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对潘家沟银矿成矿地质背景,次火山岩,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为一典型的次火山热液型矿床,与成矿有关的次火山型为陆壳改造型成因,系基底岩石部分熔融形成,成矿热液主要是由形成次火山岩的岩浆在深部分异演化形成的富氟流体组成,与次火岩浆相伴上升,在沉积碎屑岩的层间破碎带中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2.
安徽庐枞盆地何家小岭黄铁矿床特征和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家小岭黄铁矿床受控于砖桥组下段第一韵律层(J_3zh)的火山碎屑岩中,热液蚀变作用明显。矿床成因分四类:1、火山沉积型;2、次火山岩型;3、叠加改造型;4、火山热液型。硫主要来源于上地幔或深部地壳。矿床通过火山岩浆内生成矿和盆地环境外部因素综合作用形成。该黄铁矿床确定为典型中低温火山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辽宁省铅锌矿床,根据其形成背景及物质来源可划分出岩浆热液型、矽卡岩型、陆相次火山热液型、变质海相火山热液型、变质同生沉积型、同生沉积-变质热液再造型、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盆地热卤水型等8种类型。矿床特征显示出铅锌矿床的形成大多明显地受到了太古代绿岩带及早元古代以来碳酸盐岩地层的控制;在成因上多与优地槽环境下的海底火山活动、地壳深部的热环流作用及活化地台上的岩浆活动有关。铅锌矿床的成矿作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萤石矿床区域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国成  张永山  程海艳 《矿床地质》2015,34(6):1209-1222
萤石矿是浙江省的优势矿种之一,储量在中国名列前茅。根据矿床成因可分为火山-次火山热液充填型、岩浆期后热液充填型和岩浆热液交代型3种类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主要分布于浙东南火山岩分布区,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火山活动关系密切;岩浆期后热液充填型和岩浆热液交代型萤石矿床主要分布于浙西北燕山期花岗岩周围,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文章根据浙江省萤石矿床的成因类型、成矿作用、构造环境、成矿时代等特征,可将其归纳为2个成矿系列:与中生代火山-次火山热液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系列和与中生代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系列。其中,与中生代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系列又可分为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亚系列及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热液交代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亚系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大萤石矿床成矿系列的找矿方向分别为浙东南晚白垩世火山断陷盆地边缘断裂、火山口环形和放射状断裂及浙西北高氟岩体。  相似文献   

5.
陕西眉县铜峪铜矿经勘探为一中型矿床。对该矿床的成因有多种说法,争论较大。一些人认为,属火山喷发—沉积矿床;另一些人认为,属火山同生沉积—岩浆热液改造矿床;又有一些人认为,属受改造的火山沉积铜矿床;另外,还有人认为属火山热液矿床及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铜矿床等等。笔者曾在矿区工作多年,认为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的成因更符合  相似文献   

6.
浙东南地区火山岩型铅锌(银)矿床可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类: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和火山喷发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其中以前一类型较重要。硫、铅同位素组成及微量元素等研究表明:成矿主要与中生代火山作用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与上地幔和下地壳有关的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火山机构控制着矿床类型及规模。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主要受火山穹隆控制,而火山喷发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主要产于火山洼地中  相似文献   

7.
海南石碌铁钴铜矿床成因及其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石碌矿床是以富铁矿为主,并伴生有钴铜等矿产的著名大型矿集区。通过对该矿床控矿地质条件的再认识,并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成矿时代进行了讨论,认为铁钴铜等物质来源很可能来自原始火山沉积地层石碌群中,后期区域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对其形成起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初步定义其为火山-沉积变质+多期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该矿床成矿模式概括为:1)新元古代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期,奠定了铁钴铜等成矿物质的基础;2)加里东—海西期的变质改造成矿期,形成了沉积变质型贫矿体;3)印支—燕山早期热液叠加改造富化期,石碌矿床发生了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形成了富铁矿体;4)燕山晚期热液叠加改造富化期,对原来矿体进行改造富集,并形成了脉状、角砾状铁矿体及伴生的铜钴矿体。  相似文献   

8.
澜沧老厂银铅锌铜多金属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总结老厂银铅锌铜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老厂矿床存在的早石炭世火山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中晚石炭世火山期后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及燕山期~喜马拉雅山早期(中)酸性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建立老厂多因复成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典型铁矿矿床特征及其成矿系列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青海省铁矿床(点)成因类型可划分为镁铁-超镁铁岩浆成矿系列的结晶分异型矿床;壳幔型中酸性岩浆成矿系列的热液型、矽卡岩型矿床;火山喷流-沉积成矿系列的层控型矿床;叠加改造成矿系列的层控改造型、改造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矿床;沉积喷流成矿系列的层控型矿床;沉积成矿系列的陆、海相沉积型矿床.通过对这些成矿系列的典型铁矿矿床特征的研究,从其成矿构造地质环境分析,许多铁多金属矿床(点)均具有形成大型以上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且多伴生铜、铅、锌、金银等多金属矿产。研究认为,在今后的找矿勘查过程中,应利用成矿系列的规律,并注重对共(伴)生组分的综合评价,这对扩大全省的找矿远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铁矿床技术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吾拉勒陆相火山岩型铜矿成矿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阿吾拉勒陆相火山岩型铜矿分为火山热液型、次火山热液型和中低温热液充填脉型,认为岩浆和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地壳或上地幔,成矿与华力西晚期火山一次火山作用密切相关,铜矿是在同一构造环境下同一岩浆源分异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火山一次火山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1.
刘道荣 《地质与勘探》2023,59(2):211-222
中国萤石资源丰富,矿床数量众多,但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在总结现有萤石矿床分类基础上,以成矿热液来源为依据,将单一型萤石矿床划分为岩浆期后热液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及热卤水型3种,并介绍了各类萤石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结合已有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各类型萤石矿床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探讨了成矿热液演化过程。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萤石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REE均值约70×10-6)、较显著的铕负异常(δEu峰值在0.6~0.7)和较小的Y/Ho比值(主要变化范围30~65);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萤石稀土总量与岩浆期后热液型接近,但具有显著的铕负异常或弱-中等的铕正异常(δEu峰值分别在0.1~0.2和1.1~1.2)和较小的Y/Ho比值(集中在40~50);热卤水型矿床萤石具有较低的稀土总量、显著的铕正异常(平均δEu>2)及较大的Y/Ho比值(均值约83)。与岩浆期后热液型和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相比,热卤水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可能经历了更复杂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辽东地区硼矿床区域成矿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飞 《地质与勘探》2011,47(4):605-614
辽东硼矿体受层位控制,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其形成既与原始火山一沉积作用有关,又遭受多期次变质变形及热液的叠加改造,以及印支、燕山期构造一岩浆作用改造等作用过程,矿床为“火山(热水)沉积一变质热液叠加改造”的多期多成因层控矿床。认为多期多阶段变质热液形成与矿集区具有不同成矿有利性质的岩石之间发生的交代作用所引起的各种成矿...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铁矿床(点)成因类型可划分为镁铁-超镁铁岩浆成矿系列的结晶分异型矿床;壳幔型中酸性岩浆成矿系列的热液型、矽卡岩型矿床;火山喷流-沉积成矿系列的层控型矿床;叠加改造成矿系列的层控改造型、改造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矿床;沉积喷流成矿系列的层控型矿床;沉积成矿系列的陆、海相沉积型矿床.通过对这些成矿系列的典型铁矿矿床特征的研究,从其成矿构造地质环境分析,许多铁多金属矿床(点)均具有形成大型以上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且多伴生铜、铅、锌、金银等多金属矿产.研究认为,在今后的找矿勘查过程中,应利用成矿系列的规律,并注重对共(伴)生组分的综合评价,这对扩大全省的找矿远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铁矿床技术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锑矿床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中国是世界上锑资源和生产大国。锑矿床划分为喷流沉积改造型、沉积改造型、变质再造型、岩浆热液型、火山热液型和外生堆积型六大类,细分十三亚类。近千个锑矿床(点)主要分布于华南锑矿成矿带、昆仓—秦岭锑成矿带、藏滇锑成矿带和阴山—天山锑成矿带。其中华南锑矿成矿带是最重要的锑成矿带,该带中有三个矿化集中区呈等间距分布。中国锑矿床最重要的成矿期为泥盆纪和侏罗-白垩纪。主要赋矿岩系为泥盆纪细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其次为元古界浅变质碎屑岩。  相似文献   

15.
易门式铜矿床的多因复成成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在概括易门铜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 ,讨论了火山热水沉积作用、构造改造作用、岩浆叠加作用及地下热水再造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认为易门式铜矿床为“裂谷成矿背景—火山热水沉积—构造改造富集—深源岩浆叠加—地下热水再造”型多因复成矿床 ,最终建立其成矿模式 ,为今后的找矿预测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甘肃小柳沟钨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涛  周继强 《甘肃地质》2002,11(2):54-66
小柳沟钨多金属矿于 90年代初发现 ,目前已具大型、超大型规模。共有 4个矿床。成矿主要与长城系朱龙关群和隐伏花岗岩有关。该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具双重性 ,成矿温度为中高温 ,成矿流体为中等盐度 ,同位素计算模式年龄确定其成矿于加里东期。矿床成因属于火山喷发沉积—岩浆热液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小柳沟钨矿区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宏 《地质找矿论丛》2004,19(2):110-113
通过对小柳沟矿区成矿流体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钨矿床成因是复杂多样的,其成矿流体是大气降水、海水和岩浆水的混合体,以海水为主,其成矿环境为弱酸性还原环境,推测矿床的形成为火山喷发沉积-后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床成因,选取金属硫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探针进行矿物学分析研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为该矿床成因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该矿床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火山沉积热液期和中温热液硫化物期,并进一步细分为热水沉积-黄铁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碳酸盐阶段、铜铅锌-硫化物阶段和闪锌矿-碳酸盐阶段等五阶段。不同成矿阶段的黄铁矿标型特征表明其分别具有火山喷流沉积、火山热液改造和岩浆热液等不同成因。该矿床经历了早期火山喷流沉积,形成火山沉积(热液)矿化;中期受较大范围的火山热液充填交代;后期中酸性岩浆侵入引起的中温岩浆热液矿化,沿着断裂构造上侵,在前期矿化体中叠加成矿。  相似文献   

19.
宁蒗地区巴打湾重晶石矿床是在上奥陶统沉积型重晶石矿的基础上,由喜山期中酸性岩浆热液活动改造而成的沉积-热液叠加型矿床。通过区内矿床特征及地球化学的研究,建立了该区沉积-改造型重晶石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福建龙岩马坑铁矿床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坑铁矿是福建最大的铁矿床。近年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所、南京地矿所、长春地质学院、南京大学、福州大学、南京地质学校等单位对该矿床分别进行了工作,对其成因则有接触交代成矿说、复合叠生层状矿床说、陆源沉积热液叠加改造成矿说与海相火山沉积热液改造成矿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