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成年罪犯人格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成年罪犯的人格特征及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人格的相关性。方法:对139名成年男性罪犯进行EPQ人格问卷,EMBU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测试。结果:罪犯E、N、P分高于常模,L分低于常模,暴力型犯罪E分高于财产型犯罪。幼时家庭不完整者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分比幼时家庭完整者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因子与E因子显著相关;“母子过分干涉、保护”及“母亲拒绝、否认”因子与N因子显著相关;“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与P因子显著相关。结论:罪犯的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父母养育方式与医学生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医学生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60名医学生进行测定,并对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FF1、MF1)与医学生的内外向(E)呈显著正相关,母亲的过度干涉与保护(MF2)、父亲的严厉惩罚(FF2)与医学生的内外向(E)呈显著负相关,其中MF2对E的影响更为显著。(2)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FF1,MF1)与医学生的精神质(P)呈显著负相关,父亲的过度保护(FF6)与医学生的精神质(P)呈显著正相关,其中FF6对P的影响更为显著。(3)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FF1与医学生的神经质(N)呈显著负相关,父母的严厉惩罚(FF2、MF4)和拒绝否认(FF5、MF3)、父亲的过分干涉(FF3)与医学生的神经质(N)呈显著正相关,其中MF3对N的影响更为显著。(4)父母的严厉惩罚(FF2、MF4)和母亲的拒绝否认(MF3)与医学生的掩饰(L)呈显著正相关,其中MF3对L的影响更为显著。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对医学生人格特征有重要的影响,预防医学生的人格问题需要父母采取良好的养育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为问题学龄儿童的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模式及父母养育模式对儿童人格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筛查行为问题儿童,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幼年版)(EPQ-Junior)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估56例行为问题儿童(研究组)及56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结果:(1)研究组的内-外向(E)维度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情绪稳定性(N)维度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6,P0.05;t=4.020,P0.01);(2)EMBU的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两个因子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448,P0.05;t=-4.607,P0.01),父亲惩罚、严厉与父亲过分干涉两项因子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307,P0.01;t=2.168,P0.05);(3)研究组内-外向(E)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307,0.299;P0.05),情绪稳定性(N)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r=-0.292,-0.264;P0.05),与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因子、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及父亲过分干涉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361,0.359,P0.01;r=0.300,P0.05)结论:行为问题学龄儿童的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模式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其人格特征与父母不良养育模式可能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抢劫罪犯的父母教养方式等多因素的相关性,探讨犯罪的危险及预测因素,从而为干预和防止犯罪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113名男性抢劫罪犯及97名正常男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EMBU显示父母偏爱、拒绝、过度保护、惩罚严厉等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另外本文也提示犯罪多发生于父母文化程度低,从事体力劳动的家庭和单亲家庭。结论:不正确的父母头痛方式及不良的家庭结构是造成犯罪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人格和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法 ,在老师的统一指导语下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答卷 ,不填写姓名。共发出问卷各 3 2 8份 ,收回各 3 2 8份 ,剔除填写项目不全问卷 ,各问卷均有效者 3 10人 ,占被人数的 94 2 %。采用岳冬梅等人翻译、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 [1] ,及陈仲庚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2 ] 测评。学生学习成绩以被测试者最近一学期各科成绩为记录内容 ,计算每一个人的平均分。将所得资料的各数据输入Windows 95计算机处理后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父母养育方式男女分组比较 ,显示男孩…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270名普通中学高一学生进行了测试,考察高中生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人格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上都存在性别差异。(2)积极的养育方式有助于高中生良好个性品质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消极的养育方式与高中生的不良人格特征有关。(3)创造性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没有表现显著的相关。(4)父、母亲的养育方式对子女人格特征的影响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7.
神经症患者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40例神经症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评估.结果 神经症患者EMBU-F1和EMBU-M1因子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EPQ-P分(P<0.05)和EPQ-E分(P<0.01)与EMBU-M5分呈显著正相关;EPQ-N分与EMBU-F5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EMBU-M1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 EPQ-L分则与EMBU-F4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神经症患者存在着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这与患者的个性素质特点有着密切关系,提示父母教养方式在神经症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恐惧症患者的父母养育方式,探讨其防御机制和人格特征,为临床干预寻求突破。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防御方式问卷(DSQ)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量表(16PF)对53名社交恐惧症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并分别对53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同正常对照组相比,社交恐惧症患者评价父母养育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父亲的过分干涉(t=3.34,P=0.001)、过度保护(t=3.75,P=0.000)、惩罚严厉(t=4.49,P=0.000)、拒绝否认(t=4.35,P=0.000)4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情感温暖(t=2.98,P=0.00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t=3.44,P=0.001)、拒绝否认(t=3.85,P=0.000)、惩罚严厉(t=3.97,P=0.000)各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情感温暖(t=3.66,P=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社交恐惧症患者组的不成熟型(t=4.23,P=0.000)和中间型防御机制(t=3.34,P=0.001)因子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成熟型防御机制(t=2.40,P=0.018)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社交恐惧症患者组人格特征16PF中的乐群性(t=6.64,P=0.000)、稳定性(t=6.11,P=0.000)、敢为性(t=3.66,P=0.000)、独立性(t=6.29,P=0.000)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1),而敏感性(t=5.83,P=0.000)、怀疑性(t=5.37,P=0.000)、忧虑性(t=7.30,P=0.000)、紧张性(t=7.34,P=0.00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社交恐惧症患者更多使用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方式,具有病态人格特征和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男性暴力罪犯的人格与性激素水平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暴力犯罪是对社会危害较严重的刑事犯罪。本文为探讨暴力行为与心理、生理因素的相关性,对119名男性暴力罪犯进行了心理问卷测查及个案访谈,并对其中部分暴力罪犯进行性激素水平测定。对象 全组119名:少管犯107名,劳改犯12名;年龄16~25岁,平均18.6±3.42岁。其中:抢劫犯88人,占73.9%;故意伤害犯18人,占15.1%;强奸犯5人,占4.2%;杀人犯5人,占4.2%;流氓斗殴犯3人,占2.6%。对照组:驻晋某部战士,男性100名,年龄18~25岁,平均19.41±3.22岁。方法 采用群体答卷方式:气质类型和艾森克人格测试(EPQ)均按标准性指导语组织被测者填写,当场收回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9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集体测试。结果 ①SCL-90和STAI的所有因子与EPQ-RSC的N、P维度正相关显著.与E、L维度负相关显著;②SCL-90的不同因子与父母不良的养方式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③N维度与YF!和YM!负相关显著,与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正相关显著;E雏度与YF!和YM!正正关显著。结论 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人格特征有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②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③父母养育方式可以通过作用于青少年的人格特征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父母教养方式以及两者的相关。方法:分层抽样选取320名大学生被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 )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作为测量工具。结果:大学生在PDQ-4 各分量表上的得分与父母教养方式某些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人格障碍筛查阳性人群在父母教养方式某些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筛查阴性人群。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中某些因素可能是人格障碍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同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方法1317名中北大学本科生参与本研究。对所有被试施测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使用SPSS13.0和Lisret8.53对施测结果进行相关和路经分析。结果路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对男女大学生而言,父母教养方式特别是父亲的教养方式均会影响其网络成瘾行为。结论在探究学生上网成瘾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其家庭因素,特别是父亲的教养方式,强调与其父母特别是父亲的沟通,找出网络成瘾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相似文献   

13.
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障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3,自引:5,他引:58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障碍的关系。方法:使用“人格诊断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筛查北京市某重点大学一年级学生共2205人,采用IPDE按ICD-10诊断系统确诊55名人格障碍病例。结果:母亲的情感温暖,过度保护、偏爱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父母;你母之间EMBU相同因子得分具有高度相关关系;人格障碍组的父母偏爱,拒绝,过度保护等各因子分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父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分值人格障碍组低于正常组。结论:不正确的父母养育方式是人格障碍形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抽取 2 0 6名青少年为本研究的对象 ,其中男生 1 0 4名 ,女生 1 0 2名 ,每位被试完成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 EMBU) ,其父母完成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 CBCL)。结果 青少年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行为问题 ,男女生的行为问题有所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女生的行为问题有显著的负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与男生的行为问题有一定关联。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行为问题有关。父母亲要重视改善教养方式 ,减少青少年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5.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方法 对重庆市3所中学生的父母共547名进行自编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测试和一般资料的收集,并用t检验和F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父母性别、受教育水平,子女所在年级和学校类型不同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受父母、子女及所在学校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要改进父母教养方式,必须建立父母-子女-社会干预系统,多方面努力才有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用自编挫折承受力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定.结果 ①父母的养育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与挫折承受力的外显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及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的养育方式与外显行为呈负相关.而内在思维情绪只与父亲的过度保护显示出负相关.②挫折承受力的外显行为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结论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父母养育方式及社会支持有关,在培养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同时应结合父母养育方式和社会支持来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监狱犯人早年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并研究监狱犯人早年的父母教养方式与正常人群早年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监狱犯人早年父母教养方式的一致性。方法通过80名监狱犯人对早年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忆,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进行评定。结果父亲对犯人的各因子及母亲对犯人的各因子分别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父母教养方式具有显著的不一致性。结论监狱犯人的父母对子女的早年教养方式与正常人群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人格偏离与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目的 :探讨北京城区中学生人格偏离的阳性率和分布状况 ,以及与父母养育方式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使用“人格诊断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一般资料问卷” ,以现况研究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北京市海淀区四所重点和非重点中学的学生共 114 8名。结果 :“人格诊断问卷”量表总均分为 2 3 94,轻度人格偏离阳性率为 14 3 % ,重度人格偏离阳性率为 3 7%。相关分析显示人格偏离得分与父母拒绝、过度保护因子呈正相关 ,而与父母情感温暖因子呈负相关。多重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拒绝、过度保护、教育程度及单亲家庭等因素影响青少年人格偏离的发生。结论 :中学生人格偏离是值得重视的青少年心理发展问题 ,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均是人格障碍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症(SAD)病人的认知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SAD)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40例SAD组和42例正常对照(NC)组进行评估。结果SAD患者的FNE分数和SAD分数(分别为114.2±14.1;22.4±4.9)显著高于NC组(分别为82.7±16.1;8.1±4.7)。SAD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NC组,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明显高于NC组。结论SAD患者组FNE分与SAD分显著正相关,FEN分与EMBU的各因子分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