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陕西省耕地资源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耕地质量不高、土地肥力低下,耕地面积减少等是制约本省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本省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1996-2005年陕西省耕地数量变化及相关社会经济铳计资料,分析近十年来陕西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诸因子的分析。方法运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突出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法。结果①陕西省耕地资源总量由1996年的335.90×10^4hm^2减少到2005年的278.85×10^4hm^2,年均递减率为1.84%;②十年来生态退耕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2005年生态退耕减少耕地面积达到了当年造林面积的30.74%;耕地增加因素中土地复垦、整理和开发皆占有一定比重;③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相关性强,尤其与人口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应从教育、法律、政策诸方面采取战略性对策,保护和维系陕西省耕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耕地资源利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对黄河三角洲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安徽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结果,耕地是安徽省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由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有限的后备资源,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肥力不足、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因素影响了安徽省耕地资源质量;低的生态占用表明该省人口数量已给环境造成巨大的生态压力,人地矛盾日趋突出。粮食的安全保障依赖于耕地的高强度利用、化肥的大量施用和有效灌溉面积的扩大。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执法,合理规划用地,以科学技术来提高粮食的单产水平和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是耕地可持续利用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中国耕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生态学,土地经济学和人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中国耕地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国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情提出了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分析了重庆市耕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在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高度重视耕地资源保护,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江泽民总书记曾经说过:“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只有切实保护耕地,才能确保农业的稳定增长,确保十几亿人的吃饭. 我国有耕地面积近20亿亩,从总量上看不愧为世界土地资源大国,但我国有12亿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又是一个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式是:一方面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人口却在逐年递增,人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水平。方法评价指标权重、全国情况、省域空间分并、省域时间变化等来分析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水平。结论全国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较低但呈缓慢提高态势,而就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果和持续状况等准则来衡量,研究时段内除利用程度为中等外,投入强度、产出效果和持续状况均较低.但都处于缓慢提高中。  相似文献   

9.
采用成安区1949—2005年的统计数据和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运用定性与定量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对咸安区56年间耕地资源变化特征以及驱动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56年间成安区耕地面积在不同的年份虽然有增有减,但是以减为主,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耕地面积下降的幅度和速度在不同时期存在显著差别,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3.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在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咸安区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及其作用强度不同。4.国家政策在增加和保护成安区耕地上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托克托县耕地资源的生产力低,稳定性差,保护不得力,经济效益不高.通过对耕地资源的数量、结构、生产水平、生产潜力、生产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和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宝鸡市2005-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统计数据,分析并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为宝鸡市土地利用科学布局及合理规划提供了参考。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宝鸡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林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出现增加,未利用地、草地、水域、园地、建设用地、耕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最多,减幅高达55.45%,林地面积增加最多,增幅为17.67%。(2)近10年,宝鸡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327.45亿元增加到363.01亿元,增加了35.56亿元,林地的贡献度最大,耕地次之。(3)宝鸡市突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土壤形成与保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气体调节,该4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超过了宝鸡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60%。(4)各时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表明研究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宝鸡市耕地面积为研究对象,以宝鸡市2000~2012年耕地面积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宝鸡市耕地面积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宝鸡市耕地面积变化的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宝鸡市耕地面积从2000年的333 840公顷,缩减到2012年的299 600公顷,减少了34 240公顷,减少幅度为10. 26%,呈减少趋势,主要是受到该市人口、经济和农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应该认清耕地的现状,提高保护耕地资源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芜湖市耕地动态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人员利用芜湖市1996~2007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芜湖市耕地动态变化过程,并选取芜湖市总人口、人均GDP、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等社会经济指标,定量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过程。结果显示,芜湖市耕地面积在这一时期总体上总体上是呈减少趋势,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这一时段耕地减少起着重要作用,但影响程度正在逐步降低,第三产业比重与耕地面积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4.
以福州市为研究区域,以1988年和2008年TM遥感影像、2004年ASTER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编制1988年、2004年和2008年土地利用图,求取研究区1988-2004年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并运用2008年数据进行验证。采用验证后的马尔柯夫模型预测未来耕地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未来20年福州市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水田和旱地三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分别减少了3858.4 hm2、3681.5 hm2和176.9 hm2,导致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马尔可夫模型在耕地动态变化预测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简便性,但还需要其它方法配合以提高精度。  相似文献   

15.
土地是万物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均以土地为基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以土地为根本。从太原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阴市小城镇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阴市用地量较大的华士镇、周庄镇、云亭镇、澄江镇等4个小城镇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并结合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土地利用的实际,分析了江阴市耕地锐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耕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胶州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是一个综合的功能整体,具有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其中,生态功能是基础,同时生产、生活功能又影响生态系统。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系统的整体功能,有必要对整个区域土地资源的重要功能进行统筹研究,即可以采用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方法统筹安排土地的利用方向。选取人口密度、亩产GDP、水浇地比重、城市用地比重等13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对胶州市所辖的18个乡镇(街道办)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利用SPSS软件的Hierarchical Clust功能,得到系统聚类结果,在充分考虑区域间土地利用结构差异、生态环境差异、经济发展特征、区位条件及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对聚类分异的结果进行了修正。将胶州市分为中心城镇发展区、东部重点开发建设区、北部基本农田保护区、南部低山丘陵生态环境保护区,并且对四类功能分区提出调控措施及利用方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济南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近年来济南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并探讨其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济南市土地利用发生的变化为农用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城市交通用地的增加。济南市土地用地类型的改变,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区域气候、大气质量、水环境、土壤、城市景观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影响。通过数据的调查、搜集,分析对生态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在实践上为区域土地利用、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宝鸡市金台、渭滨两区为例,利用2004年6月ETM+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提取研究。方法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对遥感影像各波段进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最佳波段组合,采用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分类法结合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土地利用类型信息的提取。结果通过对分类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结论利用遥感影像快速、定量地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的方法是进行区域土地利用监测及数据更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要素研究,是当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的热点和关键问题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耕地非农占用量大,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突出。运用相关分析、主成份分析和回归分析等,通过对典型区原锡山市耕地数量、质量变化驱动要素的定量分析,探讨了县域耕地变化的驱动要素,为进一步研究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耕地变化提供借鉴,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