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 建立鹿鞭及其伪品指纹鉴定方法,开发鹿鞭DNA检测试剂盒.方法 采用改良的SDS方法从鹿鞭及牛鞭基因组中提取DNA.以鹿鞭线粒体细胞色素b作为靶基因,设计鹿鞭特异性引物,利用现代DNA指纹技术,研制了鹿鞭DNA提取和检测试剂,建立鹿鞭指纹鉴定方法,开发出鹿鞭DNA检测试剂盒.结果利用PCR指纹技术提取的鹿鞭基因组DNA为21000 bp,纯度为1.80±0.10之间;应用特异性引物可准确鉴别鹿鞭及牛鞭样品,鹿鞭特异性扩增产物DNA分子片段为307 bp,而牛鞭及阴性对照无扩增条带;自主研发鹿鞭DNA检测试剂盒经反复冻融依然有效,多次进行特异性、稳定性和重现性试验,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鹿鞭DNA检测试剂盒可作为鹿鞭鉴定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客观、准确、方便,可有效区分鹿鞭及其伪品.  相似文献   

2.
本文归纳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对DNA主要指纹技术进展及在食品产地溯源、啤酒工业、中药质量控制、亲子鉴定、农作物生产、真菌分类等领域的应用进行阐述,有助于全面了解DNA指纹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同种不同产地牛蒡子DNA指纹图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种不同产地牛蒡子DNA指纹图谱特征。方法 采用RAPD技术对全国四大商品区的中药牛蒡子生品和其中两个商品区的制品进行了DNA指纹图谱特征研究。结果 四大商品区的生品牛蒡子DNA指纹图谱一致,制品牛蒡子的DNA指纹图谱与生品的有较大差异。结论 DNA指纹图谱用于鉴定同种药材的生品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DNA指纹图谱技术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得到快速的发展,该技术主要依靠分子标记来构建品种的指纹图谱,常见的有RFLP,SSR,RAPD,AFLP等。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是目前新兴的DNA指纹图谱技术其中一种,用于检测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间DNA序列的差异。下面就ISSR技术自1994年以来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1985年英国科学家Jeffreys等人应用基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多基因座探针技术(DNA finger-printing,DNA指纹),克服了传统法医物证检验鉴别机率低的缺陷,使法医学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实现了从只能排除到高概率认定的飞跃,标志着法医物证检验技术新纪元的开始。然而,DNA分型技术作为一种崭新的科技手段应用于法庭审判,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巨大的争论与关注。近年研究证明,应用Jeffreys的DNA指纹法进行法医物证检验有一定限制。DNA指纹分析在标准化方面的困难和对检材需求量的苛求,至今难以克服。加之,DNA指纹分析无法确定每条谱带的染色体定位以及各位点之间的独立性,其概率计算至今仍有争论。因此,大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RAPD技术用于结核菌株DNA指纹鉴定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对一组2例母女同时发病的肺结核患者和一组2例先后发病的兄妹肺结核患者的病原菌进行了菌种鉴定。采用RAPD技术对它们的基因组DNA进行指纹多态性分析。结果:4株病原菌均为结核分支杆菌。经RAPD分型,其中母女组2菌株的DNA指纹图谱完全相同,兄妹组2菌株的DNA指纹图谱有所不同。证明母女组所染病原菌的同源性很好,很可能为同一感染源,母女之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兄妹组病原菌的同源性较差,为非交叉感染。结论:RAPD技术适用于结核分支杆菌流行病学调查,特别是交叉感染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结核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随机引物PCR扩增方法(RAPD)对两组6例暴发流行的肺结核患者的痰结核分支杆菌DNA进行了指纹多态性分析。结果6株病原菌均为结核分支杆菌。经RAPD分析,其中例1和例2菌株的DNA指纹图谱完全相同,例3-例6菌株的DNA指纹图谱有所不同。证明例1和例2所染病原菌的同源性很好,很可能为同一感染源,母女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很大;例3-例6病原菌的同源性较差,为非交叉感染。结论RAPD方法可获得较好的DNA指纹多态图谱。是一种简便、实用且相对比较便宜的DNA指纹技术,适于临床实验室进行分支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DNA指纹分析技术检测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基因重排。方法:用LE11.8、MYO和M13探针,经Southern杂交法检测12例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或骨髓细胞的基因重排。结果:发现初治或复发与完全缓解时的DNA指纹图相比,谱带有增加或减少。结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白血病细胞存在基因重排;DNA指纹可以区别白血病细胞和正常细胞;DNA指纹技术可以检测到残留的少量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9.
DNA指纹技术在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利用DNA指纹技术对近交系小鼠进行遗传监测的方法及其应用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初步探讨。方法 :利用DNA指纹法 ,以JL 0 2多位点探针 ,Southern杂交技术对 5个品系的近交系小鼠 (BALB/c、C5 7、6 15、DBA/2、ICR)建立DNA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品系近交系小鼠的DNA指纹图差异很大 ,其相似系数为0 196± 0 86 ;而同一品系的近交系小鼠的DNA指纹图相一致 ,其相似系数为 1 0± 0 0 ;同一窝母鼠与仔鼠间的DNA指纹图也基本一致 ,相似系数为 0 982± 0 0 15。结论 :利用DNA指纹技术完全可以反映出近交系小鼠的遗传质量 ,可以应用于对近交系小鼠进行遗传质量监测 ,从而从分子水平上对近交系实验动物进行遗传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中药薄层色谱指纹图谱、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气相色谱指纹图谱、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紫外光谱指纹图谱、红外光谱指纹图谱、核磁共振指纹图谱、质谱指纹图谱、X一射线衍射指纹图谱和DNA指纹图谱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简并寡核苷酸引物PCR(B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primed PCR,DOP-PCR)和扩增前引物延伸PCR(Primer extension pre-amplification PCR,PEP-PCR)用于指纹检材DNA检验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建立2种指纹检材DNA模型,分别用普通PCR、DOP技术和PEP技术三种方法对指纹DNA样本进行STR分型,对三种方法的效能进行比较评价。结果实验模型1条件下,三种方法均不能获得满意分型结果;模型2条件下,DOP和PEP两种方法可以增加STR分型的成功率和信息量。结论 DOP和PEP技术必须结合高效的DNA提取技术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检验效能。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人及动物的基因组存在着高度可变的串联重复区域(小卫星DNA)具有高度多态性这一特点发展起来的DNA指纹技术,目前已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多个领域内获得了应用。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制备出两种来源丰富、使用方便、用于建立人及实验动物DNA指纹图的多位点探针—M13mp18噬菌体探针和寡聚核苷酸(GACA)_4探针。并用这两种探针对两种近交系小鼠的DNA指纹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石斛属植物DNA指纹图谱,初步探讨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石斛地道性鉴别上的应用。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对石斛属内石斛组4个种和一个外类群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结果从64对引物组合中选出5对引物组合构建了5个种的DNA指纹图谱。通过聚类分析,石斛属4种植物聚成一个大类,彼此关系得到了很好的分辨,并获得bootstrap校验的有力支持。结论AFLP技术可用于药用石斛DNA指纹图谱研究。  相似文献   

14.
DNA指纹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文珍 《医学文选》2000,19(4):540-543
DNA指纹技术是分子生物学各种新兴技术中的一种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法医学、疾病诊断、肿瘤研究等领域。本文就 DNA指纹技术的建立、发展及其应用作一综述。1  DNA指纹图的建立及发展  近百年来的研究认为 ,任何遗传分析都是以遗传标志为基础的 ,而任何一个遗传标志的价值又在于其变异性 (即多态性 )的大小。有关遗传多态性的研究对促进人类学、遗传学、免疫学以及法医学的发展 ,以及对阐明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乃至协助诊断等方面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以往的研究都是利用各种外部表现型、生理缺陷型、同工酶、多态蛋白等作为遗传…  相似文献   

15.
北爱尔兰科学家开发了一种DNA指纹技术,该技术可以加速对隐藏于食物和水中的用于恐怖袭击的生物制品的探查,这些生物制品有可能造成数千人死亡。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世纪80年代DNA分析技术应用于法医学实践以来,法医物证学技术从以往只能检测基因编码产物水平(如蛋白质)飞跃到直接检测基因多态性的分子水平,这是法医物证检验分析史上的一场重大革新.法医DNA分析技术对犯罪现场遗留的指纹、毛发、唾液、血迹,甚至一些微量、腐败、污染的生物检材,均能做到快速的法医DNA分析,以进行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使现场生物物证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成为认定犯罪的有力证据.目前,法医DNA分析技术已成为法医生物物证检验的常规技术,广泛应用于伤害、性侵犯、交通肇事、亲子鉴定等刑事和民事案件中,为刑事侦查提供线索,为司法审判提供有力地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药敏谱及基因分型指纹图谱,探讨其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指导作用.方法 收集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神经外科病房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29株AB以及同年从该病房环境中分离的21株AB,以3个月为一期,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医院环境中AB和临床标本中分离的AB进行基因分型并建立DNA指纹图谱,同时结合WHO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建立药敏谱,比较临床标本中AB与环境中分离的AB药敏谱与RAPD型间差异,判断相关性,并从中分析对医院感染管理的作用.结果 临床标本中AB的药敏谱及分型指纹图谱与环境中AB的药敏谱及分型指纹图谱呈现相关关系.29株临床分离的AB共分12种基因型,15种抗菌药物药敏谱分18个型;呈单一对应关系有10种,一对二的对应关系有2种;二对一的对应关系有一种.21株环境中分离的AB共分10种基因型,15种抗菌药物药敏谱分14个型;呈单一对应关系的有8种,一对二的对应关系的有3种,多株临床标本中AB与环境中AB具有同源性.结论 依据AB药敏谱及DNA分型指纹图谱对感染源的确定、防止耐药菌传播和制定一系列防治措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DNA指纹技术对精子库供精者中来源可疑的精子标本进行鉴定,并对供精者的后代进行亲子鉴定。方法:分别对本研究室所涉及的6名供精者的精子标本及其对应可疑精子标本各一份,同时志愿者精子和其儿子外周血各一份提取DNA,应用PCR扩增,PAGE胶电泳检测DNA指纹图。结果:通过DNA指纹图分析,5个可疑精子标本被确定为对应同一供精者精子标本,余1例被确认为非同一供精者精子标本来源;志愿者和其儿子被确定为亲子关系。结论:应用DNA指纹图技术对精子库供精者的可疑精子标本和供精者精子及对应供精者精子和后代外周血进行分析,可以对其来源进行准确的鉴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DNA直接扩增技术引入案件现场不同的接触性检材的检验中,构建有效的接触性DNA的生物检材的检验方法。方法采用剪取、擦拭等方法对手套、烟蒂、衣服、饮料瓶、吸管及残缺指纹等检材进行取样,采用DNA直接扩增技术获得短串联康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分型。结果 DNA直接扩增技术在5种不同检材中检出的基因型均为单一个体来源,其对手套、烟蒂、衣服、饮料瓶和吸管、残缺指纹检材的成功率分别为90%、100%、70%、90%和60%,平均成功率在70%以上。分别对5种检材多处取点样品进行平行扩增,手套、烟蒂检材3个点位成功率均在90%以上;饮料瓶、吸管3个点位的成功率达80%~90%;衣服3个点位的成功率在60%~70%;残缺指纹3个点位的成功率在50%~60%。结论 DNA直接扩增技术对接触性DNA检材检验具有较高的有效应,其结果可靠,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20.
水生实验动物剑尾鱼的DNA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剑尾鱼是由原良种委员会审定并由农业部公布的水生实验动物,在遗传学研究、水环境污染监测、细菌性疾病研究方面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对剑尾鱼选育系进行种质资源监测、区分选育系与非选育以及鉴定近交系纯度,本研究采用微卫星DNA进行水生实验动物剑尾鱼的指纹图谱构建.方法 根据相关报道设计合成了50对微卫星引物,对几个剑尾鱼品系的种质资源进行检测,筛选品系间差异性引物;确立剑尾鱼核心引物,用EXCEL散点图绘制DNA指纹图谱模式图;并将数字化指纹数据输入珠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种质鉴定软件V1.0,形成剑尾鱼标准化指纹图谱鉴定数据库.结果 共获得剑尾鱼品系间特异标记5个可用于剑尾鱼近交系鉴定,确立46个微卫星标记为核心引物,构建剑尾鱼选育系RR-B系、RW-H系和非选育的野生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结论 本研究筛选出的微卫星标记与构建的指纹图谱,可用于剑尾鱼3个品种间的品种鉴定、纯度检测及遗传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