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服务以来.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在我国陆续展开,多个区域地基增强系统已经建立完成。地基增强系统大大提高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拓展了北斗的高精度应用领域.但国内的建设也存在缺乏统一规划.增强系统软硬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高精度应用亟待拓展等若干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同时给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无线电工程》2016,(7):29-33
北斗特殊的卫星星座布局导致不同地域用户的卫星观测结构存在差异,基于XMIS、POHN和MAYG站的数据讨论了北斗星座结构对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定位性能的影响,分析了BDS观测数据对BDS/GPS联合PPP定位的改善。分析表明,北斗卫星几何结构和卫星频繁升降是导致北斗动态PPP定位精度差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北斗系统地面观测条件较差的用户站而言,无法基于单北斗动态PPP实现高精度定位,但是可将北斗系统作为有效补充,采用BDS/GPS联合PPP动态定位方式进行高精度定位,虽然该方式对定位精度改善不明显,但是可有效改善收敛速度(约为20%~45%)。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2016,(1):6-9
北斗导航系统比GPS、GLONASS等其他导航系统多了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GEO卫星信号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格式和非GEO卫星有着很大的区别,有助于增强导航与定位。文中通过多个GEO和非GEO卫星组合的测试场景,重点仿真分析了在选定的定位精度因子下GEO卫星和非GEO卫星对北斗终端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GEO卫星有助于提高定位精度,尤其是当参与定位的卫星数较少时,GEO卫星参与定位可提高20%以上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4.
《无线电通信技术》2009,35(5):F0002-F0002,F0003
产品概述 增强双模手持型用户机是北斗系列用户机中功能最全,体积较小的手持机型。北斗和GPS同时工作,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GPS差分功能使定位精度大大提高。GPS高精度定位与北斗通信、位置上报功能完美结合,体现了北斗系统导航应用的最高水平。强大的电子地图功能、手写输入体现了人性化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沈笑云  保宁鑫  焦卫东 《信号处理》2019,35(8):1392-1401
目前,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经建成并向全球提供公开服务,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范围的扩大,北斗定位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渐增加,因此北斗的定位性能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和MLAMBDA算法基于天津地区实测数据,从卫星可见性、PDOP值、定位误差等方面对BDS及GPS、BDS/GPS的RTK定位性能进行较全面的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静态基线下,BDS RTK平面定位精度约为3.25cm,垂直定位精度约为5.98cm;?动态基线下,速度对定位精度有一定影响,BDS RTK最差定位精度不超过9cm。说明BDS在不依赖于其他卫星系统的情况下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足以满足日常测绘定位需求。以上研究内容为BDS用户提供了相关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当前的热点GNSS技术,阐述了无人驾驶定位的实现方法,比较了地基增强系统与星基增强系统的差异,指出了基于GNSS技术无人驾驶定位的不足及解决办法,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无人驾驶领域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一号”的完成,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又前进了一大步,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的GPS虽然都是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但是它们在各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本文首先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而从卫星数量、轨道特性、定位原理、用户容量和定位精度等方面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差别,通过对比分析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和GPS的系统和功能组成,给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8.
正北斗系统厘米级定位是依靠地面增强接收站实现的,只限于局部地区可用,而本次的升级版导航芯片在北斗导航覆盖区域都能实现精度2.5米的定位,目前美军正在组建的GPS-IIF新一代卫星定位精度预计在3米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所属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西安航天华迅公司成功研发出第四代高性能北斗GPS导航芯片。该芯片定位精度为2.5米,俘获灵敏度、跟踪灵敏度等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9.
2010年12月18日,我国第7颗北斗(Compass)卫星入轨运行,这将使2012年前建成一个区域性覆盖的北斗系统变成现实。如何增强北斗导航性能也就成为一个研究大热点。基于对GPS/GLONASS现代化的分析,笔者提出增强北斗导航性能的下述建议:扩大北斗卫星定轨观测网,提高广播星历精度;优化北斗卫星导航电文内容,便于用户接收使用;播发北斗与GPS/GLONASS/Galileo的时差信息,扩大北斗的应用市场;研发北斗卫星自主导航技术,提高北斗系统的抗毁能力;研制MEMS化北斗卫星,建设强抗毁和强抗干扰的全新北斗星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组合星座定位的导航终端设计。使用DSP作为控制和数据处理核心,既可以实现北斗二代导航卫星系统(COMPAS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单星座定位,又可以实现COMPASS和GPS组合星座定位。由于能够同时利用COMPASS系统和GPS系统,可用卫星数目大大增加。同时,单星座定位算法和组合星座的定位技术的解决,使得导航终端的定位精度和导航的连续性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李超  朱陵凤  程越  王迪 《现代导航》2015,6(6):473-478
基于多系统组合的导航定位技术应用日益广泛,采用多系统组合导航克服了单一星座系统定位中存在的定位精度差、可见星少、可靠性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多系统组合定位方法,详细推导了基于北斗的多系统组合用户定位算法模型。比较分析了单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北斗、GPS、Galileo 多系统组合条件下服务性能,得出在多系统组合条件下可以极大改善用户观测条件,进而提高了用户导航定位使用效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移动车辆的定位与导航问题,研究了GPS/北斗/DR组合导航算法.文中采用坐标系变换及增加状态变量法对不同卫星星座进行了时空统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GPS/北斗卫星组合导航算法;为了克服卫星定位存在的不连续性问题,提出了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低成本的航位推算系统组合导航方案,设计了GPS/北斗/DR组合导航滤波器...  相似文献   

13.
王东光 《导航》2002,38(3):50-54
GPS卫星导航定位用于收音机的航线飞行无可厚非,用于进近和着陆还存在精度不够高的问题,美国FAA采用地基增强系统LAAS去完善广域增强系统WAAS,为了实现精密进近和着陆,在LAAS的地面子系统中设置机场伪卫星APL,不仅提高了定位精度,而且减少了经费投入且不同改变GPS接收机的功能;对于APL,不仅提高了定位精度,而且减少了经费投入且不用改变GPS接收机的功能;对于APL的安装要求也不难满足,从我国民航的现状来看,应该成为较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本情况,对系统的定位算法精度、信号稳定性等服务能力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表明该系统能为其区域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厘米级的实时定位服务与导航服务,在精密定位初始化时间和环境适用性等方面优于基于GPS的增强系统,系统覆盖范围、可用性等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根据北斗系统定位原理,分析了同步伪卫星的几何布局、伪卫星数目及与卫星组合定位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误差条件下,伪卫星系统独立定位时,良好的几何分布及适当的伪卫星数目有利于伪卫星定位。与卫星组合定位时可以有效地改善定位网络的几何分布,减小精度因子值,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6.
车斐 《无线电工程》2007,37(3):34-35
主要研究由GPS、Galileo和北斗等多个卫星导航系统互相辅助,实现组合定位解算。由于各独立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卫星星座规模有限,可提供的卫星定位服务的精度、可靠性无法得到保障。为了提高定位精度,在传统卫星定位解算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多种系统组合定位的方法,可明显改善可见卫星结构,提高定位精度,从而保证定位结果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 1.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功能概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3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由3颗(两颗工作卫星、一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分、北斗用户终端3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8.
陈立  王雷  谭周燚 《现代导航》2016,7(5):343-348
本文主要介绍了 BDS/GPS 伪距单点定位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分析,然后对 BDS/GPS 接收机接收到的单点定位的数据进行仿真实验分析。通过比较 BDS 与 GPS 在同一时段内 X、Y、 Z 三个方向上的 RMS 值,PDOP 值以及可见卫星数的变化,来比较 BDS/GPS 的伪距单点定位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北斗与 GPS 伪距单点定位性能相差不大,GPS 的 PDOP 值约为 1.8,BDS 的 PDOP 值约为 2.5,GPS 的 RMS 定位精度在 4m 以内,北斗的 RMS 定位精度优于 9m。  相似文献   

19.
1北斗系统应用现状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一号系统),是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代区域性有源卫星导航系统,可为我国及周边国家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具备国际一流品质的卫星导航和通信服务,是继美国的GPS系统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用卫星导航系统。目前正在建设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将实现全球无源精密定位,并兼容北斗一号系统短信息通信功能,将  相似文献   

20.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为提高该系统的定位精度,必须对其误差源引起的定位误差进行修正。对流层延迟是影响北斗卫星定位精度的误差源之一,它是由对流层大气对卫星信号的折射而引起,因此需要进行对流层延迟改正,其改正精度将直接影响卫星的定位精度。针对目前导航系统常用的3种对流层延迟模型,利用公认的电波射线描迹法进行比对,得到了各个模型的特征和适用范围,从而为我国北斗导航卫星定位应用中的对流层延迟模型选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