遣比列"等法律风险,阐述了电力企业的用工类型,优缺点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201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作为大量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建筑施工企业,在新规定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如何选择劳动用工方式,成为重要问题。文中就建筑施工企业常用劳动用工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就新形势下如何选择劳动用工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7):145-146
随着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普及,被派遣劳动者工伤赔偿方面的责任分配问题随之凸显了出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调整与修改了劳务派遣的部分相关规定。在2014年3月1日,人力社保部制定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开始正式施行,该法案的内容主要为对劳务派遣单位与用人单位之间责任的划分,以及劳务派遣三方权利义务的义务的明确。因此,本文在此背景下,首先列出连带责任有关规定的调整与修改,然后阐述劳务派遣工伤赔偿用人单位在工伤保险责任与侵权行为责任方面的连带责任分担,并提出派遣单位和用人单位之间连带责任的细化建议,给相关工作者以参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9):152-153
劳务派遣是我国在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实践过程中提出的一个现实课题,是我国劳务经济中比较新的一种形式,也是发展很快、问题很多的一种形式。《劳动合同法》的修改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实施,将使劳务派遣走向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与派遣工使用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然后由派遣单位将派遣工派往用工单位从事工作的一种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和劳动用工制度最大的特点是,派遣单位雇佣派遣工但不使用派遣工,而用工单位使用派遣工却不直接与派遣工签订劳动合同,实质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建筑业是劳动力集中的行业,贯彻《劳动合同法》的任务更加繁重。《劳动合同法》共八章、九十八条。确立了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原则,就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行为以及集体合同、劳动派遣、非全日制用工等特殊形式用工加以规定。同时对用人单位全面深入贯彻全员劳动合同制、落实依法用工提出了新的要求。需深入学习、领会、贯彻。  相似文献   

11.
<正>在12月13日的物业管理行业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座谈会上,全体与会代表就"无固定期限合同"、"劳务派遣规定"、"劳动补偿"、"保安用工"等热点问题展开了积极的互动,参会代表们争相发言,谈了很多对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观点。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谢家瑾会长对本次会议给予了充分肯定。谢会长说面对《劳动合同法》这样一个重要法规的出台,我们一些骨干企业的经理聚焦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和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谈自己学习《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10)
劳务派遣活动中出现的滥用问题已经成为劳动合同法在实施过程中的敏感的问题,全国总工会认为,劳务派遣之所以呈现"非正常繁荣"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定过于硬性,无法起到限制用人单位规避劳动合同法的作用。劳务派遣滥用大大损害劳动者权益,导致劳务派遣纠纷的频发,深层次上还影响我国企业的产业升级以及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对劳务派遣现状进行论述,并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尹素霞  彭知军 《上海煤气》2015,(3):41-43,46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燃气企业也引入了劳务派遣等用工方式。燃气企业的基础是安全运行从识和防范劳务派遣用工方式所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对燃气企业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分析了燃气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提出了安全管理方面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许海峰 《建筑施工》2011,33(7):629-631
当前,社会对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争议颇多,同时,《关于规范上海市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也于近期出台。由此,针对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从提高对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的重要意义入手,对施工总承包企业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提出了明确概念、把握范围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Z1):32-33
国企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长期以来,伴随着这一用工模式的风险,国有企业也从中获益匪浅。一方面,劳务派遣用工解决了国有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不足问题,为企业营造了更好的发展条件。另一方面,劳务派遣用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效益,使企业支付的同等的用工成本得到了更多的回报,并积极地支持了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因此,面对风险我们需要理性地、辩证地看待问题,寻找有效的对策规避国企劳务派遣用工风险,使这些员工能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务派遣工几乎遍布各行各业,不分工种、岗位被普遍大量使用,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和隐患。因此本文从劳动力市场机制和产业调整方面、法律法规不完善和利益推动三方面探究劳务派遣工被过度使用原因的基础上,从而从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用人单位和派遣单位的责任、派遣劳动者要主动维权和加强对劳务派遣市场监管力度方面提出管制规范劳务派遣市场,规范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劳务派遣用工在建筑企业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用工形式,因其具有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形式灵活等优势而被建筑企业广泛采用。由于建筑业的发展对建筑工人的需求增加,劳务派遣用工数量持续增长,伴随着劳务派遣工的大量使用,因企业对法律、政策理解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劳务用工纠纷呈逐年递增趋势。因此,建筑企业应对劳务派遣用工产生的风险给予高度关注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规避。  相似文献   

18.
张先国 《建筑知识》2013,(10):240-241
在2008年劳务派遣实行以来,由于利益驱使,各用工单位对临时工基本采取劳务派遣方式,应用得好,可以减少用工的精力,集中力量放在生产经营上。认识不到位,用得不好,纠纷不断,即费精力又赞成本,还会引起连锁反应,给用工单位带来无穷后患。认识劳务派遣风险、如何积极应对成为用工单位必须深入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1):283-284
2013年集团公司人事部召开减员增效、业务外包座谈会,为了适应《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关于劳务用工的相关规定要求,集团公司提出各企业要结合员工用工总量控制工作计划,遵照"临时性、辅助性和替代性"要求规范使用劳务用工,消除混岗现象,实现同工同酬,同时大力推行业务外包,减少用工总量。本文通过结合某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同期用工状况、用工渠道的变化情况,对减员增效以及业务外包方案制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8):187-188
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企业与劳动工之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规范,这项法律的有效落实,充分的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效的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也使得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工作实现了法制化的管理。劳动用工管理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点问题,需要企业管理人员给予高度的重视。因此,本文就基于新《劳动合同法》的背景下,针对目前企业在劳动用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