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主要结合南宁市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示范区项目实际,对该系统在南宁地区的时间可用性、RTK定位精度(包括加密站间之后效果)、空间可用性等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南宁市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满足全天候95%覆盖南宁市厘米级RTK定位精度要求,GPS+BDS组合较单GPS、单BDS在隐蔽环境下的RTK定位时间可用性得到明显提高,参考站点的加密也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时间可用性。   相似文献   

2.
在完成广西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测试了系统网络RTK实时定位测量的内符合精度、环境可用性、空间可用性、时间可用性与兼容性;并对GPS+BDS+GLONASS、BDS、GPS+GLONASS三种模式下网络RTK的定位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各项精度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基于GPS+BDS+GLONASS多系统的网络RTK测量具有较高的精度与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基于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高新科技,通过一定区域布设若干连续运行参考站,对区域卫星定位误差进行整体建模,通过无线网络向用户实时播发定位增强信息以及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本文主要针对辽宁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系统测试以及精度分析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4.
2016年5月,千寻位置网正式公开运营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作为国内首家商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千寻位置网可以为全国大部分范围内的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本文首先介绍了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观测数据的传输格式,然后在武汉、重庆两地分别对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网络的RTK、RTD定位服务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定位性能能够达到实时RTK厘米级和RTD亚米级,同时验证了解码程序的正确性。本文的研究内容对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应用推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北斗/GPS地基增强系统的定位精度情况。实测数据说明,该地区GPS、BDS、GPS+BDS三种定位模式的平面内符合精度均优于2 cm,高程方向优于5 cm。在外符合精度方面,虽然三种模式定位精度均能达到设计要求(水平≤5 cm,垂直≤10 cm),但北斗卫星由于其卫星分布构型不均匀(多位于东南方向),导致该地区北斗RTK定位精度在高程方向稍差,明显逊色于GPS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
为配合全面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现特开展新疆北斗地基增强示范系统建设,通过站址踏勘、设备的选型安装、网络的调试、系统运行,测试框架网北斗、GPS高精度事后处理的精度、基线相对误差等指标等.实验表明,搭建的北斗地基增强示范系统在整个覆盖区域内能满足实验网基准站的数据数据管理、分析,精度稳定,总体平面精度3-5cm、高程精度4-6cm,满足设计的需求;工作中所积累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将在全面开展的新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中逐步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区域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动态服务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数据模型,并通过实际案例测试了其动态服务精度。结果表明,区域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动态服务精度指标完全达到了相关标准的要求,特别是BDS+GPS组合较之传统GPS增强系统有较大的提升,体现了多系统融合的优势,也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相关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现有CORS系统应用中GPS+GLONASS+BDS三星模式导航定位方面研究较少,且缺乏对不同模式的对比分析。本文从数据质量、RTK精度、恶劣环境等方面对苏州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进行检测,并对不同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苏州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北斗系统的加入,有利于提高CORS系统的精度、时效性、空间可用性等,GPS+GLONASS+BDS三星模式应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数据通信是实现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高精度导航、定位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首先探讨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参考站与数据中心进行数据通信所用到的TCP/IP和RS232接入模式,其次,针对用户与数据中心的数据通信,分析了NMEA0183信息、NRTIP协议和RTCM数据,并阐述了RTCM3.2较以前版本的改进内容。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广东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立方法与流程,并对系统定位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结果表明,北斗、GPS、GLONASS三大系统融合服务稳定、可靠、可用性高,可向用户提供实时cm级、亚m级和1 m级导航定位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和验证在新疆整体地形局限、基准站建设密度不均情况下的新疆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XJ-CORS)的定位精度、解算能力及系统性能,本文首次以新疆全域为测试范围,对实时定位和静态定位精度所涉及的初始化时间和固定率、事后高精度定位性能、时间可用性、空间可用性、兼容性等指标,以及基准站管理、流动站管理、差分数据格式支持、自...  相似文献   

12.
利用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资源,结合自然资源行业生产的需求,基于时空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格网技术”和“大规模并发用户的位置服务响应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发福建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位置服务平台,集成了系统运行维护、公共服务、成果展示和数据共享等功能,提升了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满足了大规模实时位置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BDS-3)的全面建成,湖北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需要进行整网软硬件升级与改造,以实现对BDS-3卫星的兼容. 本文详细介绍了此次升级的内容:包括72台True CORS R1接收机的板卡硬件升级与固件包升级,增加对BDS-3的支持;TrueNET平台的软件升级;升级之后进行了接收机回归测试及系统精度测试:开展了新增频点的数据质量分析及双差质量分析,以及对RINEX原始文件进行了卫星数、高度角等分析;接收机软件研发完成后进行了整机性能测试,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系统精度测试结果标明:网络实时动态(RTK)定位精度水平优于3 cm,垂直优于5 cm;差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DGNSS)定位精度水平优于1 m,垂直优于2 m.   相似文献   

14.
在卫星导航定位中,电离层延迟误差是主要误差源之一,其影响可以到达数米乃至数百米,有必要进行高精度的电离层模型研究,尤其是区域的高精度电离层模型建立.本文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114基准站三系统 (GPS/BDS/GLONASS) 双频的观测数据进行电离层提取计算,并结合多项式函数模型进行建模,得出中国区域内的电离层模型,并采用直接跟CODG的电离层产品比较和间接通过单频精密单点定位方式来评估模型精度.结果表明,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立的中国区域电离层模型精度高于CODG发布的电离层格网模型且更符合中国区域电离层的真实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供统一的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基准框架和满足高精度、实时、动态需要,天津市建立了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三维测绘基准体系。本文对该系统进行了功能、性能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正确性等方面的检测,结果表明其各项功能指标、性能指标、精度指标均达到了设计及规范要求,满足了建立高精度统一基准框架的需要,能够实时向用户提供米级的导航服务以及提供厘米级精密定位服务。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整个亚太地区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服务,推进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应用已成为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的重要目标。当前浙江省已经建成覆盖全省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框架网络,并基于该网络完成了一系列测试工作。测试结果表明,其对应浙江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设计指标平面不大于5cm,高程不大于10cm标准,不论国产主板设备、进口主板设备其平面精度指标都能够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但高程精度设计有所欠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提供连续、可靠高精度厘米级差分应用服务方面依然有待突破。  相似文献   

17.
针对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推进建设中系统评估方法存在的欠缺,提出了北斗多模组合定位测试方法。通过重点分析6种组合定位模式下的RTK实时定位关键性能表现,对定位初始化时间、固定成功率、连续性定位精度和实时定位精度等关键指标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可为广东省范围内提供符合精度要求的实时定位服务,在基准站平均间距35km以内,采用GPS+BDS组合信号RTK实时定位效果较好,能够提升其初始化时间和固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北斗CORS发展现状,并在高纬度区域建立北斗CORS试验网,比较了单BDS、单GPS以及BDS+GPS三种定位方式下测试点的内外符合精度,结果表明:北斗网络RTK在水平方向与GPS网络RTK精度基本相当,北斗网络RTD完全可以替代GPS的网络RTD,在高纬度区域的北斗CORS精度已能满足众多行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从GNSS定位原理出发,总结了GNSS定位误差的来源,并以GPS为例介绍了WAAS、LAAS、JPALS、CORS、伪卫星、LOCATA等几种增强系统及独立定位系统,指出了各个系统的优缺点和仍需解决的问题以及系统的应用领域,为北斗的地基增强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山体滑坡位移量预测精度主要受预测模型和参量的影响,而基于回归模型和灰度预测模型的传统滑坡预测模型主要存在模型预测结构单调、引入的预测影响参量不全面、长期性预测精度低等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北斗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增强多元回归算法的滑坡预测方法。梯度增强多元回归模型在考虑多重因素的前提下,使用如降水量、土壤湿度、地形参数等滑坡主影响因子作为回归模型参量,同时结合梯度增强方法,可以增强预测模型的有效结构,提升数据的使用率,进而提高长、短期的滑坡位移量预测精度。最后以西宁市南山寺滑坡带为例,考虑降水、地面沉降、地形地貌等诱发滑坡的关键因素,分别基于梯度增强多元回归模型、贝叶斯岭回归模型、弹性网络回归模型及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梯度增强多元回归模型的方差(EV)结果为0.99 mm^(2),均方差(MSE)结果为0.04 mm,平均绝对误差(MAE)结果为0.15 mm,且利用梯度增强多元回归模型对2020年12月的表面位移量进行预测,发现相对误差区间为(-0.8%,0.8%],预测精度最高。因此,相对而言,梯度增强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精度更优、效率更高,更能准确反映滑坡表面位移量的变化状态,精确地对滑坡体进行全天候监控、预警,保障滑坡体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