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对二甲地区视电阻率中间梯度法、视电阻率联剖法、静电α卡、重力测量等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的分析,探讨二甲地区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的最佳物探方法组合,追索圈定戈枕韧性剪切带的分布范围及产状,总结了该区地球物理异常特征与控矿构造带的关系,进而为该区新一轮的地质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氡气所测量,特别是静电α卡法,找寻基岩地下水和地热,解决工程地质有关问题,在我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研究的静电α卡法是一种累积测氡技术,它具有灵敏度高,成本低,能在浮土覆盖厚,电磁干扰及噪声干扰严重,地形起伏大的山区、城镇工作,为开展水工物探、城市物探等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物探方法.自82年以来,应用静电α卡法曾在我国廿多个省市,上百个地点进行过找水、找矿、找石油、解决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地质填图、考古等试验.结果表明,静电α卡法等测氡技术具有良好的地质效果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带电α卡找矿法是铀矿普查中继α卡找矿法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测氡找矿法。文章介绍了带电α卡找矿法原理及其在铀矿床上的试验结果,带电α卡找矿法比自然α卡找矿法具有更高的测氡灵敏度,并且卡上α强度与杯中氡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自从J·W·卡特等人提出用α卡法找铀矿后,近年来国内外均在进行这一方面的试验或用于找铀矿。我们根据氡的短寿子体在初始态呈正离子,可以被电场加速漂移的特点,试验了“带电α卡”找铀矿的方法。“带电α卡”即是将α卡带电,形成一电场。由于电场的作用,使α卡比正常条件下能吸附更多的氡短寿子体,使α卡上的α强度相对增高,从而提高了α卡的测氡灵敏度。我们将一般条件下金属薄膜对氡短寿子体的吸附称为“自然吸附”(此时的α卡称为“自然α卡”或“α卡”以区别于带电α卡)。将电场作用下金属薄膜对氡短寿子体的吸附称为“电场吸附”。显然有电场吸附作用叠加时将比纯自然吸附作用强。自1981年以来,我们对带电α卡找矿法的原理,装置,野外找矿方法及其效果等力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用带电α卡法找铀矿时,α卡用镀铝聚脂薄膜制成,将α卡挂在塑料杯(容器)中,加上负300伏电压。然后将整个装置倒置在测点探坑中(见图1)。六小时后取出α卡,用辐射仪测量卡上α强度,则卡上α强度将与测点的氡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渭北东部黄土旱塬区岩溶水勘查应用比较广泛的物探手段主要有:电法勘探、人工浅震勘探、放射性勘探(静电α卡测量)。其中静电α卡测量主要是确定断裂的走向,电法勘探和人工浅震勘探是确定断裂的倾向、倾角和碳酸盐岩顶面的埋深等。  相似文献   

5.
氡的多参数测量用于非铀矿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其  贾文懿 《物探与化探》1991,15(6):431-438
在非铀矿地质问题中,常存在着一种或几种氡的弱异常(如222Rn、220Rn等).在选用测氡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求它具有高灵敏度、高测量精度和多测量参数的特点。选用静电α卡法、α杯法的多参数测量技术,在圈定岩脉边界、区分岩脉性质、找寻蓄水构造、确定油田范围的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的测氡方法变种繁多。例如,α卡找矿法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基本原理主要是测量聚集在α卡上的氡的短寿命衰变子体~(218)Po和~(214)Po放出的α粒子,而不记录氧气放出的α粒子。由于在同一时间、同一测量条件下测得的α计数与氡气量成正比,所以根据测量值就可以反映出氧气浓度的变化。加拿大阿尔发核子公司研制的收  相似文献   

7.
石油普查中放射性同位素222Rn测量及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地质方法历来是寻找油气藏的主要手段,但技术复杂、成本高、成功率较低.用α卡测量在多个已知油田上作了试验,证明了222Rn可以作为油气藏的探途元素,其方法简单,成本甚低.异常特点是低强度的样品点与岩性无关并落在含油区的外围及构造上方,如果不考虑构造断层的影响,则油田边界反映出较高的222Rn异常.本文就异常的形成机理,模型和α卡测量的物理前提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治理采空区塌陷等地质灾害时,采空区位置的探测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采空区和围岩间的导电性差异,结合地质资料,采用α卡法和高密度电法相结合的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开展采空区位置的探测研究。研究表明:未充水的采空区出现α射线强度脉冲读数和视电阻率异常高值是探测采空区的地球物理前提条件;利用α卡法和高密度电法相结合的手段对采空区进行探测,效果良好,结论可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四川省康定县甲基卡地区内开展的磁法测量,系统分析该区域磁法测量数据特征;依据甲基卡地区地层和岩浆岩等地质特征,圈定磁异常点带,并进行磁异常点带解释,为开展系统矿产检查,为寻找新的找矿靶区和矿产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四川省康定县甲基卡地区内开展的磁法测量,系统分析该区域磁法测量数据特征;依据甲基卡地区地层和岩浆岩等地质特征,圈定磁异常点带,并进行磁异常点带解释,为开展系统矿产检查,为寻找新的找矿靶区和矿产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管棚法作为一种超前支护技术在浅层隧道施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深埋探矿坑道,尤其是在岩溶复杂地层中的研究应用甚少。文章以黔西北地区探矿坑道中遇到的软弱岩溶复杂地层为例,系统地探讨了管棚法在岩溶发育区探矿坑道掘进工程中,对坑道中的岩溶软弱带进行支护的设计、计算及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在软弱岩体中静荷载测试中钻孔弹模计法的原理和方法,并将该法运用到现场,得到了软弱岩体的压力变形的两种特殊形式。现场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对软弱岩体测试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波分析在TEM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瞬变电磁信号频带宽、动态范围大、晚期信号弱的特点,常规的滤波方法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提出应用多尺度小波分析进行瞬变电磁信号的去噪处理。实测资料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小波分析能有效地区分有用信号与干扰噪声,是一种瞬变电磁信号去噪的可行实用的方法。并详细阐述了瞬变电磁信号的特点及小波去噪的原理。  相似文献   

14.
沈强  陈从新  汪稔 《岩土力学》2005,26(Z2):16-20
通过对三峡库区一大型巨厚水平层状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调查,认为受边坡软弱层面、节理以及岩性组合的影响,水平层状岩质边坡可能存在以下4种破坏方式:崩塌错落、顺层滑动、切层滑动和复式滑动。利用Sarma法结合最优化方法对顺层滑动和切层滑动2种方式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其计算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及大桥建成后,右岸边坡稳定性变差,有可能发生切穿泥质粉砂岩的切层滑动,必须采取处理措施;而库水位的变化是影响本区边坡稳定性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接触单元对边坡稳定分析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必昌  王靖涛  程涛 《岩土力学》2006,27(7):1105-1108
在边坡稳定问题的研究中引入了接触单元的概念,基于局部破坏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边坡稳定系数的计算方法。同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实例计算结果比较准确,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是可行的和准确的。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局部破坏理论的正确性和边坡软弱结构面是控制边坡稳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王永红  齐文彪 《岩土力学》2013,34(2):417-425
针对复杂条件下的铁矿含水软弱破碎地段巷道施工难点,首次应用“浅埋暗挖”技术,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进行综合研究,形成了对铁矿软弱破碎地层稳定性特点和地下巷道施工关键技术的系统认识,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整套安全、快速和稳定穿越铁矿含水软弱破碎地层的施工技术。关键技术是设计合理的隧道断面,进行科学的支护结构设计,应用主动式一次性永久支护取代被动式二次模筑衬砌,选择优化的支护参数,采用正确的开挖方法和应用信息化施工等。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工程难题,保证了安全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隧道超前地质灾害预报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隧道超前地质灾害预报在隧道施工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文章对隧道超前地质灾害预报内容、原则、形式、方法、流程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着重对隧道超前地质灾害预报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隧道超前地质灾害预报的方法各有优缺点和局限性,应该取长补短,综合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应该采取的方法及其组合。在隧道超前地质灾害预报工作中,必须处理好与施工单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志国  杨阳  牟春来  肖明 《岩土力学》2014,35(Z1):319-327
地下结构是水电站地下厂房抗震设计的关键,我国现行规范尚未对其抗震设计方法作出明确规定。结合汶川地震中映秀湾地下厂房结构震灾调查,采用拟静力法、反应谱法和时程法分别进行结构受力计算。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映力荷载作用下地下结构的破坏情况,为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拟静力法计算结果偏安全,但其对顶拱、牛腿等局部结构计算有一定不合理之处;反应谱法能展现结构的薄弱部位,便于抗震加固,但在与围岩接触的结构分析中存在较大误差;时程法能精细反映地下结构的地震受力过程,计算结果与震害调查吻合较好,便于更为经济的工程设计。建议对安全级别高、规模大或处于高地震烈度区域的地下厂房结构采用时程法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9.
DGPS方法在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GPS方法是一种小区域范围内(≤20km)精确测量的有效手段,已在许多领域和地点得到应用。但是,由于地质科学研究的独特性,高精度的测量还缺乏有效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新构造定量研究的逐步深入,如何定性或定量评价新构造时期弱活动区断裂的活动性、盆地内隐伏断裂的活动性、冲断带内的盲断层及其相关褶皱活动性等问题日渐明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新的方法和手段得到尝试和应用。运用DGPS方法可以获得精确的层状地质地貌面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到新构造时期不同时间尺度内构造演化过程。文中以近几年的应用实例为基础,系统介绍DGPS测线的设计、野外操作注意事项、精度分析和数据处理等过程。同时分析新构造时期三种时间尺度内的研究成果,认为DGPS方法获得的数据精度满足地质地貌调查和对比的要求,从而为在弱活动区内或盆地内部等不利条件下定量评价断裂的活动性提供有利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对岩质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限元-极限平衡法研究了含软弱滑动带的岩质滑坡滑动体、滑动带和滑床的密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及滑动带的抗剪强度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滑床密度、滑体及滑动带的弹性模量、滑动带及滑床的泊松比和滑动的抗剪强度指标与滑坡稳定性系数呈正相关关系,而滑体及滑动带土体密度、滑床的弹性模量和滑体的泊松比与滑坡稳定性系数呈负相关关系;软弱滑动带的抗剪强度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最显著,其次为软弱滑动带的泊松比和滑床的弹性模量,其他参数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