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立发展中国救援医学事业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李宗浩 《中国全科医学》2004,7(24):1803-1803
救援医学是建立在现代急救、灾害医学学术基础上的,立足于医院外的现场及时急救,是创伤及中毒等其他意外伤害的现场救护。从2003年SARS等一系列的灾害事故来看,我国的急救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院外“120”救护工作隐患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事故、意外灾害及各种急性疾病日趋增多,院外急救工作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院外急救不同院内病区抢救,急救现场条件差,缺乏客观资料,病变程度各异,对于一些危重患者来说,现场抢救是扭转病情的关键一环,院外抢救不及时,院内设备再好,医师技术再高也难以起死回生,因此社会对院前急救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我市“120”急救电话院外现场抢救开通十年来,接送了数以万计的急诊患者,本文就院外急救工作发现的隐患进行分析,以提高急救效果,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型综合性医院如何有效地开展院前急救。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4年来院前急救工作。结果4年中共出车3800次,接回病人3634人,现场急救1327人,现场和途中抢救成功率93%,参加灾害事故急救26起。病人及家属满意度98%。结论健全组织、广泛宣传、严守规程、开放通道、重在急救、政策扶持是中型综合性医院开展院前急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灾害所致大量伤员的入院前处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1986年-1995年中资料较全的5次灾害所致大量伤员的入院前处理。从灾害急救医学观战讨论灾害发生后入院前与大量伤员处理密切相关的急救通讯,检伤分类,现场急救,伤员运送等重要环节,提出存在的问题,吸取经验教训,以利提高救灾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灾害突发事故现场组织指挥和伤员分流原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灾害突发事故的分析 ,提出现场组织指挥和伤员分流的原则。方法 回顾上海市5 0年来灾害突发事故概况 ,重点对 1987~ 1999年期间 116次灾害突发事故作流行病学分析和Foxplus处理。 结果 1987~ 1999年上海市灾害突发事故发生次数有逐年上升趋势 ,前三位依次为交通事故、火灾和房屋倒塌 ,共 6 0起 ,占事故总数 5 0 %以上 ,因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居各灾害突发事故之首。结论 建立健全的急救指挥机构、急救队伍和急救通讯系统 ;对伤员进行正确检伤分类 ;开展航空和摩托救护 ;对社会公众普及急救知识和正确处理伤员的现场诊治和转运 ,是降低伤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回顾1986年-1995年中资料较全的5次灾害所致大五伤员的入院前处理,从灾害急救医学观点讨论灾害发生后入院前与大量伤员处理密切相关的急救通讯、检伤分类、现场急救、伤员运送等重要环节,提出存在的问题,吸取经验教训,以利提高救灾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公安部、卫生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做好灭火救援现场紧急救护工作,建立火灾害事故信息通报和联合救护机制,着力提高火灾及其他灾害事故信息传递、现场急救和人员转运等方面的综合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抢险救援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消防部队作为抢险救援的专业队伍,只有具备包括现场医疗急救在内的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各类灾害事故、意外伤害的抢险救援任务。针对消防部队的特点提出抢险救援中现场急救的重要性、原则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9.
危重病现场急救“快速反应、立体救护”的新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立体救护、快速反应”危重病现场急救新模式的可行性。通过回顾与分析国内外有关突发灾害造成伤害的资料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我们多次参加医疗紧急救治的体会,验证了危重病现场急救医学新理论的可行性。证明了采用“立体救护、快速反应”的危重病现场急救新模式,能使救治规则、卫勤保障原则更趋于合理,抢救成功率更高。由于危重病特种伤目前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及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最主要的杀手之一,现场急救需要“立体救护、快速反应”的新模式,以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河南省5次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援的组织管理。方法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后,迅速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紧急救援中心,公安、消防和医疗急救人员共同参加现场急救,使通讯和道路通畅,维持现场秩序,保证现场急救和顺利转运伤员到医院。河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专家迅速赶赴现场和救治伤员的医院,指导急诊手术和重症监护治疗。结果5次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共死亡259例,181例伤员送入院治疗,其中危重伤员26例。仅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其余179例康复出院。结论重大突发事件紧急救援需要消防、警察、医疗急救等多系统的协调合作,急诊医学专家指导大批伤员的分类急救和重症监护治疗,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公众现场急救技能培训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公众现场急救技能培训内容需求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公众现场急救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调查黄石市市内3个区9个社区4500名居民的现场急救技能培训需求内容。结果:黄石市公众急救技能培训需求程度排序为:日常危急重症处理、创伤急救、心肺复苏的基础生命支持技术、突发意外灾害事故现场的避险逃生与急救。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公众的学历、年龄与日常危急重症处理、创伤急救需求程度、心肺复苏的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呈正相关,而与突发意外灾害事故现场的避险逃生与急救知识需求呈负相关;不同的职业培训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性别的培训需求无明显差异。结论:日常危急重症处理、创伤急救、心肺复苏的基础生命支持技术是公众急救技能培训的重点;公众的年龄、职业和学历是影响培训内容制定的主要因素;强化公众的突发意外灾害事故现场自救互救意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意外事故急症及灾害中毒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我院自成立急救站以来能够将先进的急救医疗服务快速、准确地送到病人身边,送到急救现场。经过初步诊治护理而维护了病人的基础生命,并将病人安全转送到医院进一步救治。现将院前的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地震常是突发产生伤员量最大的灾害,地震伤员的现场急救是震区整个抢救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人员脱险、伤员获救的基本保证.现就地震的伤员分类、现场救治以及自救等方面加以阐述,希望能为地震现场的急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灾害医学的核心——急诊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的破坏性日趋增大,产生的后果日趋严重,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灾害医学应运而生,其涉及学科多,关系也错综复杂,但以人为本的“急诊急救”是其核心,探讨急救医学的建设有利于灾害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董红艳 《中原医刊》2009,(19):68-69
交通事故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灾害。重大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常导致颈椎损伤,颈椎损伤病情重,伤残率和死亡率较高,据报道我国每年每百万人口中有6.7人颈椎损伤,瘫痪率高达50%。及时、正确地进行现场抢救,可以使交通事故死亡和致残率降低10%以上。这就要求我们院前急诊急救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准确采取妥当的措施,以减少交通事故受害者的伤残或死亡率。作好这些患者的现场急救,无论对家庭和社会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全市人口1400万,面积6340kin’。但因市区人口高度密集,高楼林立,交通繁忙,生命线设施落后,因此,各种突发性的灾害事故时有发生。现将1996年以来,上海市医疗救护中心(简称中心)参与的27次突发事故的现场救援情况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概况1996年以来,中心共参与突发性灾害事故现场救援27次,出动救护车188辆次,参加现场急救的医务人员和接受过EMT培训的驾驶员共394人。27次灾害事故的性质和人员伤亡情况见表1。从表1可见,27次灾害事故中,最常见的是火灾、交通…  相似文献   

17.
把灾害医学纳入社会医学范畴[倪仁宝,郭强.中国社会医学,1993;6(增刊):10]灾害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灾害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包括伤亡、传染病流行、心理障碍、精神病及其他多种疾病。解放以来我国城乡逐步建立了急救点、急救站和急救中心3级急救网络;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平时海上灾害海水浸泡胸部开放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提高海上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方法 对56例海水浸泡胸部开放伤患者进行现场和院内综合急救,现场急救包括胸腔闭式引流术,抗休克,早期纠正高渗、高钠、高氯血症,纠正酸中毒,抗感染,复温,己酮可可碱(PTX)的应用,院内急救包括手术、胸腔冲洗和有效的术后处理.结果 5...  相似文献   

19.
龚玲 《吉林医学》2010,31(17):2732-2732
<正>院外急救是指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院外急救是急救医疗体系中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部分,当今社会对院外急救工作的评价日益重视,已将其作为衡量该地区急救工作水平和能力高低的标志[1]。院外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急救意识的提高,院前现场急救工作在抢救伤病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院前现场急救的处理是,建立有效的呼吸与循环、并尽快使病员脱离现场,转运到就近的医疗单位进行确定救治。院前现场急救的好坏直接影响伤病员的救治成功率。我市急救中心在2009年对3起重大车祸的大批伤员进行了院前急救,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