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活质量现状.方法应用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对云南部分地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调查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人口学特征和与HIV/AIDS相关特征的11个维度的测评.统计学采用方差分析进行均数显著性检验.结果用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测量云南部分地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分,总体健康为(82±11.46)分,生理健康(47.78±30.32)分,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在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方面有差异(P<0.017,P<0.009).结论云南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活质量水平较低,应加强对心理关怀与社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IV/AIDS生命质量的现状.方法 应用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对云南省开远市及省关爱中心抗病毒治疗过程中253名HIV/AIDS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测评,调查可能影响生命质量的人口学特征.结果 用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测量研究地点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命质量得分,总体健康为(61.28±8.23)分,生理健康(31.94±7.20)分,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婚姻状况的人群总体健康、健康转移有统计学差异(P<0.05);HIV和AIDS生命质量的1 1个维度中仅社会功能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感染途径的人群在总体健康、健康压力、生命质量、健康转移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已婚的HIV/AIDS患者在总体健康、健康转移方面的得分高于非婚的HIV/AIDS患者;性感染途径的HIV/AIDS患者在总体健康、生活质量、健康转移比共用针具途径以及其他途径的HIV/AIDS病人降低,在健康压力方面却是增加;HIV生命质量的11个维度中除社会功能方面和AIDS患者没有差异外,其他维度的得分都高于AIDS患者.要提高HIV/AIDS的生命质量,应针对其生命质量的不同方面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社会救助、物质支持.  相似文献   

3.
荔湾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与相关耻辱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HIV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耻辱现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一对一问卷调查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MOS-HIV量表和Berger-HIV耻辱量表对72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调查,其中收回有效问卷56份,对其生活质量和相关耻辱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耻辱量表中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个人耻辱(X1),载荷量是-0.761;生存质量量表中影响较大的是情绪(Y9),载荷量是0.952。个人耻辱与情绪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27,P〈0.05)。结论HIV/AIDS患者的个人耻辱感越强,其情绪就越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鄂西南某少数民族聚居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为更好地开展该地区AIDS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了解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评价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存质量,SPSS16.0软件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加强社会关怀支持工作.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已确认的HIV/AIDS患者,在知情、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访谈;另外选择存在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社区居民,调查存在的相关歧视及其原因.结果 HIV/AIDS患者存在着健康状况恶化,就医困难,经济窘迫,遭受歧视等生存危机.结论 应有计划地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宣传教育,制定有效的措施,降低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歧视,减少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引发的社会问题,为艾滋病患者提供社会性的关怀和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州市白云区医护人员对艾滋病感染者/患者(PLWHA)的歧视态度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为降低医护人员对PLWHA的歧视态度提供建议。方法 以Lau等设计的AIDS歧视态度量表和张燕等研制的医护人员对PLWHA治疗意愿量表为主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广州市白云区的医护人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对结果进行描述,研究两量表得分与HIV知识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广州市白云区7家医疗机构并接受培训议会的医护人员AIDS歧视态度量表和治疗意愿量表平均得分分别为(46.66±10.23)分和(32.74±5.89)分,医护人员性别和接受HIV培训的AIDS歧视量表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单位、性别和接受HIV培训与否的治疗意愿量表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IV知识水平与AIDS歧视量表得分和治疗意愿量表得分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值rs分别为-0.301(P<0.001)和-0.219(P<0.001)。结论广州市白云区医护人员的性别、接受培训与否和HIV知识水平对AIDS歧视量表和治疗意愿量表得分均有影响。应加强白云区医护人员的艾滋病知识培训和各人群的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加强社会关怀支持工作。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已确认的HIV/AIDS患者,在知情、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访谈;另外选择存在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社区居民,调查存在的相关歧视及其原因。结果HIV/AIDS患者存在着健康状况恶化,就医困难,经济窘迫,遭受歧视等生存危机。结论应有计划地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宣传教育,制定有效的措施,降低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歧视,减少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引发的社会问题,为艾滋病患者提供社会性的关怀和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MSM人群中HIV感染者歧视感与心理状况及性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性行为特征问卷、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AIDS歧视心理测量量表对123例MSM人群中HIV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MSM人群中HIV感染者歧视感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与性行为无显著相关。焦虑抑郁情绪与文化程度、歧视中的自我印象、工作状况有关。结论 MSM人群中HIV感染者歧视感处于中高水平且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歧视感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与性行为无显著相关。应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予以积极疏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存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F)中文版评价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的生存质量,同时调查可能影响生存质量的人口学特征、HIV感染有关情况和社会支持等。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4大领域的影响因素。结果 112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存质量4大领域平均得分分别为:生理领域(60.5±16.2)分、心理领域(51.8±17.5)分、社会关系领域(58.1±19.3)分,环境领域(47.5±15.6)分。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支持得分越高,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存质量4个领域得分就越高;静脉吸毒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理领域总分低于性途径感染者;有工作/学习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理和心理领域得分高于无业者;对支持利用度高者,其心理领域得分也高;在环境领域得分中,患者文化程度越高,其得分越高。结论应加强失业、文化程度低、抗病毒治疗患者、静脉注射感染者以及社会支持差者的心理健康辅导,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联大特别会议2010年国家进展报告中估计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人数为74万左右[1],但是近两年我国累计报告的 HIV/AIDS 只有22~32万例[2],尚有4万多的 HIV /AIDS 人群未进行检测和治疗,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存在。来自于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羞辱和歧视使 HIV /AIDS 人群失去了经济和情感支持,不能公平享有医疗卫生服务,被迫失业,普遍存在焦虑、抑郁,内疚或负罪感,自杀倾向和自杀病死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3‐6],这不仅使 HIV/AIDS 人群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也成为社会综合防治艾滋病的重大障碍。在我国,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干预措施集中在通过大众传媒、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等提高人们的知识,增加大众对 HIV/AIDS 人群的可接受程度[7]。这些干预措施在短时期内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研究发现,单纯的宣传教育并不能完全改善人们对 HIV /AIDS 人群的歧视态度,对他们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很小[8]。国外对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如何降低 HIV/AIDS 人群感知到的羞辱和歧视,于是,强调感染者积极参与的干预项目是以后研究工作的重点。本研究以患者为中心,融合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理念,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的艾滋病反歧视干预模式,为进一步开展社区艾滋病反歧视干预活动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南昌市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社会资本和生存质量的现况,并探索社会资本及其各维度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6月南昌市东湖区和青云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的65例老年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进行现况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个人社会资本量表和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采用统计描述评价老年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社会资本和生存质量现况,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索社会资本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63份。南昌市老年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结合型社会资本得分、桥梁型社会资本得分和社会资本总得分分别为10.83±1.99、7.60±2.94、18.43±3.47,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得分分别为44.25±5.10、42.93±5.08。结合型社会资本、CD4+T淋巴细胞计数、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南昌市老年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社会资本和生存质量较低;加强家庭成员、朋友、邻里等的关怀帮助是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关键,而桥梁型社会资本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疆库车县维吾尔族女性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社会支持与歧视等情况,并分析影响维吾尔族女性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的因素,为改善其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匿名、自填问卷和访谈方式,对100例经新疆库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确诊为艾滋病感染者的维吾尔族女性患者(患病组)和社区同质未患艾滋病的维吾尔族女性100例(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患病组与对照组在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及家庭月收入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 SF-36量表8个维度中,生理功能(PF)、社会功能(S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及情感职能(RE)5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精神健康(MH)、生命活力(VT)、总体健康感(GH)3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SRS量表中,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艾滋病患者认为医疗机构存在歧视的占12.83%,侵犯隐私权的占2.25%,就业歧视的占2.43%,教育排斥的占0.50%,社会利益歧视的占13.67%,不存在侵犯知情同意权的情况。结论库车县维吾尔族女性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社会支持等方面均较正常女性差,存在着对女性艾滋病患者歧视的情况,她们更容易受到不公正地对待。减少社会对女性艾滋病感染者的社会歧视和改善女性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艾滋病的防治具有特别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铜川市HIV/AIDS生存状况及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03—2017年铜川市266例HIV/AIDS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感染和生存相关信息,利用寿命表分析累计生存率,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影响因素。结果 266例HIV/AIDS最短观察期0个月,最长147个月,平均27.6个月,中位数21(QR:7~41)个月;随访218例,失访5例,艾滋病相关死亡40例,其他3例。1年、4年和7年以上艾滋病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8.0%、79.0%和73.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显示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降低HIV/AIDS死亡的风险(OR=19.202,95%CI 9.394~39.314)。结论 铜川市应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针对青少年、服务业人群及农民开展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性安全观,支持社会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及时开展HIV/AIDS的CD4细胞检测,为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依据,加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有效提高HIV/AIDS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艾滋病防治相关人员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支持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对8个城市4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61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工作人员的一般情况、参与社区艾滋病防治情况及态度、意愿等。结果:68.1%的人表示愿意从事并且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周从事较长时间HIV防治工作和愿意同等对待HIV感染者/病人的工作人员更愿意支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HIV防治工作,OR(95%CI)分别为8.06(2.07,31.42)、12.12(1.53,96.07)、11.04(5.76,21,16)。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对艾滋病防治服务有较高的支持度,但也存在歧视、担心职业暴露和待遇低等阻碍因素,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需要加强社区医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技能和职业暴露预防培训,同时要提高其工作待遇,稳定基层艾滋病防治队伍。  相似文献   

15.
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存质量的研究已成为国际医学热点.HW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普遍偏低.对国内外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应对策略,从而提高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珠海市已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和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318例,采用WHQOL-HIV-BEEF中文版测量生存质量简表对318例在治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生理领域[(13.37±3.02)分]、心理领域[(12.60±2.85)分]、独立程度领域[(12.72±2.81)分]、社会关系领域[(12.38±2.62)分]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神领域[(12.59±3.77)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收入、年龄、性别、感染途径等是影响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文化程度、就业和收入等社会经济特征对治疗患者生存质量有明显影响作用;应加大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特别是农村、女性和无业治疗患者的社会关怀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latent infection in HIV/AIDS patients,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of latent infection of tuberculosis. Methods The patients confirmed to be HIV infected and not suffering from tuberculosis in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Nanning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for the IFN-γ release test from January 2020 to March 2021, tuberculosis latent infection (LTBI)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HIV/AIDS patients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tent infec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12 factors, including gender, age, ethnicity, place of residence, BMI, per capita monthly income of family, underlying diseases, history of close contact with tuberculosis, history of BCG vaccination, CD4+ T lymphocytes, HIV infection course, and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were screened by single factor at α =0.10. The results of univariate analysis were incorporated into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B latent infection in HIV/AIDS patients. Results LTBI was found in 112 of 650 HIV/AIDS patients, with a detection rate of 17.23%. Six factor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univariate analysis were included in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he factors that were finally entered into the regression model were CD4+ T lymphocytes, close contact history of tuberculosis, duration of HIV infection, and combination of other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The adjusted OR value and OR95%CI were respectively 4.143 (1.784-9.637), 2.826 (1.359-6.063), 1.825 (1.159-2.874), 1.714 (1.128-2.606). Conclusions The closely related factors of TB latent infection were CD4+ T lymphocyte<200 cells/μL, close contact history of tuberculosis, HIV infection course≥4 years, and other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in HIV/AIDS patient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B in this group, and timely preventive treatment should be given, to avoid the co-aggravation of HIV and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dual infection. © 2022 China Tropical Medicine.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