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AB-8对烟碱进行吸附实验,研究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性,并对吸附过程的速率控制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AB-8大孔吸附树脂对烟碱的吸附过程符合Mc Kay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及Kannan颗粒内扩散方程,吸附过程受液膜扩散阻力及颗粒内扩散阻力的共同影响。其等温吸附规律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热力学参数吸附焓变ΔH0、吸附自由能变ΔG0、吸附熵变ΔS0,表明烟碱在AB-8吸附树脂上的吸附为吸热、自发的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吸附范畴。  相似文献   

2.
徐祖伟  于朝生  窦烁 《化工进展》2013,32(1):65-71,96
通过对比5种大孔树脂对黄芪异黄酮的吸附和解吸特性,发现X-5大孔树脂最适用于吸附黄芪异黄酮,并进一步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X-5树脂对黄芪异黄酮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动力学研究表明,准二级动力学相对于其它模型而言能够更好地描述黄芪异黄酮的吸附过程,颗粒内扩散是整个吸附过程的主要速率控制步骤;黄芪异黄酮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热力学研究表明,ΔG0<0即吸附是自发进行的,ΔH0和ΔS0分别为8.021 kJ/mol和62.51 J/(mol?K)说明X-5大孔树脂对黄芪异黄酮的吸附是以熵为主要驱动力的吸热 过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不同温度下的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二硝酰胺铵(ADN)在树脂DX上的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性;通过实验测定了28~50℃的等温吸附线和吸附动力学数据,并分别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树脂DX对水溶液中ADN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该吸附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ΔG)0,熵变(ΔS)0,吸附过程可自发进行,不同吸附量下的吸附焓变(ΔH)0,吸附为吸热过程;树脂DX对ADN的吸附属于快速平衡型,前30min大量ADN被吸附在树脂DX上,60min后吸附趋于平衡,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该吸附工艺操作简便,树脂DX吸附效率高,可重复利用,成本低。  相似文献   

4.
方玉  颜文斌  李莹  刘阳文 《应用化工》2013,42(9):1591-1596
采用D401树脂对锰铁混合液进行静态吸附性能及热力学、动力学研究,考察了Fe3+浓度、pH值和温度等对静态吸附Fe3+的影响,探讨吸附Fe3+的动力学过程,并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对D401树脂吸附Fe3+的静态等温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在pH=1.5,温度313 K,Fe3+的最大静态吸附量是115.7 mg/g;D401对Fe3+吸附遵循Langmuir方程;△H Fe3+>0,ΔG Fe3+<0,表明D401对Fe3+的吸附是自发吸热过程;D401树脂对Fe3+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扩散过程是吸附的控速步骤。静态吸附实验表明,D401大孔树脂能有效的对锰铁混合液中铁锰离子进行分离。  相似文献   

5.
AB-8大孔树脂对柴胡总黄酮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AB-8树脂对柴胡总黄酮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性。动力学研究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整个吸附过程;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的曲线呈现多重线性,说明不同阶段的吸附速率受到树脂孔径分布的影响。热力学研究表明,在实验温度下,AB-8树脂对柴胡总黄酮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吸附的吉布斯自由能变ΔG<0,焓变ΔH和熵变ΔS分别为10.51 kJ/mol和44.15 J/(mol.K),说明该吸附能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17,(11):2134-2137
采用静态实验法研究D314树脂吸附钼离子的机理,在实验条件下分别用弗伦德利希(Freundlich)和朗格缪尔(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分析了D314树脂对钼离子的吸附热力学过程。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相关性较高,可拟合钼离子的吸附过程。ΔH0表明离子交换过程为吸热过程,热力学函数ΔG0表明D314树脂吸附钼离子过程能够自发进行,ΔS0表明钼离子吸附是熵增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相关系数R~2在0.99以上能够很好拟合D314树脂吸附钼离子的过程,颗粒扩散为钼离子吸附过程的主要控速步骤。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22,(11):2134-2137
采用静态实验法研究D314树脂吸附钼离子的机理,在实验条件下分别用弗伦德利希(Freundlich)和朗格缪尔(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分析了D314树脂对钼离子的吸附热力学过程。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相关性较高,可拟合钼离子的吸附过程。ΔH>0表明离子交换过程为吸热过程,热力学函数ΔG<0表明D314树脂吸附钼离子过程能够自发进行,ΔS>0表明钼离子吸附是熵增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相关系数R2在0.99以上能够很好拟合D314树脂吸附钼离子的过程,颗粒扩散为钼离子吸附过程的主要控速步骤。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对6种树脂的静态吸附、解吸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树脂相比SP-825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孔雀石绿具有良好的吸附、解吸性能。在温度为298、308和318 K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吸附平衡数据,并应用Freundlich和Langmiur等温吸附方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在SP-825型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平衡符合Langmiur等温吸附方程。结合热力学分析发现ΔH0、ΔG0、ΔS0,表明孔雀石绿在SP-825上的吸附属于可自发进行的物理吸附,吸附过程为放热的过程,低温更利于吸附的进行。通过分别对一级速率方程、准二级速率方程和二级速率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发现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更适合SP-825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孔雀石绿的吸附过程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NKA-Ⅱ大孔吸附树脂吸附苯甲酸的热力学特性。在温度为298 K、308 K和318 K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吸附平衡数据并应用Freundlich和Langmiur等温吸附方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苯甲酸在NKA-Ⅱ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热力学分析发现ΔH0、ΔG0、ΔS0,表明苯甲酸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属于可自发进行的物理吸附,吸附过程吸热,但吸附热较小,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对甲基苯甲酸在NDA-1800和JX-101大孔吸附树脂上的静态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283~313 K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两种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对甲基苯甲酸的行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对甲基苯甲酸在两种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焓变△H〈0,为放热过程;自由能变△G〈0,吸附过程能自发进行;吸附熵变△S〈0,这是因为吸附质分子从水溶液中被吸附到树脂表面后,其分子运动受到了限制,使吸附熵减少。两种大孔树脂吸附对甲基苯甲酸的速率常数都比较大,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吸附活化能都比较低,吸附较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H-103大孔树脂吸附废水中Cl-的热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H-103树脂吸附废水中Cl-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方程拟合不同温度下Kf值的变化不大,说明温度对吸附量影响很小,拟合得到的Freundlich方程参数n值均大于1,表明H-103树脂吸附氯离子属于优惠吸附;吸附焓变ΔH0,表明氯离子在H-103树脂上的吸附为放热过程;但ΔH5kJ·mol-1,焓变值很小,表明温度对吸附影响不明显,同时也表明吸附过程不存在配位基交换或化学键力等强吸附力的作用。ΔG0,表明氯离子在大孔树脂上的吸附过程能够自发地进行。不同氯离子初始浓度下ΔG变化在-3~-5kJ·mol-1范围内,说明该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吸附熵变ΔS0,表明在Cl-的吸附过程中同时存在着溶剂的解吸,ΔS变化范围为0.004~0.1kJ·mol-1。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大孔树脂H1020对糖精(邻苯甲酰磺酰亚胺)的吸附性能。在温度为303.15、308.15、313.15和318.15 K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吸附平衡数据。分别采用了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更适合描述H1020型大孔树脂对糖精的吸附过程。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糖精在大孔树脂H1020上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计算糖精吸附过程的吸附焓变、吸附自由能和吸附熵变,根据吸附热力学值可判断出H1020型大孔树脂对糖精的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的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3.
大孔吸附树脂脱除天然碱中有机质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弱极性或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脱除天然碱中可溶有机质的方法。结果表明,D402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天然碱碱液有机质的脱除率可达50%以上,优于活性炭;吸附有机质后的D4020型树脂可用氢氧化钠与丙酮联合处理再生,再生树脂平均吸附容量可恢复至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不同温度下的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葡萄籽原花青素在大孔树脂HZ818上的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性。分别采用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式对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数据进行拟合,采用Largergren拟一级动力学模型、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颗粒内扩散动力学模型对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在HZ818树脂上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等温吸附数据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焓变大于0,吉布斯自由能变小于0,HZ818树脂对原花青素的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吸附动力学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过程受主要包括颗粒内扩散在内的多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5种不同极性的大孔树脂对刺五加中总黄酮的吸附性能,筛选出吸附效果最佳的树脂,对其进行静态吸附研究。并进一步通过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其吸附规律。结果表明,D301R树脂吸附效果最好,在25℃、5 h、固液比为3:40的条件下,吸附量能达到56.89 mg/g。根据动力学结果,其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通过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进行拟合不同温度下D301R大孔树脂对刺五加中总黄酮的吸附过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度更高,说明该吸附为单分子吸附。  相似文献   

16.
彭国丽 《化工时刊》2005,19(12):4-6
研究了大孔树脂对水溶液中镉离子的静态吸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大孔树脂NDA-02对镉离子的最大饱和吸附容量为1.61mmol/g干树脂。该树脂对镉离子的吸附是自发的过程,吸附焓变〈0,为放热过程:焓变的绝对值〈40kJ.mol^-1,属于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1种生物陶吸附Cd~(2+)的优化条件,并以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探讨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生物陶吸附Cd~(2+)的优化条件为:溶液温度为293.15 K,生物陶投加量为1 g/L,溶液初始p H为5.5,吸附在31 h内达到平衡,溶液中Cd~(2+)的去除率为95.30%;准1级动力学模型更准确的反映了生物陶吸附Cd~(2+)的吸附动力学;Freundlich模型比Langmuir模型更好的描述生物陶吸附Cd~(2+)的等温吸附行为,该吸附过程受颗粒内扩散、液膜扩散等步骤控制;Gibbs自由能变ΔG~θ0、焓变ΔH~θ0、熵变ΔS~θ0,表明Cd~(2+)在生物陶上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的、趋于无序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化工》2022,(8):2127-2131
为简化深水气田乙二醇回收系统,采用离子交换工艺替代常规乙二醇脱盐工艺,对乙二醇吸附脱盐进行实验研究。通过静态吸附脱盐实验,在含盐乙二醇富液体系中对4种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了筛选,并对筛选出的树脂进行了吸附热力学研究。根据吸附能力,筛选出D113阳离子交换树脂和D201阴离子交换树脂用于实验,阴阳树脂体积比例为2∶1时上清液呈中性,阴阳混合树脂用量为200 mL/L,脱盐率为73.89%。D201树脂吸附Cl-过程中的熵变ΔS为-26.605 J/(mol·K)、焓变ΔH为-13.386 kJ/mol, D113树脂吸附Ca-过程中的熵变ΔS为-26.605 J/(mol·K)、焓变ΔH为-13.386 kJ/mol, D113树脂吸附Ca(2+)过程中的熵变ΔS为-95.794 J/(mol·K)、焓变ΔH为-32.220 kJ/mol,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吉布斯自由能变ΔG<0,表明树脂在乙二醇富液中的吸附是放热、自发的过程,D113和D201树脂可用于乙二醇富液脱盐。  相似文献   

19.
温俊峰  刘步明 《应用化工》2012,41(5):827-830
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沙芥总黄酮,比较了7种大孔树脂对沙芥总黄酮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特性,优选出D-4020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沙芥总黄酮,并对其进行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D-4020纯化沙芥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上样液浓度0.4 mg/mL,pH值5,上样流速2 mL/min;使用4BV用量95%的乙醇作为洗脱剂,洗脱流速为2 mL/min。采用该工艺分离纯化沙芥总黄酮含量达40.91%。  相似文献   

20.
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沙芥总黄酮,比较了7种大孔树脂对沙芥总黄酮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特性,优选出D-4020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沙芥总黄酮,并对其进行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D-4020纯化沙芥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上样液浓度0.4 mg/mL,pH值5,上样流速2 mL/min;使用4BV用量95%的乙醇作为洗脱剂,洗脱流速为2 mL/min。采用该工艺分离纯化沙芥总黄酮含量达40.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