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苦豆子总碱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的外周血和结肠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8^+CD28^-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08在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室进行。①分组:将72只SD大鼠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组,苦豆子15,30,60mg/kg组共6组,每组12只。②造模: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5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法制备结肠炎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肠。③给药:造模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2mL/只,1次/d。5-氨基水杨酸组灌胃5-氨基水杨酸400mg/kg,苦豆子15,30,60mg/kg组灌胃酸苦豆子总碱15,30,60mg/kg,其他2组灌等量生理盐水。④取材:在第1周和第3周各组分别取6只大鼠处死,测定结肠黏膜组织和外周血中CD4^+CD25^+,CD8^+CD28^-的表达水平,观察苦豆子总碱对模型大鼠急慢性期T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7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建模第1周:模型组结肠内T细胞亚群CD4^+CD25^+,CD4^+CD25+/CD25^-,CD8^+CD28^-及CD8^+CD28^-/CD28^+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苦豆子各剂量组数据虽低于模型组,但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不显著(P〉0.05)。②建模第3周: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的CD8^+CD28和CD8^+CD28^-/CD28^+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苦豆子30,60mg/kg组[CD8^+CD28:(11.3&;#177;1.3)%,(5.4&;#177;2.2)%,(5.8&;#177;3.2)%,(6.0&;#177;4.2)%;CD8^+CD28^+/CD28^+:(1.2&;#177;0.8)%.(0.4&;#177;0.1)%,(0.5&;#177;0.2)%,(0.5&;#177;0.4)%;P〈0.05,0.01];结肠组织中的CD8^+CD28^-和CD8^+CD28^-/CD28^+的表达也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苦豆子30,60mg/kg组[CD8^+CD28^-:(17.4&;#177;4.2)%,,(3.8&;#177;4.5)%,(3.9&;#177;4.0)%.(4.2&;#177;3.6)%;CD8^+CD28^-/CD28^+:(1.8&;#177;0.3)%,(0.7+0.3)%.(0.7+0.2)%,(0.7&;#177;0.3)%:P〈0.05,0.01]。结论:苦豆子总碱30,60mrg/kg能下调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慢性期高表达的CD8^+CD28-T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8~+CD28~+T淋巴细胞胞外~(45)Ca~(2~+)摄取率、胞内Ca~(2~+)浓度与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大鼠对照组(T0)、假手术组(T_1)、实验组(T_2)术后第1、3、5、7、9、11天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测量胞外~(45)Ca~(2~+)摄取率、胞内Ca~(2~+)浓度,进而分析CD8~+CD28~+T淋巴细胞胞外~(45)Ca~(2~+)摄取率、胞内Ca~(2~+)浓度与大鼠心脏移植后AR的相关性。结果T2组CD8~+CD28~+T淋巴细胞胞外~(45)Ca~(2~+)摄取率、胞内Ca~(2~+)浓度较T_1、T_0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脏移植后AR程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494(P0.01)、0.688(P0.01)。结论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胞外~(45)Ca~(2~+)摄取率、胞内Ca~(2~+)浓度与大鼠心脏移植AR密切相关,有助于早期监测心脏移植术后AR。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患者血清中CD4^+、CD8^+T细胞状态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来分析RA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为RA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multis color flow cytometry),分析RA患者CD4^+、CD8^+T细胞状态;采用免疫速率比浊法检测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CD8^+T细胞百分率则无明显变化(P〉0.05),CD4^+/CD8^+比例明显升高(P〈0.05),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卡介苗免疫大鼠的抗结核发病和CD4^+CD8^+双阳T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对大鼠结核感染及CD4^+CD8^+双阳(DP)T细胞的影响。方法:60只PPD皮试阴性SD大鼠随机分成(1)卡介苗免疫(BCG)组、(2)BCG免疫后结核分枝杆菌(Mtb)攻击(BCG-TB)组、(3)Mtb攻击后不化疗(TB)组。BCG组、BCG-TB组于观察开始接种BCG。BCG-TB组、TB组于3个月末接受Mtb攻击。比较全部大鼠接种Mtb后的死亡率;实验开始和其后3、4、5、6、8个月末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结果:BCG组、BCG-TB组无死亡;TB组感染后5个月内死亡率45%(9/20)。TB组死亡率高于BCG组和BCG-TB组,P〈O.01。实验开始时3个组组间对应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个月末BCG组、BCG-TB组之间各对应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O.05);BCG组和BCG-TB组第3个月末与接种前比较,CD8^+、DP升高,且显著高于TB组(Mtb干预之前),P〈0.01或P〈0.05。BCG组DP细胞于接种BCG后第6个月后开始回落,但仍显著高于接种前;BCG-TB组于Mtb攻击1个月后CD8^+、DP继续升高,观察的第8个月CD8^+、DP回落,但仍显著高于BCG接种前;TB组Mtb攻击后1个月末CD8^+、DP有升高但低于BCG组和BCG-TB组,同时伴有CD3^+、CD4^+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此后维持在相近水平。Mtb攻击2个月末BCG-TB组DP高于BCG组和TB组,P〈0.05或P〈0.01。Mtb攻击5个月后3个组间DP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CG预防接种可保护Mtb感染宿主免于发病和死亡,增强抗结核保护性细胞免疫力表现之一为DP细胞升高,DP细胞是抗结核保护性免疫相关T细胞。DP细胞的形成与CD4^+SP细胞上CD8^+抗原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CD81、CXCR3,在丙肝病毒(HCV)单纯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单纯感染和HCV/HIV合并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CV感染组(n=21),HIV感染组(n=14),HCV/HIV感染组(n=28)及正常对照组(n=30)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D81、CXCR3的表达。结果HIV感染组及HCV/HIV合并感染组CD4^+T细胞表面CD81、CXCR3表达显著降低(P〈0.001),CD8^+T细胞表面CD81、CXCR3表达显著升高(P〈0.001);HCV感染组CD4^+及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轻度升高但差异不显著,CD81在CD4^+T细胞表面轻度升高而在CD8^+T细胞表面明显升高(P〈0.01)。结论中国HCV/HIV合并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CD81、CXCR3,在CD4^+T细胞表面表达降低,而在CD8^+T细胞表面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研究长期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睾酮和CD4^+/CD8^+T细胞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长期机械通气COPD患者42例为研究组,稳定期COPD患者34例为对照组,进行血清睾酮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并计算其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睾酮水平、CD4^+/CD8^+T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血清睾酮与CD4^+/CD8^+T细胞比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长期机械通气COPD患者血清睾酮、CD4^+/CD8^+T细胞比明显降低,但两者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人参皂甙对烫伤脓毒症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对烫伤脓毒症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脓毒症组(24只)、人参皂甙组(24只)和对照组(18只)。将大鼠用沸水致背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烫伤后12h腹腔注射内毒素(5mg/kg)予以“二次打击”,制成烫伤脓毒症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CD25^+T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细胞)的细胞数。结果:“二次打击”后大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CD25^+T细胞比例显著下降,CD8^+T细胞、CD4^+CD25^+Tr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此过程随时间而加重,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用药后24h、72h占淋巴细胞百分比人参皂甙组CD8^+T细胞、CD4^+CD25^+Tr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脓毒症组(P均〈0.01),CD4^+T细胞、CD25^+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均〈0.01)。结论: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后外周血中CD4^+CD25^+Tr细胞表达增强,人参皂甙可有效抑制其表达,显著改善烫伤脓毒症时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中CD3^+CD56^+T细胞、CD3^+CD56^-T细胞、CD3^+CD56^+NK细胞在(HCC)细胞免疫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14例HCC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中的CD3^+CD56^+T细胞、CD3^+CD56^-T细胞、CD3^-CD56^+NK细胞进行检测。结果14例HCC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测定结果比较发现:HCC患者外周血中CD3^+CD56^-明显降低,CD3^+CD56^+则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均小于0.005)。HCC患者CD3^-CD56^+(NK)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小于0.05)。结论CD3^+CD56^-T细胞在HCC患者外周血中增生活跃,提示高表达的CD3^+CD56^-T细胞在肝癌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CD28/CD152:CD80/CD86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AS患者及健康体检者T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CD19的表达及CD28/CD152和CD80/CD86在外周血T、B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CD3^+CD8^+T细胞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4^+和CD8^_T细胞上CD28和CD19^+B细胞上CD80、CD86的表达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而CD152在CD4^+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也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但在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却显著降低(P〈0.05);血清IgG、IgA及CRP、IL-6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D152:CD80/CD86分子的异常表达与其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D)大鼠外周血中的比例变化,并初步探讨其在疾病进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7例A1TD大鼠,取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定量PCR的方法,分别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检测Foxp3^+表达,并与甲状腺炎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和甲状腺组织活检结果作相关分析。取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结果AITD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5.35%±1.27%)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02%±2.29%,P〈0.01),AITD大鼠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3.12%±0.7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45%±2.12%,P〈0.01),AITD大鼠Treg与TgAb、TmAb、TPOAb呈负相关(r=-0.291,-0.357,-0.389,P〈0.05,0.05,0.05),并与小鼠甲状腺组织的炎症程度呈负相关(r=-0.511,P〈0.01);Foxp3mRNA表达水平与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相一致。结论AITD大鼠CD4^+CD25^+T细胞明显减少,这群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AITD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健康献血者CD3^+CD4^+、CD3^+CD8^+百分比的参考值范围,并对国产和进口的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双染试剂进行比较。方法收集北京地区500例健康献血者全血标本,分别使用进1:3和国产的CD3FITC/CD4PE和CD3FITC/CD8PE双染试剂,应用同一台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并对不同性别、民族和年龄段的结果以及不同试剂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进口试剂检测的北京地区健康献血者CD3^+CD4^+、CD3^+CD8^+百分比以及CD3^+CD4^+/CD3^+CD8^+的范围(95%可信限)分别为22.92~49.96、14.86~41.70、0.37~2.47,不同年龄段(18-29、30~39与40岁以上组)各项指标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的比较仅CD3^+CD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汉族(n=484)与少数民族(n=16)中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与进口试剂的检测结果显著相关,CD3^+CD4^+(%)、CD3^+CD8^+(%)以及CD3^+CD4^+/cD3^+CD8^+的r值分别为0.970、0.953、0.967。u检验结果显示CD3^+CD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CD8^+(%)、CD3^+CD4^+/CD3^+CD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步建立北京地区健康献血者CD3^+CD4^+(%)、CD3^+CD8^+(%)的参考值,参考值受年龄、性别、民族、检测试剂和仪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产和进口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双染试剂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相关性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CD4+CD25+和CD8+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节性T细胞(Treg)主要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既能抑制不恰当的免疫反应,又能限定免疫应答的范围、程度及作用时间,对CD4^+和CD8^+效应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起抑制作用,因此在移植物抗宿主病、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等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重点介绍CD4^+CD25^+Treg和CD8^+Treg的作用机制,并简述调节性T细胞研究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哮喘患儿CD8+CD28+、CD8+CD28-T淋巴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哮喘患儿CD4、CD8和CD28的联合检测,探讨哮喘患儿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患儿外周血的总T细胞(CD3+)、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4+)、抑制/细胞毒T淋巴细胞(CD8+)、细胞毒T细胞(CD8+CD28+)、抑制T细胞(CD8+CD28-).结果哮喘患儿组与对照组比较;CD3+、CD4+、CD8+CD28-细胞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CD8+CD28+细胞增高(P<0.05),CD4+/CD8+比值、CD8+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哮喘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紊乱,而CD8+CD28+、CD8+CD28-T细胞失衡可能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黄庆梅  覃锦耀 《检验医学》2010,25(9):705-707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细胞和CD8+ CD28-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93例HCC患者和24名健康人外周血中的CD4+ CD25+细胞和CD8+ CD28-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 HCC患者外周血中的CD4+ CD25+细胞[(14.39±4.58)%]和CD8+ CD28-调节性T细胞[(24.05±5.64)%]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37±1.73)%、(15.93±4.84)%,P〈0.05];CD8+CD28-调节性T细胞与HCC的分期呈正相关(r=0.463,P〈0.001)。结论 CD4+ CD25+细胞和CD8+ CD28-调节性T细胞在HCC患者外周血中呈高表达,且CD8+ CD28-调节性T细胞与HCC的病情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和CD8+/CD28-调节性淋巴细胞的分析,探讨其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多色荧光分析法,对2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例慢性病毒携带者以及22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4+/CD25+和CD8+/CD28-淋巴细胞测定.结果 慢性病毒携带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淋巴细胞为(3.23±1.37)%,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5±1.38)%和正常健康对照(1.59±0.54)%(P<0.05),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正常健康对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1.66±1.09)%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1.96±1.43)%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病毒携带者外周血中CD8+CD28-调节性淋巴细胞分别为(79.53±16.07)和89.30±5.12)%,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63.93±7.85)%(P<0.05);另外,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87.47±17.82)%,也明显高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64.90±15.26)%(P<0.05).结论 慢性病毒携带者处于病毒携带状态可能与体内调节性淋巴胞CD4+/CD25+和CD8+/CD28-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19+CD23+和CD4+CD2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及免疫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34例哮喘发作期(哮喘发作组)和32例哮喘缓解期(哮喘缓解组)外周血CD19+CD23+表达率、CD4+CD25+表达率和血清总IgE水平,并与25例体检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哮喘发作组外周血CD19+CD23+表达率为(19.31±9.08)%分别高于哮喘缓解组(8.63±3.54)%和对照组;哮喘发作组CD4+CD25+表达率为(2.79±1.69)%和哮喘缓解组为(3.36±1.17)%均低于对照组;哮喘发作组IgE水平为(177.01±90.38)IU/ml和哮喘缓解组为(160.76±77.54)IU/ml均高于对照组.三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36.62、24.67、24.35,P均〈0.05)。CD19+CD23+表达率与IgE呈正相关,CD4+CD25+表达率和IgE呈明显负相关,CD19+CD23+表达率和CD4+CD25+表达率亦呈明显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0.22、-0.41、-0.34,P均〈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时外周血CD19+CD23+和CD4+CD25+改变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和CD8+CD28-调节性T(Tr)细胞的变化。方法选择该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部43例G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内分泌科门诊确诊的19例GD患者为试验初发组。接受治疗且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24例GD患者为治疗缓解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外周血中CD4+CD25+和CD8+CD28-Tr细胞水平。结果试验初发组外周血CD4+CD25+Tr细胞水平为(4.56±4.14)%,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8.84±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CD28-Tr细胞水平为(14.95±5.38)%,与健康对照组的(10.65±6.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缓解组外周血中CD4+CD25+Tr细胞水平为(6.99±6.3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CD8+CD28-Tr细胞水平为(20.48±6.07)%,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CD25+Tr细胞水平可能与GD发病有关,CD8+CD28-Tr细胞可能与GD病程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细胞CD4/CD8比值及CD4^+ CD25^+T细胞(Tn细胞)的数量,探讨其在RA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25^+T细胞及TR细胞的数量。结果 49例急性期RA患者的CD4/CD8比值和TR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组。28例RA患者治疗后的TR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治疗前,而CD4/CD8比值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治疗后症状改善患者,TR细胞数量明显上升,RA的发病和发展与该细胞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小鼠胸腺CD4^+CD25^+双阳性T细胞发育调控的模型,为天然调节性T细胞调控研究提供基础平台。方法 采用14.5天龄胚鼠胸腺进行体外培养,以FACS检测不同时间点胸腺CD4^+CD25^+细胞的变化,同时计数每个胸腺小叶的细胞数变化。结果体外胸腺培养的第1-6天胸腺细胞比例、细胞数量趋势变化与胸腺体内发育的第14.5、15、16、17、18、19天CD4^+CD25^+双阳性T细胞的比例、细胞数量的趋势变化相似;在胸腺体外培养的第1-6天,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8.29%、12.14%、6.08%、17.78%、9.06%、4.04%,占CD25^+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75%、10.81%、17.20%、51.93%、61.64%、80.06%,这一发育趋势与体内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 体外培养的CD4^+CD25^+双阳性胸腺细胞数量和比例变化与体内发育变化趋势一致,这将为天然调节性T细胞的调控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探讨microRNA(miRNA)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比较了miRNA在人脐血CD34^+CD38^-、CD34^+CD38^+细胞中的差异性表达。从人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NC),应用FACSVantage分选流式细胞仪分选CD34^+CD38^-、CD34^+CD38^+细胞;抽提miRNA后与miRNA芯片杂交,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miRNA芯片的表达结果。结果发现,miRNA在人脐血CD34^+CD38^+细胞的表达水平比在CD34^+CD38^-细胞的表达水平降低至1/2以下者共11个,表达水平升高至2倍以上者共73个,以上84个miRNA被称为“干细胞性”miRNA。经比较Georgantas等和芯片表达结果,发现有12个(14、29%,12/84)相同的miRNA。部分miRNA经历了类似于CD34在造血细胞表面的发展历程。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可寻找到新的与造血调控相关的miRNA簇及miRNA的下游靶基因。结论:“干细胞性”miRNA在正常造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miRNA的系统表达模式一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表达谱一造血干/祖细胞的自我更新和系列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