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昕 《规划师》2008,24(11):71-76
传统的单中心圈层式的空间拓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昆明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从更大区域范围考虑城市的发展空间显得日趋重要。综合考虑昆明城市空间演变规律、区域空间发展关系、现状自然条件及城市空间拓展方向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未来昆明城市将形成“轴向带状、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模式及“一核、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于英 《城市建筑》2011,(10):108-110
本文从本土文化缺失对文化形态循环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入手,提出解决本土文化形态在城市空间层面的优化循环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概念与分类的分析,解析兰州市最具带型特征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城市地域文化形态与城市公共空间形式的关系。同时,借助于城市公共空间地域形态的分类,对兰州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类型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4.
张帆 《南方建筑》2006,(10):100-102
论述安庆城市空间形态经历了中心城区点状形成→轴向生长→单核心蔓延生长3个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2):114-116
《汉藏民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是作者笃志于藏族与汉族间民间文学的比较之作,超越西藏民间故事及与其他国家、民族的民间文学作品比较的传统研究,在民间叙事学术史上具有拓荒性的意义。此书力图突破传统故事学研究方法,进行故事学方法论的革新。从跨民族民间叙事比较研究方法论的创新到尝试建构独特的中国学派的比较文艺学,将故事学研究与民俗学的学科转向契合,同时进一步推进叙事传统研究的深化。该书通过汉藏民间故事典型类型的细致比较,以此表达两民族间叙事传统的共通和差异,探求汉藏文化共同体的内部关系及所展现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6.
王磊  朱晓天  吴一强 《四川建筑》2010,30(5):38-39,41
徐州市在《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中提出了"双核心、五组团"的空间形态构想,文中运用空间句法理论中的重要参数—集成度对徐州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中的城市路网进行拓扑分析,进而得到徐州整个城市的集成度轴线分析图,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发现其城市的内在动力机制,并运用城市自组织生长理论对城市的自组织性进行分析,寻求自组织与他组织的调和,最后提出优化方案。用以促进城市的健康与可持续性建设。  相似文献   

7.
8.
王桂芹 《安徽建筑》2010,17(3):14-15,73
城市形态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以城市空间的拓展作为切入点,分别对湘潭市城市用地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演变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了湘潭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特征,探求其演变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煌 《中外建筑》2009,(8):80-82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城市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本文从汨罗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力、自然地理的基础作用力等5个方面对汨罗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作了初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陈宇  刘强 《山西建筑》2007,33(1):44-45
以成吉思汗陵园旅游区开发建设为背景,研究了蒙古族达尔扈特人特殊的民族文化,构建了院落式及群落围合式的空间布局形态,力求建造一个独特的民俗村,再现其独特的蒙古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从城市开埠至1949年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天津城市空间形态共经历了3个阶段的演变.结合对不同阶段城市发展概况的分析,阐述了天津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过程,揭示了影响空间形态演变的要因.  相似文献   

12.
丘陵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形成了差异化的社区生活圈地理区位模式,进而影响居住用地空间形态建构。本文以具有典型丘陵地貌特征的大连市为实证研究对象,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空间研究基本单元,通过内部地貌特征、近邻环境条件共同作用,归纳不同社区生活圈地理区位模式,分析居住用地空间演变过程与空间形态特征,并提出居住用地发展策略。研究表明,社区生活圈地理区位模式分为山谷式、边坡式、山麓式、城鞍式、近港式;不同地理区位模式的居住用地在空间演变过程与形态特征方面构成着对应关系,以此提出生态补偿与查漏补缺、地域要素向城市渗透、因势附形与虚实结合、整合预控与高效供给并置的适地性居住用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建筑空间形态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志性建筑是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它由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及具有标志性的构筑物组成,在空间形态上具备点和面的特征并以多种方式存在;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建筑一般可以分为城市地区型、城市型,但随时间推移及文化的突显,城市型的标志性建、构筑物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特征;在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建筑设计和营造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其空间形态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提升城市景观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间形态作为客观实在的空间形态实体,是一种形象特征,由实体结构和实体的构成要素所反映和表达.本次研究通过介绍沈阳城市空间发展的历史演变以及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划演变过程,提出了沈阳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期对沈阳今后的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就我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阶段 ,对广州市城市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特征进行探讨 ,总结了广州城市形态发展的历史特征及演变规律 ,以利于今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 ,吸取历史经验、寻求规律、继承与发扬城市传统文化 ,体现岭南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相似文献   

16.
着眼于城市的空间形态及其与城市文化的关联,提出城市文化的载体是空间形态,保护好空间形态就是对文化遗产的最大重视;而创新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动力,是在规划未来。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城市空间的建设,体现城市的真正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按照“模型构建——现象学研究”的分类方法总结回顾了两类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理论的发展历史,并介绍了当前国内研究现状与不足。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城市空间形态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睿  傅倩 《山西建筑》2006,32(2):36-37
针对长江在武汉市城市空间形态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城市空间形态的角度出发,对城市肌理、开放空间和实体形态等要素进行了研究,以促进武汉市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空间形态是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在空间上的表征,它的形成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也推动或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因而分析城市的空间形态,掌握其发展规律,对于优化城市空间,推动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地域文化视野下,以传统村落空间为切入点,通过探讨传统村落选址、空间形态、居住单元空间形态、空间文化特点,揭示了影响传统村落空间的主导因素和传统村落空间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希望以此为传统村落保护和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