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主要发酵原料配比 目前农村沼气池主要发酵原料有猪粪、奶牛粪、肉牛粪、骡马粪、作物秸秆等。根据各地原料资源对上述发酵原料进行合理的科学配比,是充分利用发酵原料达到沼气池产气快、产气率高、维持产气高峰时间长的重要技术措施。沼气池发酵原料的配比主要是根据各种原料中所含碳氮比(C/N)来决定的,碳素是沼气细菌活动的能量来源,例如各种作物秸秆、杂草、树叶等,而氮素是合成细菌原生质的主要成份,例如人畜粪便等,这两种原料要进行合理的搭配,混合进料。才能获得较好的产气量。现介绍适合我省使用的几种发酵原料配比。  相似文献   

2.
将新鲜水葫芦破碎成0.3 cm左右的颗粒与混合沼液按不同的比例接种,配制成3 000g的混合物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批量厌氧发酵实验。研究其产气特性以及原料、能量利用途径等,提出基于水葫芦为唯一底料的厌氧发酵技术。结果表明,新鲜水葫芦厌氧发酵的产气潜力和独立发酵能力高于其他常见发酵原料,是规模化沼气工程的理想原料。高浓度发酵可以提高产气效率,但过程易出现酸化严重现象,造成碳素的浪费和沼气产能潜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1、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现状 截止目前,介休市已建沼气20000余户,涉及十个乡镇182个村。为突破沼气发酵原料瓶颈,探索农村沼气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我市在杨家庄村成功试验了用玉米、小麦秸秆、大豆秸秆配蒿草入料发酵沼气,几年来,先后推广秸秆沼气5000户,这极大地拓展了我市农村沼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沼气池浮渣结壳巧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家用水压式沼气池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有一部分日常所进的发酵原料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产生浮渣。进而形成结壳。结壳已成为当前农村水压式沼气池存在的突出问题。它可导致池内产生的沼气集聚受阻,有效容积和贮气室减小,原料利用率降低,产气量减少。结壳严重时,往往会使一座好端端的沼气池变成“病池、废池”。这里有一简单的方法,可巧妙解决沼气池结壳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县农村能源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在省能源办的技术指导下,我县开始作物秸秆生物气化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2008年在黄石村建设了第一个秸秆两相发酵沼气集中供气试点工程,在成功运行的基础上,09年又新增建设工程9个,分布在5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个工程供气户数在30~60户不等,试点范围和供气规模不断扩大。工程按照集中供气、用气收费,专人管理的运行模式,并不断完善运行管理机制。秸秆生物气化利用既消纳了农村大量废弃物,又解决部分无养殖、无场地建池农户的用气问题,提高了农村清洁能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沼气发酵工艺参数的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气发酵工程中,对工艺参数进行调控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详细阐述了对影响沼气产气率的各个工艺参数的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县已建沼气池近万座,有部分沼气池出现了不能正常产气等问题,纠其原因主要是管理不善。常言道“三分建池,七分管理”,可见沼气池使用的好坏管理是关键,为此,加强沼气池科学的日常管理是确保沼气池正常产气的重要保证。现将沼气池的日常管理总结并介绍给沼气农户,请大家参考并进行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8.
产气贮气一体化技术是近年来在我国开始使用的新的工艺,具有成本低、建设周期短和占地较省的特点。本论文对北京某奶牛场一体化沼气工程启动阶段的工艺过程进行了阐述及分析,并对其运行过程中沼气发酵原料及其产物特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季为期两个月的监测时段内,固体有机物分解率在50%左右,系统运行稳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温度是沼气发酵的重要条件,温度适宜则细菌繁殖旺盛,活力强,厌氧分解和生成甲烷的速度就快,产气就多。冬季温度低,不利于沼气发酵产气。因此,加强沼气池的冬季管理十分重要。发酵温度通常划分为三个范围:46℃~60℃称为高温发酵,28℃~38℃称为中温发酵,10℃~26℃称为常温发酵。当发酵温度在8℃以下时,仅能产生微量的沼气。所以农村沼气池在冬天必须采取越冬措施,以保证正常产气。根据几年来农村沼气建设及管理经验,沼气池越冬管理的要领在于:  相似文献   

10.
1平遥县秸秆沼气发展的基本情况 经过连续多年实施农村沼气项目,截止08年12月底,平遥县农村户用沼气池已达10,300余口。在养殖业发达地区。利用人畜粪便生产沼气的沼气池已大面积普及和推广;而在纯农业区,由于缺少畜禽粪便而严重阻碍了农村沼气的发展。为突破沼气原料瓶颈,探索农村沼气发展新途径、新模式,2007年8月我们在洪善镇洪善村王荣保家进行了玉米秸秆沼气的首次发酵试验,取得了成功,为农村沼气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11.
以小麦或水稻秸秆为原料,在30 L发酵罐中55℃下微氧发酵,探究了不同底物发酵的沼气产气规律、CH_4产量、沼气组分、H_2S脱除效果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或水稻秸秆具有极相似的产气规律,微量O_2能够分别提升CH_4产量10.5%和8.5%,但不改变沼气总产量及产气规律;通氧量为理论需氧量2倍时,小麦和水稻秸秆发酵稳定期的沼气产量分别达到106.9、132.9 L/L,CH_4体积分数分别达到(63.9±3.1)%、(66.1±3.6)%;水稻秸秆沼气H_2S的脱除效率达到98%,略高于小麦秸秆;而小麦秸秆发酵液中VFAs浓度及降解速率均远低于水稻秸秆。2倍通氧量较为适宜,此时甲烷体积分数达到最高,H_2S脱除率较高。研究结果对秸秆的资源化和沼气的脱硫与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偏低温沼气发酵促进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气池通常采用常温发酵,在低温时节产气不足,严重影响沼气的推广和使用.偏低温沼气促进剂由微生物混合茵剂辅以酒糟浸出液和微量的无机盐成分而成.实验室模拟发酵实验表明,该促进剂可加速发酵启动,6~25 d增产效果显著,实验组比对照组总产气量提高了38.9%,总固体(TS)降解率相对提高了46.3%,挥发性固体(VS)降解率相对提高了39.8%,产沼气的甲烷量也有所提高.气池投放实验表明,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促进剂投入6d后开始产生效果;实验组产气量比对照组高;作用最显著的时期为9~24d;实验组产气总量比对照组提高37.4%.  相似文献   

13.
秸秆利用在我国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本文介绍了我国在秸秆还田、用作饲料、建筑材料和燃料等方面的应用,比较其各自优缺点,指出利用秸秆进行干发酵制备沼气是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并讨论秸秆干发酵相关工艺条件对产气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叶汝御 《酿酒》1990,(6):24-26
一前言在固态法酿造浓香型白酒的生产过程中的蒸馏水和冼糟水经厌氧发酵,可获得甲烷含量达70%左右的优质气体燃料——沼气,池容产气率可达2m~3/m~3以上。利用沼气直接燃烧或发电可补充工厂部份能源消耗,又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3年,四川邛崃酒厂提出用G法发酵(沼气发酵)可以促进浓香型名曲酒主体香己酸乙酯成倍增长,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浓香型酒的优质品率。之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解决以人畜粪便为发酵原料的农村户用沼气粪源不足或部分不足以及采购成本过高的问题,积极探索可以取代或部分取代人畜粪便的沼气原料,即秸秆沼气发酵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能源特别是农村沼气建设,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要求加快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农村户用沼气、养殖场沼气工程的拥有量不断增加,普及率不断提高。随着沼气事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影响农村沼气建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沼气配件质量不高供应难、沼气池出料难、维修难、综合利用率不高等成为当前农村沼气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为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提升农村可再生能源的综合效益,巩固建设成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新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7.
加强农村沼气生产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以来,我区由国家投资建设农村沼气“一池三改”3.4万户,加上农民自己投资建设的沼气池,合计使用沼气的农户有近6万户。再经过5~10年的建设,全区建池农户将达到10万户左右。因此,加强农村沼气安全生产和使用工作,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做到安全用气,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农村沼气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十分紧迫繁重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巫溪县文鑫奶牛养殖场沼气工程,是我县2009年新增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是第一个大规模处理畜禽粪便的养殖场,位于巫溪县文峰镇长沙村牛圈槽。于2009年8月开工建设。建设内容有:建格栅沉淀池40立方米、调节池50立方米、水解酸化池80立方米、厌氧消化池600立方米、污泥沉淀池100立方米、兼性滤池100立方米、沼液储备池800立方米、好氧处理池800立方米、人工湿地800平方米、水生植物塘600平方米、排水管1500米、设备房60平方米、架式发酵槽150平方米、加工厂房600平方米,购置沼气生产和有机肥加工设备42台(套)。  相似文献   

19.
发酵原料总固体含量(TS)为8%,以多粮型白酒酒糟和水稻秸秆不同比例混合废弃物发酵原料,研究了30℃下不同比例混合废弃物厌氧发酵产沼气的特性,分析了厌氧发酵过程中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p 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质量浓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以单纯酒糟作为发酵原料厌氧发酵初期启动速度很快,第2天达到产气最高峰,然后产气量快速下降。(2)以酒糟和稻秆不同比例混合作为发酵原料,发酵天数明显长于单纯酒糟,并且混合发酵物中稻秆所占比例越高,其发酵天数也就越长。(3)在温度为30℃,总发酵原料TS含量为8%,多粮型白酒酒糟与水稻秸秆质量比为1∶2混合时,累积产气量最大(8 600 m L),p H值的降低幅度最小,抑制酸化效果最佳,产气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多粮型白酒酒糟和水稻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几种生物质原料厌氧发酵制取沼气能量转换效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木薯秆为原料,采用批量单相厌氧发酵的工艺,初步探讨了影响木薯秆厌氧发酵的因素,同时在研究了几种不同生物质原料厌氧发酵制取沼气的基础上,分析了原料的热值、理论沼气转化率及实际沼气转换率,并比较了直接燃烧与制取沼气的有效热值,及木薯秆固液分离发酵与混合发酵的有效热值.结果表明,木薯秆原料尺寸为60~100目、pH值保持中性、温度为37℃、污泥加入量占有效池容的20%~40%为宜.几种原料制取沼气比直接燃烧的有效热值均高出1倍以上,且木薯秆经固液分离后发酵产沼气的有效热值比混合发酵高出三分之一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