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院前急救中遇到的创伤性休克患者60例,并按输液方式的不同等分为常规静脉输液组和骨髓腔穿刺输液组。观察两组患者建立有效输液通道的时间、输液速度、血压回升所需时间、抢救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组建立有效输液通道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常规静脉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静脉输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组抢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静脉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在院前急救中采用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可有效缩短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提高抢救有效率,临床应用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2.
辛艳梅 《现代护理》1999,5(4):34-34
心脏及胸部大血管损伤病人起病急,病情危重、变化快,若抢救不及时可因外伤性出血性休克而致死亡,术前的充分准备及术后的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我院1989年~1998年6月收治24例心脏及胸部大血管损伤病人,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4例中,男21例,女3例;年龄最大为67岁,最小12岁。其中复合伤16例,经手术治疗痊愈22例,2例死亡。2急救护理2.1迅速有效的输液通道建立通畅的输液途径是快速补液扩容的根本保证。本组病人均在5~10分钟建立了静脉通道,通常选用9~12号针头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创伤性休克急救成功的经验和护理要点。方法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有效血容量,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妥善固定骨折,并加强心理护理和留置导尿的护理。结果49例骨盆骨折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44例治愈出院,5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迅速补充血容量,防止心、脑、肾等器官发生衰竭,立即止血。防止休克进展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休克病人病情危急,发展迅速,不但要分秒必争积极抢救,而且要严密观察,细心护理,详细记录病情,协助医师有效的抢救和治疗。现将我院急诊科1996年以来48例休克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48例患者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13~75岁,平均28.5岁。其中车祸等创伤,失血性休克32例,占66.67%;急性心肌梗死等心源性休克10例占20.83%;感染性休克4例占8.33%,过敏性休克2例占417%。2抢救与护理体会(l)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足量的补液,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休克的首要措施,而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则是快速输液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液观察及护理在抢救低血容量休克患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26例低血容量休克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即建立有效的输液通路,快速补液扩容,维持体液平衡,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中18例在治疗0.5~2.0 h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休克得到纠正;8例2 h后于术中得到纠正,均痊愈出院。结论:密切输液观察及精心护理有利于休克患者维持体液平衡,保持生命体征平稳,从而确保抢救质量。  相似文献   

6.
冷淑芝  石璞 《现代护理》1996,2(2):43-43
流行性出血热(EHE)是以肾脏损伤为主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OE)的疾病,病情复杂、多变,迄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病死率很高。在这流行季节,狠抓“三早一就”(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就地抢救);在治疗中把好三关(休克、肺水肿、肾功衰竭);在护理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是降低病死率必不可少的条件,通过我院在25年中EHE的收治,共收治3774例EHE的病人,现对该病的护理问题作如下探讨。 1 护理上做到四准 1.1 准确掌握输液速度。休克是EHE的第一关,左右疾病的发展及预后,快速(冲击)扩容,在短时间内补足有效血容量,是抢救重度休克的关键。休克病人一入病房,立即由2~3名护士同时快速静脉穿刺,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使用7~9号针头120~150滴/分钟速度,双管或三管同时输液,要在1小时内使血压回升,2~4小时达到稳定,使休克得到纠正。护士必须守在床边,以便随时加压输液,保证输液速度,直至血压稳定后方可减慢输液速度。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6年以来,使用自己研制的快速输液加压器快速输液抢救创伤性休克19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6例患者中男12 4例,女72例;年龄12~72岁,平均37.8岁;休克分度〔1〕:轻度36例,中度94例,重度6 6例;车祸伤12 0例,矿山事故伤5 0例,坠落伤10例,其他创伤16例;伴骨折92例,脏器损伤12 8例(单个脏器损伤30例,2个脏器损伤4 2例,3个以上器官损伤5 6例)。1.2 抢救方法:迅速建立1~2条静脉通道,用快速输液加压器输液。轻度休克者1h内输入平衡盐液10 0 0 ml;中度休克者1h内输入平衡盐液2 0 0 0 ml,全血4 0 0 m l,以及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及护理。方法: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有效血容量,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妥善固定骨折位置,防止再损伤。结果:18例骨盆骨折患者,17例治愈出院,1例病人来院时处于濒死状态,经抢救2h,无效死亡。结论:快速扩容,防止心、脑、肾等器官衰竭,同时有效止血,阻断休克进展是抢救成功的关健。  相似文献   

9.
1997年9月~2004年9月,我院共手术治疗腹腔大出血35例,术中准确操作、精心配合,效果满意。现将术中配合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9例,女6例,9~63岁,腹腔闭合性伤26例,开放性损伤9例。受伤原因有撞击伤、坠跌伤、踢伤、刀伤等。伤后术前时间30min~13h,术中40min~7h。其中轻度休克17例,中度休克14例,重度休克4例,死亡5例。2巡回护士配合2.1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严重创伤,涉及多部位、多脏器损伤,伤情严重、复杂。入院后立即开通两条以上的上肢静脉通道和静脉插管。因盆腔、腹腔脏器和血管损伤后,若经下肢静脉输液,液体易从受…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36例异位妊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主要包括低流量吸氧、快速开通两条以上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尽早实施手术止血治疗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认为早期确诊、快速补充血容量和精心的护理是抢救异位妊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创伤性休克83例急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曹银竹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2):723-724
2003年1月~2004年6月,我院共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83例,经积极抢救和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21例,女8例,21~36岁,其中双下肢离断伤38例,肝破裂伤28例,左侧颈外静脉破裂伤17例.抢救成功79例,死亡4例.  相似文献   

12.
骨髓输液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迅速建立输液通道,快速补液扩容,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但由于休克状态下周围循环衰竭,末梢静脉塌陷常常无法建立输液通道而延误抢救时机。自2001年1月至2006年5月,我科应用经骨髓输液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低血容量性休克输液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组织器官缺氧和血流灌注不足 ,电解质紊乱末梢循环衰竭等为特点的病理综合征 ,治疗的关键是及时足量地给予液体补充。因此 ,在护理工作中 ,加强液体输入的护理至关重要。现就我科近一年收治的外伤所致 2 6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 ,在治疗时对其液体输入的护理要点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中男 1 9例 ,女 7例 ,年龄在 1 9~ 53岁 ,2 6例均入院时或入院后发生休克 ,其中休克早期 2 3例 ,休克中期 1例 ,休克晚期 2例。2 输液的方法2 .1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本组病人入院时已处于不同程度休克状态 ,能…  相似文献   

14.
在抢救患者中,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与维持是护理首要措施之一,危重急症患者常常伴有血容量不足,需要快速补液,但往往也需要同时应用必须限制输入速度的特殊药物,因此,需要建立2条或2条以上的静脉输液通道.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用肝素帽连接头皮针,虽只建立了1条静脉输液通道,却能取得多条静脉输液通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急性重症胸部创伤性休克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受伤局部不同情况,分别采用锁骨下、颈内、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快速、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赢得抢救时机。结果 55例中7例因受伤机制较重合并有重型颅脑损伤、胸、腹联合伤等,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均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取得有效抢救时机,现场抢救成功,生命体征平稳后进入下一阶段的救治。结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急性重症胸部创伤性休克抢救中效果显著,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所谓失血性休克就是各种因素如消化道出血、肝脾破裂、大血管损伤等,造成全身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病情急,需要紧急救治,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的关键措施。自2000年以来笔者对失血性休克的输液进行了科学的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小儿特重度烧伤休克期护理的经验。方法:1996年1月~2002年5月治疗小儿特重度烧伤87例,在休克期的输液护理过程中,针对患儿的病理生理特点,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加强输液管理,精确计算补液量,及时补充血容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护肾脏功能;根据尿量调整输液速度及种类。结果:87例中治愈86例,治愈率为98.6%。结论:烧伤休克可危及生命.及时、准确补充液体,有利于患儿渡过休克期,将直接影响全病程的救治成功。  相似文献   

18.
黄纪坚  黄崇本 《中国急救医学》1994,14(2):56-56,F003,F00
大口径导管装置在低血容量休克中的应用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黄纪坚,黄崇本快速血容量补充是治疗各类严重低血容量休克的基本措施[1]。在严重低血容量休克病者中建立周围静脉通道常有困难;静脉切开比较费时,传统中心静脉导管输液速度亦不够理想。本文采用改进...  相似文献   

19.
经骨髓输液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经骨髓输液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探讨急诊抢救输液的新方法。方法选择创伤失血性休克268例,随机分为经骨髓输液和经静脉输液两组。静脉穿刺困难的立即行经骨髓穿刺输液,对照组经静脉常规穿刺置管输液。结果两组输液后在血压回升的时间和输液的速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建立输液通道所用的时间上,经骨髓输液组较静脉输液组明显缩短。结论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经骨髓输液是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替代方法,不但安全、迅速、有效,而且便于在院前急救和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休克病人的输液管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创伤性休克是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刺激后的应激反应,此类患者大多由于骨折和脏器损伤后的急性出血引起,如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则急剧加重,转为不可逆的阶段而导致死亡。抢救此类病人建立静脉通道是首要措施,进行科学的输液管理也至关重要。现将我科1996年-2004年抢救的118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输液管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