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简称PSO)模型简洁,具有优异的探索效率、良好的收敛性及精度,与其他优化算法相比具有令人瞩目的优异性。通过将粒子群算法应用于由太阳光、风力发电等构成的可再生能源混合发电系统的最优化配置研究中,并通过实际的应用完成在以系统综合成本最小的约束条件下,对系统各构成模块的规格进行优化分析。通过对某工业园区进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优化,即分别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单一风力发电系统、单一光伏阵列发电系统这3种优化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和技术性分析,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优化设计在兼顾满足负载要求的情况下,达到较好的经济性,适宜推广此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  相似文献   

2.
风电与燃气轮机互补发电系统发电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详细分析了采用大型风电场与燃气轮机组成的互补发电系统的总电力输出特性.基于互补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推导了互补系统发电特性参数的计算公式.根据在新疆达坂城采集的风速数据和风电场整体功率曲线模型,计算了这个风电场的总发电量和容量系数等参数.依据互补发电系统燃气轮机的运行规划和燃气轮机部分负荷效率曲线,计算了燃气轮机的总发电量、天然气消耗量和容量系数等参数.根据互补发电系统的互补特性,计算了整个互补系统的总发电量和容量系数等特性参数.分析了风电场的不同风能资源特性对整个互补发电系统的影响,为在新疆地区实现这种互补发电系统提供经济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一种合理配置新能源的独立电源系统,由于自然界中风能、太阳能出现的不可预测性,以及负载、储能状态的随机性,提出一种基于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多模态能量流的分析法,研究了各模态及模态间转化特性,给出了四种典型状态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能量控制及管理。采用闭环电压控制使风力发电通道和光伏发电通道输出电压恒定,为用电设备和储能元件提供安全可靠的电能。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对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多模态能量控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工作可靠,验证了多模态分析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PLC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依据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理论(MPPT)分别对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互补性能,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增加系统的输出功率。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基本实现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同时满足蓄电池充电及过充、过放保护的要求,为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应用愈发广泛,但因其具有间隙性、波动性的特点,对系统可靠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评估含风光互补的独立发电系统可靠性,在分析风力及光伏发电机组停运、降额等因素对可靠性的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含风光互补的独立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模型.采用序贯蒙特卡洛法在RBTS测试系统下评估风力发电机组、光伏发电机组、风光互补系统、风机/光伏发电机组停运状态随机性、渗透率等因素对独立发电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该可靠性评估方法可为实际的含风光互补系统的独立发电系统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和风能作为两种应用广泛的可再生资源,在资源条件和技术应用上具有良好的互补性.风光互补发电可弥补单独风力和太阳能发电供电可靠性低和造价高等缺点,其应用领域广泛,可用于通讯中继站、市政亮化等场合.分析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结构特点和运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通信基站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能量流动和运行特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DC/DC控制器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的协调控制方案.从而实现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及可靠运行.DC/DC控制器除了具有对蓄电池充放电实现有效控制,还能够提高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对能量的智能管理.该协调控制方案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有效缓解电能供应不平衡矛盾,提升发电系统的可靠性。本文中首先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光伏发电子模块、风力发电子模块和蓄电池子模块进行了分析和建模,完成了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simulink仿真。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风光互补协调控制与并网策略,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能源与环保     
风光互补发电综合应用系统内蒙古国飞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专业化从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和风光互补发电综合应用系统产品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企业。该公司生产的这套系统主要由风机、太阳能板和风光互补型逆变器等组成。该系统应用范围:家电系统:电冰箱、节能灯、洗衣机;彩色电视机;卫星接收系统:多媒体远程教育、微机与因特网;生活用水:家庭自来水、太阳能热水器;农业灌溉:潜水泵、增压泵。(国新)风光互补发电综合应用系统地热开发结硕果由天津大学地热中心承担的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地热新技术示范与新产品开发”通…  相似文献   

10.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已经成为电力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风光互补发电站设计展开研究。以黑龙江省绥化市风光资源为例,通过对风光资源对比分析,得到风光比例,然后分别设计风力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完成了系统中的元件选型、方案设计、性能分析和稳定性校验,为风光互补发电站的设计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的新型风光互补发电并网补偿器。该补偿器以太阳能光伏电池发出的直流电作为补偿能源,以Delta变换器作为功率电路,实现并网和对风力发电能源补偿的双重功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UPQC能够实现对风光互补发电的并网补偿功能,同时也说明了关于UPQC的控制方法设计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光伏发电系统连续稳定的电力供应,该文提出了一种光伏燃料电池混合发电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元件包括光伏阵列、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超级电容、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和功率变换装置等.建立了各主要元件的Matlab仿真模型,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能量调度控制策略以及系统有功功率跟随控制模型,最后利用Matlab仿真验证了该混合系统的...  相似文献   

13.
风光互补发电实验教学平台的搭建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用于教学的风光互补发电实验平台. 在该实验教学平台中,太阳能和风能互补发电,通过控制器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再向负载提供电能,还可通过风光互补发电监测系统对实验平台进行访问和控制,实现能量控制和远程监控. 该风光互补发电实验平台是一种小型微电网,可从教学投入到实际使用,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电力电子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电子技术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关键技术,直接关系到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首先对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燃料电池发电及混合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进行了简述.并对逆变器及并网控制技术、太阳能充电控制器、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燃料电池功率调节系统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的谐波抑制技术等电力电子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为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的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子系统用微分代数方程来描述的混杂系统的稳定性,在抽象概括电力系统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微分代数混杂系统模型的一般形式,指出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本质上是混杂系统稳定性问题,并提出了包括稳定性和渐近稳定性定义在内的微分代数混杂系统的稳定性理论框架,利用李雅普诺夫直接法得出了验证此类混杂系统的稳定性及渐近稳定性的定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微分代数混杂系统的渐近稳定性结论可以成功地应用于电压稳定性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客车集成启动/发电机一体化(integrated starter/generator, ISG)混合动力系统节油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选用电控无极自动变速(electroni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ECVT)混合动力系统方案,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城市客车上应用并验证。在单行星排运动学特性的等效杠杆分析基础上,对某插电式ECVT动力系统关键部件进行参数匹配与计算;根据标定试验数据,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发动机仿真模型、驱动电机仿真模型和发电机仿真模型,搭建整车仿真模型;在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工况下,研究目标车型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性、纯电最大续航特性,完成经济性、动力性等道路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ECVT混合动力系统汽车相较于传统汽车节油率达到57.47%,相较于ISG混合动力系统汽车节油率提高了24.12%。因此,插电式混合动力城市客车采用ECVT混合动力系统方案是可行有效的,且节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针对风光储混合发电系统优化设计问题,在满足可靠性的前提下,结合风力发电机组、PV方阵、抽水蓄能电站、蓄电池组等元件的输出特性,以及能量交易系统的运行方式,以总系统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相应的优化模型.进而分析了可靠性约束、上网电价、能量交易系统容量,以及不同运行方式对风光储混合发电系统优化配置结果的影响,为混合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时对大电网产生的冲击,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中加入储能系统,形成混合发电系统,整个系统采用直流微网形式,仅使用一个双向DC/AC换流器,减少了电能损失和控制复杂度。光伏控制采用最大功率跟踪法。换流器并网时采用PQ控制,可平抑光伏功率波动,提高系统稳定性;独立运行时采用V/f控制,为交流侧提供电压和频率参考,蓄电池保证重要负荷的电源供应,实现混合系统与大电网的无缝切换。最后,通过对光伏发电系统不同运行模式转换进行建模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