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戴秀东  杨东  李俊 《山西冶金》2010,33(1):4-6,20
运用六西格玛方法,分析造成304不锈钢冷板板型不稳定的原因,并进行试验设计,针对性地实施改进,改进效果比较理想,达到了提高304不锈钢冷板板型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收集某钢铁厂2BF生产数据,结合6σ管理方法,利用Minitab软件对高炉压差以及所选取影响压差波动的操作参数,进行了因果矩阵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确定了影响高炉压差的主要因素有风量、热风温度、透气性指数和焦比,并验证了这些因素对压差的影响具有显著有效性。在保持原燃料稳定的条件下,采取改进措施,使得压差波动小,炉况稳定,高炉顺行,从而降低了高炉炼铁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张东玲 《山西冶金》2011,34(4):38-39,75
太钢热连轧商品材,其宽度精度存在宽度偏差较大的问题。本文运用六西格玛方法,分析造成热连轧商品材宽度精度不稳定的原因,并进行试验设计,针对性地实施改进,达到了热连轧商品材宽度精度稳定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赵新刚 《江苏冶金》2008,36(1):10-11
对304不锈钢冷板表面纵向色差产生机理进行试验研究,得出304不锈钢冷轧板表面纵向色差是因为不锈钢冷板表面微观粗糙度有差异,使其反光性产生差异,在视觉效果上形成色差.  相似文献   

5.
浅谈6σ质量管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缺陷评估 ,管理理念 ,实施过程三个方面谈了 6σ质量管理法。论述了应用 6σ质量管理法的基本方法 ,指明了实施 6σ质量管理法的实际意义 ,使读者对 6σ质量管理法有了一些初步认识和简单了解。  相似文献   

6.
崔宝金 《山东冶金》2004,26(5):66-68
6σ管理法是通过减少波动,不断创新,使质量缺陷达到或逼近3.4×10-6的质量水平,以实现顾客满意和组织最大收益的系统科学。应用6σ管理法的主要原则有:以顾客为尊;领导作用;基于事实的决策;对过程的关注、管理和提高;主动管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对成功的渴望与对失败的容忍。应用中要注意结合实际充分理解其精髓,并系统科学地导入,才能发挥6σ管理法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304L不锈钢的金属塑性变形抗力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通过单道次压缩实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和变形程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合理选择变形抗力数学模型并给出待定系数,然后研究了试验的重复性和试样长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最后通过双道次压缩实验研究了道次间的残余应变对变形抗力的影响并建立了在考虑残余应变影响条件下的变形抗力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为计算304L不锈钢的轧制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介绍了6σ管理的特征、DMAIC改进模式,6σ管理在莱钢炼钢厂钢水成分、氧含量等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φ500 mm和φ50 mm轧机对304(20 mm)/440(3.5 mm)/304(20 ram)不锈钢坯料进行二次复合轧制成2 mm不锈钢复合板.经力学性能试验和组织观察表明,复合板拉伸断裂试样无分层现象,板间晶粒相互穿过界而实现冶金结合,复合板硬度较高,达到刀具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用CIE1976L^*a^*b^*色空间中的白度HW^*作为不锈钢冷轧卷钝化后表面质量的评价指标,对304(18-8)奥氏体不锈钢板材的钝化工艺参数(HNO3 10%~20%,HF 0.8%~2.5%、钝化温度40~70℃、钝化时间1.0~3.0min)进行了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试验和分析结果得出,不同炉批304不锈钢冷轧卷材,因成分和工艺差异,使板材最佳钝化工艺参数稍有不同,但从整体来看,304不锈钢卷材钝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HNO3 10%~12%,HF 2.0%~2.5%,钝化温度40~50℃,钝化时间2.0~2.5min。  相似文献   

12.
滕涛  陈银莉  赵爱民  周欢  汪淑英 《钢铁钒钛》2007,28(3):28-32,50
研究了304不锈钢冷轧薄板表面出现的线缺陷的形貌,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连铸板坯、热轧板带和冷轧板的微观组织,分析冷轧板上线缺陷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冷轧304不锈钢板的线缺陷是一种微观"沟槽",在线缺陷沟槽边缘存在氧化膜,有的氧化膜呈多层台阶式结构,主要是铬和铁的氧化物,某些氧化膜的边缘存在Mg、Ca、Al等元素.  相似文献   

13.
王志军 《山西冶金》2006,29(4):13-15,29
对不锈钢304板坯连铸浸入式水口堵塞状况进行了探讨,对水口内壁所形成的明显三层物质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水口堵塞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304不锈钢连铸坯进行了解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25%的铸坯深振痕或渣坑缺陷试样中观察到了微裂纹或气孔。  相似文献   

15.
轧制油混兑以及最终的完全国产化从理化性能指标上满足对表面要求较高的面板材的轧制。从退火后带钢清洁度及对微小凹坑缺陷消除的现场实践,说明20辊轧机轧制油的完全国产化可满足表面等级要求较高的面板材的轧制需求。  相似文献   

16.
结合现场生产实际,通过在试验室对奥氏体不锈钢304黑皮卷直接进行压下率分别为10%,20%,30%的冷轧然后退火酸洗的试验,证明在退火酸洗工艺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在热轧后进行一定压下率的直接轧制,可以获得与传统No.1产品相比晶粒尺寸等级相同、表面粗糙度更低、力学性能和耐蚀性相近的2E产品,并且获得更大的热轧产品厚度范围,降低冷轧一个轧程后的产品厚度.因此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可以用2E产品替代No.1产品.  相似文献   

17.
应用马氏体转变分析方法,对304不锈钢冷轧板拉深应变试验过程中拉深件各个区域的应变分布规律、马氏体转变分析、壁厚、硬度变化历史进行了研究;分析304不锈钢冷轧板性能对拉深件应变的影响及用户开裂水槽的应变分布特点;提出了确定拉深成形零部件危险部位的方法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董丽丽 《特殊钢》2012,33(3):4-7
为研究张力对单道次冷轧304奥氏体不锈钢薄板(/%:0.053C、0.55Si、1.50Mn、0.030P、0.002S、17.02Cr、8.01Ni、0.50Cu、0.08Mo)板形的影响,基于显示动力学有限元法,采用ANSYS/LS-DYNA软件对2 mm薄带钢的4辊轧机冷轧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压下量为0.06 mm,前张力13~40 MPa,后张力1~18MPa的轧制工艺下,轧后板带边部主要受压应力作用,中问部分受拉应力作用,带钢将产生微小的边浪;前张力由15 MPa增大至21 MPa时,带钢沿板宽方向应变值趋于均匀,增大前张力可改善带钢的平直度,后张力增大亦有助于改善板形,其效果较前张力明显。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