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心脏瓣膜病巨大左室的换瓣治疗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脏瓣膜病巨大左室的换瓣治疗经验向小勇李法荫林尚清李朝先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室(EDD>70.0mm),通常被认为是属换瓣手术治疗中的高危病例,但随着近年来心肌保护及围手术期处理技术的进展,此类病例的治疗效果已逐步提高〔1〕。我院近十多年的换瓣手术病...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技术、心肌保护及围术期处理的不断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死亡率逐年下降,换瓣年龄逐年上升[1~3]。从1990年1月~1995年12月,我院为60岁以上患者行人工瓣膜置换术43例,占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4%。现将围术期处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冯强  倪一鸣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2):1581-1582
慢性机械瓣功能障碍是心脏瓣膜病行机械瓣置换术后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往往进程缓慢,多表现为渐进性的胸闷、气急、水肿等心衰症状。因此,不同于急性机械瓣功能障碍,只要及时手术治疗,多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本院自1999年至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5例慢性机械瓣功能障碍患者,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脏压塞是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我院自1990年1月~1995年6月共施行316例手术,其中10例发生急性心脏压塞(3.2%),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共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14~43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例,先天性心...  相似文献   

5.
心脏恶液质换瓣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合并心脏恶液质换瓣病人围手术期治疗的经验。方法 近 5年来对 11例心脏瓣膜病伴心脏恶液质病人 (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9例 ,结核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例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 1例 ) ,施行二尖瓣置换术和 /或主动脉瓣置换术 ,其中 6例同时进行三尖瓣成形术 ,1例行心内膜剥离并三尖瓣置换术 ,心功能Ⅲ级 3例 ,心功能Ⅳ级 8例。结果 术后低心排并肾功能衰竭死亡 1例 ,死亡率为 9% ,1例反复右心功能不全 ,其余病人均痊愈出院 ,随访 2~ 5年 ,均恢复良好。结论 良好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对6例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采用二尖瓣瓣中心人工瓣膜置入术进行了报道,术中保留前后瓣叶及其瓣下结构。全组术后无死亡。5例患者经28~63月(平均43.7月)随访,均已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文中讨论了此种换瓣术的手术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3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35例,占同期心瓣膜直视手术的50%。其中双瓣膜替换(DVR)16例,巨大心脏行WVR13例,AVR2例,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次换瓣3例,急症换瓣2例。死亡5例,死亡率14.3%。本文就重症心瓣膜替换术围术期处理及如何加强心肌保护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腹股沟疝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需要长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者或因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长期抗凝的病人逐年增多,疝外科医生越来越多的面临此类病人。手术是唯一能够治愈腹  相似文献   

9.
4例心脏三瓣膜替换李大连,朱朗标,余翼飞自1986年6月至1991年8月,我们在477例心脏瓣膜替换手术中,主动脉瓣、二尖瓣及三尖瓣同时替换机械瓣4例,占总数0.8%。因三瓣膜替换的病人病情重,术后早期及晚期死亡率高,现总结该组病例,就术前准备、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注意事项、瓣膜选择。方法:总结1998年~2001年间对3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手术的经验,回顾性分析其围手术期处理的注意事项。结果:3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中,住院死亡1例,全组随访,术后一个月死亡1例,术后一年死亡1例,其余32例患者仍健在。术后心功能恢复到Ⅰ级者20例,恢复Ⅱ级者12例。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瓣膜病的瓣膜置换手术的手术适应证、术前严格准备、术中瓣膜的选择、术后严密监测、正确使用正性肌力药物、血清钾离子水平的调节以及术后抗凝药物量的调节都是直接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及其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及治疗效果。方法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45例14岁以下儿童施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3—14岁,平均10.8岁;≤10岁15例,10~14岁30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瓣膜病32例,风湿性瓣膜病6例,心内膜炎3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修补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主动脉关闭不全1例。行二尖瓣置换23例,其中2例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行解剖位三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9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4例;三尖瓣置换9例。5例使用生物瓣膜或同种主动脉瓣,余40例均采用机械瓣膜,包括进口双叶瓣34枚,进口单叶瓣3枚,国产单叶瓣7枚。结果本组手术死亡(术后30d内)2例,死亡率4.4%,均死于手术当日,1例因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生存者随访8个月-12年,平均4.9年。4例晚期死亡,晚期死亡率9.3%。置入机械瓣膜者均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未发生血栓栓塞及抗凝相关并发症,病儿术后心功能均Ⅰ-Ⅱ级。结论儿童瓣膜病病人,大多数可以置入合适的成人型号人工瓣膜,保证其术后生长发育,减少二次手术。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经过平均4.5年随访,无血栓栓塞或抗凝有关的出血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2.
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2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eng QJ  Yi DH  Yu SQ  Chen WS  Li T  Wang HB  Cai ZJ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8):1235-1237
目的总结既往有二尖瓣闭式扩张术、瓣膜成形术、瓣周漏及生物瓣失功能等的患者再次瓣膜手术的经验。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实施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221例,其中急症手术8例。其中二尖瓣闭式扩张后再狭窄105例,二尖瓣或主动脉瓣成形术后复发性瓣膜病变37例,瓣周漏29例,生物瓣衰败18例,其他瓣膜再发病变11例,人工瓣膜机械功能障碍9例,Ebstein畸形矫治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7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5例。再次手术方式包括二尖瓣置换、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置换。两次手术间隔时间1~21年。结果全组术后死亡19例,占8.6%。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多脏器功能衰竭与肾功能衰竭,其中急症手术8例中死亡3例,术前心功能Ⅳ级者手术死亡9例,病死率为14.5%(9/62例)。结论瓣膜病再次手术危险因素包括急症手术、术前心功能差、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长等。针对这些因素积极防治,可以进一步降低这类患者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龄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我们收治了43例60岁以上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现对其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心脏人工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再手术治疗3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工机械瓣膜功能障碍是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尽早再手术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惟一有效方法。我院自1993年6月至2004年7月共为34例人工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患者行再次换瓣手术治疗,现将人工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原因、诊断、再次换瓣手术处理的经验和教训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的麻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的麻醉周全福,高天华我院自1991年7月~1992年11月末共施行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22例,现将有关麻醉处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17~47岁,病程4~30年,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相似文献   

16.
风湿性心脏病多瓣膜疾患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我国,心脏瓣膜病以风湿性最为常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主要是二尖瓣病变,部分患者主动脉瓣同时受累,极少数病例病变侵及三尖瓣。其病理改变为瓣叶增厚,特别是瓣叶边缘部分、瓣叶交界融合、瓣口变窄、瓣下结构挛缩以及瓣膜钙化。单纯的主动脉瓣病变很少由风湿性病变引...  相似文献   

17.
人工瓣膜置换术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心脏瓣膜病患者的远期预后,目前全球每年实施约28万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我国每年约有6万例心脏瓣膜手术 [1],虽然采用的机械瓣或者生物瓣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现在临床使用的人工心脏瓣膜都不是完美和理想的,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可能从自身瓣膜疾病的折磨转为置入人工瓣膜的困扰。因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经验,并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577例患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539例,心脏瓣膜病22例,心脏粘液瘤16例。结果术后死亡7例(1.2%),出现一过性血尿98例(17.0%)。随访496例,平均时间(48.2±25.3)月,无远期死亡。术后心功能Ⅰ级329例,Ⅱ级135例,Ⅲ级32例,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复查超声心动图,无缺损残余漏、瓣周漏,心脏粘液瘤无复发。结论浅低温不停跳体心内直视手术适用于大多数简单的先心病,能较大程度地避免心肌缺血、缺氧损伤,有利于心肌保护,有助于防止缺损残漏和传导阻滞的发生;但不能提供安静无血的手术野,显露相对较差,增加了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19.
二尖瓣二次换瓣术后8次心脏停搏抢救成功1例冯树生,李中学,阎玉生,朱平,蒙华,王庆深病人女,40岁。二尖瓣生物瓣替换术后6年,因劳力性心慌、气促、双下肢水肿1年,心功能Ⅲ级,心胸比率0.75,诊断为生物瓣衰败。1995年2月在体外循环下行二次换瓣术,...  相似文献   

20.
评估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4年来131例心脏手术病人麻醉中TEE监测,对术中常规排气病人,体外停机前后气体出现情况和其中38例风心病二尖瓣置换病人换瓣前后瓣膜返流等进行对比观察,气体量和返流量根据TEE所见分别分为4级和5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