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主要类型,包括橡胶弹性体增韧改性、树脂合金化增韧改性以及在交联网络中引入柔性链段,增强网链分子的柔顺性,从而达到增韧改性的效果。之后对环氧树脂的具体增韧改性措施进行总结,包括对化学改性剂的选择与控制、机械加工性能改性、光引发剂增韧改性等措施,旨在不断改善环氧树脂的韧性,并保证能够在现场行业中获得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活性端基液体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研究概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各种不同活性端基、不同主链结构的液体橡胶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的机理;探讨了活性端基种类、液体橡胶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因素与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效果的关系;并讨论了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秉海 《石油化工》2023,(4):584-588
环氧树脂固有的脆性是阻碍它应用的主要障碍,而橡胶改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介绍了环氧树脂材料的综合性能及其增韧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增韧环氧树脂常用的三种橡胶增韧剂,即液体橡胶、核壳橡胶和纳米橡胶在增韧效果、增韧机理、市场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未来环氧树脂增韧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更强的断裂韧性、冲击强度、极限抗拉强度以及耐热性能是环氧树脂未来的改性方向。  相似文献   

4.
陆爱红 《金陵石油化工》1998,16(1):12-17,38
为改善聚丙烯的性能,扩大其应用领域,可用弹性体或刚性粒子对其进行增韧,介绍了弹性体或刚性粒子增韧改性机理及增韧方法,分析了影响聚丙烯韧性的一些因素,给出几种典型的工业用增韧共混体系。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PP)具有优异的机械、加工成型以及耐化学药品等性能,但它的冲击韧性较差,尤其在低温条件下脆性大,限制了它在某些对冲击韧性要求较高领域的进一步应用。综述了当前PP增韧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包括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并重点阐述通过结晶诱导PP生成β晶型增韧改性PP的方法。此外,针对PP增韧改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改性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远 《金山油化纤》1999,18(1):41-44
综述了采用共聚,接枝,增强,填充及其共混等化学和物理方法对聚丙烯(PP)的改性研究,通过共混或填充超细无机材料使其增韧,加入增强剂使其增强,采用三元复合体系使其增韧又增强;并介绍了PP改性技术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该发明涉及增韧增强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将纳米无机粒子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处理,然后与塑料进行混合,并利用普通塑料加工手段制成母粒或制品。由于部分单体接枝到粒子表面,起到分离和隔开团聚粒子的作用,而剩余单体发生均聚或共聚。因此经与塑料混合后制得的材料,其冲击强度和耐热性等显著提高,从而形成了一种纳米粒子填充高分子新型复合材料。该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易于实施,可广泛应用于多种塑料的填充改性。纳米无机粒子增韧增强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8.
反应器内抗冲改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涛  陈伟  傅聪智  覃雪  施昌松 《石油化工》2005,34(5):482-485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反应器内抗冲改性聚丙烯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反应器内抗冲改性聚丙烯的生产工艺及多区循环流反应器在丙烯多段聚合中的应用;介绍了反应器内抗冲改性聚丙烯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介绍了反应器内抗冲改性聚丙烯的研究方法及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9.
以1,4-丁二酸、1,4-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为原料,自主研发合成了生物可降解脂肪芳香无规共聚酯——聚(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以PBST为增韧改性剂,对脆性聚乳酸(PLA)进行了共混增韧改性研究,采用与直链PBST和支链PBST共混的方式,制备了强度韧性俱佳的PLA共混物。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扩链改性的PBST可与PLA在共混物界面更好的反应和相容,有效增容了两种聚合物材料,从而实现两种材料性能的最优化结合。  相似文献   

10.
河北沧州元贞科技公司研制的新型塑料改性剂M-57,具有高效能、高抗冲、强增韧改性的性能,可成倍提高塑料制品的强度和抗冲性能。  相似文献   

11.
对于深层气井压裂工艺来说,耐高温高压性能良好的胶筒可以使压裂工具下入更深,更容易压开高破裂压力地层.为满足生产实际需要,开展了180℃、100 MPa胶筒的攻关研究,为大庆外围深层气井压裂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高、超高转差率电动机发展历程及技术水平和发展现状,提供了高、超高转差率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产品结构、性能特点、技术参数指标及用途;指出该产品具有节电性能好、机械收益高、起动性能优越等特点,并介绍了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特色技术,产品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的情况,在国内外各大油田的现场使用情况,以及高、超高转差率电动机进一步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油管锚定器耐温耐压性能低,锚定不可靠以及解卡困难等问题,研制了高温高压油管锚定器。该锚定器解卡结构设计独特,实现了泄压平衡油套压力后工具解卡,不受压差影响,安全可靠;锁块锁定中心管,解卡销钉不受坐封压力和尾管重力影响,避免了管柱提前坐卡;锚定器与封隔器配合能实现管柱逐级解卡,可减小起管柱载荷,提高了解卡成功率。高温高压油管锚定器在5井次的现场应用中,最大井斜59.3°,最高注水压力43 MPa。该锚定器起到了对管柱的锚定作用,施工安全,成功率高,保证了整个作业过程封隔器密封可靠,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复杂深层油气钻井工程中,超高温高矿化度高密度(简称“三高”)复杂条件对水基钻井液润滑剂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利用环保性能较好的改性基础油、极压耐磨成膜材料、复合表面活性剂以及复合抗氧化剂等,研制了一种高温高矿化度高密度钻井液润滑剂SDR-1。评价结果表明,润滑剂SDR-1抗温达200℃,在饱和盐水基浆及含6000 mg/L钙的饱和盐水基浆中润滑系数降低率均大于80%,其沉降稳定性好,荧光级别小于3级;与高密度钻井液配伍性良好,可有效降低高密度钻井液的循环流动压耗及动态摩阻。   相似文献   

15.
超高温高密度固井隔离液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高密度井给提高顶替效率的固井隔离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通过选用高分子聚合物,辅助高温稳定剂配制出了密度可达2.4 g/cm3的超高密度隔离液,室内研究表明,该隔离液抗温性能达到175℃,具有很好的悬浮稳定性和流变性,与钻井液和水泥浆有较好的相容性及抗污染性,并能延长水泥浆凝结时间,对固井施工安全有保证作用.通过现场一口钻井液密度达2.05 g/cm3的超深井固井应用,固井施工顺利,水泥浆返高界面清晰,过渡段短,水泥环胶结良好,固井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16.
《石油科技论坛》2010,29(3):66-66
焊剂又叫焊药,类似于手工电弧焊条的药皮,它是由多种矿粉混合、烧结而成的颗粒状非金属物混合物。焊剂与焊丝是自动埋弧焊接中不可缺少的焊接材料,前者的主要作用是为金属焊接过程造渣、造气,从而保护焊缝金属不被氧化,减少焊缝金属中氮气的侵入,保证焊缝组织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常规尾管顶部封隔器无法满足深井、超深井及海洋油气井的高温高压环境对尾管固井作业的需要。依据O形密封圈高温高压密封机理分析,完成了"金属+橡胶"式封隔器密封结构的研制。研究了硫化橡胶厚度、防退锁紧装置、膨胀锥角、坐封力及硫化工艺等关键技术与高温高压密封性能的关系,并优化了主要性能参数。通过对3种氟橡胶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研究,优选氟橡胶A作为封隔器橡胶密封材料。开发了井下工具的高温高压试验装置,并进行了地面性能评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压尾管顶部封隔器在204℃下正反双向密封70 MPa,达到现场高温高压井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高温(220℃)高密度(2.3 g/cm3)水基钻井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钻井工程需求,评价优选出了抗高温钻井液用高温保护剂、降滤失剂、封堵剂等钻井液处理剂,并进一步优选出了抗高温(220℃)高密度(1.80~2.30g/cm^3)水基钻井液配方。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抑制性和抗钻屑污染性能,抗钻屑粉污染达10%;具有一定的抗电解质能力,抗盐达2%,抗氯化钙达0.5%;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容易配制和维护。  相似文献   

19.
高温高压钻井作业过程中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为了保障高温高压钻井作业的安全、减少复杂情况,提高作业效率,分析了高温高压钻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结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指出了高温高压钻井除面临压高温高压之外,还要克服地层可钻性差、钻井周期长、钻具易发生疲劳破坏、部分地层含硫化氢等酸性气体等对钻井作业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研究认为科学选择钻井装备、钻井工艺和配套技术,加强现场组织管理对高温高压钻井作业的成功至关重要。高温高压钻井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不断积累经验、做好技术沉淀,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为今后高温高压井的作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石油机械》2015,(4):28-33
依据套管磨损相关理论,给出了套管磨损深度预测模型,开展了模拟现场钻井条件下气田在用套管磨损室内试验。分析了三高气田套管磨损后带来的问题,用编制的套管磨损预测软件并结合试验测得的套管磨损参数和实钻井史资料,对龙岗气田部分井在用的244.5 mm技术套管的磨损情况和强度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技术套管普遍存在磨损情况,平均磨损率在10%左右,套管磨损后抗挤强度和抗内压强度都显著降低。探讨了影响套管磨损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考虑磨损后套管强度满足要求的三高气田套管柱设计安全系数。研究结果对提高三高气田钻完井安全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