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核磁共振(NMR)测井的测量结果基本不受岩性的影响,在解释束缚流体和可动流体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储层参数及研究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即孔径分布规律时,具有其它测井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核磁共振测井测量的主要是地层孔隙介质中氢核对仪器的贡献,所以也可用来判别储层的流体类型及含烃饱和度。本文评价储层流体性质(油、气、水层和干层)的一般规律和确定原油粘度与弛豫特性关系,这是流体的定性分析;而在定量分析方面,总结了两种确定含烃饱和度的方法。本文也介绍了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识别流体方法的优势,为识别流体的类型提供了新方法。通过上述分析,阐明了用核磁共振测井判别储层流体性质的可行性,同时也说明了其局限性及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2.
普光气田目的层段飞仙关组-长兴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发育气层,储层类型以孔隙-孔洞型为主,局部发育裂缝。针对这些储层特征,参考地质资料、微电阻率扫描成像资料,总结出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的方法;并在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参数求取中,采用光电吸收截面指数(Pe值),准确确定储层中岩性成分,为求取孔隙度参数提供了保障;在识别储层流体性质方面,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交会图法、纵横波速度比值法等多种识别流体的方法,同时在核磁共振资料识别流体性质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实际生产中显示出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测井是储层流体性质识别的重要方法。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是特低孔低渗的砂砾岩储层,对于该类非常规储层流体性质识别,采用常规的测井资料解释方法无法满足要求。因此通过对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的储层流体性质研究,结合储层特征以及实际井组的测井和试油资料,利用异常侵入特征定性识别法和多因素流体识别法,能够较为准确的识别储层流体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对M131井区内的11口探井统计分析,有7口井为油层,4口井为水层,利用异常侵入特征定性识别法,流体识别符合率在90%以上;采用多因素流体识别法现场测井解释符合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86%以上,为低渗储层流体定性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MRIL—Prime型核磁共振测井在胜利油区砂砾岩体的数据采集和应用效果。由于砂砾岩体沉积相带变化快,母岩成分复杂,骨架参数难以确定等特点,用常规的测井技术评价这类储层有很大难度,而核磁共振测井能够提供准确的与储层岩性无关的物性参数,不仅在划分砂砾岩体疑难储层和研究储层孔隙结构方面取得了成功,而且利用时间域和扩散分析识别不同类型油气层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普遍应用于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流体性质判别等方面。而由于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造成了常规测井响应的多解性与复杂性,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来综合反映储层孔隙结构和流体性质可克服常规测井的不足。本文基于大量的岩心核磁共振实验,分析了碳酸盐岩岩样的横向驰豫T2谱特征、T2谱与孔喉结构的关系、粒径的影响、裂缝孔洞的影响、T2截止值变化规律及核磁分析的孔渗参数与常规分析的孔渗参数的关系,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结论。实验研究表明:核磁共振T2分布谱反映的是岩石孔隙结构,反映了孔隙孔径大小的分布,在评价碳酸盐岩孔隙结构与储层有效性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岩样颗粒大小对核磁共振测量的影响很小,粒径下限值为2mm;由研磨式PDC钻头或带岩屑破碎器钻取的岩屑并不适合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碳酸盐岩地层的T2截止值不是定值,与泥质含量成反比关系;T2分布谱还不能有效的反映裂缝孔渗参数,但T2谱可定性的识别孔洞发育的储层。  相似文献   

6.
印尼某气田岩性为抱球虫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内孔、粒间孔类型;岩心及测压分析资料表明属于高孔、低~高渗型储层。依据测井及测压资料,气层较易识别,但气层下部高孔低渗型储层流体性质判别困难。通过综合实验室毛管压力资料分析及多矿物测井优化解释,解决了抱球虫灰岩疑难储层的流体性质判别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简要说明核磁共振测井测量原理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核磁共振测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重点研究了不同性质的流体对横向错误!链接无效。时间T2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核磁共振测井是地层评价中一种有效的测井新方法,它能提供孔隙度、渗透率、流体含量和流体特性等信息。但是,一些客观因素影响着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质量和应用效果。本文系统分析了孔隙度、孔隙结构及流体性质对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质量和应用效果的影响,在核磁共振测井解释和应用过程中引起重视,提高储层评价精度。  相似文献   

9.
核磁共振测井是新型测井方式,利用核磁共振测井可以可确定束缚水体积、可动流体体积、毛管束缚水饱和度等储层参数,本文主要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识别天然气,采用核磁共振测井中的位移谱、T2对数平均曲线和回波比曲线对天然气的识别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根据测井响应特征对苏里格某区块致密气储层进行流体识别时,发现三孔隙度测井响应在该区块目的层位不同流体性质中交叉现象明显,不能单一的用孔隙度曲线进行流体识别。因此,本文在测井曲线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储层中不同的流体性质用不同的测井曲线值进行分步区分识别。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核磁共振流体的驰豫机制,描述了流体的核磁共振的性质,介绍了一维核磁共振识别气藏的两种方法,给出了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识别气层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白秋地区是近年来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该区域断层发育,纵向上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存在低阻油层,导致常规测井评价流体性质困难,测井解释符合率较低。本文利用RMT测井新技术~([1]),形成了以曲线重叠、快速直观定性识别流体性质技术到定量评价油水层技术的一套适合于该区域低阻油层的评价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研究区域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准确率,满足了油田勘探和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测井资料在低阻油层流体性质识别中解释符合率,依据不同储层测井曲线在小波分析能谱特征差异,通过对反映岩性、物性和电性测井曲线进行同类别同尺度小波能谱分析,提取其测井信号中的流体性质信号,建立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与含油气性的四性特征模型库,并依此对低阻油层流体性质进行识别。实例分析的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气性的小波能谱分析法可有效提高低阻油藏流体性质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梨树断陷金山气田已成为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利用常规资料识别流体性质有一定的难度,给储集层参数的求取带来不确定性。本文主要分析在生产实践中,以常规测井资料为基础,利用特殊测井项目资料(偶极声波和阵列感应),对地层岩性、物性和储层流体性质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为金山气田储层精细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储层流体识别是油气田开发的前提。针对本地区的储层流体识别,提出基于多层感知器网络模型的方法。在对储层流体常规分析中根据储层流体的测井响应,优选出储层流体的敏感测井参数,利用多层感知器的自适应和自学习功能,结合BP神经网络误差逆传播的原理,建立储层流体识别模型,对比试气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同时为其他地区低渗储层流体识别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核磁共振技术在油气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岩心分析,应用对象由常规储层向非常规储层如页岩、碳酸盐岩、致密砂岩、煤岩等转变。非常规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非均质性极强,大量发育微纳米级孔隙,流体在其中的渗流机理复杂,常规技术手段因难以准确表征储层内部微观结构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油气勘探开发研究需求。核磁共振技术作为一种储层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在表征储层孔隙结构、流体识别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且对样品无损无害、分辨率高,因而应用范围与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从原理出发,介绍了核磁共振技术在孔隙结构表征与流体识别方面的应用现状,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普光气田主要产层是海相碳酸盐地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孔隙度低、储层岩性复杂的特点。常规测井在正确划分储层和储层评价方面存在难度。核磁共振测井能够直接测量储层的自由流体孔隙度,并能提供较为精确的储层渗透率,并且测量结果不受岩性、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也不破坏地层的平衡状态和孔隙结构,在储层的解释评价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火山岩储层的复杂性决定其在测井评价方面有别于砂岩等常规油气藏,因常规测井系列在分辨率及解释精度上已不能满足特殊岩性的需要。3700、5700、核磁共振等测井新技术的引进及综合使用,对粗面岩储层地质特征特别是对裂缝识别的准确性大大提高,是实现黄沙坨油田高效开发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具体实验数据系统总结了咸水泥浆侵入型钻井法导致油层低电阻率的特点,对三种适合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解释方法进行了分析。发现及时测井法是防止泥浆侵入影响效果最好的方法,而时间推移法则比较适合浸泡时长短的储层,此二种方法都需要对测井时间进行合理设计。此外针对那些已经遭受钻井液污染的油储层,则应当使用核磁共振的测井解释方法较为合适,它可以对储层流体性质进行相对有效的识别。  相似文献   

20.
渗透率是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利用测井方法求取渗透率是最经济的。常规测井已经发展了多种计算渗透率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在精度和通用性方面尚不能满足储层评价的需要。核磁共振测井得到的回波串中包含了孔径大小及流体赋存状态等十分丰富的信息,用核磁共振测井来确定地层渗透率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三种核磁共振测井渗透率模型,Coates模型、SDR模型以及回波串的和计算公式,介绍了这三种模型的基本形式,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