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琚惠姣  李晓君 《煤》2015,(2):16-18
根据平山湖勘查区可采煤层煤样的煤岩、工业分析、全硫分及发热量分析数据,评价了平山湖勘查区主采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煤中灰分、硫分及挥发分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平山湖勘查区煤具有中灰分、低硫分、高挥发分、中发热量等特征。纵向上原煤灰分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全硫分变化不明显,挥发分逐渐增大;平面上灰分具有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特点,硫分分布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官田坝向斜勘查区的概况,从可采煤层硫元素质量分级、可采煤层形态硫分析、硫分在垂向及水平面上的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勘查区煤中硫元素的分析与评价,指出区内煤类属无烟煤三号,煤中硫分以中高硫和高硫为主,中硫和低硫次之,原煤硫分以硫铁矿硫为主,可通过洗选或动力配煤降低勘查区煤中硫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炼焦煤硫分对焦炭的影响及对炼铁产生的危害,针对开滦煤质特点,并通过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证明开滦煤中硫分与焦炭硫分具有线性关系,指出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可有效预测焦炭硫分,从而合理指导配煤,控制配煤中的硫分,以保证焦炭质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矿井毛煤赋存条件的变化及入洗原煤硫分逐年增高的现状,分析了金鸡岩洗选厂近年来外销商品煤硫分偏高的原因,提出了通过合理配采、优化入洗配比、增设压滤机等降低硫分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结合大屯煤电公司孔庄煤矿地质赋存特征及精煤合同硫分的要求,论述了通过加强井下原煤合理配采,控制了精煤硫分.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17,(11):112-114
锗元素作为煤中伴生元素,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富集成矿。五牧场井田达到最低工业品位的含锗矿煤层有8_(-4)、10_(-3)、12等7个煤层,选取8-4煤层对其煤岩特征及锗异常分布规律进行了论述。对煤中共生锗矿床的锗品位与灰分、挥发分、硫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中锗品位与灰分呈负相关、与挥发分呈正相关、与硫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东庞洗煤厂高低硫煤配洗生产实践,介绍了原煤-1.45硫分波动不大及较大时高低硫原煤配洗调整方法,以及配洗比例变化规律和加强考核提高配洗效益的措施。根据配洗硫分变化规律,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硫分调控策略,达到了多煤种配洗时精煤产品硫分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杨瑞琴 《煤质技术》2020,35(2):65-70
对贵州省普安县开泰煤矿煤中硫的分布特征及其洗选脱硫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以探寻其动力配煤的有效降硫措施。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煤芯煤样的分析结果,结合研究区位置和含煤地层的地质概况、可采煤层的硫分质量分级及形态硫分析对贵州省普安县开泰煤矿煤中硫分的垂向和平面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开泰矿区17号煤层为中硫煤,18和19号煤层均为中高硫煤,23和26号煤层均为高硫煤;其硫分布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矿区各主要可采煤层硫分所展现的规律性各不相同,说明矿区硫分分布特征与成煤环境有关。对煤炭进行洗选脱硫及对动力配煤采取降硫措施可提高高硫煤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北井和邢东原煤灰分、硫分变化及对西庞洗煤厂、东庞洗煤厂不同配煤方式配煤入洗产品质量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在生产过程中动态调节配洗比例及测定精煤硫分,可及时调整配煤比例及实现精煤硫分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太原选煤厂硫分测定化验现状及原煤硫分测定合格率低的原因,提出提高硫分化验测定合格率的改造方案,从而为硫分监测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减少了配洗出高硫煤或低硫煤的几率,确保了销煤产品的质量,减少了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保德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属于河东煤田,为晋北大型煤炭基地。为了揭示保德矿区不同煤岩煤质的形成环境,利用煤岩煤质等技术参数,分析了煤层镜/惰比、灰分、煤灰组分、硫分等参数指标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地层沉积相特征,探讨了保德矿区主采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及成煤环境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矿区内主采煤层物理性质相似,以半亮型煤及半暗型煤为主,显微组分以有机组分为主,无机组分以粘土矿物为主;镜质组反射率相近,煤化程度整体较低。各主采煤层水分含量较低,差别较小;灰分以中~低灰为主,煤灰组分以SiO2、Al2O3为主;挥发分含量较高,以中高~高挥发分为主;硫分含量差别较大,8#煤为低硫煤,10#煤和11#煤属于低中硫煤,13#煤为中高硫煤。保德矿区太原期至山西期成煤环境整体为半咸水海陆过度环境,氧化性逐渐增强,盐度减少,受海水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太原期至山西期主要成煤期经历了一次周期性海侵海退大旋回,侧面揭示了保德矿区海侵成煤(10#煤和11#煤)和海退成煤(8#煤和13#煤)两种成煤模式。  相似文献   

12.
郄汝兵  周泽 《煤质技术》2020,35(2):59-64,70
对贵州省煤炭资源进行科学的煤质特征评价,以有效提高其资源利用率。以打磨冲煤矿已钻井实验测试资料为基础,从煤矿主采煤层煤岩特征、煤的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等方面开展分析研究,并对煤的工业用途进行科学评价。研究表明:打磨冲煤矿主采煤层煤岩成分以暗煤、亮煤为主,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型煤、半暗型煤;具有中灰、低挥发分、高硫、低磷等性质以及高热值、高-中等结渣性和中等可选的工艺性能;初步认为区内灰分及硫分与煤层埋深关系很小;原煤硫分以6号下层及15号煤层较高,分析认为该煤层沉积期可能为海侵时期,带入了较多无机硫,进而形成较其它煤层硫分含量较高的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区内煤炭资源主要可用作民用煤、动力用煤以及气化用煤,以6号、16号煤最为优质。  相似文献   

13.
蒋红兵  杨磊  梁剑 《煤质技术》2020,35(2):52-58
为了提供戴家田煤矿成煤期的沉积环境理论依据,对该矿区煤层煤岩类型及其煤质特征进行研究以反演矿区所属区域成煤时期的覆水情况、氧化还原环境等沉积环境特征。采用沉积学、地球化学和煤岩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取样鉴定、化验测试及综合分析处理手段,细致分析了戴家田矿区煤的煤岩类型、主要煤质特征与成煤环境的关系。发现研究区内煤层煤岩类型以镜质组为主,镜质组的形成环境与强覆水、气流不畅的封闭泥炭沼泽有关;硫分垂向上的变化趋势可推测区域地质历史上可能发生了较大的海侵和海退事件,硫分的高低与泥炭沼泽受海水影响的程度有直接关系。受到海水影响较强的煤层,其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煤为主,微观煤岩类型以微镜堕煤占绝对优势;煤层的其它煤质特征也表现出灰分低、全硫含量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织纳煤田煤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显贵 《煤质技术》2010,(1):11-14,25
通过对织纳煤田勘探工作取得的大量基础性煤质资料进行整理,系统分析了该煤田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了沉积环境与煤层灰分、硫分的关系,并初步提出该煤田煤的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5.
煤层煤质和元素分布特征研究对煤炭洁净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对宁夏任家庄煤矿9~#可采煤层进行采样测试,分析煤层煤质变化和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任家庄煤矿9~#煤层属于高挥发分、低灰-中灰、中-高硫气煤。煤层中硫的赋存形式以有机硫为主,灰成分以酸性氧化物为主,且灰成分指数较低,表明成煤环境为还原性。煤层属轻稀土富集类型,煤层REY曲线总体上表现出右倾、负Eu异常V型谷的特征。煤中Li含量分别是中国煤和世界煤中Li含量的2.97倍和7.86倍,煤中Li具有一定的综合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6.
强化煤场管理 稳定配煤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莱钢焦化厂在煤场管理中采取了将同一煤种的高硫煤和低硫煤分别堆放等措施,控制了配煤和焦炭的硫分,稳定了配煤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山西拥有高硫842.02.2亿t、高灰煤资源量分别为473.66亿t,分别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12.78%、7.19%、。高硫煤主要分布于河东煤田的中南部离柳矿区和乡宁矿区,霍西煤田南部的襄汾矿区以及西山煤田杜儿坪矿区的太原组煤中,以及沁水煤田南部的太原组煤层。高硫煤中硫以有机硫和硫化铁硫为主。高灰煤主要分布于大同煤田塔山、燕子山矿区和宁武煤田刘家梁矿区矿区的山西组煤层。山西高灰煤灰分均为高铝粉煤灰。应加强山西高硫高灰煤煤质研究,大力发展脱硫降灰技术以及高硫煤配煤炼焦技术与高灰高硫煤气化技术,实现全省高硫、高灰煤资源的洁净化、高值化、循环化利用。  相似文献   

18.
胡波 《煤质技术》2008,(1):21-22,25
论述了内蒙古白音乌拉煤田巴彦芒来矿区巴彦花组的煤质特征及用途,指出了该矿区适合建设大型露天煤矿。该区煤为中灰分、低-中高硫分、高热值褐煤。该煤的挥发分高,化学反应性高,燃烧时速度快,反应充分,是很好的动力燃料,适用于火力发电。  相似文献   

19.
高硫肥煤煤质特征及其资源综合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霍西煤田灵石高硫肥煤煤质特征的分析,概述了高硫肥煤的工艺性质指标、应用煤岩指标及炼焦煤用途,探讨了高硫肥煤及非炼焦煤的资源、性质、配合性能及生产使用效果,阐述了扩大炼焦煤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研究与应用的环境意义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吐哈盆地大南湖矿区煤炭资源丰富,采用煤岩学、煤化学等研究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和煤层剖面采样测试,对研究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25号煤层煤质、煤岩及煤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了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南湖矿区25号煤层属于特低灰、高挥发分、低硫煤;煤岩显微组分以富惰质组为主,其次为镜质组;煤层共经历了干燥森林沼泽及较干燥森林泥炭沼泽、较潮湿森林泥炭沼泽、干燥森林泥炭沼泽、潮湿草本沼泽、干燥森林泥炭沼泽5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