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甘肃省中药材的资源进行客观分析,阐明甘肃省中药材优势是比较优势,并且对甘肃省中药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发展思路,为甘肃省中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有权  王访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2):128-128,F003
通过跟踪调研,对甘肃省境内治疗癌症的中药材进行了归纳和整理。甘肃省自然环境独特,药用中药材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抗癌中药材136种,属于64科110属。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是中药材生产大省,位居全国前列。特别在甘肃高寒阴湿地区和陇南亚热带湿润地区,有蕴藏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甘肃省野生中药材资源存在过度采挖现象,导致部分中药材资源处于濒危状态。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06,28(4):547-547
中药材产出大省———甘肃省有了自己的中药研发平台。甘肃中药现代化工程研究中心,在甘肃省定西市举行了挂牌仪式。该工程技术中心是在甘肃省科技厅牵头组织下,由甘肃中医学院和甘肃省定西市中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扶正药业合作建成的。对于具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的甘肃省来说,该中心的成立为该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持和开放的中药研发平台。据甘肃省科技厅同志介绍,甘肃中药现代化工程研究中心将依托现代科技进行药材加工、产业化发展,针对市场搞研发,将加快中药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速度。甘肃省有了自己的中药研发平台$新…  相似文献   

5.
王思成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4):4883-4886
文章对甘肃省宕昌县25个乡镇中药材种植主产区的种植户、加工户和贩运户通过沟通交流、问卷和技术培训等方式进行调查, 梳理了2012—2014年宕昌县中药材种植流通情况。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 明确了宕昌县现有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贸易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策略和建议, 为县域中药资源产业总体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示范。  相似文献   

6.
从宏观上对甘肃省地道中药材GAP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示范性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研究。首次对甘肃省中药材药源基地分布及实施GAP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较详尽的调查研究,查找了甘肃省中药材生产和GAP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分析了甘肃省实施中药材GAP的优劣态势,针对性地提出了甘肃省中药材GAP建设的发展方向、对策。为该省中药材种植适宜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积极稳妥推进中药材GAP建设,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使之在此项工作上减少盲从性,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一些科学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榆林市中药材生产前景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是我国人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世界各国医药界的广泛关注。加快发展中药材生产,是今后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对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中药材生产的前景进行预测,探讨分析榆林具备发展中药材的优势条件,并提出中药材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甘肃省中药材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论证了发展特色药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现阶段特色中药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08,30(5):66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药资源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近日在甘肃省启动。这项针对我国特有的当归、黄芪等中药进行的技术及产业化研发,将有助于提升我国中药材产业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月1日,甘肃省有关专家历时10多年完成的“甘肃省中药材质量标准”、“甘肃省中药炮制规范”顺利通过省内外中医药专家审核审定。专家一致认为,这两项标准和规范堪称甘肃地方中药材“药典”,对规范甘肃中药材生产、流通、使用,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性习用药材是指国家药品标准未收载,而在局部地区有生产、经营、使用习惯的药材品种,  相似文献   

11.
黔西南州中药材产业发展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黔西南州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优势进行分析,指出黔西南州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黔西南州中药材产业的对策与建议:加大对中药材种质资源的收集及保护、加大对中药材遗传育种的研究,建立良种快速繁育及规范栽培技术、建设现代中药工业和商业体系、开展中药材科普文化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科技投入、加强中药材产业营销策略研究等,为政府部门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当前发展中药材基地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分析了我市建设中药材基地的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进行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介绍了我市中药材重点基地区县、重点品种,并对基地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当归是著名常用中药材之一。由于特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悠久的栽培历史,产于甘肃省岷县一带的当归因富含医疗保健化学成分,疗效显著,被誉为道地中药材“岷归”。之前在甘肃当归栽培中普遍采用的品种为当归属多种类型的混合体,田间表现良莠混杂,难于栽培管理,严重地制约着当地当归的产量及品质。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以适宜在当归主产区栽培,性状稳定,特征显著,抗逆性强,抗病虫性广,提前抽蔓率低,丰产性好,且质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标准的当归新品系为选育目标,于1990年开始进行系统研究。选育出当归新品系90—02,于2006年5月20日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验收,成果水平达国内领先。  相似文献   

14.
甘肃当归90-02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归是著名常用中药材之一。由于特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悠久的栽培历史,产于甘肃省岷县一带的当归因富含医疗保健化学成分,疗效显著,被誉为道地中药材“岷归”。之前在甘肃当归栽培中普遍采用的品种为当归属多种类型的混合体,田间表现良莠混杂,难于栽培管理,严重地制约着当地当归的产量及品质。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以适宜在当归主产区栽培,性状稳定,特征显著,抗逆性强,抗病虫性广,提前抽蔓率低,丰产性好,且质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标准的当归新品系为选育目标,于1990年开始进行系统研究。选育出当归新品系90—02,于2006年5月20日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验收,成果水平达国内领先。  相似文献   

15.
突出甘肃红芪培育中药材大品种的潜在优势,为优选潜力大品种药材提供参考。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分析并总结中药材红芪各方面的优势或潜在优势。红芪药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栽培加工技术成熟、化学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广泛且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中药材红芪优势鲜明,具有培育中药材大品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12月4日讯: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的甘肃省中药材产业,近年来加快推进产业化步伐,基地规模稳步扩大,专业市场、储藏流通和标准化加工能力大幅提升,目前核心产区已形成初加工集群,带动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甘肃省去年中药材种植面积350.4万亩,产量约86.66万吨,今年种植面积预计稳中有升,面积约360万亩,产量约90万吨。其中,陇西、岷县、渭源3县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宕昌、武都两县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中药材优势品种向优势产区集中,当归、半夏等中药材种植基地获得国家GAP基地认定,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生产是农副产品生产的特殊形式。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有效地指导我国中药材生产向产业化、现代化发展,以达到保护珍稀中药材资源,实现中药材商品的优质高效,以及中药原料的基地化、规模化、无公害生产,利用我国中药材资源和道地药材基地生产优势,建立发展绿色中药材产品,促进中药材生产和开发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1部分中药材资源珍贵或紧缺,要求其发展遵循资源永续利用原则目前,一些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对珍贵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质中药材的引种栽培缺乏统一的组织和…  相似文献   

18.
十堰市依托武当山和神农架特有的野生中药材、动植物资源、生物制药技术以及人才优势,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本文运用SWOT方法对十堰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生产是农副产品生产的特殊形式。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有效地指导我国中药材生产向产业化、现代化发展,以达到保护珍稀中药材资源,实现中药材商品的优质高效,以及中药原料的基地化、规模化、无公害生产,利用我国中药材资源和道地药材基地生产优势,建立发展绿色中药材产品,促进中药材生产和开发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1部分中药材资源珍贵或紧缺,要求其发展遵循资源永续利用原则目前,一些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对珍贵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质中药材的引种栽培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一些珍稀濒危药材代用品研究还比较薄弱。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充分利用与节省宝贵的中药材资源。2不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甘肃省2010-2012年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情况。方法选择甘肃省14个地州市2010-2012年15个品种865批中药材、中药饮片,按评价性抽验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从不合格项目、抽样单位性质来进行评价。结果本次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承担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共15个品种865批次,有260批不合格,其中发现99批为伪品,104批为掺伪,总不合格率为30.1%。结论目前甘肃省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问题令人担忧,建议尽快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提高中药材质量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