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藏拔隆铅锌矿是近几年在冈底斯成矿带西段的找矿新发现,矿床位于冈底斯中段的隆格尔—念青唐古拉复合古岛弧带(冈底斯弧背断隆带)与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带两大次级构造单元接触带上。拔隆矿区含矿围岩为下白垩统则弄群火山岩,岩性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矿体主要赋存在NW向—近EW向的火山岩内断裂中,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透镜状等,具有后生成矿的特点。成矿与早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密切,铅、锌具有相同的来源,均来自于则弄群火山岩,综合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初步认为本矿床成因类型为陆相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
西藏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是典型的大型斑岩型矿床,以钼、铜为主,共生铅、锌。矿区内出露的地层除第四系(Q4)外,主要为古近系典中组(E1d)火山岩和下二叠统洛巴堆组(P1l)灰岩(大理岩)。前人研究表明,二长花岗斑岩为成矿母岩,古近系典中组(E1d)火山岩则为(含矿)围岩。前人虽然对该矿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主要针对该矿床  相似文献   

3.
<正>笛给矿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是冈底斯火山岩浆弧的重要组成部分,强烈的构造活动形成大量以斑岩型为主的矿床。1矿区地质背景矿区出露地层简单,主要为二叠系下统洛巴堆组、二叠系上统旁那组、古近系典中组,及第四系。矿区位于麦隆岗-旁那断片,构造发育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次级裂隙与矿化关系密切。矿区二叠系地层和古近系地层中火山岩均较发育,二叠系火山岩主要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及熔岩,主要岩石类型有:安山岩、  相似文献   

4.
西藏山南努日铜钼钨矿床矽卡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雷 《地质与勘探》2011,47(1):78-88
西藏山南地区努日Cu-W-Mo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构造带东段南缘,属于冈底斯铜钼成矿带的南亚带,是新近探明的一个大型矽卡岩型的铜钨钼矿床,也是西藏冈底斯带首例钨矿床.对矿区内出露的矽卡岩、大理岩和灰岩的地球化学组成研究表明:在主量元素方面,Ca、Ti、Al、Mg、Mn、Fe及Si等元素在灰岩、大理岩和矽卡岩...  相似文献   

5.
<正>1矿区地质背景嘎衣穷多金属矿位于赠科盆地中,地理位置属于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城北东40 km处,为铅、锌、银、铜多金属矿。地质构造上位于松播—甘孜褶皱系西缘,义敦岛弧带中部,德格—乡城主弧带北段。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呷村组和勉戈组,呷村组主要为砂质板岩及中—酸性火山岩,夹灰岩及部分基性火山岩;勉戈组以砂岩、板岩及酸性火山岩为主,局部夹少量基性火山岩。  相似文献   

6.
<正>帮布勒铅锌铜铁矿床位于冈底斯铜铁多金属成矿带中的念青唐古拉铅锌银铜铁成矿带西段,该带矿种以铁铅锌为主,其次为铜。已发现的大中型矿床主要有尼雄、隆格尔、恰功、查个勒、德新等,矿床类型以矽卡岩为主,其次为火山引爆角砾岩型、热液充填型和斑岩型,区域成矿条件非常优越。帮布勒矿区主要出露石炭系-二叠系拉嘎组和下拉组灰岩、砂岩、板岩等地层,岩浆岩主要为石英斑岩及少量二长花岗岩,石英斑岩为成矿岩体。矿体产于石英斑岩与灰岩接触带、灰岩和砂岩分界线附近,  相似文献   

7.
甲马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岛弧构造带甲马弧内沉积盆地内。它呈层状、似层状展布于该盆地中的多底沟组礁灰岩(J_3d)与林布宗组砂板岩(K_1l)之间的过渡带内,并严格受地层层位的控制。其含矿岩石为热水交代夕卡岩和与矿床有密切成因关系的热水沉积岩(透辉石-斜长石岩)。通过容矿岩石和矿床的同位素、稀土元素、矿物包裹体成分等示踪研究,认为矿床的成矿金属物质来自盆地基底——弧火山岩;成矿流体来自古海底热水循环系统;硫来自地层中的生物硫;水—岩反应(交代)是成矿重要机制。故该矿床系古海底热水交代成因,属与古海底热水循环系统有关的一种独特的热水交代型夕卡岩矿床。  相似文献   

8.
最新的矿产调查工作在冈底斯西段火山岩区新发现了拔隆银锡多金属矿床,地表矿体表现为受火山沉积断陷盆地边缘逆冲断隆带、火山机构及次级断裂控制的脉状矿体.为了查明该矿床的成因,开展了含矿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矿石矿物学、地球化学及S-Pb同位素等研究.结果表明:拔隆矿床含矿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6.5±1.2 Ma,矿物组合以中低温为主、兼有少量中高温矿物,闪锌矿Zn/Cd和Zn/Fe比值变化分别介于321~17 407、2.4~4.4,黄铁矿Co/Ni比值为2.2~3.6,硫化物样品δ34S值变化于2.94‰~4.48‰,206Pb/204Pb比值为18.590~18.779,207Pb/204Pb比值为15.636~15.865,208Pb/204Pb比值为38.883~39.991,具有岩浆硫、上地壳铅特征,矿床的形成与冈底斯西段早白垩世火山活动晚期的次火山热液密切相关.经与世界典型银锡多金属矿床的对比认为,拔隆矿床的成矿特征与世界大型-超大型银锡多金属矿床较相似,地表矿体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体,向下可能发育有斑岩型锡多金属矿体.拔隆矿床富银含锡的成矿特征在冈底斯西段属于首次发现,该发现不仅为研究冈底斯西段火山岩区矿床成因类型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约束,还极大地拓宽了冈底斯西段火山岩区的找矿视野.   相似文献   

9.
冈底斯带广泛分布晚古生代火山岩地层。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冈底斯带的构造属性在晚古生代已经发生转变。在冈底斯带中西部塔惹增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拉嘎组中发现了火山岩夹层。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该火山岩属岛弧环境,标志着晚古生代冈底斯发生首次造弧作用,该时期冈底斯中西部已经由被动大陆边缘向主动大陆边缘转化。  相似文献   

10.
冈底斯带晚中生代构造演化模式一直存在争议。此次研究了中冈底斯带扎布耶茶卡北部区域则弄群火山岩的野外特 征和锆石U-Pb年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扎布耶茶卡北部则弄群火山岩主要喷发于154.2~142.1 Ma。研究首次获得 晚侏罗世的则弄群火山岩年龄为154 Ma,比前人提出的则弄群火山岩浆活动起始时间(130 Ma) 提前了24 Ma,据此将则 弄群的时代定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根据研究获得的最新年代学数据,结合冈底斯带火山岩的前人研究资料,显示冈底 斯带中生代弧火山岩具有从南向北逐渐年轻的趋势。因此,最早期南冈底斯弧中生代火山岩可能与新特提斯洋板片北向俯 冲有关,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中冈底斯带弧火山岩受到了新特提斯洋板片北向俯冲和班公湖-怒江洋板片南向俯冲的双 重影响,早白垩世中期的北冈底斯带弧火山岩则与班公湖-怒江洋板片的南向俯冲密切相关。研究成果为冈底斯带晚中生 代构造演化模式提供了火山岩方面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1.
林子宗群火山岩广泛分布在冈底斯带上,其岩石学特征及所代表的区域不整合事件被认为与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到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转变有关。对冈底斯带南木林地区的林子宗群火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地球化学研究,获得林子宗群火山岩帕那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6.08±0.47Ma、49.00±1.30Ma,对比冈底斯带其他地区已发表的年龄数据,认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在西藏南部)的时间,东部可能依次早于中部和西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冈底斯带南木林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具有碰撞后地壳加厚背景下产生的弧火山岩特征,应为新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到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构造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林子宗火山岩事件是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的火山作用响应,对冈底斯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冈底斯中段厅宫地区通过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林子宗群典中组底部、年波组上部和帕那组顶部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66.4±0.35)Ma、(53.6±1.5)Ma和(45±0.6)Ma。对林子宗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火山岩具弧火山岩特征,早期表现出陆缘弧火山岩的特点,至中期年波旋回钾玄岩出现,标志着陆内岩浆作用的开始,到晚期帕那旋回则显示出陆壳重熔和地壳加厚的特征,记录了新特提斯洋消减俯冲到陆陆碰撞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3.
新建上二叠统敌布错组,发现其中含有Noeggerthiop-Pterophyllum混生植物群,并确定该组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冈底斯岩浆弧中新发现第四纪全新世火山岩,获取一批同位素定年资料,进一步丰富了冈底斯岩浆演化的时空格架.  相似文献   

14.
措勤区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新建上二叠统敌布错组,发现其中含有Noeggerthiop-Pterophyllum混生植物群,并确定该组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冈底斯岩浆弧中新发现第四纪全新世火山岩,获取一批同位素定年资料,进一步丰富了冈底斯岩浆演化的时空格架。  相似文献   

15.
藏南冈底斯白垩纪弧后盆地的地壳变形及初始高原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藏南"南冈底斯岩浆弧"的北侧,发育一个白垩纪碳酸盐-碎屑岩组成的弧后盆地,盆地基底为早侏罗纪火山岩,其上被大面积晚白垩世-古新世林子宗群火山岩(62~45Ma)角度不整合覆盖,以及65~40Ma花岗岩基的侵位。南冈底斯弧后盆地的主要地壳变形表现为:在自北向南剪切应变下,以早侏罗世火山岩与晚侏罗-白垩世沉积岩之间的冈底斯滑脱带(GD)为主要构造底面,与上部白垩纪地层的强烈褶皱和铲式构造一起组成的"滑脱-褶皱"构造样式。研究表明,弧后盆地的滑脱-褶皱构造是90~62Ma期间与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板片俯冲有关的弧后盆地地壳缩短、加厚和造山作用的表征。大面积存在的冈底斯林子宗火山岩与其下部地层的角度不整合是一种"火山披盖式"的不整合,说明冈底斯弧后盆地经历伸展到地壳缩短变形、造山隆升和剥蚀夷平的演化过程,标志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的转换。提出南冈底斯初始高原在晚白垩世俯冲条件下开始形成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时空分布 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34  
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分布特点及其年代学,并利用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重点分析了早期关注程度较低的侏罗纪花岗岩类岩浆作用的性质。目前在冈底斯弧背断隆带未发现侏罗纪火山岩;在冈底斯东部地区,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几乎同时发生于南冈底斯(叶巴组火山岩和鸟郁、尼木花岗岩类)、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宁中、金达、布久花岗岩类)和北冈底斯(聂荣花岗岩类),中晚侏罗世接奴群和拉贡塘组火山岩断续分布于北冈底斯,晚侏罗世岩浆活动零星分布于沙莫勒一麦拉一洛巴堆~米拉山断裂以北。将冈底斯侏罗纪岩浆活动置于时空框架内分析发现,南冈底斯和北冈底斯在侏罗纪时主要受俯冲作用的影响.而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自早侏罗世以来除了受到俯冲作用的影响外,还受到自东向西逐步扩展的碰撞作用的影响。结合古地磁重建资料和其他新发现.认为冈底斯带侏罗纪这种岩浆活动的特点可用班公湖一怒江洋壳向南、新特提斯洋壳向北的双向剪刀式(剪刀口向西张开)俯冲模式来解释。  相似文献   

17.
正达布铜钼矿区位于拉萨市曲水县南木乡达布村一带,隶属曲水县南木乡管辖。矿区距中尼公路沿线的南木乡约15 km,有简易公路相通,南木乡距拉萨市约25 km,有国道相连。大地构造位置属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带。新特提斯洋在中白垩世向北俯冲,形成了日喀则弧前盆地和冈底斯岩浆弧带。冈底斯岩浆弧带主要由中-新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组成。火山岩主体由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  相似文献   

18.
姚鹏  彭勇民等 《地质论评》2002,48(5):468-479
甲马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岛弧构造带甲马弧内沉积盆地内,它呈层状、似层状展布于该盆地中的多底沟组礁灰岩(J3d)与林布宗组砂板岩(K1l)之间的过渡带内,并严格受地层层位的控制。其含矿岩石为热水交代夕卡岩和与矿床有密切成因关系的热水沉积岩(透辉石-斜长石岩),。通过容矿岩石和矿床的同位素,稀土元素、矿物包裹体成分等示踪研究,认为矿床的成矿金属物质来自盆地基底-弧火山岩,成矿流体来自古海底热水循环系统,硫来自地层中的生物硫;水-岩反应(交代)是成矿重要机制,故该矿床系古海底热水交代成因,属与古海底热水循环系统有关的一种独特的热水交代型夕卡岩矿床。  相似文献   

19.
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分布特点及其年代学,并利用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重点分析了早期关注程度较低的侏罗纪花岗岩类岩浆作用的性质。目前在冈底斯弧背断隆带未发现侏罗纪火山岩;在冈底斯东部地区,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几乎同时发生于南冈底斯(叶巴组火山岩和鸟郁、尼木花岗岩类)、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宁中、金达、布久花岗岩类)和北冈底斯(聂荣花岗岩类),中晚侏罗世接奴群和拉贡塘组火山岩断续分布于北冈底斯,晚侏罗世岩浆活动零星分布于沙莫勒一麦拉一洛巴堆~米拉山断裂以北。将冈底斯侏罗纪岩浆活动置于时空框架内分析发现,南冈底斯和北冈底斯在侏罗纪时主要受俯冲作用的影响.而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自早侏罗世以来除了受到俯冲作用的影响外,还受到自东向西逐步扩展的碰撞作用的影响。结合古地磁重建资料和其他新发现.认为冈底斯带侏罗纪这种岩浆活动的特点可用班公湖一怒江洋壳向南、新特提斯洋壳向北的双向剪刀式(剪刀口向西张开)俯冲模式来解释。  相似文献   

20.
李湘玉  马润则 《矿物学报》2011,(Z1):362-363
措勤盆地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中西部,冈底斯山中段北侧,在Ⅰ级大地构造单元上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测区位于措勤盆地的南缘,次级大地构造单元依次为:北部地区属措勤复合弧后盆地;中部大部分地区属念青唐古拉弧背断隆;南部少部分地区属冈底斯岩浆弧。该区构造类型复杂,火山岩及侵入岩发育,岩浆活动以燕山晚期最为强烈,主要受北西西向区域构造的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