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体色种群烟蚜传播CMV的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体色种群烟蚜对CMV的传播效率和烟蚜的持毒能力。结果表明:红色和绿色种群的烟蚜,都可在0.5min时间内获毒或传毒,且传毒效率随着获毒或传毒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当获毒时间和传毒时间超过5min时,传毒效率提高幅度减缓。传毒蚜虫数量在低密度(1~5头/株)时,随着蚜虫数量的增加,传毒效率提高明显,当蚜虫数量大于5头/株时,传毒效率上升的趋势减缓。烟蚜的持毒时间在连续传毒的情况下约为25min,而在获毒后不立即进行传毒时,则持毒时间可延长至40min。因此,红色和绿色烟蚜种群的持毒能力均较弱,生产上防治CMV应采取驱蚜防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烟草丛顶病(TBTV)传毒特性及寄主范围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烟草丛顶病中间寄主、烟蚜传毒特性及重要物理性状的试验,得出烟草丛顶病毒的寄主范围是茄科植物:烟蚜的最短传毒时间为2min,最短获毒时间为1h,蚜虫的传毒持久期在9d以上,无翅蚜、有翅蚜均可传毒,新生胎蚜不传毒;该病毒的稀释限点为10^-3,致死温度为70℃;烟草丛顶病毒可以通过汁液摩擦传播,但蚜虫取食汁液摩擦发病株后,不会将病毒传给健株。  相似文献   

3.
固镇县烟草脉斑病流行规律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调查表明,固镇县烟草脉斑病发生流行与马铃薯等茄科作物及蔬菜和传毒介体蚜虫的大量存在有直接关系,烟田距马铃薯作物越近则发病越重,烟田距马铃薯作物100m、250m、350m、500m的烟株发病率分别为91%、68%、27%、14%;病情指数分别为46.5、34.0、10.5和6.0.与品种、育苗方式、施肥水平、移栽期和茬口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渭北烟区6科18种植物461个病毒标样的TEV和CMV检测,对蚜虫种类,主要传毒蚜虫发生规律、蚜虫传毒测定以及烟草蚀纹病毒(TEV)和烟草黄瓜花叶病毒(CMV)的侵染循环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TEV的自然寄主有辣椒、番茄、龙葵、蔓陀罗、酸浆以及刺儿菜和菠菜,刺儿菜是主要越冬寄主;CMV的寄主有辣椒、番茄、豇豆、菜豆以及油菜、萝卜(留种)、菠菜、刺儿菜,其中油菜是主要越冬寄主。越冬后的TEV和CMV通过有翅蚜虫(主要是桃蚜)传给烟草、辣椒、番茄等蔬菜以及杂草,秋季又通过有翅蚜虫传给越冬寄主。   相似文献   

5.
花生条纹病毒在芝麻上流行研究初报 ?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调查和试验结果说明:感染PStV的花生是芝麻黄花叶病毒病主要初侵染源。桃蚜传毒效率最高,为35%,豆蚜、大豆蚜和棉蚜传毒效率均很低。病害流行与蚜虫发生密切相关。供试的10个芝麻栽培品种均不抗病,但存在一定成株期抗性。自花生条纹病毒(PStV)感染的芝麻病株上收获的种子,种植后未发现病毒种传现象。  相似文献   

6.
烟草马铃薯Y病毒综合防治技术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表明,该病来源于烟田邻近的马铃薯地块的感病马铃薯植株。烟田离马铃薯地近发病率高,反之则低。蚜虫是主要传毒媒介。作业不科学也可传毒。综合预防措施:远离马铃薯地,及时消灭蚜虫,科学进行田间作业等;发病初期喷药物“病毒A”控制该病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烟草蚜传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烟草炼苗期采用纱网罩、病毒抑制剂,大田期采用病毒抑制剂和推迟移栽期来防治烟草蚜传病毒病的结果表明,正确使用病毒抑制剂防治效果可达到60%左右,随移栽期推迟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病显著减轻.炼苗期烟草苗床是传毒介体有翅蚜着落的靶子中心,此时正值有翅蚜迁飞第一高峰期,蚜虫带毒率较高,造成苗床大量未显症的带毒苗,是烟田蚜传病毒病的主要初侵染源,为防治烟草蚜传病毒病的关键时期.用纱网罩烟苗能阻止传毒介体与烟草接触交叉传染,移栽前后适时喷施病毒抑制剂,能有效地防治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生,同时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和介体天敌.  相似文献   

8.
烟草丛枝病治虫防病技术试验示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烟盲蝽和烟蚜是烟草丛枝病主要传毒媒介。采用15%铁灭克0.5克/株,对蚜虫防效达87.5%,对烟盲蝽防效达77.5%,对丛枝病的相对防效达93.75%。选用90%万灵和50%甲胺磷交替施用,对丛枝病的相对防效达98%。  相似文献   

9.
我国烟田蚜虫与病毒病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烟草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据调查我国烟草上发生侵染性病害有60多种,而为害最重损失最大防治又比较困难的病害是病毒病害,特别是蚜传病毒病害。在烟田发生的蚜虫有50多种。蚜虫对烟草的为害分为两种,一是直接为害:即刺吸烟株汁液和分泌蜜露污染烟叶;二是间接为害:即作为传毒介体传播多种烟草病毒病害,如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CMV)、马铃薯Y病毒病(PVY)和烟草蚀纹病毒病(TEV)等。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乌兰察布地处内蒙古领域的中部,面积54 5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1 000米以上。马铃薯作为乌兰察布地区的一种主要农作物,种植规模大、产量高,质量优,淀粉含量高,口感较好,品质极佳。乌兰察布优越的自然条件,不但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干物质积累,与中国其他省区相比,严重危害马铃薯的毁灭性晚疫病发生频率低,传毒蚜虫少,因而生产的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质量上乘,在中国马铃薯生产中占有较大优势。本文基于此,对乌兰察布地区的马铃  相似文献   

11.
德阳地区晒烟病毒种类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病在德阳晒烟上每隔1-2年大发生一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1989-1991年,采用ELISA等手段,鉴定了该地区晒烟病毒标样722个。结果表明,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病毒Y(PVY)是晒烟上的3种主要病毒。在不同年份或同一年份的不同时期,这3种病毒发生的比例各不相同。重病年以蚜传的CMV、PVY为主。烟草病毒病流行与否与2、3月的气温及雨日关系密切。调查了该地区的毒源植物,提出了以治蚜避蚜、提高烟株抗病力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流行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6~2002年有关气象因素的数据,建立了气温、降水量与PVY病情指数的相关方程。选用几种模型对PVY的流行规律进行拟合检验,确定Gompertz模型为短期流行过程的最优拟合方程,并建立了流行速率与有翅蚜量关系的模型。根据田间病情调查的结果,初步得出模拟病害近距离传播的时空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3.
烟草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介绍了近年来我国烟草病毒病发生的基本情况和引起我国烟草病毒病的 16种病毒。分析了近年来该病持续高发的原因 ,并简要介绍了综合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 ;③避蚜 ;④搞好消毒措施 ,注意苗床和田间卫生 ;⑤施用抗病毒剂。  相似文献   

14.
烤烟漂浮育苗中普通花叶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烤烟漂浮育苗过程中TMV传播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剪叶方式均能传播TMV,而且传播效率极高,剪叶是漂浮育苗中TMV引起的烟草普通花叶病在苗期传播的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而受TMV污染的漂浮盘、营养液和基质是TMV在漂浮育苗中传播的主要初侵染源,但对TMV的传播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陕西烟田蚜传病毒病的侵染源主要为油菜田,蚜传病毒病的发生程度与第一次迁入烟田的蚜虫量显著相关,以后烟田发病缓慢上升或维持一定水平,第二次迁入烟田蚜虫量与病毒病发生程度相关不大。预测模拟结果表明,第一次蚜虫迁飞高峰时百株烟草上有翅蚜量(X12)、2~4月份降水量(X4)、4月份平均气温(X13)与烟草蚜传病毒病的病株率极显著相关,模拟所得方程为;Y=1.5973-0.0014X4+0.6084X12-0.1079X13,回归检测结果历史符合率为98.5%以上。   相似文献   

16.
A(H1N1)流感病毒及抗病毒新药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A(H1N1)流感病毒是2009年3~4月在美国和墨西哥发现的一种流感病毒变异的新病毒株。这类流感疫情的蔓延引起了世界各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严重关注。本文介绍了A(H1N1)流感新病毒株及感染这种病毒患者的症状,A(H1N1)流感病毒的致命力和传播,流感病毒变异对抗病毒药的抗药性,以及1918年流感大流行病毒聚合酶特性,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聚合酶的结晶结构及其在感染中的作用。据此,提出了抗流感病毒药的筛选思路和研究方向,为抗流感病毒新药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A(H1N1)流感病毒是2009年3~4月在美国和墨西哥发现的一种流感病毒变异的新病毒株.这类流感疫情的蔓延引起了世界各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严重关注.本文介绍了A(H1N1)流感新病毒株及感染这种病毒患者的症状,A(H1N1)流感病毒的致命力和传播,流感病毒变异对抗病毒药的抗药性,以及1918年流感大流行病毒聚合酶特性,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聚合酶的结晶结构及其在感染中的作用.据此,提出了抗流感病毒药的筛选思路和研究方向,为抗流感病毒新药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葡萄扇叶病毒和卷叶病毒的田间病状鉴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扇叶病毒和卷叶病毒是我国葡萄生产中的主要病毒种类,一些新发展地区由于对病毒的危害认识不够,盲目引种,已造成了酿酒企业和果农的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两种病毒的田间病状,与其易混淆的病害现象和传播途径,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