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童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PICU应用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儿240例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先对可能的危险因素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对主要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40例患儿中有92例发生了VAP,发病率为38.3%;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存在原发肺部疾病、插管方式、再插管是引起VAP的危险因素,口腔护理为VAP保护因素.[结论]PICU患儿VAP发病率较高,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存在原发肺部疾病、插管方式、再插管和口腔护理为VAP影响因素;应针对VAP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N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NICU内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2000~2003年间我院新生儿科NICU内共359例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儿。使用调查表收集病例资料中的相关信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Binary Losgitic回归分析。结果:VAP的发病率为21.4%,25.6/1000通气日。单因素分析发现早产儿、低体重、机械通气时间、NICU停留时间、原发肺部疾患、留置胃管、再插管、头部位置是否抬高、有无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等因素与VAP有关。Logistic回归确定留置胃管、机械通气时间、原发肺部疾患、再插管、头部位置是否抬高、有无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为VAP影响因素。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外部的医疗环境与患者本身的内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6):847-849
目的研究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33例PICU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50例和非VAP组283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究导致PICU患儿发生VAP的高危因素。结果两组出生体重、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早期使用抗生素、ICU住院时间及吸痰次数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经口插管、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早期使用抗生素及吸痰次数是导致PICU患儿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口插管、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早期使用抗生素及吸痰次数是导致PICU患儿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NICU机械通气治疗>48 h的9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与非VAP组,以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等15个因素为预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总结各危险因素与VAP的相关性。结果 90例机械通气患儿发生VAP 49例,发生率为54.4%。在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反复气管内吸引、留置胃管、再插管、肺透明膜病、营养不良、中枢神经抑制剂及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应用方面,VAP组与非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避免反复气管内吸引和再插管,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等措施可降低新生儿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住我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93例,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研究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0例和对照组(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3例。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或伴发肺心病、APACHEⅡ评分、留置鼻胃管、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对VAP的影响。结果:本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21.51%,其与原发或伴发肺心病、留置鼻胃管、APACHEⅡ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P0.05)。结论:原发肺心病、留置鼻胃管、APACHEⅡ评分高及机械通气时间长是导致VA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个体化综合护理对预防VAP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表对早产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患儿使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表,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进行量化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胎龄、出生体质量、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原发肺部疾病、是否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结果实验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康复时间短(P<0.05)。两组中患VAP患者的病原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表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中的应用,能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VAP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病原学分析,为预防VAP的发生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为难治性VAP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PICU内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例,对VAP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P患儿经痰培养证实多重耐药菌感染者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 VAP的发病率42.0%;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肺部原发病、再插管、IVIG应用为VAP相关影响因素;多重耐药菌在检出菌中的比率达72.1%,其前5位分别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敏感,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VAP高发,机械通气时间、肺部原发病、再插管、IVIG应用为VAP相关影响因素,应根据病原学分析进行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对行呼吸机治疗的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VAP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确定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280例患者中,发生VAP 98例,发生率为35.00%。年龄>60岁、通气时间>10d、合并基础疾病、昏迷、留置胃管、气管切开、滥用抗生素患者VAP的发生情况较多,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留置胃管、气管切开、通气时间、滥用抗生素是发生VAP的独立因素。结论 VAP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控制呼吸机的使用时间,重视体位护理、口腔护理、留置胃管和呼吸环路的管理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等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流行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VA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864例机械通气患者中VAP的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4例机械通气患者中,VAP发病率为16.0%;138例VAP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2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9.7%,革兰阳性菌占35.2%,真菌占5.1%,同时感染2种以上病原菌的患者占60.1%。APACHEⅡ评分高于16分、意识障碍、留置胃管、机械通气超过5d和神经损伤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口腔护理、患者抬高30°、每日唤醒排痰是VAP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具有较高的VAP发病率,且混合感染现象严重,影响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合理的护理策略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利于防止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综合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回顾2009年1~12月综合性ICU内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患者98例,使用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VAP组35例和非VAP组63例,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AP的相关因素.结果 VAP的发病率为3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的高低、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是否有原发肺部疾病、是否使用抑酸剂、是否半卧位、是否意外脱管、口腔护理方式、是否声门下吸引这8项与VAP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是否半卧位、是否声门下吸引这3项是VA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 VAP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针对VAP的危险因素制定综合的护理对策,才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危重患者的非药物性预防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重症监护病房颅脑外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相关因素。结果机械通气患者300例,发生呼吸性相关肺炎患者164例,发生率为54.66%;不同年龄、原发肺部疾病、机械通气时间、胃内容物吸入等呼吸性肺炎的发生率不同(P〈0.01)。结论颅脑外伤行机械性通气患者易发生呼吸性相关肺炎,且直接影响预后,经过采取非药物性预防护理措施,控制易患因素,有效降低呼吸性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采用查阅病例的方式,回顾性分析158例在重症医学科住院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VAP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结果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是重症医学科患者VA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结论每天评估患者停止机械通气的可能性,尽早停止机械通气;保持口咽清洁,减少细菌定植;加强环境清洁和空气消毒管理;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水平对降低VAP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肖文娟  刘美华  刘媛娜 《全科护理》2021,19(12):1593-1597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呼吸机相关性感染(VAP)的危险因素,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6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统计VAP发生率,按是否发生VAP将患儿分为VAP组、非VAP组,分析患儿发生VAP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260例患儿中22例出现VAP,发生率为8.46%;两组患儿出生体重、插管方式、通气时间、插管次数、早期使用抗生素、头部位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方式、通气时间、插管次数、早期用抗生素、头部位置是影响患儿VAP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VAP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针对其危险因素,优先选取经口气管插管、减少通气时间及插管次数,合理使用抗生素,抬高头部治疗,以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回顾2009年1~12月综合性ICU内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98例,使用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VAP组35例和非VAP组63例,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AP的相关因素。结果VAP的发病率为3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II评分的高低、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是否有原发肺部疾病、是否使用抑酸剂、是否半卧位、是否意外脱管、口腔护理方式、是否声门下吸引这8项与VAP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是否半卧位、是否声门下吸引这3项是VA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VAP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针对VAP的危险因素制定综合的护理对策,才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口腔护理方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效果。方法:将72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n=36)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改良组(n=36)采用改良口腔护理方法。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口腔霉菌、口腔溃疡、VAP发生率及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结果: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患者口腔霉菌、口腔溃疡、VAP发生率、平均通气时间及平均住ICU时间均明显降低或缩短(P<0.05)。结论:改良口腔护理方法能克服常规口腔护理方法的不足,达到彻底清洁口腔、有效预防VAP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臧正明  宫海鹏 《全科护理》2013,11(8):707-708
[目的]探讨呼吸道囊上分泌物冲洗联合氯己定口腔护理能否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24例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治疗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执行常规气道护理及持续呼吸道分泌物囊上吸引。对照组病人给予生理盐水棉球口腔护理,每日2次;实验组病人在口腔护理前先行囊上分泌物冲洗,后以0.12%氯己定棉球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比较两组病人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痰液培养结果及VAP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分泌物囊上冲洗配合氯己定口腔护理能缩短病人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Australian critical care》2022,35(4):336-344
Background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encountered causes of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 and results in high morbidity among intubated patients. Few trials have investigated the efficacy of oral care with chlorhexidine (CHX) mouthwash for the prevention of VAP in the paediatric population.Objectives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CHX mouthwash in the prevention of VAP and to determine risk factors for VAP in children aged 1 month to 18 years admitted to the pa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MethodsThis was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double-blind trial performed in the PICU. Patients were randomised into two groups receiving CHX (0.12%) (n = 88) or placebo (0.9% NaCl) (n = 86) and were followed up for VAP development. The main outcome measures were incidence of VAP, duration of hospital stay, duration of PICU stay, duration of ventilation, mortal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sms isolated in cases with VAP.Results:No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incidence of VAP and the type and distribution of organisms in the two groups (p > 0.05). In the CHX and placebo groups, we identified 21 and 22 patients with VAP, respectively. Incidence per 1000 ventilation days was 29.5 events in the CHX group and 35.1 events in the placebo group. Gram-negative bacteria were most common (71.4% in CHX vs. 54.5% in placebo). The use of 0.12% CHX did not influence hospital stay, PICU stay, ventilation, and mortality (p > 0.05). Multivariate analysis identified duration of ventilation as the only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VAP (p = 0.001).ConclusionThe use of 0.12% CHX did not reduce VAP frequency among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The only factor that increased VAP frequency was longer duration on ventilation. It appears that low concentration of CHX is not effective for VAP prevention, especially in the presence of multiresistant bacteria.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NCT045272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