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孕育出了一门新的语言变体,我们称之为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在网上不断得到复制、传播,已成为人们进行网络交际不可或缺的工具。模因论(Inemtics)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为解释网络语言的模仿、复制、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网络语言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高速运转的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交流的日益普及,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基于达尔文进化论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为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新视角。以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对网络语言变异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阐述,认为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是语言模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网络语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快速发展,这既给传统的语言文字带来活力,又对语言规范产生负面影响。为了削弱网络语言中消极的因素,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了网络语言规范化的问题。在分析网络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化原则,为网络语言规范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模因论将人类文化发展和传承类比于基因的复制、传播,甚至是变异。网络语言的发展和变化正体现了语言模因的自然选择过程。网络语言的传播和流行是语言模因适应信息时代语言交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自模因以及模因论出现以来,国内外语言学家和从事语言工作的人将这一理论引入到语言学的研究中来。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模因论可以用来解释多种语言现象。以国内外模因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应用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来探讨和分析模因论在网络语言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淘宝体”这一语言模因的传播途径、表述方式和传播趋势,指出了“淘宝体”的3个特点:网络是人们跟风模仿、进行模因传播的极佳媒介;在网络文化中,简单化娱乐化的表述方式更易传播、蔓延;语言模因的流行受到其语用功能的限制.模因论为网络语言文化传播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解读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模因理论为依据,从理论上阐述了网络语言的跨文化功能,探讨了模因机制在网络语言的形成、发展和传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网络语言的翻译观问题。指出:模因在网络语言中的嬗变促使我们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观灵活地处理文本信息。  相似文献   

8.
"模因"一词仿制"基因"而来,是文化信息的基本单位。语言本身是模因,也是模因的载体。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传输而得以迅速复制和传播。本文结合网络常用语分析语言模因信息的复制和传播的两大类型即基因型和表现型并尝试从模因论得出部分合适的外语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模因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可以用模因论来解读。网络流行语模因在网络的传播中被不断地复制、传播,不断地进行着选择,从而形成强有力的传播效果。文章主要研究网络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及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模因作为一种文化信息单位像基因一样得到传播,由基因而得名,是语言的载体,靠模仿、复制语言而进行传播。本文以模因论为基础,分析了当今流行的网络语言中的模因现象,旨在对研究网络交际时代的言语特征研究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切斯特曼“翻译模因论”的提出,为商务翻译教材编写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模因论对于商务翻译教材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同时“翻译模因论”的核心思想也为商务翻译教材编写者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诠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种网络体层出不穷,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它们有着以下特点:怪异性、多样性、幽默性,而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它们被大众接受并广泛流传。而这种模仿使用也令网络体成为一种语言模因。本文将模因论的观点应用于对网络体的分析,阐述了网络体的特点对其做为模因进行复制的积极影响、网络体作为语言模因复制传遍的方式、网络体中成功模因的决定因素等问题,旨在更好地理解网络体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网络交流已日益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网络交际的广泛发展渐渐催生了一门新的语体——网络语言。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已成为语言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之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身份构建是语言使用者积极使用语言资源的一种社会实践形式,它有助于理解年轻网民在语言实践过程中的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性和意识性。本文以模因论为其理论基础,把身份构建放在促进网络语言传播的大框架下探讨网民主体意识对网络语言传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日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媒介,而随之产生的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社会语言变体,语言本身并未发生质的变化,只是传统语言表达方式在信息时代的新发展。本文拟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网络语言的变异。  相似文献   

15.
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传播的理论,指文化是靠模仿得以从一个人脑复制到另一个人脑中。模因论的提出为许多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视角。本文从模因的传播途径、强弱性、传播过程以及两类模因的特点讨论模因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概述了模因论的基本概念、流派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研究网络体育新闻报道中的标题、明星人物、热门事件的模因现象,揭示模因论在网络体育新闻报道中的应用现状、发展过程和特点,探求模因论对网络体育新闻报道的影响方式,为网络体育新闻传播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模因论为冲突话语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模因论的角度研究冲突性话语在庭审会话中的表现,试图从模因角度探讨冲突性话语的内在制约机制,推动冲突性话语研究,总结模因在冲突走向缓和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言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语言教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本文从模因论视角出发,以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四个阶段对模因论在法律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指出学习者通过这四个阶段对新信息进行分析、甄别,获取并传播新知识。  相似文献   

19.
模因是文化信息单位。近20多年来,国外有关模因的研究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该理论。模因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看待和解释各个领域的新视角,启发我们的新思维。模因论的新颖性、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值得我们关注。推动模因理论的发展和相关的实证研究是模因学者们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20.
模因在手机短信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短信语言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我们介绍了模因的概念,模因的周期理论,说明名人名言、诗词名句、流行事物等模因在短信中成功复制和传播的原因,然后重点分析了表现型(phenotype)的短信模因。我们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对短信中的模因现象的探析,为人们短信写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也为手机短信的研究开辟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