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5·12汶川大地震和8·8台湾莫拉克风灾中中国红十字会与台湾红十字会两家非政府组织(NGO)在危机期间的公共关系行为的考察,认为公共危机中NGO的公关活动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必要行为,其信息传播应该成为整合、动员社会资源的公关传播平台,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公益传播模式;在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公共危机中,NGO的公关行为还可以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形象传播中政府公关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论国家对外传播的通道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对外传播的通道包括官方外交通道和非官方外交通道。非官方外交通道又包括公众外交通道和民间外交通道。本文在论述上述几种传播通道的基础上,结合西藏-奥运风波中的中西舆论对决——西方国家打出几张牌(官方通道的政府牌、国会牌;民间通道的媒体牌、智库牌、NGO牌、民意牌);而中国只有一张政府牌——这一案例,分析了中西方国家对外传播通道利用的优劣。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拥有最多的传播渠道,那么,它对如何解释问题拥有更大的影响力。亦即,有效的国家对外传播,应置于多渠道传输框架之下,即由政府(及议会)、政党和多元化的民间团体(智库、NGO、新闻媒体)共同担当传播通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NGO:我反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怒江大坝到动物园搬迁之争,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越来越走向前台,对政府的公共决策表达自己的意见,这被认为是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国内野生动物保护问题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政府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到环境治理中。在国际上,诸多非政府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也打破了长期以来由主权国家垄断的国际关系主导地位的格局,推动了国际关系主体向多元化发展,有效发挥着非政府组织的多重积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美国非政府组织"野生救援(WILDAID)"的背景、主要项目、传播模式以及宣传手段等为切入点,重点研究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外传播的基本方式、运作机制、评价体制等,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是如何通过战略传播达到与世界各个国家其他主体之间的互动,实现组织身份和文化的建构,为我国媒体对外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政府对外传播的两种表现形态就是政府(外交)行为和解释政府(外交)行为.即政府对外传播,既是一种政府行为,又是一种传播行为.政府对外传播形成的舆论是多元的,但影响政府对外传播效果的不外乎有两种正向国际舆论和负向国际舆论.前者推动国家利益的实现,后者阻碍国家利益的实现.消解、稀释、扭转国际负向舆论,也是政府对外传播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汶川大地震中,中国政府和军队的表现获得了一致认可。而对非政府组织,则赞弹不一。事实上,汶川大地震是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社会参与能力第一次整体浮出水面,怀着公益热情与理想的NGO(非政府组织)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新闻传播能力。本文以四川地区相关非政府组织在汶川大地震中的新闻传播活动为例,探讨非政府组织在汶川大地震中的新闻传播空间。  相似文献   

7.
环境NGO(非政府组织)起源于西方,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兴起。1994年,自然之友注册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有影响力的环境NGO。此后,大量的环境保护团体涌现,经过1994年至今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环境NGO不仅在数量上有所突破,而且在社会影响力上也取得了质的飞跃。环境NGO初期的活  相似文献   

8.
张雪静 《新闻世界》2013,(8):324-326
本文以媒体对NGO(非政府组织)自身发展以及对NGO与外部环境互动为维度,分析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在建构NGO社会认同、增加其合渤陛和社会影响力、促进NGO的健康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龙小农  陈阅 《现代传播》2013,35(7):57-61
NGO是民意的代表,是文化价值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在人文外交、公共外交领域,NGO是一国建构国际影响力及话语权的重要主体,是必须重视并需要借助的巧力量。西方借助NGO在非洲既建构了自身的影响力及话语权,又有效抑制了中国软实力在非洲的提升。中国在非洲影响力及话语权不彰,原因之一即在于中国NGO在非洲缺失。中国NGO走进非洲,与西方NGO、非洲本土NGO开展竞争与合作,直接服务于非洲国计民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传播,将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进入新千年的时刻 ,我们面对的是 :国际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的大趋势 ;媒体整合向集团化发展 ;中国将加入世贸组织 ,给我国的经济、文化、传媒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新的形势下 ,我们对外广播电视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 ,认识世界也认识自己 ,才能够采取有利措施 ,从而赢得和把握战略主动权。认识战略问题的紧迫性西方国家对外广播、电视的战略是非常明确的 ,是维护其本国利益 ,为其外交战略服务的。首先从国际广播方面来看 :西方国家一向认为 ,对外广播是有效的战略宣传武器 ,是对社会主义国家 ,包括对中国…  相似文献   

11.
SNS平台一经面世就吸引了众多用户,同时,它卓越的传播效果也为NGO(非政府组织)提供了宣传自我,扩大影响力的途径。NGO从传统的线下传播到交互式的线上传播,其传播影响力大大增强,网聚了社会新生代的力量。本文以绿色和平组织在人人网上的公共页面为例,从传播学视角解读SNS平台上NGO的传播特色。  相似文献   

12.
王成龙 《新闻世界》2011,(12):218-219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同时,我国对外传播与西方国家仍有着较大差距。本文尝试将“两级传播”理论运用到对外传播领域,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对外报道水平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宣传概念演变看我国对外传播的理念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静 《新闻世界》2010,(9):147-148
本文从梳理宣传概念的起源、宣传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实际应用及西方人对宣传的负面认识、战后学者们对宣传的再研究和现代宣传概念的提出入手,总结现代西方人对宣传的抵制态度,提出中国的对外传播机构必须改变观念,消除对外传播中的宣传色彩,注意平衡报道原则,以彰显我国对外传播的效果,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4.
王亮 《今传媒》2016,(3):10-11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对中亚各国的对外传播将由形象传播进入到战略传播的新常态.构建一套有针对性的陕西对中亚地区对外传播战略,是提高陕西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软实力和影响力、加快新丝绸之路建设、实现陕西与中亚各国民心相通的重要保障.在对中亚对外传播中,需要在对外传播理念、传播主体、传播媒介等方面做出积极调整,有效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郑保卫 《新闻记者》2001,(11):49-52
当今的世界 ,政治多极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缘自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利益集团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 ,来自不同社会组织和利益群体的各种舆论互相交汇 ,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反映多姿多彩的世界 ,表达多种多样的声音 ,成为当今新闻传媒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而打破西方国家的国际新闻垄断 ,建立世界新闻传播的新秩序 ,更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呼声和要求。对外新闻传播同对内新闻传播和国际新闻传播一样 ,都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形式和手段。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世界更加关注我国的发展变化 ,希望了解我国对重大国际…  相似文献   

16.
李勇  程前 《现代视听》2013,(5):13-17
江苏卫视娱乐节目《非诚勿扰》首开"海外专场"节目形式,把目光投向海外,与国外媒体合作,率先将触角延伸到世界各地,将国内综艺娱乐节目作为对外传播的节目形式向外推广,并运用"二级传播"策略,提升节目的传播范围和国际影响力。其传播路径和观念的创新为我国广电节目对外传播开辟了一条新道路,给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国家形象的建设以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王璐 《大观周刊》2011,(44):11-12
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大包大揽社会事务的现象正在逐步改变,舶来品NGO在中国也应运而生,非政府组织同政府、企业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结构的三大支柱。但是在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深入探讨非政府组织在中国所呈现出来的特征,来探究NGO在中国的生存现状,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三大有效机制来应对NGO在中国所遇到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二、对外渗透律“新闻自由”在西方资产阶级的手里,不仅是对内标榜“民主政治”搞欺骗的手段,以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而且成了对外进行新闻垄断、新闻竞争和政治、文化渗透的阴险武器。在侵略战争时期,它是军队的帮凶,配合“热战”进行“心战”;在和平时期,“新闻自由”则成了对外渗透的王牌工具,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内搞“和平演变”。西方新闻自由对外渗透的形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无孔不入的,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是打着“自由交换思想和报道”、“国际新闻自由”等幌子,把“诽谤的炸弹”(列宁对西方新闻媒介报道的称呼)送入其他国家,搞文化渗透和思想破坏。这  相似文献   

19.
李智 《现代传播》2006,(4):158-159
从传播的主体、目的、性质、流程和对象五个方面看,国际政治传播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其一,政府主体性。一般而言,国际传播的主体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国家、政府间或非政府间的国际机构与组织、企业或公司以及个人。作为一种最狭义的国际传播行为,国际政治传播的主体是国家。在传播国际政治信息的国际媒体背后,是直接或间接控制它们的国家政府。事实上,每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是国际政治信息的最终制造者与发布者。从传播主体的角度讲,国际政治传播是政府传播(Government Communications),①而且是外向型(面向国际社会或公众)的政府传播…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我国的对外传播能力与大国地位相差甚远,尤其是政治传播大多受到西方社会的抵制.外交演讲是政治话语的重要的表现形式,其权威性备受国外受众的广泛关注,并在对外传播中发挥着塑造国家形象、传达国家政策、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的外交演讲为研究样本,通过文本分析概括当前对外传播中政治话语方式的特点,并基于肯尼斯·伯克的同一理论尝试性提出转变政治话语方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