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罡 《化肥工业》2011,38(2):7-12
我国硝酸钾生产工艺主要有硝酸钠与氯化钾复分解法、硝酸铵与氯化钾离子交换法、硝酸铵与氯化钾复分解法、硝酸镁与氯化钾复分解法,生产装置均己实现了规模连续化生产,年总产量位居世界第3位,技术与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简要概述了我国硝酸钾生产工艺及装置情况.  相似文献   

2.
用于手机屏幕及平板显示器等的化学强化薄玻璃的机械性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KNO3熔盐的活性对离子交换反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实践经验、结合文献记载,从硝酸钾的分解、污染及晶态等方面对玻璃化学强化用KNO3熔盐失活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了KNO3失活对化学强化过程以及强化产品机械性能的影响.针对KNO3失活的原因,探讨了提高KNO3盐浴活性及防止KNO3失活的可行性方法.对延长熔盐使用寿命、提升化学强化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志云  孙蔓莉 《无机盐工业》2005,37(2):50-51,54
复分解法生产农用硝酸钾的主要原料一般为硝酸铵和氯化钾。长期以来,由于中国产氯化钾质量方面的原因,中国硝酸钾生产企业多采用进口的氯化钾。对中国产氯化钾和国外氯化钾进行比较,找到了中国产氯化钾不能用于生产硝酸钾的原因。通过试验,初步确定了采用化学沉淀法可净化中国产氯化钾,并且净化后氯化钾满足硝酸钾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大多以硝酸钠和氯化钾为原料,用复分解法生产硝酸钾,这一工艺主要缺点是原料硝酸钠价格昂贵,工艺冗长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现代企业是以追求高质量、低消耗、高利润、低成本为目标的。为了发展我国的硝酸钾工业,本文介绍一种较先进的硝酸钾的生产工艺——离子交换法。  相似文献   

5.
农用硝酸钾与氯化铵联产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罡  沈晃宏 《化肥工业》1998,25(5):25-27
生产农用硝酸钾对发展经济作物,特别是烟草、茶叶、水果等忌氯作物的生产有重要意义。用氯化钾与硝酸铵为原料,采用复分解法生产农用硝酸钾与氯化铵。该生产工艺设备简单,消耗低,无“三废”污染,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6.
硝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分子式为KNO3。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加热到334℃即分解放出氧,与有机物接触能燃烧爆炸。农业上作为氮钾复合肥料用。工业上是制造火柴、烟火药、黑火药、玻璃的原料和食品防腐剂等。国内现有的生产方法有以下几种:1.以硝酸铵、氯化钾为原料的复分解循环法;2.以硝酸铵、氯化钾为原料的离子交换法;3.以硝酸钠、  相似文献   

7.
螺旋板换热器在硝酸钾与氯化铵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硝酸铵与氯化钾复分解法生产硝酸钾与氯化铵工业中,采用螺旋板换热器分别用于硝酸钾溶液冷却和氯化铵溶液冷却的设备选型、安装方式及工艺操作流程。生产实践表明,采用螺旋板换热器具有不结垢、传热系数高、能耗低、生产能力大、体积小和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以硝酸镁与氯化钾为原料,通过复分解法生产硝酸钾的工艺原理、特点及流程。新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操作费用低、操作安全方便等优点。在中试基础上对原料消耗做了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该工艺生产1 t硝酸钾分别消耗氯化钾0.80 t、菱苦土0.26 t、硝酸1.21 t、工艺水5 t、蒸汽2 t。  相似文献   

9.
张星芒 《大氮肥》2009,32(5):360-360
埃斯科姆米高(四川)化肥公司拟在成都市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新建年产40kt农用硝酸钾生产项目,总投资12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01.5万元,占总投资的2.5%。该项目占地89亩,修建生产厂房及生产辅助用房合计面积16500 m2,所建设2套20kt/a硝酸钾生产装置,将采用国内先进的复分解法生产工艺,将原料颗粒硝酸铵与结晶氯化钾在水溶液中进行复分解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氯化铵结晶。  相似文献   

10.
简述硝酸钾结块成因及解决或改善方法。根据研究分析以及过往使用调查结果,量化并界定硝酸钾晶体颗粒粗细适中、分布均匀的理想范围。引用相关理论,结合硝酸铵、氯化钾复分解法生产工艺,深入分析并详尽阐述溶液浓度与离子配比平衡、冷却降温速度、pH、漂洗等硝酸钾晶体颗粒度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及建议合适的操作方法或控制工艺参数。总结论证硝酸钾晶体颗粒度及分布影响因素最终关系到硝酸钾结块性。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农用氯化铵精制的研究进展和方法。对含氯化钾的农用氯化胺进行了精制研究,确定了对含氯化钾的农用氯化铵精制工艺的实验方法,确定了添加剂,提出了精制的最佳工艺条件,其产品质量达到了工业一级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硝酸钠转化法制取硝酸钾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罡 《化工设计》2009,19(5):11-13,33
介绍一种硝酸钠转化法制取硝酸钾新工艺。该工艺根据传统硝酸钠生产硝酸钾经验,通过进一步试验与研究,对传统工艺与设备进行改造创新,实现连续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氯化钾—硫酸铵法生产的硫酸钾产品纯度低的问题,对硫酸钾精制过程进行了研究。在理论指导下,根据正交设计试验结果,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确定结晶温度、反应时间、配料比都显著影响硫酸钾的收率。同时得到精制过程的优化工艺条件;结晶温度40℃,反应时间90min,氯化钾与硫酸钾的配料质量比为0.15。实验结果为:硫酸钾的单次收率达到85.26%,循环总收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4.
磷石膏一步法制取硫酸钾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磷石膏是磷酸及其盐的主要副产物,其处理方法多数是堆积放置,从而造成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同时还造成了污染。目前,硫酸钾生产主要以曼海姆法为主,即用浓硫酸与氯化钾反应。其主要缺点是设备投资高,腐蚀严重,生产成本高。以副产物磷石膏为主要原料生产硫酸钾,达到了克服上述缺点,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之目的。磷石膏在助溶剂乙二胺四乙酸存在下,在混合溶剂甲醇和水中与氯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析出。反应条件为:温度25℃,液固比25,助溶剂浓度为15%,甲醇与水之比为1∶1,反应时间1.5h,磷石膏用量为理论量的110%。产品经检测达到ZBG21006-89一等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甲醇溶液硫铵法制取硫酸钾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甲醇溶液硫铵法制取硫酸钾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甲醇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和配料比对氧化钾收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适宜的反应条件,氧化钾收率达到90%以上。工艺过程简单、清洁,操作条件温和,甲醇易于回收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6.
从企业状况、生产方法、科研现状及国家有关政策入手,分析了我国硫酸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结合硫资源情况,提出采用磷石膏复分解法发展我国硫酸钾生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氯化钾中氯化镁杂质的存在会影响产品氯化钾的质量分数指标,主要原因是杂质氯化镁含有结晶水.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宜将氯化钾产品的烘干温度提高到12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氟石膏、氯化钾为原料,采用碳铵为中间体的间接法工艺制备硫酸钾,研究了影响工艺过程的因素,SO42-和K+的转化率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9.
马凯  马培华 《化肥工业》2010,37(6):30-31,34
磷酸钾是一种高养分含量的肥料,其中的磷和钾均是作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长期施用不会对土壤造成不利的影响。通过氯化钾与净化后的磷酸一铵共同加热反应,对Cl^-的脱除较为彻底,产物为低氯磷酸钾和氯化铵。试验表明:温度高于200℃、反应时间超过2h、氯化钾与磷酸一铵的配料质量比小于1.5时,Cl^-脱除率均在90%以上,产物中Cl^-含量低于3%(质量分数)。其中温度对Cl^-的脱除影响最大,而且较高的温度可以制备较高养分含量的磷酸钾。最佳反应条件为:净化磷酸-铵晶体取20.00g时,氯化钾10.00g,反应温度320℃,反应时间4h,所得磷酸钾总养分质量分数为88.17%,合Cl^-质量分数O.09%,Cl^-脱除率99.61%。  相似文献   

20.
对磷石膏和氯化钾制取硫酸钾溶剂法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在氨水及乙醇-氨溶液体系中影响硫酸钾收率的主要因素。实验得到较优的工艺条件:乙醇质量分数为25%、氨水初始质量分数为25%、反应温度为5 ℃、反应时间为60 min、液固体积质量比为10∶1 mL/g。在此最优条件下,氧化钾收率达70%左右,所得硫酸钾产品质量达到农用一级品。该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条件温和,溶剂经回收后循环使用,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