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论》及《金匮要论》所论之"不得眠"病机,不外乎为阴阳虚损、阴阳失和以及邪浊、火热上犯心神。据此,本文对张仲景治疗不寐相关经方进行归纳分析,以期有助于提高中医药治疗不寐之辨证遣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统计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治疗不寐的方、药,以期更好地使用经方,提高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治疗不寐的相关方剂,统计相关方、药的使用频数和占比,并对药物四气、五味、归经进行分析,探讨其遣方用药的规律,为治疗不寐提供参考。结果:治疗不寐的主要方剂共22首,方中药味最多者为8味,总共用药106味,其中频数大于等于3的共有13味,占整体的48.1%,四气五味以甘、辛、苦、寒、温多见,药物归经以心、肺、脾和胃经为主。结论:张仲景治疗不寐善用甘、辛、苦、寒、温之品,药物归经以心、肺、脾和胃经为主,补虚泻实、调整阴阳是治疗不寐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并且对方剂分解及剂量转换进行探讨。通过探讨不寐、荨麻疹案例分析经方黄连阿胶汤的临床运用效果,以期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青中年压力型失眠及老年性顽固型失眠成为常态。经方是历代医家经验的传承积累,经数千年临床实践,遣方规范,方证一体。本文择录4则典型医案,运用经方治疗不寐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缑燕华  皮敏  杨卓欣 《光明中医》2012,27(7):1458-1459
本文针对不寐之“阴阳虚衰,营卫(阴阳)失和,导致阳气不能入阴而不寐”的病机.归纳分析张仲景经方和调营卫,扶正补虚治疗“不得眠”的论治思想,及其在临床中的运用.期有助于提高临床运用经方治疗不寐之认识.  相似文献   

6.
不寐是以频发或者持续出现入睡困难,伴或不伴睡眠维持困难并对睡眠质量不满意为特征的一类病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变迁,失眠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崔书克教授临床擅长运用经方治疗不寐,注重整体辨证,个体化治疗,一人一证一方。  相似文献   

7.
全国名老中医张炳厚教授从业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在中医界有“医林怪杰”之美誉。张老临床喜用经方,尤其擅长以经方治疗各类疑难杂病,效果奇佳。笔者有幸跟随老师侍诊学习,受益良多。以下整理了老师临床运用经方治疗“面风病”“不寐病”“咳嗽病”三则医案,总结其诊治经验与用药特点。“面风病”,西医称为“三叉神经痛”,其发病机制复杂,发作时患者极度痛苦,西医多采用药物止痛或手术阻滞神经分支而取效。张老总结该病病因多为肝血不足或肝肾阴虚、肝风上扰,流窜阳明所致,且常兼夹瘀、痰、风等邪气,致经络不通,临床运用经方“滋生青阳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该病,取得良效。“不寐病”,俗称“失眠”,为临床常见病,但很多时候治疗效果差。张老认为其病机关键在于体内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导致阴阳失衡、心神失养,临床自拟了“二仁安神汤”,本方以炒酸枣仁、柏子仁、珍珠母、紫贝齿为基方,合入经方“黄连阿胶汤”,补益心脾、滋补肾阴,使心肾交通,安神定志,改善了不寐之症。临床上,张老将“咳嗽病”分为风寒咳嗽、热性咳嗽、肺燥咳嗽及肺肾阴虚咳嗽,辨证施治,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8.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一首临床常用方,其功效被历代前贤所推崇。笔者整理于睿教授在临床中妙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经验。于睿教授临床善抓患者口干、口苦、便溏等症,结合次证灵活加减用药,治疗不寐、消渴、水肿等多系病证。不仅体现中医学"异病同治"的诊疗理念,亦反映了经方在临床上治疗症状复杂多变的疾病和疑难杂病的奇特疗效。  相似文献   

9.
叶天士对于不寐的辨治具有独特的认识.文章以《临证指南医案》中相关病案为基础,概括总结了叶天士辨治不寐的学术特点.叶天士尊崇经典,深研《黄帝内经》的理论,充分挖掘其中对于不寐的论述,尤其发挥并运用阳跷脉的理论,并将其运用于不寐的论治,开拓了不寐的辨治思路;临证喜用经方,擅长化裁,能够灵活运用经典代表方剂治疗失眠;同时,叶...  相似文献   

10.
赵建南 《光明中医》2011,26(9):1777-1778
何若苹主任系浙江省名中医,硕士生导师,临床上注重辨证施治,擅长运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之经方辨治内科杂症。本文整理其运用经方治疗不寐、喘证、心悸等不同疾病的临床经验,以示审证求因、精确辨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从整体观的视角考量经方,认为经方源于整体观,整体观对于把握经方之旨、谙习经方之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仲景在整体观基础上,丰富了经方的主治病证,扩大了主治范围,打破了一方一病的经方传统,使经方更丰富更完善.第二,整体现使经方理论注重事物的相互联系,这种思想赋予了经方理论整体的、动态的思维模式.只有把握了整体观,才能更好地把握经方的理论精髓.第三,仲景医方理法方药交融贯通,被誉为“方书之祖”,也是中医理论的集中体现.注重整体是经方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医者在运用经方时所必须要把握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检索并整理了明清时期不寐方132首,重点讨论了不寐方组方选药的特点,探讨其方药配伍形式,为现代创制治疗不寐证新方提供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杰 《四川中医》2012,(7):120-121
本文通过临床辨证灵活运用经方治疗疾病的体会,深刻认识到中医的灵魂在于经典,经典的实用体现在经方。经方最能够彰显中医药学的实用价值。学习经典,掌握辨证方法就可用好经方,充分发挥经方处方小、疗效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疗不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洪娇 《河南中医》2016,(10):1758-1761
外感、内伤皆可导致不寐,不寐病机复杂,后世医家发展了脏腑学说及五脏神理论,更全面认识不寐病机,体现了不寐病机的复杂性,突出了中医治疗不寐辨证论治的准确性。中医药治疗失眠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治疗前景广阔,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中医药治疗不寐仍有很多不足,如对病机认识不能明确、统一,治疗亦各有侧重,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治疗组方多倾向于大方、复杂方,对《黄帝内经》及《伤寒论》中经典方剂研究及单方运用较少,应进一步完善不足,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不寐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记载在病变中出现不寐,从六经辨证治疗。临床上对不寐的不同表现,可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采用六经辨证使用经方进行治疗,往往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包刚 《国医论坛》2022,37(2):11-13
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运用广泛,在原方基础上灵活化裁,治疗妇女脏躁、盗汗、心悸、遗精、小儿不寐,均取得显著效果.附验案5则,以示其治.  相似文献   

17.
不寐作为脑病科的常见病,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近现代医案中记载了许多柴胡类方在关于不寐的治疗上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文章归纳整理近几年相关研究,将名老中医对柴胡类方的运用思路以及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四逆散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拓宽经方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中医药治疗不寐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寐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病因复杂,主要与情志相关,情志致病多与肝相关,治疗以调肝安神为主。夏永良谨守病机,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其他经方加减辨证治疗不寐,疗效可观,本文对夏永良辨治不寐的四则医案进行分析,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9.
正傅华洲,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杭州市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傅主任熟谙经典,善用经方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在治疗情志疾病上有独特的造诣。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兹将其运用经方从少阳论治不寐的临证经验进行总结,以飨同道。1病因病机不寐即失眠,其病因病机见于《内经》,而论治则可见于《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内经》中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多年来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实验研究的成果,阐述了"法依病机、拆方依法"经方拆方研究思路的理论基础,强调经方拆方研究不能忽视病机与治法这一基本原则,认为"法依病机、拆方依法"的经方拆方研究思路较好地体现了"方证要素对应"的方剂组方原则,同时具有符合辨证论治体系,凸显中医理法方药的理论指导、显著提高实验效率、有效揭示经方效应机制和配伍规律,深化对经方的理解和指导经方临床实践等诸多优势,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