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际种业     
《种子世界》2006,(3):51-51
日本:研制出高产硬叶水稻,使水稻增产30%;美国:预计2006年美国冬小麦总播种面积4180万hm^2;尼泊尔:农民自发建立首个种子银行。  相似文献   

2.
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重视种子工作,较早地颁布了种子管理法规,建立起了规范的种子管理体制,种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产生了一批具有跨国竞争能力的大型种子企业。分析和研究国外种业的发展规律,对于我国种业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国际种业     
《种子世界》2007,(4):56-56
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农业出现新动向;美国农民选择用转基因棉花种子克服作物虫害。  相似文献   

4.
种子营销是种业公司:勾使种子从生产基地到用种农户,以实现其目标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它包括品种开发、市场研究,种子生产、定价、分销、促销和售后服务等营销战略和策略。它包括产前活动(市场研究、新品种选用、签订预约合同及定价等)和售后服务活动(栽培指导、走访用户、征求意见、信息反馈等)。  相似文献   

5.
谈种业营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加入WTO已6年多了,我国的种子企业在国外和国内的巨大竞争中已悄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对中国巨大的种子市场。在竞争中崛起壮大的国内种子生产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现仅从营销的角度谈国内种子企业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和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市场,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世界种业发展趋势与我国种业发展对策(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覃德 《种子科技》2005,23(4):187-190
(上接第三期第128页) 5加快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及其对策 依据上述的指导思想,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加快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应包括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做大做强一批种子企业,建立统一开放的种业市场,形成监管、调控和保障有力的体制等四个方面.而要完成这些主要任务,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国际种业全球化和中国种业的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产业经济学中的定义,种子产业可以被定义为种子商品的生产者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以及这些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是主要研究种子企业间竞争与垄断的关系、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效果以及公共政策等范畴构成的基本理论体系。影响种子产业结构的演变主要是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效果等一系列机制。其中,决定竞争性质的基本因素是市场结构。现代种子产业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对种业市场进行立法为起点,发展到21世纪的国际种业,与种子作为商品刚刚进入市场的20世纪初相比,在规模、品质、技术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种业的市场化进程,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种子企业的成立开始,之后历经不同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逐步融入国际种业竞争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实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并逐步成为国际种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王磊 《中国种业》2013,(12):1-5
随着现代种业的发展,种业成为跨国公司竞相抢占的战略型新兴产业。我国是种子生产和消费大国,常年用种量保持在120亿kg左右,根据国际种子联盟(ISF,international seed federation)最新统计,2012年我国种子市场价值为99.5亿美元,仅次于美国120亿美元,居世界第2位。我国巨大的种业市场正成为主要跨国公司竞争的焦点,世界排名前十的跨国种业公司,  相似文献   

9.
中国种业呼唤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俊强 《种子世界》2002,(11):15-17
1 世界种业概况 1.1 基本概况 世界种子交易价值大约为200多亿美元,但实际价值应该在400亿美元以上,种子市场还有很大的商业潜力可挖。世界种子市场不论从营业额角度,还是从获得的植物育种者权益(PUP)角度来看,都是发达国家的种子市场。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1996年的统计资料显示,从1989~1993年间,在世界各地所授予的植物育种者权益中,美国占据23%,以下依次是:荷兰15%;德国13%;法国11%;日本9%;英国7%;丹麦4%。余下的所有国家只占据18%。韩俊强:1971年出生,1993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本科学历。现担任大北农集团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相似文献   

10.
分析我国种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对市场规制进行考察和解读,同时借鉴国外种业发展经验,提出完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限制跨国种业的市场进入,降低外资持股比例,加强救灾储备种子储备制度,发展本土中小种子企业,为本土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关于西南地区高科种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种子法>颁布实施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种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有行业垄断和行政区域垄断被打破;植物新品种保护力度加强,原有种子企业改组整合加速,具有现代化企业管理能力且资金实力、科研实力和营销实力较强的种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特别是一些高科种业公司应运而生.本文从中国高科种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入手,分析西南农业资源对西南高科种业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做大、做强西南地区高科种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杨晓琴 《中国种业》2003,(11):21-22
1种子管理当前存在的问题1.1地区间交流日趋频繁,引种安全问题更加突出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种子种苗跨国公司相继涌入国内。特别是种子小包装的兴起,使得种子这个特殊的商品也能象电器、服装一样进出口,瓜果、蔬菜种子市场尤为突出。我们曾经严格执行的引种程序似乎有点不合时宜,更谈不上引种登记、引种申报,甚至有些瓜菜种子好象没有地域性。1.2现行法规不够完善自从《种子法》实施以来,种子经营渠道多了,但不规范的现象也随之增加。例如农贸市场上长期出现小贩自称农民自产自销一些散装种子,不易…  相似文献   

13.
杨广 《中国种业》2003,(12):5-6
种业竞争激烈,但替代产品的威胁很小,行业发展空间无限。小型种子公司要主动顺应种业集团化发展的趋势,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做大做强做优,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入世后过渡期的结束、农业投入品及服务市场的放开,种子行业即将成为外资到中国跨国并购的新一轮热点。最近中国娃哈哈与法国达能的商标之争,其实都是合资过程中隐藏的核心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他们今天争论的焦点或许将是种子行业明天要面对的问题。本文着重于阐述提高对跨国并购的理性认识,结合中国种业的现状,按照种子国际化的原则,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有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649个,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科研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事业性质将逐步弱化,企业化将是改革的唯一途径和必然结果.面对改革的挑战,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压力,种业这一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传统产业,将肩负起越来越重的发展使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国内种子市场的开放,民营种子企业的渗入,国外种子企业纷纷界入,原有的种子生产、经营体系被打破,种子企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关键时期,同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把握市场方向、搞好种子经营工作是种子企业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种子法>的颁布实施,使种子市场的管理走向了法制化的轨道,为种子企业迎接加入WTO的冲击和挑战,提供有效的保障.随着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和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广州市种子产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种子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改进和完善,以促进种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进步之记录".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广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种业公司已认识到宣传投入与销售收入的正比关系,纷纷选择有效媒体,科学应用广告,宣传企业形象,促进产品销售.  相似文献   

19.
种子企业生存发展应有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特殊生产资料,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种子企业是种子产业的主体,是调整农业结构、快速推广优种的主力军.当今国内不少种子企业在观念、机制、措施等方面的前进速度,还不能与 WTO和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要求相适应,在种子企业发展上应该重点研究体制改革、科研育种、品牌经营、提高质量和开拓市场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以促使种子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 WTO,迫切要求组建大型种业集团和地区性的种业航母.科技型种业的组建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种子公司,它往往具有品种、技术优势,有丰富的遗传资源和丰富育种经验的育种人才,在技术品种创新过程中居同行业领先优势,为种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新的经济形式下,种业之间竞争愈加激烈,同时还要面对跨国公司对我国发展脆弱的民族种业造成的体制、技术、资金、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冲击.在竞争过程中,逐渐暴露出科技型种业的弱点,没有市场经营理念,商业化程度低,体制和机制落后等,迫使种业加快内部调整和管理体制的改革.科技型种业要想发展生存,就必须探寻新的发展策略,提高种业知名度和竞争力.种业发展策略创新应该从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经营策略创新、品牌创新等 7个方面入手,实施创新策略,促使种业稳定迅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