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242例眼球钝挫伤患眼的眼前节UBM观察结果,分析前节结构损伤状况。方法:对我院门诊诊治的242例眼球钝挫伤患眼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眼前节结构,主要是房角、虹膜、睫状体进行检查。总结易损伤部位。结果:107例患眼发生房角后退;67例前房不同程度积血;38例患眼发生虹膜根部离断;30例患眼发生睫状体离断。结论:眼球钝挫伤最易受损的结构是房角,最常见房角后退;其次是前房积血和虹膜根部离断;最后是睫状体离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睫状体囊肿与高眼压的关系.方法:对200例397只眼,单眼或双眼存在眼压高而前房轴深约3 mm的患者行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探查高眼压眼的前房、睫状体、虹膜及房角的结构.结果:UBM检查高眼压眼397只眼中分别有218只眼前房角开放,房角呈宽角,有40只眼前房角虽然开放,但呈窄角.上述258只眼房角开放但高眼压眼UBM检查均探及其睫状体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睫状体囊肿.另外有139只高眼压眼前房角也呈开放状态,均为宽角,但UBM未探及上述眼有睫状体囊肿.此139只高眼压眼中有7只眼UBM探及有不同程度的房角后退.结论:部分高眼压患者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可探及睫状体部有囊肿存在,睫状体囊肿的数量和大小或与眼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超声生物显微镜(UBM)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特征表现.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维吾尔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4例(54眼)患者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对测量所得的数据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深度为(1.67±0.31)mm ,房角开放度数(10.63±6.98)度,房角开放距离500(61±72)μm,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746±499)μm,小梁睫状体的距离(611±132)μm;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深度为(2.10±0.36)mm ,房角开放度数(18.85±8.67)度,房角开放距离500(74±81)μm,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735±328)μm,小梁睫状体的距离(625±145)μm.两组比较前房深度、前房角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青光眼是我国目前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是一种高频超声成像技术,为活体人眼前段解剖结构,特别是对房角及房角相关的解剖结构的适时观察和测量,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超声生物显微镜和房角镜诊断睫状体脱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和房角镜在判断睫状体脱离的断离口范围上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329例(329只眼)睫状体脱离接受手术治疗者,术前行详细的UBM检查,其中192只眼同时接受房角镜检查,术中将两种不同方法检查的结果与术中探查到的实际情况作详细对比,并回顾性总结分析对比结果.结果 一次性手术成功311只眼,成功率94.5%;二次手术18只眼再次进行UBM检查,手术成功率100%,房角镜检查结果与UBM检查结果对比吻合119例,占61.9%.结论 准确判定睫状体脱离的断离口范围是睫状体复位手术成功的关键,而UBM检查是目前准确判定断离口范围的唯一准确的检查手段,与房角镜检查比较方便、准确,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5.
超声生物显微镜和房角镜诊断睫状体脱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和房角镜在判断睫状体脱离的断离口范围上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29例(329只眼)睫状体脱离接受手术治疗者,术前行详细的UBM检查,其中192只眼同时接受房角镜检查,术中将两种不同方法检查的结果与术中探查到的实际情况作详细对比,并回顾性总结分析对比结果。结果一次性手术成功311只眼,成功率94.5%;二次手术18只眼再次进行UBM检查,手术成功率100%,房角镜检查结果与UBM检查结果对比吻合119例,占61.9%。结论准确判定睫状体脱离的断离口范围是睫状体复位手术成功的关键,而UBM检查是目前准确判定断离口范围的唯一准确的检查手段,与房角镜检查比较方便、准确,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6.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超声生物显微镜图像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图像特征,从而对其发病机制作初步的探讨.[方法]收集22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在炎症活动期作双眼UBM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前房、房角、后房、睫状体、玻璃体基底部,并将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相联系.[结果]22例患者发病时眼压[平均(40.6±13.3)mmHg],24~62 mmHg,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均可见角膜背羊脂状沉着物,4眼(18.2%)有房水混浊.除1例对侧眼UBM表现正常外,21例双眼UBM图像均显示为轻重不等的前部及中间葡萄膜炎的表现,而眼压升高眼炎症渗出往往较对侧眼多,房水混浊和睫状体水肿多见于眼压升高眼.[结论]UBM可以显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中睫状体炎症的情况,大部分单眼眼压升高者对侧眼也有睫状体炎改变,表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可能是双眼前部和中间葡萄膜炎性疾病,炎症较重眼可以引起小梁网炎症或房水分泌增多从而导致眼压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诊断及术后随访的意义。方法利用UBM检查眼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27例,观察前房的变化,确定睫状体脱离的范围和程度,制定手术方案,并对睫状体缝合复位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所有睫状体脱离患者均表现为巩膜与睫状体之间存在一无回声区,19例患者可探查出睫状体离断口,前房与睫状体上腔之间直接沟通。可见不同程度的前房变浅,16例患者表现为360°全周的睫状体脱离。手术后23例睫状体复位,二次手术后睫状体全部复位,随访期间前房保持稳定,未况复发。结论UBM具有无创伤、高清晰度的优点,适用于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诊断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经治的56例(56只眼)外伤后导致的睫状体脱离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形态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56只眼均明确探查出睫状体脱离。其中21例为睫状体上腔与前房沟通型,35例为睫状体与巩膜间连续裂隙样断离。结论 UBM检查分辨率高,不受屈光间质浑浊的影响,能清晰显示睫状体脱离的形态、部位和范围。  相似文献   

9.
顾青  潘波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6):542-544,480
目的总结眼球钝挫伤后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的意义及眼前节损害的表现。方法对眼球钝挫伤患者行UBM检查。结果前房积血12眼(35.2%),睫状体脱离14眼(41.2%),房角后退6眼(17.6%),晶体半脱位8眼(23.5%),虹膜前黏2眼(5.9%)。结论 UBM的应用为眼前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越来越多的帮助,尤其对于钝挫伤的患者,将很大程度地降低了闭合性眼外伤眼前节损害的漏诊和误诊,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2年12月本院眼科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138例共169只眼作为研究对象,积极降低患者眼压,并对UBM检查发现的睫状体脱离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69只眼(急性发作期)中有43只眼并发睫状体脱离(25.44%);发生睫状体脱离者与未发生者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比较,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巩膜与睫状体夹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睫状体厚度、小梁与睫状体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睫状体脱离患者前房角镜检查示房角均未完全关闭,至少有2个时钟点未关闭。结论:UBM可以对睫状体脱离作出客观准确的判断,指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的治疗并随访观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挫伤性睫状体脱离3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挫伤性睫状体脱离是眼外伤,尤其是眼球挫伤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可见前房变浅、眼压低,眼底可见视乳头水肿、黄斑皱褶。长期的低眼压,可导致自内障,严重影响视功能。如果及时就诊,并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眼压可以回升.可有效地保护视功能。以前诊断睫状体脱离完全依靠房角镜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超声生物显微镜(UBM)作为一种无创伤眼用超高频超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窄角眼房角结构的解剖形态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方法:选取门诊窄房角患者21例(32只眼);宽角30眼作为对照,分别采用A超测厚仪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研究对象及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观察并运用专用软件给与测量。结果:与宽角眼相比,窄角眼具有浅前房、晶体厚度增加、眼轴缩短、相对晶体位置前移、睫状体变薄、小梁虹膜角变窄,房角开放距离变小、虹膜厚度缩小、虹膜晶体接触距离增大等解剖特点;晶体厚度和前房深度与睫状体厚度测量位置1与位置2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窄角眼具有前房浅、晶体厚,晶状体相对位置偏前、眼轴变短、睫状体位置前移、小梁虹膜角变窄、房角开放距离变小、虹膜厚度缩小、虹膜晶体接触距离增大等解剖特点;窄角眼中睫状体变薄是晶体前移,厚度增加,前房变浅的重要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09年12月在我科行UBM检查诊断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达成共识的治疗原则分为房角关闭≤1/2组和房角关闭〉1/2组。结果共收集到符合条件的患者31例(62只眼),其中房角关闭≤1/2组36只眼,房角关闭〉1/2组26只眼,根据检查结果指导治疗,疗效显著。结论 UBM作为一种高频超声成像技术,为活体人眼前段解剖结构,特别是房角及房角相关的解剖结构的实时观察、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指导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挫伤性睫状体脱离,持续性低眼压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效果.方法:对挫伤性持续性低眼压患者,经房角镜、UBM检查,确定睫状体脱离范围及部位,行睫状体脱离缝合复位术,联合局部冷凝术.结果:18例(18眼)有16例(占89%)术后眼压均达10~20 mmHg,视力提高4~6行.2例经UBM检查,再补充缝合,眼压达15 mmHg,视力达0.9.结论:对挫伤性低眼压(<9 mmHg)经前房角镜及UBM检查,确定其脱离部位,行睫状体复位,配合冷凝术,手术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赵新华 《中国数字医学》2020,(4):105-107,102
目的:分析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nic biological microscope,UBM)在闭角型青光眼(angle-closure glaucoma,ACG)合并白内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山东省聊城市光明眼科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232眼)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均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接受UBM检查,由资深眼科医师监测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房角开放度数(AA)等前房结构指标,同时监测患眼眼压变化和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和UBM检查,术后1周、1个月眼压、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UBM检查显示房角明显增宽,术后1个月时ACD、AOD500、AA、TCPD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UBM检查是观察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前房结构的有效手段,对精准量化评估临床疗效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叶宇峰  张惠成  王雅娜  项燕  董映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7):726-727,F0002
目的观察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房角结构的变化。方法观察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监测33眼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单纯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角开距离(AOD500)、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虹膜根部厚度(ID1)等指标的变化。结果30例(33眼)术后视力提高,眼压下降。UBM检查示手术后ACD、AOD500、TCPD增加(P〈0.05),且术后AOD500值与术后TCPD值呈正相关(r=0.575,P=0.006),而与术后ACD无相关性(r=0.299,P=0.188)。而ID1手术前后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单独采用透明角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能使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加深,睫状体位置后移,房角开放度增加。且术后房角开放度与小梁睫状体距离相关,与中央前房深度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睫状体缝合复位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手术效果。方法21例应用房角镜检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确定睫状体脱离范围,随后行睫状体复位术治疗。结果21例术后观察1年以上,眼压、前房、瞳孔、眼底改变均恢复正常。结论睫状体脱离缝合复位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眼球钝挫伤致睫状体脱离可引起低眼压、浅前房、视乳头视网膜水肿及渗出等一系列变化。因受解剖等因素的影响,早期诊断率低,而误诊率很高[1],临床诊断主要以UBM(超声生物显微镜)、房角检查、B超、眼压测定及浅前房、眼底等特征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的眼前节结构变化. 方法:对50例78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进行UBM检查,观察眼前节结构的变化,同时监测手术前后的眼压和术后疗效. 结果:UBM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手术后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小梁虹膜夹角、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巩膜睫状体夹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虹膜厚度(IT)、虹膜悬韧带距离(IZD)、虹膜晶状体夹角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脱离药物治疗后,手术后眼压稳定在正常范围(10~21mmHg),视力均好于手术前. 结论:单纯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使房角尚未完全粘连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房角开放、前房加深,有效控制眼压.利用UBM检查可快速、有效、准确地观察眼前节结构,有助于早期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20.
国产UBM测量闭角型青光眼前段结构的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国产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闭角型青光眼眼前段结构测量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BME-300型UBM对40例(80只眼)闭角型青光眼的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进行测量,计算校正值,并与A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未进行校正之前,UBM与A超的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测量值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8.853~42.777,P<0.01).校正之后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与A超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BM所测角膜厚度明显大于A超所测结果(t=23.508,P<0.01).结论 UBM测量所得眼前段数据应根据公式进行校正;在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的测量中UBM与A超一致性较好,角膜厚度测量两者之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