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 190 8年LeoBuerger确定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TAO)为独立性疾病以来 ,对这一病因不清且被认为是男性青年特有的疾病 ,国内外有 1个共识的诊断标准[1 3 ] ,但近年来此病的发病及诊治情况在发生变化。Stvrtinora等[2 ] 总结为 :女性和 4 0岁以上患者在增多 ;上肢常受累 ;诊断更确切 ;治疗更有效 ,截肢率减少。而病因仍不清楚 ,戒烟为首要防治措施。在此就其发病概况、机制研究和治疗现状作简要的叙述。一、TAO的发病概况1.发病率减少 :自 195 0年以后 ,西方国家的总发病率在明显下降 ,每 10万人的发病率 194 7年是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m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合并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治疗的TAO合并ASO 6例患者的资料.2例行腹主动脉切开取栓+内膜剥脱+腹主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胭动脉人工血管-小腿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1例行腹主动脉切开取栓+内膜剥脱+腹主动脉-右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膝下胭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1例行左髂总动脉-左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一胫前动脉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术,1例行左侧人工血管切开取栓+左股深动脉成形-膝下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1例行右股总动脉-左股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胫后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5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于术后当天出现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和远段的大隐静脉桥血栓形成,立即再次手术行人工血管和大隐静脉切开取栓术,并同时行胫后动静脉吻合.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5例患者的下肢远端静息痛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足部溃疡的2例创面明显缩小,无感染发生.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为6.5个月,3例足部溃疡愈合.1例术后3个月出现左股部切口感染,最终行膝上截肢处理,残端一期愈合.其他5例患者的移植血管通畅,症状缓解.结论 对TAO合并ASO患者如果手术治疗方式恰当,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关系。方法〓收集35例TAO患者,以35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作为阳性对照组,35例健康人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及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介素10(IL-10)百分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AO组患者Treg及TGF-β1均显著升高(P<0.05),而ASO组患者Treg及TGF-β1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三组间Treg及TGF-β1两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reg及TGF-β1不同,TAO及ASO组患者IL-10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且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AO及ASO组患者CANCA及PANCA均呈不同程度升高,且TAO患者CANCA及PANC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ASO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reg、TGF-β1及IL-10三者任意一者均与CANCA及PANCA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Treg及TGF-β1升高可能参与TAO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研究现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研究现况薛莲,张培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以中小动脉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和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的疾病。1879年FelixvonWiniwarter报道了第1例患者,但直至1908年LeoBuerger通过对11例严重下肢缺血...  相似文献   

5.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检闭塞性脉管炎 (thromboangiitisobliterans ,TAO)是多发于青壮年男性的、四肢远端中小动脉为主的节段性、炎性、闭塞性疾病。近年来 ,TAO的实验研究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现就其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 免疫学TAO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密切关系的疾病 ,这一点已为学者认同。研究结果表明 :TAO活动期 ,免疫球蛋白 (主要是lgG、lgA)值、循环免疫复合物及抗动脉抗体的阳性率均有增高 ;补体系统变化不大 ;淋巴细胞功能明显降低 ,T细胞亚群CD3、CD4 、CD8均有减…  相似文献   

6.
血栓通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8月应用血栓通对5 8例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进行疗效观察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8例 ,男 37例 ,女 2 1例 ;年龄 4 0~ 86岁 ,平均 5 8 6岁。病程 1个月~ 12年。合并冠心病者32例 ,高血压者 38例 ,脑梗塞者 10例 ,糖尿病者 13例。病变均发生于下肢 ,双侧肢体 2 8例 ,一侧肢体30例。Ⅰ期 2 3例 ,Ⅱ期 19例 ,Ⅲ期 16例 ,其中Ⅲ期1级 11例 ,Ⅲ期 2级 5例。2 方法2 1 治疗方法 广东永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血栓通 15mL加入 5 %萄葡糖注射液 2 5 0mL中静脉点滴 ,1次 /d ,2 0d为 1…  相似文献   

7.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Buerger’s disease,TAO)是一种以中小动静脉节段性、非化脓I生炎症和动脉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动静脉,进而引起患肢远侧缺血性病变。其病理变化主要是病变血管的血栓形成和机化,不同于传统的动脉硬化,因此该病又被称为Buerger病,国内简称脉管炎。好发于男性青壮年,绝大多数有吸烟史,患肢常伴有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和雷诺综合征。TAO分布广泛,但主要好发于亚洲地区,以中东、东南亚、远东为主.  相似文献   

8.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 literans,TAO)是用[1]。对Ⅰ型和Ⅲ型胶原的的超敏反应已被证实在血液中存在抗胶原和抗弹力蛋白的抗体。最近研究发现,疾病活动期病人体内可检测到抗内皮细胞抗体,而内皮细胞抗体损害了内皮细胞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从而引起血管痉挛闭塞。  相似文献   

9.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的难治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并发症复杂,治疗难度大,其并发下肢大面积溃疡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的病例罕见.本文报道一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及下肢大面积溃疡,并复习相关文献,阐述其发病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因仍不清楚,近年来病因学研究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又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现就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为临床上寻找更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动脉内皮细胞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物模型的动脉内皮细胞进行观察。结果:有坯症状的动物模型的内皮细胞损伤较重,呈无序状排列甚至大片剥脱,并有血栓形成。有溃疡症状的动物模型的内皮细胞表现为形态的明显改变和细胞间隙的增大,并有血小板的聚集。而红肿症状的动物模型的动脉内皮细胞仅表现为内皮细胞的形态改变。结论:动脉内皮的损伤程度与病变的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可能是血栓塞性这炎发病机理的始动环节。  相似文献   

12.
血管复生素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药白果、人参、葱根等发酵制成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新药血管复生素。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证明血管复生素:①具有类似吗啡的镇痛作用,其镇痛率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01);②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抗炎抑制率达75.33%,和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01);③具有显著扩张病变血管的功能,扩张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性(P<0.01);④可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观察68例,66例获近期痊愈,治愈率为97.02%,仪器检查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免疫学检测,血清中抗血管抗体消失。证明该药具有抗栓溶栓、抑制抗血管抗体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者利用致敏酵母菌法对28例TAO患者进行RBC免疫系列检查,结果表明28例患者均存在RBC·C3b花环率及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降低,而RBC·CIC花环率及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RFIR)升高,本病患者存在继发性红细胞免疫缺陷,且红细胞免疫抑制状态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结果同时表明红细胞免疫抑制状态同疾病活动情况密切相关,而与病变范围无关。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We evaluated the efficacy of platelet scintigraphy using autologous platelets labeled with 111In-oxine,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arteriosclerotic activity in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 Methods: Thirty-three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igns of ASO, seen between January 1996 and August 1999,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Scintigraphic imaging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findings of contrast angiography in 26 patients, 17 of whom were taking antiplatelet and/or anticoagulant drugs during the platelet imaging study. Results: Angiography demonstrated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at 38 sites from the abdominal aorta to the popliteal arteries in 23 patients. There was an accumulation of platelets at 17 of these sites (45%) and at 6 other sites without definite angiographic abnormalities. Lesions that resulted in less than 50% stenosis were detected slightly, but not significantly, less often than lesions with higher degrees of stenosis and occlusion (50% vs 30%, P = 0.73). The frequency of true-positive scintigraphic results was statistically higher in patients not taking antithrombotic agents than in those taking antithrombotic agents (70% vs 32%, P = 0.02). Conclusio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maging with 111In-oxine-labeled platelets may be useful for evaluating the pathophys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ASO. Received: June 19, 2001 / Accepted: March 5, 200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结合支架植入术对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09年5月182例(210条肢体)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或内膜下成形技术对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进行球囊扩张,38条肢体在胫腓干植入冠脉支架。结果 195条肢体获得影像学成功(残余狭窄率〈30%),技术成功率为92.9%(195/210)。并发症主要有动脉穿孔(3例)、痉挛(4例)、管壁夹层(6例)及穿刺点血肿(5例),给予相应处理后缓解。182例术后肢体疼痛、麻凉感等临床症状均改善,踝/肱指数(AB I)由术前的0.40±0.11增至术后7 d的0.83±0.15(t=33.50,P〈0.0001)。术后6、12个月肢体血流通畅率分别为89.0%(187/210)和73.3%(154/210),术后12个月肢体保全率和存活率分别为91.4%(192/210)、93.3%(196/210)。结论腔内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肢率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腹部CT对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应用腹部CT扫描对50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病人的主髂动脉壁钙化病变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主髂动脉钙化率(ICL)为76%,并分析了ICL与年龄、临床分期、肢体动脉闭塞平面和并发症的关系,提示腹部CT检查是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重要诊断手段,对其定性、定位诊断、预后判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选择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 家兔模型的制作方法,为ASO 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动物实验对象。方法:选择20 只新西兰雄性家兔,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 只。利用4F气囊导管损伤髂股动脉内膜,配合高脂、高胆固醇饲养和免疫损伤等因素诱导髂股动脉ASO 家兔模型,制作周期20 周。模型制作前后行股动脉造影并于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并行病理学检查,于模型制作过程中动态观察血脂、血胆固醇、内皮素(ET) 和一氧化氮(NO) 水平。结果:模型制作过程中,血脂、血胆固醇和血浆ET逐渐升高,而血浆NO逐渐降低。模型制作后股动脉造影显示髂股动脉高度狭窄,远端血管显影欠佳。病理切片显示典型的ASO变化,与人类ASO病理变化相似。结论:本实验方法可成功地诱导ASO模型,拟人性、重复性较好,制作周期较短,比较经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将人体双下肢体表温度直观成像,通过观测并分析受试者大腿、小腿、足背、足趾及足底平均温度的数据图像,为红外热像仪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提供量化及可视化指标。方法:选取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Ⅱ期和Ⅲ期患者和20例健康人对照组,运用红外热像仪采集双下肢红外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人红外热像图双下肢皮温分布呈左右对称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双下肢红外热像图分布不均匀,两侧热图不对称,远端不同程度低温改变,呈蓝色或蓝黑色;观察组患者大腿、小腿、足背、足趾、足底的平均温度均比健康人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Ⅲ期患者患肢大腿、小腿、足背、足趾、足底分别较Ⅱ期患者的体表皮温低,其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热像检查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能够敏感显示患者双下肢的温度差异。且检查时患者无痛苦,疾病信息及图像易于储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精细化护理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指标、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 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精细化护理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降低疼痛感,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定量运动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下肢ASO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行定量运动护理的下肢ASO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后功能康复情况及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2周后功能康复有效率(91.80%)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2周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7.12±12.46)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2周后生理功能(81.64±7.69)分、生理职能(78.44±6.31)分、情感职能(81.37±8.91)分、活力(86.72±8.93)分、躯体疼痛(77.52±6.26)分、总体健康(87.19±7.25)分、精神健康(88.72±7.87)分、社会功能(78.31±8.5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运动护理对患者可有效促进其功能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