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技术路线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非常大的距离.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央把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要战略目标提了出来.但是,这条道路应当如何走,却是一个必须引起深思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技术路线角度来探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路径.因为,在我们看来,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需要适当的技术手段,哲学社会科学技术路线也需要适当的支撑环境与条件.  相似文献   

2.
正40年前,一场盛会开启了中国科学的春天,确定了中国科技界未来的路线政策方针,对于随后的中国科技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8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科学技术史系主任王扬宗做客齐鲁大讲坛,向人们讲述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前后的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3.
地区回避制度在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史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本文通过对其成因、发展、演变及现状的揭示,同时结合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关制度的比较,试图探明一条适合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从而提高政府运作效率并能有效遏制腐败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经济与环境遭遇重大挑战的今天,绿色发展成为热议的话题,走绿色发展道路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选择。中国首次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绿色发展",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一条主线来加以贯彻。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绿色发展的相关问题,探索中国绿色发展实现的路径,由中  相似文献   

5.
宝应建县已有22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帝王年号定名的望县,素有“宝地”之称。近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工业化、城镇化两大主体战略,以大招商推进大开放,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经济社会进入了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阶段。未来一段时期,是国际国内产业和资本继续加速转移、投资开发的新一轮空前活跃期,也是宝应县“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宝应”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6.
东方科学与文明的复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500年前以来,人类的科学和文明存在着至今仍具有巨大影响的两大相对独立的流派。一个是源于古希腊的西方科学与文明,一个是源于古代中国的东方科学与文明。前者的科学思想是还原论,方法是公理化研究方法。后者的科学思想是整体论,方法是实用化研究方法。我们认为,西方科学与文明的发展目前出现了瓶颈问题,无论是西方科学自身的发展,还是在处理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关系上,都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出现了不可持续的严重问题。与此同时,科学的发展、社会和经济的进步都呼唤一种新的科学、新的文明,而它们的核心思想与东方科学和文明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东方科学与文明将面临一个大的发展。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应当而且必然结合在一起,共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7.
从18世纪起,近代机械首先在英国出现,而后在欧美迅速发展,形成了近代机械工程技术。由于当时清政府推行闭关自守政策,这种先进的技术未及时传入中国。1840年后,西方列强以近代枪炮、船舰为利器,打开中国的大门,中断了中国在封建主义轨道上的独立发展。客观上迫使中国认识到自己的落后,开始走向技术近代化。本文根据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机械工程研究与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分三个时期概述中国近代机械工程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按照多元视角、从"科学"最初的意义看来,中国传统博物毫无疑问是科学的一种形态,也是应对西方现代科学弊端更为彻底的"解药"。而宋代花鸟画正好记录了这种古老的科学活动。以宋代花鸟画为切入口,辅之以相关文字资料,可以得出中国传统博物的特点:1)物的地位高于人;2)内敛而非外扩的博物模式。中国传统博物与西方博物学在认识、改造自然上呈现出来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径,虽然在功利性的层面上并不那么"有用",但在如今的语境下,很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柴可夫斯基于1840年出生在一个矿业小城镇里。他的父亲是管理一个富矿的政府工程师。他8岁  相似文献   

10.
大家在中学历史课本上都学过中国是纸币的故乡,产生于北宋时期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比欧洲早600多年。然而,当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国门的时候,英格兰银行的纸币已经通行于世界,而中国却还在使用白银和铜钱作为货币。  相似文献   

1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而能源是这两大主题的重要枢纽,新型能源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科技和产业制高点。厦门大学能源研究院走出了一条协同创新发展之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成就。能源研究院“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为我国新能源体系的建立和产业化发展树立了典范,为从“摸着石头过河”的初期改革发展向机制体制的深化改革提供了可参考的范本。  相似文献   

12.
理论模型并不完全与理论一致.模型化推理的逻辑特征在于在原型与模型之间,以及模型与理论假设之间尽可能地建立起可靠的、完善的逻辑联系.利用模型化推理建构理论时,首先是提出模型,然后对其进行检验,最后根据检验结果,看看这个模型是否代表待说明现象的内在结构.理论的延伸可沿两条不同的路线进行.一是形式化的延伸;二是非形式化的延伸,它又可区分为两类:展开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56年中国科学院举办的中国自然科学史第一次科学讨论会使两位从未有过交往的地理学家和图书馆专家在北京相会,从此,共同的目标,使竺可桢和梁家勉越走越近。1961年假参观华南农学院千粒穗成果,竺可桢特意走访图书馆,参观农业历史文献特藏室,与梁家勉交谈,并开启了两人围绕徐光启诞辰400周年纪念活动和徐光启研究的飞鸿传书。1964年竺可桢重访特藏室更加深了两人的友谊与信任。在"文革"动乱中,为防止特藏室中3万册古籍遭受焚毁和散失,1970年梁家勉飞书竺可桢,提出将古籍移交科学史研究室以利保护。1972年梁家勉再次飞书竺可桢,建议集中现存科技史老人和科技史古籍于一地开展研究工作,并草拟《对中国科学技术历史遗产工作方面的一点意见》。梁氏两次上书,竺可桢都积极回应,真诚支持。可以说推动中国科技史事业发展的共同使命是贯穿两位先贤交往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发扬中医药学可以造福于全人类。中西方医学是互补的 ,互相不能取代 ,但经历一二百年可能会走到一起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华文化大发展始于战国时代 ,如果说今天是“世界战国时代”的话 ,估计中华文化的爆炸式新发展将起始于 2 1世纪 ,中医药学的发展亦将同步。中医药学腾飞的条件也已开始具备 ,那就是中医药学与世界第二次科学革命相结合。可以想见 ,2 1世纪的中医药学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科学之林。但这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架设一条高速公路 ,实为当务之急。一、中医药…  相似文献   

15.
罂粟,是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1840年4月7日至9目,英国下院展开辩论:是否因鸦片贸易对中国发动一场战争。辩论所以激烈,是因为即使以“自由贸易权利”为遮羞布的人们都知道鸦片贸易的不道德。从18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许多有识之士就开始谴责并呼吁取缔鸦片贸易。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是中国和日本引进西方科技知识的重要历史时期。该文通过讨论物理学书籍的翻译与教科书的编译、教学与研究、统一名词及组织学会等方面的情况,比较了该时期两国传播和接受物理学知识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科学救国作为一种爱国主义进步思想,萌芽于林则徐的师敌之长技以制敌和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科学救国思想及其实践影响广泛而深远,对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但洋务派的科学救国思想毕竟是在封建专制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20 0 2年 4月 11至 13日 ,近 2 0 0位专家学者聚会北京国宏宾馆 ,参加了由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是 :一、总结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探求明清以来妨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诸多因素 ;二、回顾 2 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从世界近现代科技发展的视角 ,分析对比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及其原因 ;三、展望 2 1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前景 ,探讨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和发展科技事业的对策与建议。会议共收到近 140篇论文。大致可分为五…  相似文献   

19.
该文运用近30年来出土的文物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论述了中国古代对滑石认识与利用的水平和历史规律。全文分四个部分:(1)滑石利用的发展曲线;(2)滑石的用途;(3)滑石的品种和地理分布;(4)文献中记载的滑石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中西学术差异:一个比较文化史研究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试图以文化史比较的方法,对中西学术的源流——主要是对作为中国文化起源的先秦学术,与作为欧洲文化起源的古典希腊学术,作一比较,从而探讨东方与西方这两大文化学术和文化类型的一系列重大差异;找出在中国传统学术和文化的基础上,之所以必然不能孕育出近代欧洲那种新形态的科学技术体系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