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ercutaneous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已广泛用于临床。在 PTC 基础上,又发展了一些其他的经皮肝介入性技术,使胆道疾病的诊断和阻塞性黄疸的非外科手术治疗迈出了新的一步。本文就有关问题简述如下。一、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PTC 首先由 Huard 等在1937年报道,然而直到 1969年起日本千叶大学对 PTC 方法作了改进,采用细针(Chiba 针)并采用经腋路  相似文献   

2.
3.
4.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是治疗胆道外科疾病的重要方法。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取代外科手术,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于1982年4月至1986年6月,应用ES治疗各种胆道外科疾病2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消化内镜技术在胆道疾病诊疗中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胆道疾病治疗的患者90例,将两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胆管切开取石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胆道疾病治疗。利用统计学方法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78%,远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8.89%;实验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率为8.89%,远低于对照组20.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在胆道疾病诊疗中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手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不良反应率均有明显降低,其技术在胆道疾病治疗中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7年3月开展床边B超引导下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简称BEST)治疗危重胆道疾病15例,不需X线,治疗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16~84岁。15例均有剧烈上腹绞痛病史,10例入院检查有神志淡漠,体温均高于38-5℃,血压低于12/8kPa,总胆红素>150μmol·L-1。5例合并有严重的糖尿病、心律失常、肺部感染、高血压等并存症一项或多项。既往有胆道手术史12例。术前常规B超检查结果:胆总管扩张11例,其中7例有胆管结石,1…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及由其发展起来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等,使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显著的飞跃。特别是对体质较差、合并症较多、不能耐受复杂手术的老年患者(≥65岁),临床治疗效果尤为明显。现将我院2003~2010年间86例老年人患者(≥65岁)胆道疾病十二指肠镜下治疗情况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胰胆管疾病的疗效和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先作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行EST或其它各种治疗。结果236例中,胆总管结石165例经EST取石成功164例(99.4%)。胆总管泥沙样结石16例,均经EST切开作塑料内支撑管引流(ERBD)治疗而愈。胆总管狭窄及扩张30例,经EST切开作网石篮或气囊扩张治疗痊愈。化脓性胆管炎4例,急性梗阻性胰腺炎2例,经EST切开引流治疗成功。胆总管癌、胰头癌、壶腹部癌共19例,经EST切开后,作ERBD引流治疗成功18例(94.7%)。结论EST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适应范围广,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和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石患者。对化脓性胰胆管炎和梗阻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简单可靠,可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微波医疗的研究十分活跃,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且还在不断的探索。微波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的各个领域,如核磁共振、微波针灸、理疗、治疗宫颈癌、乳腺癌、前列腺增生症等。但内镜-微波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迄今仅见日本及国内个别报道。日本田伏克惊等,于1982年报道内镜下微波凝固止血治疗消化道出血。1985年日本学者又报道了微波治疗良性肿瘤(息肉)及早期胃癌,其效果满意。国内自1985年在南京开始研制成内镜一微波发生仪与其同轴天线,经过动物实验后已应用于临床,且推广到全国。本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技术的发展,胆道疾病的诊断方法越来越多,如B超、CT、内镜下超声检查术(EUS),特别是磁共振胆管胰管成像术(MRCP)越来越多地应用,但直接造影术如经皮经肝胆道造影术(PTC)、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特别是后者仍是除手术与病理检查以外诊断胆道疾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1.
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及取石术是目前开展最早、应用最广的胆胰管疾病内镜诊断治疗新技术,它能够使病人以最小的痛苦,最低的花费得到最佳的治疗,显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其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作一综述,以推进此项技术在高原地区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胆道结石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易并发感染和急性胰腺炎,以往常需手术治疗。随着影像学及内镜技术的发展,胆道结石已由传统的剖腹手术进人内科学领域。我科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简称EST)治疗168例胆道结石患者,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纤维内镜用于胆道疾病的非手术治疗尚属新兴的疗法,但由于具有疗效迅速可靠、患者痛苦少、经济等优点,已显示出广阔的前景。1 取胆总管结石1.1 经纤维十二指肠镜 Oddi 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另有专题介绍。1.2 经口纤维胆道镜取石晚近有报道采用经日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疾病。首先将 Oddi 括约肌切开,随即将经日纤维胆道镜插入胆道,在直视下经器  相似文献   

14.
经内镜置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内镜置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龚彪周岱云张凤梅胡冰我们对1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进行了经内镜置胆道金属支架(EMBE)。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资料:本组病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为37~78岁...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道疾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并胆道疾病的诊治。结果 112例经ERCP明确诊断,其中并胆道系统结石83例(74.1%),先天性胆管扩张症9例(8.0%),胆僻癌6例(5.4%),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2.7%)。胆囊切除术后11例(9.8%)。行胆系手术加胆肠Roux—en—y吻合46例(41.1%),胆系手术加毕Ⅱ式胃切除6例(5.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3.6%),单行胆系手术45例(40.2%),保守治疗11例(9.8%),效果满意。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道疾病关系密切,应重视其诊治。诊断以ERCP为佳,手术以转流术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胰疾病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建  韦爱昌  关航  廖远庄  陆兆炯 《广西医学》2004,26(12):1772-1774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胰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OlympusJF2 4 0型电子十二指肠镜、OlympusPSD 2 0型高频电发生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治疗胆胰疾病的系列器械 ,对具有适应证的胆胰疾病患者 ,实施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并进行相应治疗。结果 共治疗胆胰疾病患者 2 5例 ,其中胆管结石 10例、胆总管癌 3例、胰头癌 1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 2例、Oddi括约肌功能不良 2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6例、胰管结石 1例 ,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有 3例并发轻症急性胰腺炎 ,无穿孔及明显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对具有适应证的胆胰疾病患者 ,实施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并进行相应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张戈  杨成俊 《农垦医学》2006,28(1):14-15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开发,是消化内镜治疗史上的一项突破性进展,能够代替一部分外科手术对胆胰疾病的治疗,使病人免受手术之苦.现将我院2002~2005年来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的47例胆胰疾病患者的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陈祥琴 《重庆医学》2006,35(20):1916-1917
胆道疾病的内镜治疗系指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基础上,采用电刀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或同时采用网篮将胆总管内结石取出)、内镜鼻胆管引流等微创技术治疗胆胰疾病。随着这一技术的逐渐普及,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