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杏仁核PKMζ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单程长时应激(SPS)制备PTSD大鼠模型,将PTSD大鼠分为3组:SPS3d、SPS7d和SPS14d组,正常饲养大鼠作为对照组。取材各组大鼠杏仁核,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KMζ蛋白在大鼠杏仁核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PS7d、SPS14d组大鼠杏仁核PKCζ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PS7d、SPS14d组大鼠杏仁核PKCζ和PKMζ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PKCζ和PKMζ在PTSD大鼠杏仁核过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PTS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前额叶皮质Npas4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单程长时应激(SPS)制备PTSD大鼠模型,将PTSD大鼠分为4组:SPS1d、SPS3d、SPS7d和SPS14d组,正常饲养大鼠作为对照组;利用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Npas4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在SPS后第1d、3d和7d,PTSD大鼠前额叶皮质Npas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SPS14d时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Npas4低表达可能与PTSD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3.
张景华  李慢  石玉秀  韩芳 《解剖学报》2011,42(2):151-154
目的 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前额叶内侧皮质(mPFC)神经元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变化。 方法 采用单一连续应激(SPS)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PTSD模型1d、7d、14d、28d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和RT-PCR方法分别进行各组mPFC神经元GR表达变化的观察及检测,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PTSD大鼠mPFC神经元GR的表达高于对照组,SPS后14d最高,SPS后28d恢复性下调,但仍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TSD模型大鼠经SPS处理后,mPFC区域出现GR表达的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前额叶皮质脆性X染色体相关基因1(FXR1)的表达变化,探讨miR-132基因沉默对PTSD大鼠焦虑样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程长时应激(SPS)制备PTSD大鼠模型,通过侧脑室注射慢病毒建立miR-132基因沉默的PTSD大鼠。将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PTSD组、sh-miRNC组和sh-miR组,通过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miR-132基因沉默对PTSD大鼠焦虑样行为的影响。取材各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利用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检测FXR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PTSD组大鼠有显著的焦虑样行为,miR-132基因沉默显著减轻大鼠的焦虑样行为。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PTSD组大鼠前额叶皮质FXR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miR-132基因沉默显著上调FXR1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miR-132基因沉默显著减轻PTSD大鼠的焦虑样行为与上调FXR1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前额皮质钙网蛋白(calretinculin,CRT)的表达变化,旨在揭示PTSD部分发病机制。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连续单一刺激(singleprolonged stress,SPS)模型1d、4d、7d、14d和正常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印迹法和RT-PCR法检测PTSD内侧前额皮质(media prefrontal cortex,mPFC)CRT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大鼠脑mPFC神经细胞中有CRT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SPS刺激后CRT表达有增高趋势,mRNA和蛋白水平从SPS1d开始增多,SPS4d达到高峰,SPS7d组和SPS14d组有降低趋势,但仍高于正常组。结论 CRT在SPS大鼠mPFC过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PTSD大鼠记忆情绪改变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神经元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连续单一刺激(singleprolonged stress,SPS)模型1d、4d、7d、14d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检测PTSD大鼠mPFC神经元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变化。结果 SPS刺激后Caspase-9的表达于刺激后1d开始升高,4d达到顶峰,7d和14d逐渐下降,Caspase-3于SPS刺激后1d,4d和7d表达逐渐增多,14d出现下降。结论 SPS刺激后PTSD大鼠mPFC神经元Caspase-3和Caspase-9呈规律性过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前额皮质(mPFC)神经元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内质网调节蛋白57(ERP57)的表达变化,探讨内质网分子伴侣在PT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国际认定的PTSD动物模型-SPS大鼠模型,取80只成年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SPS模型组(SPS1d,SPS4d,SPS7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记检测PTSD-SPS大鼠m PFC神经元中GRP78和ERP57的表达变化。结果 SPS刺激后大鼠m PFC神经元细胞内GRP78和ERP57蛋白表达于1d开始逐渐升高,7d时表达最多;GRP78和ERP57的m RNA水平的变化与其蛋白表达变化相一致。结论 GRP78和ERP57在PTSD大鼠mPFC过表达可能参与SPS刺激诱导的UPR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Sigma-1受体激动剂PRE-084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额叶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单程长时应激(SPS)制备PTSD大鼠模型,将PTSD大鼠分为4组:vehicle、PRE-084、SPS+vehicle和SPS+PRE-084组;连续注射PRE-084 7d后,取材各组大鼠额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大鼠额叶Neu N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检测p-ER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PTSD大鼠额叶神经元数量降低,腹腔注射PRE-084可以显著改善PTSD引起的神经元损伤;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TSD大鼠额叶p-ERK表达水平降低,PRE-084可以显著升高p-ERK蛋白水平。结论腹腔注射Sigma-1受体激动剂PRE-084改善PTSD大鼠额叶神经元损伤可能与上调ERK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Sigma 1受体激动剂PRE-084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焦虑样行为及额叶BDNF和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单程长时应激(SPS)制备PTSD大鼠模型,将PTSD大鼠分为4组:vehicle、PRE-084、SPS+vehicle和SPS+PRE-084组;通过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焦虑样行为;取材各组大鼠额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BDNF和p-TrkB蛋白及m RNA表达情况。结果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腹腔注射PRE-084可以改善PTSD大鼠焦虑样行为;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PS使大鼠额叶BDNF及p-Trk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此作用可被PRE-084逆转。结论腹腔注射Sigma-1受体激动剂PRE-084改善PTSD大鼠焦虑样行为可能与上调BDNF-Trk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RGMa(repulsive guidancemoleculea)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连续单一刺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的Wistar大鼠PTSD模型,随机分为SPS刺激后第7天组(SPS7d)、第14天组(SPS14d)及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RGMa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SPS7d组海马神经元RGM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1),第14天组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PTSD模型大鼠海马RGMa蛋白水平变化可能是海马神经元遭遇巨大应激源后修复异常并最终导致神经元凋亡、海马体积缩小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行为异常大鼠蓝斑神经元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表达变化,探讨PTSD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国际认定的SPS方法刺激建立大鼠PTSD模型,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连续单一刺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模型1d、4d、7d、14d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记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PTSD大鼠蓝斑神经元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变化。结果经SPS刺激后大鼠蓝斑神经元细胞内Cx43蛋白和mRNA于1d开始逐渐升高,4d时表达最多,之后逐渐下降。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蓝斑Cx43的表达变化,可能与PTSD大鼠蓝斑功能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反义导向分子a(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 a,RGMa)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单一延长应激模型大鼠皮质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随机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con)、单一延长应激模型组(model)。建模后第7d观察两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免疫荧光、逆转录PCR检测两组大鼠皮质RGMa的表达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僵立行为明显增加(0.01),皮质RGMa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多(0.01)。结论单一延长刺激诱导大鼠皮质RGMa蛋白及转录水平上调,可能是引起PTSD皮质体积缩小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晓明  韩芳  石玉秀 《解剖学报》2010,41(2):201-205
目的观察Caspase-9、Caspase-3和细胞色素C(CytC)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探讨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采用国际认定的无连续单一应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SPS刺激后1d、4d、7d、14d、28d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9、Caspase-3和CytC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ytC蛋白于SPS刺激后4d在海马神经元胞质内的表达达到高峰,并维持较高水平,SPS刺激后7d逐渐下降。SPS刺激后,Caspase-9和Caspase-3阳性表达增强,均于SPS刺激后7d达到高峰。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胞质内CytC蛋白水平明显上调,于SPS刺激后4d达到较高水平。而SPS刺激后线粒体中CytC蛋白水平则显著下降。在正常对照组,无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片段;在模型组,出现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片段,两者均于SPS刺激后7d达到高峰,14d开始下调。结论神经元凋亡可能是导致PTSD大鼠海马萎缩的重要机制之一;线粒体通路的激活参与了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阿立哌唑(ARP)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焦虑样行为及额叶脑源性神经影响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2)和模型组(n=36),模型组大鼠通过单程长时应激(SPS)建立PTSD大鼠模型,根据腹腔注射药物的不同将PTSD大鼠分为vehicle、ARP14d和ARP21d组;通过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焦虑样行为;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动物并取材,利用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额叶BDN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vehicle组比较,ARP21d组大鼠在旷场中心停留的时间、旷场中心区域运动的距离、在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停留时间及进入开放臂次数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vehicle组大鼠额叶BDNF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ARP14d和ARP21d组大鼠额叶BDN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vehicle组(P0.05)。结论腹腔注射阿立哌唑可以改善PTSD大鼠焦虑样行为,可能与额叶BDNF表达水平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蓝斑神经元整合素(Integrin)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国际认定的SPS方法刺激建立大鼠PTSD模型,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连续单一刺激(singleprolongedstress,SPS)模型1d、4d、7d、14d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记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PTSD大鼠蓝斑神经元整合素(Integrin)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蓝斑神经细胞内整合素蛋白和mRNA于SPS刺激后1d明显降低,4d恢复性增多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之后又下降,14d最低。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蓝斑整合素的表达变化,可能与PTSD的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6.
李晓明  韩芳  石玉秀 《解剖学报》2009,40(6):869-872
目的 观察细胞色素C(Cyt C)和凋亡相关基因 bax 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采用国际认定的无连续单一应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SPS刺激后1d、4d、7d、14d、28d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技术和免疫印迹法检测Cyt C 和Bax 蛋白的表达。 结果 Cyt C 蛋白于SPS刺激后4d达到高峰并维持较高水平,SPS刺激7d之后逐渐下降。Bax蛋白于SPS刺激后7d 达到高峰,14d开始下调,28d恢复到正常水平。 结论 在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中,Bax上调并促进了Cyt C的释放,而Cyt C的释放可能是导致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aspase-9和caspase-3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国际认定的无连续单一应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SPS刺激后1、4、7、14、28 d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aspase-9活性于SPS刺激后1 d升高,SPS刺激后7 d再次上调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Caspase-3活性于SPS刺激后7 d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结论:caspase-9和caspase-3共同参与了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细胞色素C(Cyt C)的表达与释放,探讨细胞凋亡与Cyt C的关系.方法:采用单一延长应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SPS刺激后4、 7、 14、 28d组和正常对照组.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神经元凋亡,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Cyt C蛋白的表达,酶电镜组织化学术观察Cyt C的释放.结果:SPS刺激后4d线粒体肿胀,外膜破裂,Cyt C释放.胞质中Cyt C蛋白于SPS刺激后4d达到高峰并维持较高水平,SPS刺激后7d逐渐下降.凋亡细胞于SPS刺激后7d达高峰.结论:Cyt C从线粒体释放入胞质是引发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9.
李晓明  韩芳  石玉秀 《解剖学报》2008,39(5):631-635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和Bax的表达及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国际认定的SP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SPS刺激后1d、4d、7d、14d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透射电镜和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并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激光共焦显微镜技术和免疫印迹法检测Bel-2和Bax蛋白的表达. 结果 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出现细胞凋亡改变;凋亡细胞数量随时问的延长而逐渐增多,于SPS刺激后7d达高峰;Bel-2蛋白于SPS刺激后4d达高峰;Bax蛋白于SPS刺激后7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Bcl-2/Bax的比值于SPS刺激后一过性增加,以后随时间延长比值下降. 结论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可能是PTSD大鼠海马萎缩的原因之一;Bel-2和Bax蛋白含量增加以及两者的比值失衡可能是导致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杏仁核神经元细胞色素氧化酶(COX)及Caspase 3 mRNA的表达变化,进一步认识PTSD行为异常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国际认定的连续单一刺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方法建立大鼠PTSD模型,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e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PTSD模型的1d、4d、7d组及正常对照组。应用酶组化检测COX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细胞色素氧化酶II亚基(COII)及Caspase 3 mRNA在PTSD杏仁核神经元的表达。结果PTSD大鼠杏仁核神经元细胞质内COX活性和COII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SPS7d时最低。Caspase 3 mRNA表达于SPS刺激后逐渐上调,于SPS7d时表达最高。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杏仁核COX,COII及Caspase 3可能与PTSD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