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用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玉米淀粉的羟丙基化和羟丙基淀粉的磷酸酯交联,采用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此外还对改性淀粉在食品中的应用作用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马铃薯淀粉(PS)及其7种变性淀粉(醋酸酯淀粉、羟丙基淀粉、磷酸酯双淀粉、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氧化淀粉、氧化羟丙基淀粉)在糊化温度、峰值黏度、热稳定性、凝胶性、抗剪切、耐酸性、冻融稳定性和透明度等性能差异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改性方式对马铃薯淀粉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⑴羟丙基和醋酸酯改性均可降低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提高淀粉峰值黏度,增加糊液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但淀粉糊的热稳定性和凝胶性差;⑵交联改性提高了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和凝胶性,增强了糊液热稳定性和耐酸性,但透明度降低;⑶氧化处理降低了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和峰值黏度,提高淀粉糊透明度;(4)双重改性处理的复合变性淀粉同时兼有二种单一变性淀粉的共同特性,其中:氧化羟丙基淀粉的透明度最好,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冻融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酯化淀粉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酯化淀粉的概念、分类及淀粉磷酸酯、淀粉醋酸酯的制备工艺条件;详细阐述淀粉磷酸酯、淀粉醋酸酯的特性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交联淀粉、醋酸酯淀粉和羟丙基淀粉为面粉改良剂,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单一变性淀粉和复合变性淀粉对新鲜面和冷冻面条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添加1%的马铃薯交联羟丙基淀粉∶1%醋酸酯淀粉∶1.5%磷酸酯淀粉和0.5%的谷朊粉对面条的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湿法工艺制备了磷酸酯双淀粉(1412)、羟丙基淀粉(1440)和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1442),通过对蜡质玉米淀粉(WS)和3种变性淀粉(1412、1440、1442)在黏度、抗剪切、耐酸性、冻融稳定性和透明度等性能的比较,探讨了羟丙基醚化和交联改性处理对蜡质玉米淀粉糊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⑴羟丙基改性处理降低了淀粉的糊化温度,提高了淀粉峰值黏度,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但热稳定性、耐酸性和抗剪切均较差;⑵磷酸盐交联改性的磷酸酯双淀粉糊化温度升高,峰值黏度降低,糊液在抗剪切、耐酸性方面得到显著改善,但糊液透明度降低,冻融稳定性未得到改善;⑶通过交联和羟丙基改性的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兼具有磷酸酯双淀粉和羟丙基淀粉的共同特性。  相似文献   

6.
食用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耐盐性、耐酸性、耐高温、抗剪切稳定性及透明度等性质,为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合成羟丙基淀粉的各种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概述了羟丙基淀粉的性能及在工业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淀粉深加工产品——羟丙基淀粉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综述了国内外合成羟丙基淀粉的各种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概述了羟丙基淀粉在食品工业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小麦羟丙基淀粉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通过淀粉与环氧丙烷之间的醚化反应制得羟丙基淀粉。应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探讨了醚化剂、碱、膨胀抑制剂的用量及反应时间等四个因素对分子取代度(M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环氧丙烷、1.5%氢氧化钠、15%硫酸钠、反应时间为16h条件下制备的羟丙基淀粉MS最高可达0.055。对羟丙基淀粉的透光率、凝沉性、抗盐性、抗酸性等特性指标进行了测定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不同改性淀粉对纸张干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淀粉干强剂对纸张干强度确有提高,淀粉用量在 0 9%~ 1 5%之间变化时,以 1 2%的用量较为理想.其中使用 C14型、 K80型及非离子淀粉抄纸的拉毛速度分别比工厂所用淀粉的手抄片提高 44%、 20%、 46%;工厂所用 LS- 2型比 CCS- 3型的增强效果好,当 LS- 2型与 CCS- 3型按 3∶ 2比例抄纸时,拉毛速度提高近 32%.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对4种改性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羟丙基淀粉、氧化淀粉、氧化羟丙基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势、糊化特性、老化值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溶解度高、膨胀势小、糊化特性好、老化值低的淀粉,较适宜作为制备共混膜的原料。在此基础上加入甘油或聚乙二醇400(Polyethylene Glycol,PEG400)作为增容剂,并对配方中水和甘油加入量进行了初步摸索,运用紫外、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机测定共混膜的透光性、透水气性、微观形貌和机械性能。结果表明:羟丙基淀粉溶解度最高,为86.42%;膨胀势最低,为0.086%,稳定性更好;黏度较低,老化值较大,流动性高,易于成膜。为4种改性淀粉中最适宜和明胶共混的原料。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全波长扫描测量透光率;利用不同时间水保留质量反应透水汽性;用扫描电镜放大500~6 000倍对微观形貌观察,用拉伸材料试验机对机械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比较,发现以羟丙基淀粉为原料的共混膜,具有较好的透明度(优于纯明胶样品的透光度),良好的透水汽性和机械性能。微观形貌也是呈现出相容性较好的形态(SEM显示),相较于PEG400,甘油作为增容剂时共混膜的微观形貌横截面均匀光滑,内容物相容性好。明胶:甘油:水质量比为1:9:3:13制得共混膜透光性、透水气性、机械性能最佳,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高直链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乙醇-碱法和羟丙基醚化法结合,研究不同碱添加量、环氧丙烷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下淀粉的冷水溶解度和羟丙基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随碱添加量的增加,淀粉颗粒的溶解度先上升后降低,羟丙基含量随碱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环氧丙烷添加量的增加,溶解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羟丙基含量随环氧丙烷添加量的增加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反应时间的延长,溶解度先升高后略有降低,羟丙基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反应温度的增加,溶解度先升高再降低,羟丙基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略有下降。对制得的不同溶解度下颗粒冷水可溶淀粉糊的透明度研究发现,随着淀粉溶解度的增大,淀粉糊透明度显著提高。扫描电镜观察冷水可溶淀粉的颗粒形态保持完整,但表面出现凹陷。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冷水可溶淀粉颗粒的晶型从高直链淀粉的"B"型结晶变为"V"型,且尖峰衍射峰消失,全部变为弥散特征峰。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干法变性淀粉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干法变性淀粉制备的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和相关设备的研究,指出了干法生产变性淀粉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变性淀粉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6.
食用糯玉米淀粉醋酸酯制备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糯玉米淀粉为原料,考察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醋酸酐用量等因素对糯玉米淀粉醋酸酯取代度和反应效率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制备糯玉米淀粉醋酸酯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的糊透明度、粘度性质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预糊化木薯变性淀粉、预糊化马铃薯变性淀粉、预糊化玉米变性淀粉和预糊化大米粉对麻糬面包的感官评价、比容、弹性的影响,分析了预糊化变性淀粉的布拉班德粘度曲线,结果表明,预糊化木薯变性淀粉与预糊化马铃薯变性淀粉制作的麻糬面包口感及外观较好,而预糊化玉米变性淀粉与预糊化大米粉制作的产品口感不佳、比容小,预糊化木薯变性淀粉与预糊化马铃薯变性淀粉质量比为1:1时,麻糬面包加工性能好、口感清爽、弹性强、比容较大、保型性佳。  相似文献   

18.
磷酸酯改性淀粉的制备及在肉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复合磷酸盐进行酯化,以取代度为指标,分别考察了pH、正磷酸盐添加量、磷酸盐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酯化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糯玉米淀粉乳浓度40%,反应pH=5.5,正磷酸盐添加量37.5g,磷酸二氢钠与磷酸氢二钠的配比0.4,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2h。将磷酸酯淀粉添加在火腿肠中时,其弹性、粘聚性、胶着性、咀嚼度等明显优于添加原淀粉的产品,其中取代度为0.1257,添加8%时最佳。  相似文献   

19.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采用湿热处理制备颗粒态抗性淀粉,并研究其颗粒形貌、直链淀粉含量、溶胀度、黏度及结晶性质等。试验表明:淀粉经过湿热处理后,抗性淀粉含量显著提高;湿热处理淀粉仍保持完整的颗粒外观,属于颗粒态抗性淀粉,部分淀粉颗粒表面出现了裂纹和凹坑,偏光十字强度有所减弱;湿热处理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明显增加,而溶解度、膨胀度和峰值黏度下降,淀粉糊化变得困难;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原淀粉和湿热处理淀粉都为"A"型结晶,且湿热处理淀粉在15.2°、17.4°、22.9°左右的衍射峰强度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豌豆抗性淀粉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豌豆淀粉为原料,研究交联、湿热、脱支酶解3种不同方法处理后其抗性淀粉含量及其他性质的变化。实验表明:交联、湿热、脱支酶解处理均能增加豌豆抗性淀粉的含量,且脱支酶解处理>湿热处理>交联处理;交联处理后其溶解度降低,但湿热和酶解均使其溶解度增加,3种处理方式均使豌豆淀粉膨胀度降低;交联和酶解处理使豌豆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糊化焓增加,糊化变得困难,而湿热处理后其糊化峰变为2个;X射线衍射数据表明,交联处理不会改变豌豆淀粉的晶型,湿热处理和脱支酶解后豌豆淀粉的晶型分别由原来的C型变为A型和B型;体外消化模拟实验表明,经交联处理后豌豆淀粉消化性增加,而经湿热和酶解处理后其消化性能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