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的急救模式在严重腹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急救护理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就诊的腹部创伤合并休克的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都应用程序化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运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补液复苏治疗。比较两组中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对急救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优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腹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同时根据急救护理程序进行急救护理,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院内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我院严重创伤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2年1~12月我院严重创伤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救治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院内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各个环节花费时长及早期漏诊率、并发症发生率、早期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比实施常规救治护理流程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完善急救管理体系对批量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批量创伤患者116例为观察组,采用应急机制、分诊检诊、绿色通道、患者分流、医疗资源调配等急救管理体系进行救治;将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批量创伤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救治流程的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救治流程的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完善急救管理体系能明显提高批量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流程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008年10月在实施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基础上根据院前急救流程救治的62例创伤患者的效果,并与2005年1月-2006年12月经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救治的53例非流程组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ISS、AIS及失血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组62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为3.23%;对照组53例患者死亡6例,死亡率为11.3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组在现场急救时间、急诊室处置时间、辅助检查时间、从急诊至确定性治疗科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实施院前急救流程缩短了严重创伤患者急救环节的时间,显著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9年6月以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的120例多发伤患者的效果,并与2003年6月—2006年5月收治的106例非绿色通道组患者的救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ISS及伤后至入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死亡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率(13.2%)(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滞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出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及入院至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1)。结论:绿色通道急救模式缩短了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化后的急救护理路径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路径,观察组予以优化后的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两组出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时间、溶栓或介入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路径,建立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可显著缩短抢救时间,使患者获得干预的时间提前,提高急救成功率和预后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创伤评分一体化为导向的急救护理模式对严重创伤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医院收治的92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以创伤评分一体化为导向的急救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用时、救治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抢救所用时间均更短(P均<0.05),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率均更高(P均<0.05),重症监护室入住率、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低(P均<0.05)。结论 以创伤评分一体化为导向的急救护理模式可为严重创伤患者争取有效的抢救时间,且能提高救治效果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严重胸腹外伤患者为研究组,另外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55例严重胸腹外伤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综合创伤急救模式救治,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模式救治,观察比较两组救治效果。结果:研究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确诊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创伤急救模式能够提高严重胸腹外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急性肺水肿患者中的应用及急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急性肺水肿的4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6.8%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P0.05)。结论:对急性肺水肿的患者在常规急救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在生理、心里上得到最佳状态并积极配合治疗,对提高急性肺水肿的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68例严重胸腹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开展时间分为传统救治组(2013年1月~12月)32例和综合创伤急救模式组(2014年1月~12月)36例。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急诊抢救时间、病情初步确诊时间、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创伤严重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综合创伤急救模式组救治成功率高于传统救治组(P0.05),致残率、休克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救治组(P0.05)。综合创伤急救模式组急诊抢救时间、病情初步确诊时间、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传统救治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救治组(P0.05)。综合创伤急救模式组治疗后SOFA评分、APACHE II评分、IS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救治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创伤急救模式能有效提高严重胸腹外伤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及医生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新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30例危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新模式对其进行急救护理;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新模式开展前的30例危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急救反应时间、救治效果,同时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各项急救反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83.33%,与对照组的60.00%比较有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43%,与对照组的76.00%相比有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新模式应用到危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中可有效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焦点管理循环(FOCUS-PDCA)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缩短接诊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96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0年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377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救治管理模式。2021年1月实施FOCUS-PDCA模式后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319例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救治效果、救治时间、血清肾上腺素(血清E)及血清皮质醇(血清Cor)浓度、心理状况、生存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接诊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血清E、血清Cor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生存质量评分(除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过程中,合理应用FOCUS-PDCA模式能够改善救治效果,缩短救治时...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4):4779-4781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效果。选取我院于2013年0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给予一体化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急救护理方法的效果。从有效救治时间分析,对照组为(74.5±13.5)d,观察组为(46.5±10.0)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从救治效果分析,对照组患者救治总有效率为37.5%,对照组患者救治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一体化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急救效率,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多发伤患者救治时间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96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有效救治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检查完成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数智一体化”急救模式在重症多发伤(S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收治的148例SMI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我院急诊科2021年1-12月收治的144例SMI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采用“数智一体化”急救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救治效果(急诊救治效率、急诊时间效能、急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创伤救治团队到达时间、完成CT检查时间、完成B超检查时间、接受输血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确诊时间、ICU住院时长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分别为84.7%、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智一体化”急救模式可以提高SMI患者的救治效率及急救成功率,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实现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构建高效、快速、全覆盖的协同救治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缝链接急救护理模式在重症中暑患者救治中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8月的91名重症中暑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51),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无缝链接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情况、GLS评分情况及疾病转归。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入抢救室0.5 h内体温低于对照组,恢复至目标体温的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GLS评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未愈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链接急救护理模式可以缩短重症中暑患者体温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意识恢复程度,改善患者预后,提高重症中暑患者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化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救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和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为对照组(n=370)和研究组(n=375),分别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和优化急救流程进行救护,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死亡人数和平均住院日均明显降低,抢救成功率、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优化急救流程使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程序化、职责化和规范化,不仅提高了护理抢救质量与效率,缩短住院时间,而且提升了医生及患者对护理配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时间节点管理结合创伤急救护理小组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84例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其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抢救,观察组42例患者在常规急诊抢救的基础上采用时间节点管理结合创伤急救护理小组干预。比较2组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生存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生存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观察组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救治后7 d和30 d的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均高于救治后1 d,在救治后30 d的上述评分均高于救治后7 d;观察组在救治后1 d、7 d、30 d后的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时间节点管理结合创伤急救护理小组干预对于有效缩短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和住院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率,提升救治成功率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沈青云 《当代护士》2018,(8):128-13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救工作效率及患者救治后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从本院急诊科于2016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AMI患者中选64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n=32)、观察组(急诊护理路径护理,n=32),观察并对比两组急救效率及效果、患者生活质量等。结果观察组急救总疗效为90.6%,高于对照组的68.8%(χ2=4.730,P0.05);观察组抢救过程中急诊停留、首次球囊扩张所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常规组,GACIOL-74量表各维度评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抢救过程中选用急诊护理路径,可使急救效率明显提高,提高救治效果,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更大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作模式在交通伤急救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急救中心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822例交通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01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267例交通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急救模式为急诊科接到“120”急救电话后按常规急救要求迅速派1名医生及1名护士携带急救设施赶赴事故现场,予现场紧急处理后送院进行急救、专科会诊,分专科手术后送入各专科病房。观察组采用合作模式进行交通伤急救,即急救中心与交警支队合作,建立“医警联动机制”,派驻1支急救医疗小组24h与交警队共同值班,与交警使用同一对讲系统,缩短信息转载时间,接到报警后医警同时赶赴事故现场;院内以创伤急救中心为核心,抽调创伤各科合作组成创伤急救医疗组和专家组、护理急救小组等,实施合作模式的急救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前反应、接警至入院时间、救治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院前反应、接警至入院时间、救治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院前反应、接警至入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提前,救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交通伤急救管理采取合作模式可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交通伤患者的救治效果,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