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高温与不同光强结合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叶片PSII活性及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黑暗处理(40℃,0μmaol·m-2.s-1)导致叶片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ψEo)与单位反应中心光能的传递(ETo/RC)降低明显,且无恢复趋势,K点相对荧光(Vk)、单位反应中心光能的吸收(ABS/RC)与捕获(TRo/RC)显著升高。高温弱光处理(40℃,200μmol·m-2.s-1)后的叶片PSII活性明显恢复,ETo/RC降低明显,TRo/RC无显著变化。高温强光(40℃,1600μmol·m-2.S-1)处理导致单位面积有活性反应中心数量(RC/CSm)抑制程度最大,恢复程度较低。实验结果说明,高温处理下黑暗对葡萄PSII功能活性及恢复均会造成抑制,而弱光可以显著缓解高温对葡萄叶片的胁迫作用,并促进PSII的恢复,强光导致胁迫下的PSII功能抑制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1.07mmol/L氯化胆碱处理降低了低温弱光(6℃.PFD100μmol m^-2s^-1)下黄瓜幼苗叶片膜脂组分中主要是磷脂酰甘油(PG)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了膜脂不饱和度:减缓了膜透性的下降、MDA的产生速率、叶绿素的降解及PSII最大量子效率(Fv/Fm)、捕光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和抗氧化酶POD、APX及CAT活性的下降;提高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脯氨酸的含量。以上结果表明氯化胆碱处理保护了低温弱光对黄瓜叶片细胞膜和光合机构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研究6-BA预处理对低温(15℃/5℃)弱光(100μmol·m^-2·s^-1)下辣椒品种‘湘研16号’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荧光参数和膜脂过氧化影响。结果表明,0.08mmol·L^-16-BA减缓低温弱光下辣椒幼苗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H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PSII反应中心光能捕获效率(Fv’/Fm’)的下降以及叶片膜透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增加,但是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C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砂培方法检测低温低磷下玉米自交系‘齐319’和‘99038’苗期叶片几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低温(昼/夜,10℃/8℃)胁迫下,2个自交系的净光合速率(Pn)、作用光下的实际PSII光化学效率(ΦPSII)、光系统II(PSII)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SII潜在活性Fv/Fo均下降;低磷(磷浓度为1.95mg·L-1)下,低温对Pn、ΦPSII、Fv/Fm和Fv/Fo的影响更明显;低温胁迫下的叶绿素含量和生物量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多磷(磷浓度为19.50mg·L-1)下无机磷和总磷含量增加,低磷下则下降。在相同的条件下,‘99038’的生物量、Pn、ΦPSII、Fv/Fm和Fv/Fo的降幅均小于‘齐319’,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则比其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浮游植物荧光仪(Photo-PAM)研究了不同Cu2+浓度处理不同时间(12、24、48、72、96 h)对铜锈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96 h)内,低浓度Cu2+(1μmol·L-1)处理的铜锈微囊藻的藻细胞密度以及PSII最大光合效率(Fv/Fm)、PSII实际光合效率(ΦPSII)、光能利用效率(α)与对照相比变化不显著,最大电子传递速率(Pm)显著下降;高浓度Cu2+(2、4、6、8μmol·L-1)处理下,藻细胞密度及Fv/Fm、ΦPSII、α、Pm随着Cu2+浓度的加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均显著降低,浓度为6、8μmol·L-1 Cu2+处理48 h,铜锈微囊藻Fv/Fm、ΦPSII、α、Pm的测得值为0。可见,高浓度Cu2+(≥2μmol·L-1)处理极大地影响铜锈微囊藻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胁迫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灌浆期叶面喷施10mmol·L-1 CaCl2对高温强光胁迫下小麦叶片光合电子传递、放氧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D1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Ca2+预处理可保护D1蛋白,削弱其降解,提高光系统I(PSI)和光系统Ⅱ(PSⅡ)子传递速率、全链电子传递速率、净光合速率(Pn)、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qp),维持较低的Fo,最终导致小麦适应高温强光的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棚内盆栽方法, 设置pH值5.6 (对照)、4.0、3.0和2.0的模拟酸雨胁迫试验, 探讨其对白簕幼苗叶片MDA含量、保护酶活性、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 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SOD活性逐渐降低, POD活性逐渐升高, APX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高, 在pH 4.0时达最大值。气孔限制值(Ls)、PSII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随pH值的降低而下降, 净光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的潜在活性(Fv/F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且也都在pH 4.0时达最大值。由此推测, pH 4.0的酸雨处理有利于白簕幼苗的生长, 表明白簕幼苗可能喜欢生活在微酸环境中, 但是随着酸度加强, 反而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邱翠花  计玮玮  郭延平 《生态学报》2011,31(13):3802-3810
以3年生温州蜜柑(Citrus unishiu Marc.)植株为试材,用叶绿素荧光分析、Western-blotting蛋白质印记技术及DAB(3,3'-二氨基联苯胺)显色法,研究了高温强光(38℃和1600 μmol?m-2?s-1)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PS(光系统)II反应中心D1蛋白和Deg1蛋白酶的影响和SA(水杨酸)的效应。结果表明,高温强光交互作用4 h后,叶片的初始荧光Fo升高,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及PSII的量子产额ΦPSII显著降低,在D1蛋白降解的同时,Deg1蛋白酶含量也下降,并伴有H2O2的积累。在高温强光下,外源的H2O2使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快相参数(Fi-Fo)/(Fp-Fo)值(反映PSII中QB非还原中心的数量)升高和I-P的斜率(反映PSII 活化中心还原态QA积累的值)下降,Fv/Fm、ETR、ΦPSII及D1蛋白和Deg1蛋白酶下降幅度增大;而外源的SA使这些参数下降幅度减小。这些结果说明,高温强光诱导H2O2的积累造成Deg1蛋白酶和光系统反应中心D1蛋白的降解,Deg1蛋白酶的减少也进一步限制了D1蛋白的周转,进而使温州蜜柑PSII反应中心遭到破坏,SA对光合机构光破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低温、干旱和极端高温胁迫下蝴蝶兰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MeJA(150和200μmol·L-1)提高了非生物胁迫下蝴蝶兰幼苗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降低了叶片相对电导率,还使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表明MeJA作为一种生物调节剂,一定浓度的处理对蝴蝶兰幼苗抗逆性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Cu^2+处理浓度(0、0.002、0.004、0.006、0.008 mmol·L^-1)对菱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等的影响,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其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加:(1)叶绿素含量、Fv/Fo和Fv/Fm显著下降,Fo显著上升;(2)活性氧(AOS)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游离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始终高于对照;(3)电镜观察发现,Cu^2+对叶片细胞器的超微结构特别是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造成严重损伤。以上结果表明,本试验过量Cu^2+的胁迫破坏了菱正常生理生化活动,并造成功能紊乱,最终导致菱的死亡。  相似文献   

11.
以"丹麦旺盛菠菜"为材料,通过UV-B和CaCl2复合处理,测定光合色素含量、Hill反应活力、叶绿素荧光、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参数,探讨了CaCl2对UV-B辐射下菠菜叶片电子传递链和光合膜酶保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UV-B处理下,光合色素含量、chl/car、类囊体膜上PSII潜在活性(Fv/Fo)、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PSII光量子产量(Φ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以及Hill反应活力等降低,chla/chlb和MDA含量升高;喷洒CaCl2可不同程度缓解UV-B的伤害。不同处理下,POD、SOD和CAT活性的变化呈现补偿效应。UV-B强度与菠菜叶片PSII功能受损程度呈正相关,CaCl2则主要通过提高chlb含量、类囊体膜上的光量子产量和POD活性,以缓解伤害。重度UV-B辐射下,CaCl2使chlb含量显著提高可能是导致PSII捕光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ALA对遮荫条件下西瓜幼苗强光抑制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遮荫生长的盆栽西瓜幼苗为材料,研究了100mg/L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处理对暗适应叶片转入强光下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遮荫能显著提高暗适应叶片的Fo,降低Fv/Fm和Fv/Fo;正常光照下生长的植株叶片暗适应后转入1500μmol·m-2·s-1作用光强下5min的ΦPSⅡ、qP和Pc分别为0.176、0.399和0.180,约为600μmol·m-2·s-1作用光强下的62%、72%和64%;而遮荫下生长的幼苗叶片暗适应后转入1500μmol·m-2·s-1作用光强下的ΦPSⅡ、qP和Pc分别为0.089、0.301和0.089,仅为600μmol·m-2·s-1作用光强的40%、66%和40%;遮荫还显著降低西瓜叶片暗适应后转入强光1500μmol·m-2·s-1的PCR和qL,同时提高L(PFD).ALA处理能提高遮荫西瓜幼苗叶片PCR、Pc、qL和Hd等荧光参数,降低Ex、ΦNO和L(PFD);SOD活性抑制剂DDC处理降低PCR、Pc、qL和Hd等荧光参数,而ALA处理可以逆转DDC的抑制效应;ALA处理能提高西瓜幼苗叶片SOD、POD和APX活性.研究发现,遮荫导致西瓜幼苗光抑制程度加重,ALA通过增强PSⅠ附近SOD等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水-水循环,增加热耗散,减轻光抑制,提高西瓜幼苗叶片的光化学效率,从而对强光下的光合作用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南方主要造林树种木荷和杉木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红光、蓝光和白光处理对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荷幼苗叶片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和稳态荧光(Ft)均以白光最高,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和PSⅡ的天线转换效率(Fv'/Fm')均以白光最高,蓝光次之,红光最低。与白光处理相比,蓝光处理增强木荷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红光和蓝光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杉木幼苗叶片Fo和Ft以红光最高,Fm和Fv以白光最高,Fv/Fm、Fv/Fo和Fv'/Fm'均以白光最高,蓝光次之,红光最低。不同处理间杉木幼苗叶片SOD、CAT活性和MD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而POD活性差异显著,以白光处理最高。光质对2种树种幼苗的生长均具有调控作用,其中红光和蓝光处理均造成木荷和杉木幼苗叶片的潜在活力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造成光胁迫,同时破坏幼苗叶片抗氧化酶系统的平衡,不利于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不同胁迫处理对刺栲叶片叶绿素a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光强、温度和水分胁迫对刺栲(Castanopsis hystrix)体叶片叶绿素a荧光特征的影响,由此了解它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强光(1 300μmol.m-2.s-1左右)未胁迫时下降6.1%,表现轻微光抑制;(2)黑暗下低温(4℃,72 h)处理后电子传递速率下降较少(21.1%),初始荧光Fo保持稳定;与25℃对照相比,Fv/Fo和Fv/Fm无显著变化,表明黑暗下零上低温对PSⅡ潜在活性及光化学效率影响较小;(3)高温(40℃)胁迫显著影响了PSⅡ反应中心活性,ETR,Fv/Fm和Fv/Fo下降在处理2 h后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Fo上升在处理4 h后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4)PEG诱导的水分胁迫严重影响了其光合机构活性,表现在无论与处理前比较、还是与耐旱种降真香(Acronychia pedunculata)的比较,其Fo上升和Fv/Fm、Fv/Fo下降都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其不耐干旱。  相似文献   

15.
高强光下,盐藻以50mol.L^-1和SO62-3和F^-处理1h后,其体内MDA含量上升,SOD活性,Fv/Fm,Fv/Fo,PSⅡ电子传递活性和游离-SH含量均下降;2.以SO^2-3处理后转置于低强江下3h,DNA含量下降,Fv/Fm,Fv/Fo,ΦPSⅡ和SOD活性回升,游离-SH含量增加,暗下不能恢复;930以F^-处理后无论在低强江或暗下上述指标都不能恢复,甚至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外源茉莉酸在UV-B辐射中可能的作用及缓解作用机制。茉莉酸预处理牛皮杜鹃4 d,PAR和UV-B下辐射48 h,对叶绿素荧光、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NADPH氧化酶和花青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UV-B辐射使Fm、Fv/Fm、Fv'/Fm'、Fv/Fo、qP、花青素含量以及CAT活性显著降低,qP和rETR快速光响应曲线下降幅度增大,同时显著提高SOD和NADPH氧化酶的活性。JA预处理显著提高Fm、Fv/Fm、Fv'/Fm'、Fv/Fo、qP、花青素含量以及SOD和NADPH氧化酶活性,并且维持MDA含量和CAT活性在对照水平,且使qP、NPQ和rETR快速光响应曲线呈现出最佳状态。这些结果证实了外施茉莉酸能够使牛皮杜鹃具有抗胁迫能力,部分抵消了UV-B辐射对牛皮杜鹃的负面影响的假说。  相似文献   

17.
星星草幼苗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7d后,测定了叶绿素荧光参数、MDA含量和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结果表明,在低浓度NaCl(小于1·2%)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绿体MDA含量随胁迫强度的增强而降低,而在高浓度NaCl(1·2%~2·4%)胁迫下则相反。在低浓度NaCl(小于1·2%)胁迫下,Fv/Fm(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o(表PSⅡ潜在活性)、Fv′/Fm′(类囊体能化时PSⅡ固有效率)和qP(荧光光化学淬灭效率)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强而增高,而在高浓度NaCl(1·2%~2·4%)胁迫下则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强而降低;而qNP(荧光非光化学淬灭效率)和HDR(热耗散速率)却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强而增高。ΦPSⅡ(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在低浓度NaCl(小于0·4%)胁迫下随着胁迫强度增强而升高,在0·4%~1·6%之间迅速下降,大于1·6%时,ΦPSⅡ又迅速升高。Fv/Fm、Fv/Fo、Fv′/Fm′和qP均随着MDA含量的增高而降低,而EL(叶片电解质外渗率)、qNP和HDR在MDA含量较低的范围(0·9753~1·1901μmol·g-1FW)内均减小,在MDA含量较高的范围(1·3080~1·8518μmol·g-1FW)内,均迅速增大。ΦPSⅡ在MDA含量较低范围(0·9753~1·0953μmol·g-1FW)内时上升,但变化不大,随着MDA含量的增高(在1·1172~1·1901μmol·g-1FW)范围内迅速降低,但当MDA含量进一步增高时(在1·3080~1·8518μmol·g-1FW)范围内又迅速升高。这些结果表明,星星草幼苗的荧光参数具体的变化规律与盐胁迫强度和幼苗细胞膜的受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即低浓度NaCl胁迫(小于1·2%)下,星星草幼苗由于活性氧的增加而发生膜脂过氧化可能主要通过体内较高活性的保护酶系统来清除,而高浓度NaCl胁迫(大于1·2%)下,星星草幼苗可能具有与其它植物不同的保护机制,即可能主要通过增加qNP(荧光非光化学淬灭效率)、HDR(热耗散速率)耗散过剩的光能和提高ΦPSⅡ增强假循环式光合磷酸化过程,消耗掉多余的能量,以保护光合器官免受过剩光能的损伤,从而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低温胁迫对牡丹叶片PSⅡ功能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牡丹‘肉芙蓉’离体叶片为试材,以25 ℃为对照,研究了强光(1400 μmol·m-2·s-1)下高温(40℃)和低温(15℃)处理对牡丹叶片PSⅡ光化学活性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各处理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下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均持续降低.暗恢复4h后,对照和15℃处理叶片的Fv/Fm基本上完全恢复,而40℃处理叶片仅恢复到处理前的75.5%,即使15 h后也不能完全恢复;强光下40℃处理使PSⅠ和PSⅡ间的激发能分配严重偏离平衡状态.强光下40 ℃处理抑制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加剧了O2、H2O2、丙二醛的产生,导致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不断下降.说明强光下40℃高温胁迫对牡丹叶片光合机构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而15℃低温处理对其光合机构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9.
硫对成熟期烤烟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英华  屠乃美  肖汉乾  张国 《生态学报》2011,31(13):3796-3801
通通过液培试验,研究了硫浓度(0.01-32 mmol/L)对成熟期烤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烤烟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随硫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但各处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在2-32 mmol/L处理之间,烤烟叶片的有效量子产量(EQY)、最大量子产量(Fv/Fm)、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随硫浓度增加而降低,非光化学猝灭(NPQ)、非光化学过程中的基本量子产量(Fo/Fm)、PSⅡ水裂解端失活程度(Fo/Fv)和PSⅡ反应中心关闭程度(1-qP)随硫浓度增加而升高,2 mmol/L处理的质体醌库(Fv/2)低于4 mmol/L处理外,但其它处理的均随硫浓度升高而降低。0.01 mmol/L处理烤烟叶片的EQY、Fv/Fm和ETR低于2-8 mmol/L处理,但高于16 mmol/L和32 mmol/L处理,其NPQ、Fo/Fm、Fo/Fv和1-qP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0.01 mmol/L处理的Fv/2低于4 mmol/L处理的,但高于2 mmol/L及8-32 mmol/L处理;低硫处理烤烟EQY、Fv/Fm和ETR的降低可能不是由Fv/2引起的,而是由于1-qP升高引起的。但16 mmol/L和32 mmol/L处理Fv/Fm 、ETR、EQY降低可能是1-qP与 Fv/2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不同剂量的137Cs-γ射线对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Pubescens’)种子进行辐射, 测定实生苗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 探讨辐射对毛竹幼苗生长的影响, 为筛选有利的突变单株奠定良好基础。结果表明:30或60 Gy的137Cs-γ射线辐射后, 毛竹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以及最大荧光强度(Fm)、可变荧光强度(Fv)、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的潜在活性(Fv/Fo)、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等荧光参数值均高于90 Gy辐射处理, 说明较低剂量辐射后PSII反应中心的能量捕获效率高, 且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 而90 Gy的137Cs-γ射线辐射对毛竹的影响则与之相反。不同处理剂量之间叶片光能耗散程度以及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光合有效辐射(ETR-PAR)响应曲线的分析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