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应用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适宜技术对脑卒中存活的康复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新都中心卫生院辖区龙虎场社区的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专业社区医师应用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适宜技术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和指导,对比在康复前和康复后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结果对比康复前、康复后脑卒中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社会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适宜技术对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社会活动能力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康复护理.护理干预后采用Barthel 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取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有效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综合康复法治疗.结果:综合康复法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结论:综合康复法对患者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护理,康复组另外再给予康复指导.出院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康复组Fugl-Meyer、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指导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脑卒中患者78例进行评估,根据评估内容,制定运动功能恢复康复训练计划的训练.结果:经过康复护理,患者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肌力,上、下肢运动功能,康复前后在NIHSS评分及FMA运动功能评分上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康复护理明显提高了脑卒中患者行动功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3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方法,用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1]作指导,对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护理训练.包括基础功能训练、实际进食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认为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使患者尽早恢复饮食,减少营养不良及吸人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指导及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治疗组采用社区康复指导及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家庭护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指导及护理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胡建兰  杨英  俞玉英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2):1233-123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 ADL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 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接受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入选时,两组患者 Fugl- Meyer评分及 Barthel指数积分基本接近;经护理干预 4周,患者的 Fugl- Meyer评分及 Barthel指数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 ADL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脑卒中患者中,75%左右有不同程度地劳动能力丧失,40%的患者重度致残.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速度远快于上肢功能恢复,其原因除了脑损伤部位影响外,与日常生活中上肢与下肢分工不同有关,如下肢主要承担支撑及步行功能,而上肢更多承担的是日常生活中各项技能活动(包括许多精细动作等),故上肢支配中枢一旦损伤,上肢功能很难恢复至发病前水平,特别是手功能在临床治疗中康复速度慢、结局差,是脑卒中康复的重点和难点.脑卒中后手功能的预后能反映患者本质的康复.所以,探讨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有效途径是康复医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医学与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康复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能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病,发生率、复发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经过急性期救治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大部分伴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常出现一侧肢体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脑卒中患者在综合医院出院后,在社区层次上能否继续得到康复治疗,关系到其综合功能和生存质量最终能恢复到什么程度,这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区卫生与社区康复工作开展情况、人们对康复的认识有着很大关系,临床研究证明,经过规范的社区康复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方法治疗脑卒中患者肩痛的疗效。方法对42例脑卒中肩痛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并对其肩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治疗后肩痛程度低于治疗前(P< 0.05),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肩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两组均以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I)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 康复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疗法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运动功能,能显著减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从而改善临床预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有效性的影响.方法:将出院到社区的80名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患者按出院指导自行康复训练,干预组患者由社区医生、护士在社区或入户按出院指导加个体化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实施康复护理干预.3个月时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运动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等生存质量比较有显著差异,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身体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脑卒中后平衡功能失调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康复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医联体规范化三级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黄江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404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干预模式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2例。其中对照组出院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出院后实施康复医联体规范化三级康复干预。比较两种干预方式对患者出院后日常活动能力、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得分、Fua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得分、Fua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得分、Fua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居家护理中采用康复医联体规范化三级康复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自主活动能力、运动能力、生活质量的提升,继而降低脑卒中对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等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86例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补阳还五汤+康复治疗,43例)与对照组(康复治疗,43例),比较2组日常生活功能与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患者经补阳还五汤与康复治疗联合干预,可有效改善平衡功能,利于提高日常生活功能。  相似文献   

18.
叶丽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2):1679-1681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中风,是各种诱发因素导致的一种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约70%~80%的幸存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43.7%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临床研究及实践表明,在脑卒中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系统的康复锻炼,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予以活血化瘀中药,并联合康复锻炼,观察了对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并与常规康复锻炼患者进行比较,显示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康复锻炼对患者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20例患者进行摄食、吞咽、训练干预及护理.结果 120例患者吞咽能力提高达Ⅱ级57例,Ⅲ级51例,Ⅳ级7例,Ⅴ级5例.结论 合理有效的康复可有益于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康复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等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悬吊训练。2组治疗前及疗程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平衡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评定,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悬吊运动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提高步行能力。结论悬吊运动训练是脑卒中偏瘫康复临床有效康复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